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高赞答主们精彩的答案,作为一介文科生,我这里想谈谈我对英国《卫报》针对天空一号一系列报道的观察。
2016年9月21日,英国《卫报》报道了天宫一号明年可能将在失控状态下坠落地球的新闻,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竟吸引了1861条新闻评论。
这些评论中很多都是类似最高赞评论这样的嘲讽腔调:
2017年10月14日,《卫报》又发出一篇报道,警告读者天宫一号将会在几个月内坠落,不出意外地再次成功激发起民众的恐惧和担忧,吸引了983条评论。
这次的评论中夹杂了很多嘲讽和担忧,有鉴于此,一些读者开始自发矫正报道中的偏差和误解。
3月6日,《卫报》再次发表报道,新闻标题和配图几乎原封不动,仅仅是把之前新闻中坠落时间从「months」改成了「weeks」。这毫无疑问又炒作了一把民众的恐慌情绪,601条评论中很多言辞已经开始越来越激烈。
而4月1日,当天空一号再次进入大气层时,《卫报》发布了这一新闻,仍然在炒作坠落碎片的话题,却把新闻评论关闭了。
4月2日,天空一号已经确认坠落于南太平洋,「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时,《卫报》发布了新闻,尽管有将近3735次分享,《卫报》愣是坚持着继续关闭新闻评论,仿佛之前它引导的那一波波狂轰滥炸的炒作根本没发生过似的。何为无耻,大家自己心中有数。
事实上,中国为了抵制《卫报》等媒体的歪曲报道做了很多工作,甚至在联合国层面发出了正式照会来澄清事实真相。
但哪怕如此,西方部分媒体的嘴脸已经充分凸显了他们对中国毫不掩饰的双标和恶意,天空一号谢幕时划过夜空的那一抹最后的灿烂,在他们眼中仅仅是攻击中国的武器。
然而正如海伦凯勒所言:「面向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面对天空一号生命这最后的光明,面对科技不断前进的中国人,一切卑鄙的歪曲都注定将会被历史的车轮抛在身后。
参考资料:
天宫一号早在2013年就完成了主要使命:验证各种对接技术,燃料剩余很多当然可以受控坠毁。不必怀疑我国轨道返回控制能力,我国是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也发了世界第三多的返回式卫星。更何况11艘载人或不载人的神舟飞船,哪个不是安安稳稳落在内蒙古回收场?
只是后来我国决定让它超期服役,长期检验各种设备和天链通信(只有中美两国能做到)等,一直维持轨道到2016年才最终放弃(天宫二号已升空,天宫一号轨道开始降低不再维护),此时比起它的原计划两年寿命已经严重超期(正常工作了5年!),到现在的确进入失控状态。这种飞船没有热防护,就和欧洲ATV、俄罗斯进步号、日本HTV、美国天鹅座货运飞船一样,必然会被焚毁。
你非要说万一天宫一号砸到人呢,我们当然没法辩解不可能,因为概率的确有,只是小到作为负责任的角度,它虽然近似于0但我们不能把它等于0。但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上,已经有数千吨、最大单个超过100吨(天宫8吨左右只能排前50)的数以万计的航天器残骸从环绕地球轨道返回大气焚毁,目前伤及人类的统计,真的为0!真的为0!真的为0!但我在文末的链接里也说明了,我国也向联合国早就备案,如果出任何问题当然会有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态度!
没办法,穷人家孩子就得更加努力,中国航天人没有足够的资金一艘一艘飞船去烧出来结果,只能尽力利用每一艘飞船的所有价值。天舟一号是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也是工作到了用尽最后一点能量在去年返回大气焚毁,它比天宫一号还重,也没见着怎么样,就这么悄无声息消失在大气中,就像没有存在过一样。
天宫一号的长寿命使得它是一个能测试很多器件太空中全寿命的空间站平台,这种测试机会只有美俄这两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国家才有,在天宫一号之前我国在空间站维持方面几乎毫无经验。可以借天宫一号研究分析每个器件长期工作时的状态,这对于未来长期维持真正的天宫空间站经验和技术意义很大。但由于过长寿命和器件失效导致的最终失控,也是未来我们进一步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如果大家关心航天,不妨关注一下我们这些学习/从事航天的人,而不是阴谋家、营销媒体、“大新闻”制造/创造者。中国航天真的花钱很少很少,我在今年过年时给中国航天也做过一个求祝福的小广告(在下面),你可以从图里看看航天到底给了我们什么而索取了什么。每个中国人每年在航天上就花10块钱,这差不多是你随便打赏一次、喝杯奶茶、吃几根串的价格。
不求别的,如果你心系航天,真的多关心一下航天人的产出比。航天人用这么少的钱,做成这么多的事情,在整个世界航天历史上,都是很不容易的成就,衷心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小时候一定用它赞美过各种人,但现在它用在天宫一号上也丝毫不为过。如果你相信我的话,我把天宫一号评价为整个中国载人航天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航天器,目前尚无人能超越它的地位。
但它的存在与陨落,是为了一个更加伟大的未来,中国的天宫空间站!
扩展阅读:
以前都是俄国美国玩,现在终于轮到我们玩一把太空俄罗斯轮盘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