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北周齐王宇文宪?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wen-zi-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宇文泰的儿子第二出色的(第一肯定是宇文邕)。

官场上深谱左右逢源之术,与许多人关系良好。既得到宇文护的赏识,又深得宇文邕器重。甚至嫉妒他地位的宇文直也可以对他发宇文邕的牢骚。因为宇文邕要胞弟的卫王府当太子东宫,宇文直只好搬家,宇文宪陪宇文直找房子时,宇文直牢骚道“一身尚且不容,何论儿女!”(总之这事的确是周武帝不对。)

军事上前面有人说了。总之他在灭齐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

齐王当为周武帝感情最好的弟弟。虽然并非一母同胞,但年龄相差不到一岁,又自幼一起长大。加上宇文宪谦恭谨慎,宇文邕夺权后也没有影响兄弟间的关系。他兄弟二人襁褓之时并未被父母抚养,是以“避忌”之名,被宇文泰送到心腹李贤家寄养的。原因有人猜测是他俩出生那个时候宇文泰有两个儿子接连夭折(注:史书称齐王是五子,但墓志言行七,以及庶长子宇文毓和嫡子宇文觉年龄差距较大。所以个中缘故不难推理),宇文泰可能怕刚出生的这兄弟俩也遭灾,就送人避祸。兄弟俩被李贤夫妇养了五六年,大概在周武帝在要上小学的年纪时才回父亲身边。所以宇文邕和宇文宪是真真正正自幼玩大的兄弟。卫王宇文直虽为胞弟,没有和宇文邕一起长大。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大儿子宇文贵很得宇文邕喜爱。宇文贵聪敏灵秀,但16岁就死了。史书载周武帝“甚痛惜之”。估计周武帝每次看见侄子,都会想“看看这孩子多好,我那个大儿子又多让我糟心”。宇文贵得到宇文邕喜爱,也侧面反应了他们的兄弟情谊从未消失。当宇文宪在灭齐后向宇文邕提出告病时,宇文邕第一反应“高祖变色曰:“汝若惮行,谁为吾使?”。宇文邕习惯让宇文宪当他的左膀右臂了,自己还没想让他退隐呢,他自己先喊不干了?但宇文宪坚辞不去,宇文邕懂了他的话外之音,也就成全他了。彼此互相给个台阶下,也不影响兄弟情、甚至是君臣情。

奈何宇文宪谨慎谨慎再谨慎,仍没逃过侄子的杀头令。叔叔什么过都挑不出,侄子非得要他的命。从他被冤杀那一刻起,北周的丧钟已经敲响。而且杨坚上位无人为其平反,最后谥号成了“炀”,惜哉!

补充:庾信在宇文宪身故后的神道碑中,用刘秀和邓禹隐喻宇文邕和宇文宪的关系。


user avatar   li-yang-k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们一般说到后三国的名将,往往会提及斛律光,而同样被冤杀的宇文宪则很少有人问及。

但我认为宇文宪的军事能力不在斛律光之下,那么这篇回答我们来聊一聊齐王宇文宪。

宇文宪出生于544年,少年时期他在宇文泰的安排下和周武帝一起学习儒学,宇文宪在年少时便“神彩嶷然”。

在西魏攻取蜀地后,宇文泰认为蜀地十分关键,但又容易形成割据,希望想从自己的儿子中挑选一位去当益州刺史。

在宇文泰询问自己的儿子们时,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年仅十一岁的宇文宪就率先请求父亲让他出任刺史。宇文泰便说道:“刺史当抚众治民,不是你能做到的。从年龄来考虑的话,应当让你的兄长出任。”

但宇文宪却反驳道:“才能因人而异,这和年龄无关,如果我失职的话,愿意当面谢罪。”

