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末,明朝要如何做才能实现与清(后金)议和? 第1页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是假设性的问题。
议和这事说起来挺难,因为明末明人的心态不太正常。
明初洪武永乐国势太强,周边一个敌手都没有全被干趴下,集体喊大萌爸爸。这导致明人有了天下唯我独尊的心态: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这话是明人说的,这段话基本将明朝的外交空间压缩到最小,使后来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形成某种意义上的“政治正确”。
和亲,结盟,岁币,兄弟敌国之礼…古代国与国之间几种常见的关系都被否定了。那还有什么?
只剩一个选择,跪下来唱征服!
洪武和永乐确实也用实力做到了让周边集体跪下来唱征服,但是子孙后代就不一定了。
明初国势强,不代表一直强,尤其是到了明末国势衰弱至极。明人的心态却一直没能被调整过来,一直中央大国的心态看待周边。再加上宋朝的反面典型案例,让明人一谈议和就拿宋朝做反例,没有人敢于担当,深怕落一个卖国贼秦桧的名声。

当东北边陲出现了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事实上它已经演化为拥有完整组织的以农耕为主的封建国家,远远超过了也先、达延、俺答这种蒙古松散的部落式组织。明朝上下从一开始就过于轻视实际上并不亚于隋唐时代的高句丽的后金军政集团。 明朝官员曾说后金只是“不当中国一大县”的丑虏,我特别想问是哪个中国的大县能拉出十万级战兵?这种轻视是致命的,也导致了萨尔浒的惨败,更导致了后来袁应泰这种草包丢辽沈,王化贞丢广宁的笑话。

显然很多明末的官员对待后金是即不知己,也不知彼。要么盲目自大如王化贞,要么畏金如虎如高第之流。

建立在明初辉煌历史的上国心态不容易改变,议和这个话题自然就成了明朝政治生态里的雷区,谁敢越雷池一步,各种弹劾且遭天下人唾骂的压力没人担的住,现成的案例就是陈新甲了,尽管他只是替崇祯背锅。 所以,明朝自己实际上是断了这条路的,尽管这里面不乏有人偷偷摸摸搞和议,甚至有地方已经达成了私下协议(如宣大边将后来以提供贸易为条件,换取清军不从宣大入寇),但毕竟是见不得光的。

这种心态后金一方通过与明朝官员们的私下议和往来后,看得很明白,如下皇太极手下汉臣就直指要害:

当然,这种心态后金方面一开始是不清楚的。直到己巳之变后,皇太极等才明白过来。

后金那边想议和吗?
当然想,非常想,特别想议和。本人将满文老档中收录的议和相关的文件全部通读,细细品味后发现,后金自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那是真心的想实现议和。
不要以为后金赢了几次军事行动就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就要解放全中国了,实际后金最开始的野心没那么大。
早在努尔哈赤致蒙古喀尔喀五部的信里就写过了他的野心“
再者,为解我七恨,当相议放弃辽东,以辽河为界,俾我三国安然相处。辽东以海蓝至太子河为界。尔等欲各安生业,则复誓天地。至於辽河以东之辽东地方,如何割划,以偿我之七恨,我候尔等回报。因各系国家,可彼此通行贸易。尔等若以我言为是,则速行答覆,如不情愿,亦请自便,各仍用兵不止。天若以尔为是,尔可驱我至白山;天若以我为是,我亦必驱尔至南京。”

