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唐朝是不是真的如我们想的那般强大?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熟读历史并且经历过多次宦海沉浮的王安石,在晚年曾经有这样的感慨: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用今天的话来说,王安石想表达的意思是,“在唐朝,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做一个废人”。


user avatar   wu-ming-85-7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比如唐朝最强盛的时候的领土已经扩展到了中亚里海一代。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在今天的吉尔吉斯坦,而吉尔吉斯坦在唐朝的时候就是唐朝的领土。同样,唐朝在西域的重要城镇碎叶城也在今天的吉尔吉斯坦,而不再中国。

由此可见唐朝到底有多么强盛。但是很可惜,唐朝虽然强大,但是唐朝的强大并不等同于汉人的强大。比如说,唐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唐皇李世民除了是汉人皇帝之外,同样也是突厥人的天可汗。李世民还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唐朝之所以能够维持起这么大的领土,很重要的原因在唐朝军队吸收了大量游牧民族,唐朝的领土也是汉人和游牧民族共同打下来的。比如很多唐朝重要的将领,如阿史那社尔,高仙芝,李思摩等都是少数民族的将领。

所以唐朝的领土虽然很大,但是这些领土虽然掌握在唐朝的手中,但是却并不掌握在汉人手中,不过因为唐皇是汉人皇帝,也是突厥天可汗,所以划领土的时候显得唐朝很大而已。

实际上到了唐朝末年,唐朝越来越依赖少数民族军队了,少数民族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高,当然唐朝也依靠收编的少数民族军队四处征战扩展了大量的领土。然而少数民族的军队力量越来越强,那么总有一天会给唐朝带来祸患的么!

比如说,唐玄宗末年,府兵制转化为募兵制之后,终于引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这些都是曾经效忠于唐朝的少数民族军队领袖。而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已经百年未经战事了,有些地区甚至只能拿衙门的衙役来临时充当军队了。

所以为什么唐朝之后的宋朝,北方的游牧民族变得那么强大了,而且宋朝的领土那么小?那和大唐用少数民族军队征战扩张领土是分不开关系的,实际上因为大唐过度运用少数民族军队,实际上北方的领土早就不在汉人的掌控之中了。

自从唐朝灭亡之后,北方的领土在好几百年的时间内,彻底脱离了中国的控制,一直到了明朝的朱元璋才终于收复了北方的失地。因为唐朝被藩镇割据和武人叛乱搞垮了,所以到了宋朝的时候,宋朝人再也不相信外国人了,同时也不相信武将了。

于是,宋朝就从一个重武轻文的朝代变成了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很多人总是好奇,为什么宋朝这么怂,要限制武将呢?其实,宋朝如果不限制武将,重文轻武,而是像唐朝那样对外扩张,极有可能不但不能恢复汉唐雄风,更有可能的是宋朝直接变成六代十一国。

然后神州大陆陷入永无止境的纷争和战乱之中,而今天的中国很可能变成如欧洲那样分裂的小邦国。至于汉唐时期的统一,更可能是像罗马帝国一样,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历史了。

公众号:无名的思想空间


user avatar   hele-smil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何家村公安系统的工地上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突然,工人们挖出了两个陶瓮和一个银罐。

两瓮一罐的相对位置平面图,图片来源:文献

虽然两罐一瓮并不大,但是却出土了金银器、宝玉珍饰、贵重药物、中外钱币、法器等文物1000余件,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镶金兽首玛瑙杯和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等。

何家村部分珍宝,图片来源:文献

今天我们不说这两件,我们说说其中出土的钱币。


钱币:不仅仅闪瞎眼

何家村窖一共出土了39类466枚钱,这其中既有本土的刀币、布币、半两、五铢、开元通宝等,也有异域的日本的和同开珎、波斯银币和东罗马金币等。

这套钱币牛在哪里呢,大约有这么三点

① 本土货币成套

在这些货币中,国内的货币明显是按照历史顺序搜集的一套铜币,共三十一个品种三十六枚,见下图。

系列钱币,图片来源:文献

也就是说各朝各代的钱币基本集齐了,真真的钱币开会。而且宝藏主人收集钱币的目的就是为了收藏,因为剪边五铢和开元通宝铜币本身价值并不高,但是它们也在这套钱币之列,所以很明显宝藏主人是有目的、按年代专门收藏的这套钱币。