宇文泰闻言大悦,不过最后还是考虑到宇文宪年少,没有让他出任。但是宇文泰去世后,在周明帝在位期间遵循宇文泰的遗旨,让年仅十六岁的宇文宪出任益州刺史。宇文宪虽然年纪轻轻,但驾驭部署举重若轻,治理政务得心应手,而且年轻人精力旺盛,宇文宪也非常勤政。在他的治理下,蜀地的百姓对他非常感谢,乃至为他立碑颂德。宇文宪个人也很快因功,升为柱国,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后来宇文宪被征召回京,担任雍州牧。雍州乃北周的京畿之地,宇文宪年纪轻轻担任如此要职,足可见他的能力是受到朝廷信任的。

公元563年,北周权臣宇文护在突厥的要求下,发北周二十万军队讨伐北齐,其中中路的尉迟迥率领十万精锐作为先锋进攻洛阳。(另外两路由杨扌剽和权景宣率领,不过因为和宇文宪不大,这里就不多说了。)

此时此刻宇文宪年方19岁,他也统领军马和老将达奚武、王雄一起出征。

而北齐则派出斛律光和高长恭去驰援洛阳,另外还召段韶来晋阳防备突厥。

这里顺便说一下这几个人的年龄,王雄已经57岁且还患病了,达奚武则59岁,尉迟迥则是47岁,斛律光则是48岁,高长恭则22岁,段韶虽然年龄没有明确记载,但比斛律光年长。

也就是说年仅19岁的宇文宪是这战中最年轻的主要将领。

北齐和北周在洛阳的兵力对比,北齐洛阳守军不知道多少(可能几千人),而斛律光率领五万余骑兵,而北周则是尉迟迥率领精锐步骑十万。

若在算上后来段韶带来的一千精骑,那么北齐和北周军,大概是六万对十万。

尉迟迥先发制人,不仅包围了洛阳,还让宇文宪等人在邙山和斛律光的齐军对峙。

此时北齐军统帅斛律光心生胆怯,畏惧周军,所以不敢进军解洛阳之围。而在晋阳段韶给齐主分析一番后,判断突厥是次要威胁,北周军才是心腹之患,于是北齐方派段韶率领一千精骑赶赴邙山,取代斛律光统帅北齐军。

段韶来了之后,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并勘探了周军的部署,随后周军和齐军展开大战。

这一战呢,年仅19岁的宇文宪自然当不了统帅,不过他也参加作战了。

北周方面尉迟迥一方面留下一些部队围困洛阳,一方面率领主力和段韶的北齐军展开对决。

段韶为左军,高长恭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与周军相对。

周军这边呢,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我根据周书的参战人员列传推断的话,北周左军不明,中军可能是尉迟迥率领(毕竟如此大战,身为统帅的尉迟迥没道理不参加),右军则是宇文宪以及达奚武和王雄带领。

因为邙山之战或者说是洛阳之战,记载的非常破碎,所以我结合北周书、北齐书、北史系统地讲一下这一仗的经过。要是各位对那段过程有疑问,可以评论指出,我便提供相关的史料和推导过程。

之前说了段韶已经侦查完北周的部署和地形了,所以他特意选择一个适合北齐军的开战的场所,北齐军在山上,北周军在山下,然后段韶用言语激怒北周军,让北周军率先进攻。

继而段韶考虑到北齐都是骑兵,而周军有很多步兵,所以利用机动性让北齐军边退便打,北周军本就要爬山,现在又要被北齐骑兵消耗体力。

与此同时段韶还派一只骑兵部队作为奇袭部队,那时连续几天都是阴天大雾,这只部队绕道了北周军的后方。

段韶抓住时机前后夹击北周军,北周军本就疲惫不堪,又遭到夹击一时之间兵败如山倒。

而在此之前围攻洛阳的北周将领认为北齐军不会走河阳道来救援洛阳,所以疏于防备,只派几个侦察兵探查。

就在这时高长恭突破北周中军,并率领五百精锐骑兵趁着大雾一路杀到金墉城下,包围洛阳的周军大惊失色。

尉迟迥这边则击败了北齐余下的中军,他发现北齐中军的将帅高长恭已经向洛阳杀去,急忙率领数十骑回援洛阳,并且配合洛阳围城部队集中围攻高长恭,高长恭有些支持不住,就向城中的守军寻求帮助。