努尔哈赤希望让明朝承认其一国地位,占据辽东,以辽河为界,并通商贸易,仅此而已。
皇太极即位后,在天聪元年很快也对明朝提出议和之议,与时任辽东巡抚的袁崇焕通信。
第一次的条件是这么写的“
当以黄金十万两,白银百万两,缎疋百万、毛青细蓝布千万疋餽送,以为和好
之礼。礼成之後,以两国彼此餽赠之礼,以东珠十、貂皮千张、人参千斤送尔,尔则以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缎十万疋、毛青细蓝布三十万疋送我。若欲如之餽赠往来,以修两国和好,则誓诸天地,永归和好。”
这个条件基本上没什么建设性,属于漫天要价,而且仅要钱财,后来写给李喇嘛的信中又提出“明可居山海关以外处我居辽东地方,汉人诸申,各立为国,以安生业。”“昔有大辽、大金与宋相送之例,亦有尔明以物送於蒙古使者之例,此亦天之所与也。”,即以山海关为界,仿宋辽金之例。仍然是漫天要价,并要求明朝推出全辽,放弃宁锦。

这种事袁崇焕自是不敢答应,但是这些写给袁巡抚的信是后金军出征朝鲜攻击毛文龙铁山时期写的。换句话说这是皇太极耍花招,以议和之名扰乱明方判断,掩盖征朝的军事行动罢了。

征朝的军事行动大获成功,因为明朝方面的按兵不动,不仅朝鲜遭到军事打击,被迫结束对后金的军事封锁,给后金提供物资。更重要的是成功的将东江镇为首的明军战力几乎毁于一旦,从此毛文龙的东江镇在辽南几乎再也翻不起多少水花了。

至此,从天聪元年开始一直到天聪三年,皇太极虽与袁崇焕、毛文龙、祖大寿、甚至锦州镇守太监纪用等辽事官员将领们通信谈议和,但一直没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更多是扯皮或互相开涮。

但是在天聪三年的闰四月,皇太极再次提出了新的议和条件“天不问国之大小,但论事之是非,故以辽东、广宁地方畀我。若非天与,辽东广宁诸坚固之城,及数万之兵守之即以我少数之兵士,何能克之?大城既得,然小城寡兵,攻而不克,故我思之,天冀我两国罢兵修好,共享太平,在此时耳!我愿和好,共享太平。是以诚心遣使,如何议和,听尔等之言。”

皇太极新提出的条件已经变为以广宁、辽东为界,这些实际已经是后金的控制区。这个条件相当务实,可以看出皇太极已经迫不及待的希望促成和议了。

然后又对袁崇焕提出“若真诚和好,则以大凌河为尔界,三岔河为我界,此两处之间,留为空地,逃人盗贼易察,不致滋生事端,和好之道得以长久,至於印信事,除封谕外,不得监用等语。既如此令尔铸金国汗印与我至於以修好之礼相馈财帛,尔等计之。勿待我如察哈尔汗,则我不能允。我之所虑者此也。我愿罢兵,共享太平,乃出於至诚。尔等亦直诚言之。我等双方母得头顶皇天而施诡计也。”

大凌河与三岔河此时正是明清双方的军事分界线,还提出了建立一篇空地作为军事缓冲区。只要明朝方面给皇太极的抚赏银高于察哈尔汗,并承认皇太极为一国之汗王,“铸金国汗印与我“,基本就是仿俺达封贡。

这个条件恐怕正是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自反明以来,一直希望获取的实质性地位,后金希望成为独立的国家,但是毕竟明朝势大,仍尊明朝为名义上的君主,成为正式获得明朝册封的汗王,并纳入明朝朝贡体系。

然而这个条件仍然被袁崇焕用辽东人希望复先人之地为由拒绝。“书曰:奉帝命巡边调兵之兵部尚书袁复书於汗陛下。汗致书遣喇嘛来,以追述前好。再者,书有仰赖皇天,和好相处一语,唯鬼神知之。我国幅员九州,即失一辽东,何足为惜况其地原非汗所有。辽东人西来,而其填基均在於彼,我强压其思念先骨之情,可乎?亦不合众意。止有受而不可言,故未奏帝知之。至礼遇往来之人,为尔国尊卑之故。我皇上宽宏明智,从不分尊卑。汗若以名誉为念,治理一切事务,以道义为规矩者,则尔自去察哈尔腥臊也。即使中国亦以礼义相待耳!至封印之语,皆非一言可尽者也。”