这里我稍微说一下钱币,历史上最有名的钱币莫过于秦朝的半两、汉代的五铢和唐代的开元通宝。这些钱币虽然各具特色,但是物以稀为贵,因为发行量大其本身价值并不高。比如五铢钱,刘胜的墓就出土了一堆,所以如果不是为了收藏收集的意义真不大。

② 异域货币稀缺

在所出土的货币中,还有很多外国钱币,比如波斯银币、东罗马金币等,其中最珍贵的当属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它是日本最早铸行的法定钱币,位列日本货币史之首

和同开珎银币,图片来源:文献

和同开珎银币从铸行到废止时间只有一年三个月(公元708年五月-公元709年八月),所以即使在日本“和同开珎”银币存世也非常少,何家村一次出土五枚。经考证应该是公元716年,日本第七次遣唐使带入中国的贡品。

③ 稀世金/银开元通宝

何家村一次出土金开元通宝30枚是金开元通宝迄今惟一的一次发现。我们知道金五铢和金开元通宝是不流通的,它主要是皇室用来游戏或赏赐的。根据《旧唐书玄宗•本记》记载,公元713年九月,唐玄宗在承天门楼(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天安门)向下抛洒金钱作为赏赐,那么谁有权力去捡呢?“许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官及诸司三品以上争拾之”。也就是说不是你有钱就有机会得到金开元通宝,还得有官职有机会。

金开元通宝,图片来源:文献

与金开元通宝同时出土的还有银开元通宝421枚,这些金/银开元通宝并没有被使用的痕迹,专家推测宝藏的主人很有可能能铸行钱币。因为金/银开元通宝是宫廷用品,皇帝家也不多,如果说这些钱币是某个朝廷大员靠赏赐得来的,这种可能性真的太小了。

总之从空间跨度上,这套钱币涉及日本、罗马、波斯等国,达数千公里。从时间跨度上,这套钱币最早有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战国齐国所铸的“节墨之法化”刀币,最晚有开元通宝,长达千年,这是钱币史上一次空前的发现。

从这套钱币的发现,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明:

  1. 这套钱币说明空间上唐朝与很多国家有交往,跨度很广。
  2. 稀缺的和同开珎说明当时的唐应该非常有国家魅力,否则他们不会一发行就马上送来。
  3. 关于收藏者:

-他应该非常有钱,否则不可能收集这么多、这么全的钱币。

-他应该非常有学识,否则不可能按照时间顺序收集各朝各代的钱币。

-他应该非常有闲,否则不可能连剪边五铢都收集的,因为剪边五铢本身不值钱。

-他应该非常有权势,否则不可能拿到崭新的金/银开元通宝,刚进贡的和同开珎。

4. 要存在3这样的人,需要富足的经济环境、平和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国家实力滋养。


回到题干,唐朝是不是真的如我们想的那般强大,我不知道。但是我想横向来看,它一定是当时世界上非常有魅力的国家。


如果何家村没看够,可以点我的历史文章:

吧啦吧啦变:何家村遗宝1:重见天日

吧啦吧啦变:何家村遗宝2:盛世遗藏

吧啦吧啦变:何家村遗宝3:琳琅满目

吧啦吧啦变:何家村遗宝4:宝主之谜(上)

吧啦吧啦变:何家村遗宝5:宝主之谜(下)



二更

这一篇发出去以后得到很多朋友的关注,心里非常感激,谢谢大家。二更贴一下关于这批宝藏主人的相关研究结果,我看很多朋友都非常好奇。之前发了链接,不过点进去终归不方便,这次直接贴出来,方便大家阅读。

那么这批宝藏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我们先看看专家的观点。
1. 说法一:宝主是邠王李守礼,邠王私产,藏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

我们前面说过遗宝发现于兴化坊,对于兴化坊内的住户,不管记载的是否翔实确凿,史书是有记载的,而兴化坊的头牌人物就是邠王李守礼,唐高宗李治的长孙,章怀太子李贤的儿子,当朝皇帝李隆基的堂兄。
是不是响当当的人物?!基于此第一批专家提出,何家村宝藏主人是邠王李守礼,藏宝年代是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这个说法一度是主流学说,独占鳌头几十年。不过近年经过更为详细的论证,藏宝地点并不在邠王府内,而在邠王府的东部,见下图。