但因为大雾的关系,北齐守军看不清对方是敌是友,高长恭于是脱下头盔,北齐守军确认了是高长恭后,便弓弩齐发掩护高长恭。

与此同时段韶击败北周左军后,继续进攻北周中军,北周中军虽然击败了北齐剩余的中军,但是在段韶面前北周中军土崩瓦解,投坠溪谷而死者甚众。

而尉迟迥和洛阳周军见到左军、中军相继溃败,也不敢恋战,急忙撤退,委弃营幕,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这就是北齐左军段韶和右军高长恭的战况,然后我来说说双方右军的情况。

就在段韶击败北周左军,宇文宪率领达奚武、王雄和斛律光率领的北齐右军交战。

斛律光作战不利,年迈的王雄虽然患病了,依然奋勇冲锋,亲手诛杀北齐军三人,这时候斛律光身边士兵都逃散了,看到王雄杀了过来,斛律光急忙逃跑。

就在王雄要用矛刺死斛律光时,斛律光靠手中最后一支箭射中了王雄的额头,王雄只能抱着马往回跑,王雄回营后很快就死了。

而逃过一劫的斛律光重整军马进攻反攻,北周军因为王雄战死而三军震恐,所以斛律光击败了王雄麾下的部曲,然而就在斛律光想继续扩大战果时,宇文宪激励三军,北周军心方才安定。

宇文宪、达奚武和斛律光激战到晚上,双方各自收兵。

因为王雄的意外死亡,才导致右军没有彻底击败斛律光,这显然会让宇文宪不服气。所以年轻气盛的宇文宪打算天亮后和斛律光再战,但是老将达奚武从大局出发考虑,因为洛阳周军已经败退,自己和宇文宪孤军作战,就算击败斛律光也不能逆转败局,所以建议速速撤退。

宇文宪和达奚武争执不下,达奚武便说道:“洛阳军散,人情骇动。若不因夜速还,明日欲归不得。武在军旅久矣,备见形势。大王少年未经事,岂可将数营士众,一旦弃之乎。”

宇文宪思索一番,觉得达奚武说的对,于是同意了达奚武的意见,之后宇文宪和达奚武顺利率军返回。而斛律光在战后,心情想必不会有多好,自己差点被王雄杀了不说,还让宇文宪、达奚武跑了。于是斛律光只得拿死人出气,把北周军的尸体筑成京观。

说回宇文宪,在邙山之战中宇文宪显得血气方刚,并且在激动时缺乏大局观,毕竟是年轻人。但与此同时宇文宪也表现出激励将士的才能,以及能采取正确建议的判断力,这对于一个初临战阵的年轻将领来说是很难得的,而这也说明宇文宪有很大潜力。

虽然洛阳之战以北周的战败告终,但北周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很快北周和北齐的另一场较量开始了。

公元569年北周的孔城守将被强盗杀死,强盗继而献地于北齐。

孔城是北周军的边疆重镇,之前有裴宽驻守,但因为周陈战争的关系,裴宽被调到了南线。因此这次事变,当是北齐将领独孤永业策划的阴谋。

虽然北周还在江陵和南陈作战,但宇文护显然不想咽下这口气,继而马上命令宇文宪和李穆率军进攻北齐的宜阳,由此汾北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一条汾水自北向南流入黄河,而汾水中下游转弯的地方正好分割了周齐的边境。汾水以南,就是北周的铜墙铁壁——玉璧和北齐的宜阳。