这一次袁崇焕的拒绝令皇太极非常愤怒,尤其是袁崇焕说“故未奏帝知之”。于是皇太极回信说:

“尔国官员文士,均可向尔帝进谏也。承蒙天恩,为一国之君。尔等不纳我言,高视尔帝如在天上,内臣等则自视其身若神,以不可奏闻於帝,亦不合众臣之意为辞,不令我信使直达京城而遗还之,竟达两载。较之大辽欺金殆有甚哉。此亦天理耳!我岂能强令修好耶?”

皇太极认为正是袁崇焕这类官员,拒绝将后金议和的意思禀告给明朝皇帝,此时的皇太极已经开始放弃与袁崇焕议和,开始谋求军事行动。

天聪三年七月十八日,皇太极发出最后一次议和信表示出了军事威胁“我若欲和好,而尔不从,致起兵端,尔民被诛则并非我诛之,乃尔自诛之也。我诚心和好,尔自大不从,谅天亦鉴之,人亦闻之矣!”这一次袁崇焕的议和把戏有点玩脱了。

准备了不到3个月,十月初二,皇太极率军西征蒙古,然后由蒙古苏布地为向导,自蓟镇入寇,直扑北京,这就是著名的己巳之变。

皇太极单方面认为,正是明朝臣子不肯将议和的内容上报给皇帝,因此他决议打到北京城下以将议和之意陈达。在清军大军打到通州时,皇太极令清军广撒议和信

“传谕各城堡曰:“金国汗谕绅衿、军民知悉:我国向以忠顺守边,叶赫原属我国。万历帝干预边外之事,离间我国,分而为二。曲在叶赫部,而强为庇获;直在我国,而强欲杀害,属肆欺凌,致成七大恨。我知其终不相容,遂慎而告天兴师。天以我为是,先赐我河东地方。父汗仍欲修了,遣人致书讲和,而尔国不从。继而天复赐我河西地方,仍屡遣使讲和。天启帝及崇祯帝,复行欺凌,命去金国皇帝帝号,禁用自制国宝。我亦乐於和好,欲去帝称汗,令尔国制印给用,又不允行。故我复告天兴师,长驱至此,破釜沉舟,断不返还。”

再次将与袁崇焕通信时的和议条件抛了出来“我亦乐於和好,欲去帝称汗,令尔国制印给用,又不允行”,目的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崇祯得到议和的信息。

然而皇太极哪里晓得,正是因为崇祯此时还满怀希望于五年平辽,怎么可能同意这个议和条件呢?群臣又怎么敢在此时劝崇祯同意议和呢?

皇太极后与降将召对,麻登云就承认了实情:“明帝年幼,执政众臣不忠,各图自保。议和之事,惧不敢奏。奏之而听固为善矣,倘或不听,亲族诛灭,故不敢言。”

自此,皇太极彻底搞明白了明朝这边的心态。但他仍试图劝明朝诸臣“蓟州官员,尔等与上级官员商议,启迪尔帝,速议和好之事。先时官员皆诳君轻敌,乃不允议和者,或被战死,或被尔帝所杀,此外,曾有一建立功名者乎?我素养无诡谋,惟以至诚相告。如执以为不可,是天运使之然,我亦无可奈何矣。”

但是最终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政治正确在前,又有谁愿意承担骂名促成和议呢?陈新甲吗?


user avatar   Lernen-und-kampf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看法和 @重楼百尺卧玄德 一样,还是那句话:“邓艾被冤杀和有没有人恨邓艾是两码事”。为毛有人恨?因为邓艾不是money,不可能做到让人人喜欢。哪怕是润公都有人恨,更何况邓艾呢?无非是人数问题比例问题,不会做人的,恨他的人自然就更多。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恨他的人自然更多。

唐彬的话可能有夸大其词,但是大体上是符合事实的,总不可能陇右那群人要造反然后唐彬故意说他们不想反吧?什么?你说那是因为司马昭大军在这儿所以他们不敢反,那请问大军走了以后呢?有人反吗?秃发树机能反叛的时候有邓艾旧部跟着反吗?也没有吧?邓艾这么多的同事下属里面才几个申冤的?占比多大?刘虞边让死后一堆人给他报仇的,邓艾有没有人给他报仇呢?