邠王府与宝藏位置相对图,图片来源:文献

同时,邠王李守礼是一个挥霍无度的人。据史书记载他经常借债生活,到什么程度呢?可能穷到连风光大葬都不能。别人劝说邠王,您少花点吧,要不百年之后怎么办呀。邠王李守礼说道,你见过皇帝的堂兄没人埋的吗?
您看穷到这份上了,所以这是个没落皇族。如果这笔宝藏真的是他的,以他的性格没有花还好好的藏起来,这种可能性实在比较小。
另外,邠王李守礼死于安史之乱前十五年,同时何家村出土的有些器物明显晚于安史之乱。综合以上种种,这种说法可信度比较低。

2. 说法二:藏宝人是租庸使刘震,皇家公产,藏于公元783年泾原之变

这个说法是目前的主流推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首先从宝藏的内容来看, 可以肯定不是个人财产,而是官府所有。比如宝藏中出土了这样的两块银饼。很明确它们是庸调银,属于官府库藏物品。


庸调银,图片来源:自制
这里我们简单解释一下租庸调。“租庸调”是唐朝前期的税收制度,也就是国家税收通过租、庸、调三种形式完成。白话一点说,就是多样化交税,钱也行物也行力也行。
就这样很多金银、宝货、绫罗等被交了上来。物品交上来以后,为了避免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在宝货收入国库之前就需要检验,负责检验的官员就是租庸使。
您看上边左边的庸调银很明显打了一块补丁,很有可能就是检验的时候分量不够,又补上去的。所以很明显这些财产是皇家的公产,而租庸使在整个检验过程中是有机会接触这些皇家公产的。

经过考察,在兴化坊内还真就住着这么一位租庸使,他就是刘震。根据唐韦述《两京新记》和清代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记载,租庸使刘震就居住在兴化坊中。也就是说,以刘震的财富和地位他不可能拥有何家村这么大量的私产,但是作为管理官府财务的官员他是有机会接触这些宝藏的。
公元783年,发生了严重的泾原之变。这场叛乱不仅迫使皇帝逃离了长安,而且叛军还占领了皇宫。在这种特定情况下,刘震很有可能打算带着这些财产出城。比如《刘无双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见下图~

刘震其人其事,图片来源:文献

一个管理官府财务的官员,因乱想带着皇家公产出城,没出去返回。最后又因为投降叛军被处以极刑,是不是很完美的解释了巨额财产的来源和后续无人认领这笔财富的原因。
这种说法其实有很大的合理性,不过还是有一些疑问。以下同样来自专家,我总结一下~
3. 一些疑问
第二种说法提出之后很多专家提出了一些疑问,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么三条:

  • 虽然刘震是住在兴化坊,但是他是不是就住在何家村宝藏出土的位置,史书没有记载,所以还不能明确的说何家村宝藏出土的位置就是刘震的住宅。
  • 说法二的主要依据来自《太平广记》的《刘无双传》。《太平广记》是晚唐薛调写的一篇传记,差不多是一篇流行故事。同时在主要唐史记载中有相关租庸使的记载,但是其中没有叫刘震的,所以很有可能刘震这个人并不存在。
  • 假设刘震真实存在,就算在特定战乱的情况下,他真的有权力或机会将这些宝藏藏在他的家中吗?因为这毕竟是一大笔皇家公产,而不是他的私产。


以上就是目前关于宝主的一些主要讨论,大家可以看到,虽然说法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有些小瑕疵。

另外,何家村窖藏并不是来自大墓。我们知道好的文物大概有三个来源,大的墓葬(比如满城汉墓),窖藏(比如何家村)或宫殿区(比如故宫)。何家村遗宝属于窖藏的一种,也就是人们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埋下的。

历史上窖藏遗留下来的特殊原因可能包括战乱,比如皇帝都逃出都城了,那自然带不走的就埋下了。还有迁都,比如我们看到的很多西周的青铜器,就是迁都的时候因为太过沉重不好带所以埋下了。何家村窖藏应该是因战乱埋下的,最有可能的时间是公元783年的泾原之变。