而汾水以北,则是北周的定阳。

注意,地图是汾北之战后的划分。


宇文宪率军包围了宜阳,并断绝了宜阳的粮道。同时北周军开始修城,作为防备之用。

北齐方面则让斛律光率军三万去救援宜阳,斛律光击败了北周将领梁士彦,斩首两千余级,疏通了宜阳的粮道并也开始修城和宇文宪对峙。

然后宇文宪和斛律光双方都一边修城,一边交手。

如今(公元570年)宇文宪26岁,斛律光55岁。

关于双方兵力,斛律光这边,当是三万军队,周书说四万,可能是因为算上了北齐守备部队。

而宇文宪这边,北齐方面说号五万,那就是不足五万,四万左右,理应也差不多。

当时宇文宪和斛律光隔着洛水相持,宇文宪在洛北,斛律光在洛南。双方相持一百多天,宇文宪主动渡过洛河发动进攻,在宇文宪的攻势下,北周攻破斛律光的营垒,斛律光便暂先率军撤退。

宇文宪想要扩大战果便率军追击到安业,然而斛律光镇定反击,交战下来,宇文宪小败一场,被斛律光斩首三百余级。

然后宇文宪又派梁士彦等人率军去断斛律光后路,北齐书说梁士彦等人率领三万人,显然这是夸大之词。毕竟宇文宪一共才四万人,怎么会派三万人给梁士彦呢?何况以梁士彦当时的地位也不配率领三万大军。

斛律光再次击败梁士彦这个手下败将,但是没说斩获多少首级,只说获得战马一千匹。

宇文宪这边,则因为两次作战不利,便又从安业撤回,而斛律光则率军撤退了。

这便是汾北之战第一阶段,那么这仗算谁赢了呢?从战术上看,斛律光三次击败北周军(两次梁士彦,一次宇文宪),显然斛律光赢了,而且战果也不错。

然而…………独孤永业:“斛律光,你是不是忘了什么?”

不错,那就是宜阳依然处于被宇文宪包围状态,宇文宪虽然只赢了一次,但却十分重要,击破斛律光在洛水南岸的营垒,让斛律光暂时无法在此立足,只能撤退。

而且因为斛律光撤退的关系,那么之前打通的粮道,想必也会再次被断绝。

可以说如果没出什么问题,那么一段时间后宜阳便会被宇文宪拿下,如此就是北周的胜利。

然而斛律光在回去后,也不会就这么挂机,既然宇文宪这边无法突破,那么只能再想想其他办法。

与此同时北周将领韦孝宽则未卜先知,还在宇文宪和斛律光在宜阳缠斗时,他便劝说宇文护应当加强汾北的防御,在玉璧旁边的华谷和长秋修建城池,并说如果让敌人先我们一步修建城池,就不会拿下了。

可是宇文护并没有听取的韦孝宽的建议,不久后斛律光果然卷土重来向玉璧杀来,这次斛律光率领五万大军,比上次还多了两万。

斛律光进攻玉璧当然不是为了试试头是否够撞穿玉璧的城墙,实际上就是打算在华谷和龙门修建城池,以此看住韦孝宽。

另一方面北齐让段韶出征,逼近宜阳。(在宇文宪撤离宜阳后,段韶修了两座城,再度恢复了粮道后,就撤退了。)

面对如此情况,宇文护马上让宇文宪撤了宜阳之围,便询问宇文宪该怎么办,宇文宪表示让宇文护率领大军在后方作为威慑,自己率领精锐部队先去迎击,宇文护同意了。

于是宇文宪率领两万精锐赶赴龙门。北齐守将王康德看到宇文宪来了,当晚就跑了。

之后宇文宪示弱于敌,自己挖掘汾水河道,改变了汾水的流向,而汾水南岸的北周旧营寨被北齐军拿下。斛律光以为宇文宪胆怯,便不再防备,然而宇文宪突然渡河,发起猛烈攻势,仅仅两日就攻破北齐四座城池,继而又攻破了张壁城,并夺取了北齐军的物资,接着宇文宪将这个城垒夷为平地。