至于杜预的话,未必就是因为和关系好才给邓艾说话,可能纯粹是因为看不惯邓艾被冤枉。

如果陇右想反却不敢立马反,那唐彬应该跟司马昭说需要留兵留将(而且还要是可靠的将帅)长期镇守才是;应该和司马昭说要提防陇右造反才是。为了讨好上司却隐瞒实情,要是出了事可是得不偿失啊!

再来从一个细节窥探一下邓艾对待手下是什么态度吧。

《三国志邓艾传》: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

人家为国捐躯视死如归,你倒好,连场像样的葬礼都没给人家,反而把手下的士兵和绵竹战死的蜀兵一同筑了京观,可见你邓艾也没多尊重士兵嘛,感觉这能和唐彬说的邓艾平时不尊重身份低微的人对得上嘛。

还有一条记载非常微妙,不知道是否和唐彬说的话对得上?

《三国志董允传》:及邓艾至蜀,闻(黄)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也不知道邓艾的左右给邓艾说了什么话让邓艾放过了黄皓,不知道能否和唐彬说的“顺从者谓为见事 ”对得上?而邓艾任用这种受贿的人本身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要是诸葛亮这一类型的人会用这种贪污受贿阿谀奉承之人吗?毕竟诸葛亮“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呢。

总说唐彬无中生有,我看未必。

至于有人说由于邓艾很多事亲力亲为所以不会御下严苛,这未必吧?亲力亲为和御下严苛不矛盾的,给你们一条史料参考吧。

《陈书程灵洗传》: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伎妾无游手,并督之纺绩。至于散用赀财,亦弗俭吝。


user avatar   guo-shi-wu-shuang-48-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gu-ao-nan-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可能会。

在日本,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看动漫也是小孩子的事,只不过沉迷动漫的人比较多动漫产业庞大,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听到支持动漫产业的声音。证据就是很多日本动画里反映出有隐宅的普遍现象。(害怕被人认为幼稚/恶心而隐藏自己的宅属性)

在美国,我不太清楚,但是日本动画一类貌似都非常小众,不成气候。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可能会。

在日本,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看动漫也是小孩子的事,只不过沉迷动漫的人比较多动漫产业庞大,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听到支持动漫产业的声音。证据就是很多日本动画里反映出有隐宅的普遍现象。(害怕被人认为幼稚/恶心而隐藏自己的宅属性)

在美国,我不太清楚,但是日本动画一类貌似都非常小众,不成气候。




  

相关话题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 180 吨弹药,如何解读此举? 
  如果朱元璋穿越知道了明朝末年各种政治经济问题,会在开国体制中如何规避?假设不知永乐~ 
  与中国不同,印度能买那么多先进装备,但为什么他自己的国防工业还是发展不起来? 
  潜艇发射核鱼雷,发射后潜艇自身能否幸存? 
  为什么现在的城市都不要城墙了? 
  崇祯是文官集团等了三百年才等来的糊涂蛋么? 
  崇祯朝的良将甚多,为什么打不过几万清军和农民军起义? 
  46年的中国能打赢37年的日本吗??? 
  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鼓励台军死战到底,与岛共存亡,如何看待其言论? 
  海战中为什么不打击敌方指挥塔?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文化旅游部提醒中国游客谨慎赴美旅游?
下一个讨论
利物浦与巴萨欧冠次回合,如果巴萨换成北理工校队,比赛时间为8分钟,北理工能守住3比0的胜果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