现在何家村窖藏中的三百余件可以在陕历博的大唐遗宝展看到,包括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等,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鸭。

昨天我还答了一个非常好玩的,喜欢兵马俑的朋友可以去围观。

看博物馆里最珍贵的文物,说它们背后最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专栏!再次谢谢你们~

原创不易,喜欢点个赞吧。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既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强大,也不是我们想的那么不强大。

秦汉、唐宋、明清,强不强大,繁不繁荣,都过去了,一去不复返了,营养也够了,也不足以滋育未来的发展了。

工商突破小农以后,小农的智慧边界也被打开了,再纠缠就是时间成本的虚耗了。

西方的扁平化、自由、共和智慧是个重要的补充营养品,但也要注意适应性,注意副作用及过期等问题。

中国来到了这个庚子年以后,恐怕要真正面临着自己探索,累积经验,形成体系,建设新文明的进程了。

车票剪了吗,安全带系好了吗,马上发车了。


user avatar   pang-xiong-mao-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不强大?唐朝强大到了直到今天我们都只能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代至少在语言文字上有非常强烈的意义。

「长安文读」这么一个东西,真正意义上建立了「汉字圈」,对圈内的几个民族进行了极为深刻的精神塑造。

圈内民族基本上是7个:汉族,白族,侗水族,壮族,京族,朝鲜族,和族;这些民族语言是长安文读的覆盖范围,逐渐产生了文化认同、优越意识等共同心理。

对圈内民族来说,不管你说的是什么土话,只要你会写文言文、汉诗,你就是牛人。中国史书里不止一次提到日本人能写一手漂亮的文言文。


「壮傣人」直到中古南朝时期仍然住在中国境内,但到了唐代,Dai支系(布傣)已经跑到了境外。后来虽然其他支系的壮族很努力的向布傣传播汉字文化,但是因为山高谷深,传播速度远慢于布傣支系往中南半岛急速扩张的速度。

最终,有170多万布傣加入了汉字圈;有150多万没有入任何圈;剩下7000万入了小乘佛教圈。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这拾人牙慧都拾不全,咱告诉你,唐黑鼻祖吕思勉是这样黑的:

我来帮你总结。

吕大师云:

唐朝真的,不强。

因为汉魏晋南北朝后,常年战乱,中国人民忽然因为隋朝统一了,中国人民获得修养的时间,所以撞大运了,不是人的因素,既不是唐初的领袖们的领导才能,也不是中国人民勤劳刻苦。只是因为撞大运,是“时会”即时机和机会到了,也就是说就是李渊李世民是两头猪,中国人民都是蚂蚂蚍蜉,唐朝也能“盛世”。

这里,隋炀帝表示:你麻痹!

然后说,李渊的才能,实在不如李密,只是因为不明原因所以掌握了关中,所以能蓄力以待东方之弊。这是因为大势使然,是大势,至于什么是大势,这很玄学。

这里,屈突通表示,当年隋炀帝出去玩,关中是给我镇守的,为什么我不能“蓄力以待东方之弊”?却要兵败被俘最终给人家李渊父子打工?吕大师你骗我。

然后,吕大师表示,李世民的才能,不如下列这些人:

1、在道德上、深谋远虑方面不如“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隆;

2、在军事才略上,不如被侯景八百屌丝蹂躏的活佛仁波切梁武帝萧衍;

3、在一切才能上,不如割据南方的刘裕、陈霸先。

之所以能有初唐的武功,是因为“塞外无强部”。颉利可汗、乙毗咄陆可汗这对叔侄东西突厥可汗想发言估计也没脸,可是夷男、菩萨、吐迷度估计是要疯了。


其实按照吕大师的标准,李渊父子不冤枉。

为什么呢。

吕大师在评价汉武帝时,表示,匈奴人口不过汉朝一郡,擤泡鼻涕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汉武帝耗费大量国力,直到汉武帝死翘翘匈奴居然还能蹦跶,这说明了啥,说明了汉武帝无能。为什么无能呢,因为名将李广、程不识放着不用,却要用卫青这种只能“和柔媚上”的佞臣、霍去病这种“穿域踏鞠”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毛头小子。因为用人不明,所以汉朝擤泡鼻涕就能灭掉的匈奴还灭不掉,还弄得汉朝虚耗大半。所以嘛,吕大师的评价是,汉武帝“与隋炀帝何异”?