而当时斛律光在华谷,他也没料到宇文宪会发动如此迅猛的攻势,介于救援不及,斛律光干脆就不救了,采取你打的你的,我打我的之法。

就在宇文宪汾南连连取胜时,斛律光挺进汾北,包围了定阳,攻破了姚襄城、白亭城,同时也在汾北修建城池并招抚了一万多户百姓。

与此同时韦孝宽率军一万多人渡过汾水,来进攻斛律光修建的城垒平陇,结果被斛律光击败,俘斩一千多人。

不过这期间斛律光的华谷城也丢了,还被拆了,至于是被韦孝宽还是被宇文宪拆了,就不得而知了。

宇文宪见状表率军赶赴汾北救援定阳,一路上宇文宪攻破柏壁城,并且宇文宪还派宇文盛打通了定阳的粮道,让定阳守军不至于因为粮草问题而战败。继而宇文宪开始进攻姚襄城。

在这一阶段,斛律光击败韦孝宽,并且攻克了姚襄、白亭两城,但也接连丢失了八座城池,分别是龙门、华谷、临秦、统戎、威远、伏龙、张壁、柏壁。

现在斛律光既无法击溃宇文宪,又无法攻陷定阳,但是宇文宪包围了姚襄城,如果姚襄粮草告罄,那么便会被宇文宪收复。

而汾北之战已经从569年打到571年了。

从第二阶段来看,因为宇文护的失误,让斛律光围魏救赵,解了宜阳之围,并在汾北开辟了新战场。并且又击败了韦孝宽。

然而斛律光打了半天,虽说修了不少城,但自己就打了两座城池,相反随着宇文宪挺进汾北,在汾北和斛律光对峙,那么北齐汾南的局势便岌岌可危。

汾北之战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开始了!

就在宇文宪和斛律光交战时,天下大势也发生了变化,之前南陈进攻江陵,北周和后梁联军死守城池。随着时间推移,北周和后梁先是击败了南陈的吴明彻,接着北周将领陆腾赶赴江陵又大败南陈的章昭达的五万陈军,由此江陵转危为安。

宇文护见状,立刻让本来在南线作战的大将田弘和宇文纯率军去进攻宜阳。

宇文宪不过两万兵马,却牵制了斛律光的五万兵马,宜阳方面又告急,再加上汾北之战已经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斛律光却依然没有决出胜负,这当然让北齐朝廷接受不了的。

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北齐再次打出了王牌——段韶。

当时段韶在养病,但事情紧急,北齐朝廷不得不让段韶再次挂帅出征。

除了段韶外,高长恭也随军出征。

同时北齐朝廷调整了军事部署,让斛律光率军去救援宜阳,而让段韶率军五万进攻定阳。

如此北齐便投入了十万大军,并且斛律光、高长恭、段韶全上了。

先说段韶这边,段韶先是采用火箭轻而易举的收复了易守难攻的柏壁城,继而段韶前往姚襄城解围。

当时宇文宪的防御工事东接定阳,又挖出深堑,断绝大道,然而段韶一边秘密选拔一千多名壮士,从姚襄城北边发动奇袭。另一边段韶则派军偷偷走水路,来到姚襄城下,告诉北齐守军援军来了,虽然宇文宪察觉到段韶偷渡的事情,但依然晚了一步,还是有一千多名北齐士兵已经来到姚襄城下,继而姚襄城守军也杀了出来,内外夹击北周军。

段韶五万人对宇文宪两万人,而且宇文宪还遭到了内外夹击,更糟糕的是北周将领韩欢身中流失,其部曲大乱,一举被北齐军大败。

如今面对的局势比当年邙山之战还恶劣,但是宇文宪依然稳住阵脚,亲自督战,才坚持到晚上,双方收兵。

然而败局已定,宇文宪也只得趁夜撤退。

段韶击败宇文宪,解了姚襄之围,继而攻取了服秦城,接着段韶赶到定阳亲自指挥攻城,在段韶的指挥下北齐军梯冲地道,昼夜攻城,很快攻破了定阳的外城。

而撤回去的宇文宪因为忌惮段韶,不敢再去救援定阳。

但就在此时段韶病情加重,无法再自己指挥了,只能让高长恭代为指挥北齐军。同时段韶为高长恭出谋划策道:“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