根据上面对李渊父子的评价,我们能推断吕大师认为李渊父子才能平平就能建立“盛世”,是因为隋朝统一了天下,李渊父子能据有关中。因为,丢了隋朝天下的隋炀帝肯定是智商才能连猪都不如,而吕大师认为汉武帝和隋炀帝平级,所以汉武帝的才能就是头猪。

李渊父子,好歹吕大师夸奖了的,是能和刘裕、刘义隆、萧衍、陈霸先比一比的。至于汉武帝,提鞋都不配。

而明成祖,吕大师表示,明朝政治败坏的根子就是朱棣,朱棣用刑严苛、重用阉宦,这两点就是明朝败亡的根本原因!


那么吕大师心目中最高等级的中国领导人,是谁呢。

陈霸先。

吕大师评价为:

从来人君得国,无如陈武帝之正者。《记》曰:“礼,时为大。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人君之责,在于内安外攘而已。当强敌侵陵,干戈遍地之际,岂可以十馀龄之稚子主之哉?陈武帝与宋武帝,并有外攘之功,陈武之所成就,似不如宋武之大,然此乃时势为之,论其功绩,则陈武实在宋武之上。且宋武自私之意多,陈武则公忠体国。宋武乃一武夫,陈武则能幸庄严寺讲经,可见其于学问非无所知;而又非如梁武帝之仅长于学问,而不宜于政事。宋武于并时侪辈,无不诛夷,陈武则多能收用降将,其度量之宽广,盖又有大过人者。陈武诚文武兼资,不世出之伟人哉!

本来吕大师已经很欣赏刘裕了,但是,在陈霸先面前,吕大师表示刘裕只配给陈霸先提鞋。


那么我们就能发现了,吕大师其实评价皇帝的标准,就这几个:

1、南方汉族,或者代表江南利益。

2、要能战胜外辱(包括少数民族,吕大师本是就是个皇汉,不认可少数民族政权。比如陈霸先对抗的外辱,说白了就是北齐……)。必须是战胜外辱,如果是很轻松写意地就蹂躏了外国、收降了少数民族,那么吕大师表示这不够资格,是你运气好。

3、要有学问,不能是大老粗。引申开来,要尊重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把我们和劳动人民区分开。比如不尊重知识分子的明太祖朱麻子,吕大师表示他缺点太多了,以至于明朝败亡的原因大半是朱老四的,小半得朱麻子背锅。


所以,在这种标准下。

汉武帝=隋炀帝=猪。

李渊<李密

李世民<刘义隆、萧衍

朱元璋则是私德不够

绝代伟人陈霸先!

中国最辉煌的时代,是南陈:


明白了吧。


PS:吕大师的书,史料比较丰富,可读性很强,不过史论,基本都是一坨屎。


——————————————————————————————

顺便喷下最新的那个回答:

我擦……你这很强大,引用澎湃的鸡儿文。

美国首都被攻破,是1812年的事儿,加拿大的英军攻入华盛顿,火烧白宫,史称“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唐朝藩镇是黑点,是因为您老眼里只知道汉朝、明朝、清朝这样的中国传统集权帝国。

你要是熟悉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藩镇叫个啥事儿,简直太正常了。


user avatar   ke-lu-si-bei-te-gu-si-ta-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比我们想象的强大还要强大!唐朝贞观~天宝年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无论是军事、经济、人口还是面积都远超当时的东罗马、阿拉伯帝国、法兰克帝国和吐蕃帝国。唐朝巅峰时期的疆域是唐高宗时期,很多人认为唐朝的最西边是咸海,但其实并不准确。唐朝在灭掉西突厥后疆域达到了西海,并在各地设置州县。【由是脩亭障,列蹊隧,定疆畛,问疾收胔,唐之州县极西海矣。】【显庆二年十一月,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大破贺鲁于金牙山,尽收其所据之地,西域悉平....其所役属诸胡国皆置州府,西尽于波斯,并隶安西护府。】

西海,很多人认为是咸海或是里海。我们看看古籍是怎么说的《水经注》:【昆仑西有新头河,经中天竺国,又西径安息南,注于雷翥海。雷翥海,即西海也,在安息之西】《西域图记》【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黑海)。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钹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地中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盘陀,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忛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波斯湾)。】很明显,《唐书》里所说的西海就是现在的黑海。在灭掉西突厥后唐朝的界碑也就自然而然的要去立碑,为了不引起争议同时宣传中国教化。唐高宗变派波斯人阿罗憾出使拂林国商议边界之事。

于是乎,就有了《陶斋藏石记》里的那段话【显庆年中,高宗天皇大帝以功绩有称,名闻[西域],出使召至来此,即授将军北门[右]领使,侍卫驱驰。又充拂林国诸蕃招慰大使,并于拂林,西界立碑,峨峨尚在。宣传圣教,实称蕃心。诸国肃清,于今无事。】

龙朔元年,吐火罗等藩国归附于唐朝。唐朝的西南领土扩张至波斯东部【龙朔元年六月十七日,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名远进《西域图记》。并请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分置都督府。及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仍以吐火罗国立碑以记圣德。】(虽然阿拉伯人此时已经灭掉了萨珊波斯,但是控制的并不稳固甚至波斯东部大片土地都处于自治的状态。)【大食,隋大业中有波斯之桀黠者,探穴得文石以为瑞,乃纠合其众,剽略资货,聚徒浸盛,遂自立为王,据有波斯国之西境....谓之白衣大食。】其中的西海州值得我们注意!之前说了西海有三个其中第三个就是波斯湾,然后我们在看看西海州的治所郝萨大城在哪。

图中打圈的就是郝萨大城的所在地。所以,李白的那句【洗涤条支海上波】就是这么来的

昆墟州都督府,以多勒建国低宝那城置。

图中打圈处为低宝那城所在地。

【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

唐朝在阿罗憾立碑后创立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的朝贡体系,【唐兴,以次脩贡,盖百馀,皆冒万里而至,亦已勤矣!然中国有报赠、册吊、程粮、传驿之费,东至高丽,南至真腊,西至波斯、吐蕃、坚昆,北至突厥、契丹、靺鞨,谓之“八蕃”,其外谓之“绝域”开元盛时,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地广则费倍,此盛王之鉴也。 】唐朝鼎盛时称臣入贡的藩属国有上百国,都是从万里之外来到长安/洛阳朝贡。而那些藩属国必须定期到长安汇报工作。【西蕃诸国通唐使处,悉置铜鱼,雄雌相合各十二只。皆铭其国名,第一至十二。雄者留在内,雌者付本国....校其雌雄合。乃依常礼待之。差谬,则推按闻奏。】

唐太宗在被诸国奉为“天可汗”后便开始统治四夷,藩属国新王登基或老国王去世必须到京城通报。【四年三月,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诸蕃渠帅有死亡者,必下诏册立其后嗣焉。统制四夷。自此始也。 】

而且唐朝的皇帝还有掌管藩属国的军事权【符宝郎掌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辨其所用。有事则请于内,既事则奉而藏之。八宝:一曰神宝,所以承百王,镇万国....六曰天子行宝,答四夷书则用之。七曰天子之宝,慰抚蛮夷则用之;八曰天子信宝,发番国兵则用之。】这也是为什么唐朝只在安西四镇驻军的原因,这种比当时的罗马、大食到处派兵驻扎要高明的多。

唐玄宗的藩属国更是达到有唐以来的鼎盛【凡四蕃之国经朝贡已后自相诛绝及有罪见灭者,盖三百余国。今所在者,有七十余蕃。谓三姓葛逻禄,处蜜,处月,三姓咽蔑,坚昆,拔悉蜜,窟内有姓杀下,突蹶,奚,契丹,远番靺鞨,渤海靺鞨,室韦,和解乌罗护,乌素固,达未娄,达垢,日本,新罗,大食,吐蕃,波斯,拔汗那,康国,安国,石国,俱战,提律国,罽宾国,东天竺,西在竺,南天竺,北天竺,中天竺,吐火罗,米国、火寻国,骨咄国,诃毗施国,曹国,拂菻国,谢时山屋驮国,狮子国,真腊国,尸科佛誓国,婆利国,葱岭国,俱位国,林邑国,护密国,怛没国,悒怛国,乌苌国,迦叶弥罗国,无灵心国,苏都瑟那国,史国,俱密国,于建国,可萨国,遏曜国,习阿萨般国,龟兹国,疏勒国,于阗国,焉耆国,突骑施等七十国,各有土境,分为四蕃焉。】