之后高长恭按计策形势,果然捉到了北周守将杨敷,并也顺利攻克定阳。

在北齐军六月攻克定阳后,段韶因为病情深重便被送回京城,而同年八月段韶病逝。

我们再说说斛律光那一路,斛律光之前击败了宇文宪,梁士彦,韦孝宽。

一个年轻人,两个擅长守城的将领,而这次斛律光要和田弘打一场。

这个田弘是员北周老将,他曾经追随宇文泰“复弘农,战沙苑,解洛阳围,破河桥阵”,也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人。

并且他一生征战“身被一百余箭,破骨者九”

然后斛律光就和田弘大战一场,结果斛律光刚攻破北周军四座营寨,俘虏一千余人,就被田弘反杀,斛律光被迫撤退。

于是田弘夺取了宜阳在内的九座北齐城池。

而斛律光也可能是因为战败的关系,所以在高纬下令让他解散部队时,怕士兵得不到奖赏,便强行率军逼近京城讨赏。虽然高纬顺了斛律光的意,奖赏了他麾下士卒,但也为斛律光被灭门埋下了伏笔,当然,我就不在这个问题说这事了。

因为战争的旷日持久,北周和北齐暂时停战了,于是汾北之战终于结束了。

从土地归属来看,北周在汾南夺取宜阳附近土地,而北齐在汾北夺取定阳附近土地,因此可以说是平手。

而北周能取得如此战果,宇文宪功不可没,他年仅25岁面对54岁的斛律光,虽然在战阵上依有不足,但在战略上已经有所压制斛律光。

在面对段韶时,宇文宪在恶劣的情况下,还能率领残部撤退,没被全歼,也体现了宇文宪的军事才能。

要知道斛律光32岁的时候还在被侯景教做人。

后面的伐齐之役,各位有兴趣可以看我这个回答:


值得补充的是,宇文宪在平阳决战时,虽然敌人众多却毫无畏惧说道:“宪受委前锋,情兼家国,扫此逋寇,事等摧枯。商周之事,公所知也。贼兵虽众,其如我何。”

体现了宇文宪为了国家,不惜性命的品格。

之后宇文宪还恩威并济击败北齐残余势力,并且还采取擒贼先擒王之法击败了稽胡。

除此之外,宇文宪还编写过《兵书要略》,作战时身先士卒,深的军心,军纪严明,不扰百姓,且敬重忠臣,孝顺母亲。

并且宇文宪还有识人之明,被史官评价为“昔张耳、陈余宾客厮役,所居皆取卿相。而齐之文武僚吏,其后亦多至台牧。”

实际上隋朝卓越的政治家高熲就是被宇文宪发掘的人才,甚至看出了杨坚并非人臣。

然而正是宇文宪过于优秀,所以在武帝病逝后,他便被周宣帝冤杀。

毕竟后三国时期,叔叔夺侄子皇位时有发生,所以周宣帝就直接把宇文宪杀了。

宇文宪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临死时还挂念家中老母,而周宣帝却给他恶谥为炀,实在是令人痛惜。




  

相关话题

  古代的穷人活不下去了可以选择吃牢饭吗? 
  二战日本神风攻击性价比高于传统攻击吗?它为什么会被批判? 
  关于中国历史究竟是一部汉化的历史还是胡化的历史? 
  黄帝真的存在吗?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有哪些国家是在大陆上有领土,却把首都建在岛上的?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影响到历史进程的事件是属于开挂才可能发生的? 
  三国时期的教育是怎么样的?有没有类似现在留学的现象出现? 
  ,。,。,。,。?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说「应仁之乱」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开端?
下一个讨论
上海一航班查出 3 起藏毒案,分别藏于儿童读物、金属配件中,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