唐朝比阿拉伯强,唐朝不仅仅在人口上碾压阿拉伯,军事上也比阿拉伯强。白衣大食在灭掉萨珊波斯前就派使者称臣朝贡【高宗永徽二年大食国始遣使朝贡】自此到唐中宗复辟前白衣大食都臣服唐朝,从公元705年入侵河中地区到713占领全境大食居然用了差不多十年!可见大食军力之弱!

到玄宗时,大食已经不满足河中地区了,它还想要“昭武九姓之地”于是乎在唐朝的羁縻州拔汗那设置了新王,把老国王给踢了。还拉着吐蕃一起在拔汗那城驻军,于是就有了唐与大食第一次战争。【开元三年吐蕃与大食别立其党阿了达为王,发兵攻之,拔汗那王败,奔安西。御史张孝嵩时奉使安西,以便宜帅戎落兵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攻阿了达于连城,破之,屠其三城。阿了达遁走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罽宾等国,皆遣使请降。】同一时期,北庭都护阿史那献率军西征,同样势如破竹攻克铁门关(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后才返回。【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凌铁关之远塞,扬威万里】唐朝在中宗时期丢掉的中亚,重新归附于唐朝。

大食不服气,于是开元五年又联合突骑施和吐蕃搞事情。结果在拔换城全军覆没,此战后突骑施归附于唐朝,大食辛辛苦苦用了十年时间攻打下来的河中诸国又臣服于唐朝。大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后来几次入侵皆被突骑施击退,直到被呼罗珊总督阿拔斯革了命,白衣大食都没有占到唐朝半点便宜!

在阿拔斯闹革命的时候,玄宗也没有闲着。天宝五年,在被王忠嗣打崩后,唐朝的番臣回纥灭掉了后突厥。陀拔斯单国遣使入朝,臣服于唐朝。

天宝六年攻灭了臣服吐蕃的小勃律国【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唐玄宗几乎恢复了高宗时期天朝上国的世界体系。

很多人在提起小勃律之战时故意不提大食臣服于唐朝,认为大食这么厉害的国家怎么可能臣服呢?但是古人吹牛逼前还是有证据的,从都盘六国臣服唐朝就可以看出,连小弟都臣服唐朝了,如果大哥不臣服他们敢吗?而且天宝七年大食还派使臣朝贡唐朝。【证圣元年九月五日敕。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可以看出,大食就是唐朝的蕃国,事实也的确如此要不然大食怎么会派兵帮唐朝平叛呢?

天宝七年王正见灭突骑施并在碎叶驻军,西域诸国皆归附于唐朝,唐朝的边界再一次到西海【天宝七载,北庭节度使王正见伐安西,毁之。川长千里,有异姓突厥兵数万,耕者皆擐甲,相掠为奴婢。西属怛逻斯城,石常分兵镇之。自此抵西海矣】同年都盘、勃达、阿没、沙兰、罗利支、怛满六国遣使入朝,臣服于唐朝。

【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馀里,入河湟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开天之际,中国之声望犹存。葱岭东西,西暨拂菻,南抵天竺,仍通朝贡,受册命。并有赐姓、尚主,遣子宿卫者。唐或于其国置军州,或更其国号。】

在闹完革命后黑衣大食开始重新入侵“昭武九姓"地区,恰好同一时期高仙芝屠了石国引起了”昭武九姓“的众怒,黑衣大食为了重新树立形象,于是乎便派兵去驻扎并在怛罗斯之战击败了唐军。但是,黑衣大食并没有继续入侵反倒是遣使朝贡,称臣于唐朝。唐朝也没有失去西域只是失去了中亚部分地区。

很多人夸大了怛罗斯之战,首先怛罗斯之战是场攻城战,史书上清清楚楚写的是高仙芝围攻怛罗斯城,结果现在被西方学者一顿忽悠就成“阵地战”了。通过史书可以看出唐军在葛罗禄反叛前是不占下风的,甚至可以说势均力敌,凭借高仙芝的话就可以看出!【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说明什么?说明葛罗禄反叛前唐军完全可以击败大食啊!而且为什么怛罗斯之战后大食就不东扩了?还不是被唐军打败了….很多阿吹说什么黑衣大食要平叛、觉得东部领土够了不想再扩张….呵呵!当年白衣大食大本营在阿拉伯半岛的时候动不动就联合吐蕃搞安西四镇,怎么?现在大本营在呼罗珊,离安西四镇不到一千里,不扩了?真当大家都是傻子?还不是因为大食弱!怛罗斯之战大食的伤亡应该只比唐军少一点点,要不然怎么会遣使谢罪呢?“渡沪战役”里为啥俘虏会有大食兵?还不是因为大食弱!被吐蕃俘虏当炮灰!当然,也可以说吐蕃和大食主成了联军。不过,不论怎么解释大食都被唐军击败了。

天宝十二年˛唐朝灭掉大勃律后再次威震西域。然后就是安史之乱了,大食作为唐朝的蕃国于是便派兵支援宗主国平叛,后来又被唐朝设为中郎将。

关于印度,天竺五国从贞观年间一直到唐灭亡都是唐朝的藩属国。【开元时,中天竺遣使者三至;南天竺一,献五色能言鸟,乞师讨大食、吐蕃,丐名其军。玄宗诏赐怀德军。使者曰:“蕃夷惟以袍带为宠。”帝以锦袍、金革带、鱼袋并七事赐之】【览华山之神纵,勒贞碑于崇岗。驰大唐之淳化,齐天地之久长。】【此汉使奉敕,往摩伽陀国摩诃菩提寺立碑。至贞观十九年二月十一日,于菩提树下塔西建立,使典司门令史魏才书:‘大唐牢笼六合,……是故身毒诸国,道俗归诚。皇帝愍其忠款,遐轸圣虑。乃命使人朝散大夫行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副使前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等二十二人,巡抚其国】【玄奘法师者,京师人也,云是安将军之息也。从北印度入羯湿弥罗国,为国王赏识,乘王象,奏王乐,日日向龙池山寺供养。】

唐朝不仅仅是在陆地上影响大,海外影响也是当时的世界第一!

【真腊,一曰吉蔑,本扶南属国。去京师二万七百里。开元、天宝时,王子率其属二十六来朝,拜果毅都尉。】

【室利佛逝,一曰尸利佛誓。咸亨至开元间,数遣使者朝,表为边吏侵掠,有诏广州慰抚。又献侏儒、僧祗女各二及歌舞。官使者为折冲,以其王为左威卫大将军,赐紫袍、金细带。后遣子入献,诏宴于曲江,宰相会,册封宾义王,授右金吾卫大将军,还之。 】

【个失蜜,或曰迦湿弥逻。开元八年,遣使者物理多来朝,且言:"有国以来,并臣天可汗,受调发。国有象、马、步三种兵,臣身与中天竺王厄吐蕃五大道,禁出入,战辄胜。有如天可汗兵至勃律者,虽众二十万,能输粮以助。又国有摩诃波多磨龙池,愿为天可汗营祠。"】

唐朝对羁縻府的控制,军事方面就不用说了看最前面就知道,税收和户口管理,唐朝也有严格的规定【凡诸国蕃胡内附者,亦定为九等,四等已上为上户,七等已上为次户,八等已下为下户;上户丁税银钱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之。附贯经二年已上者,上户丁输羊二口,次户一口,下户三户共一口。】

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势力范围


user avatar   tian-xing-zhe-59-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僧贞观初年离开长安,等回来的时候才走了一半的路,就进了唐朝的国境。

——你以为这是段子,但这是真的


冷知识:唐朝的叠加疆域超过1500w,超过元朝

热知识:唐朝极盛疆域是汉朝最大疆域的2倍

烫知识:李世民个人一生(秦王+登基后)征服土地面积为世界历史第一,为中国新增疆域面积为华夏历史第一

叠加疆域主要贡献者(按时间顺序):

高祖 +400w(和李二合砍)

太宗李世民 +200w(秦王)+500w

高宗李治 +200w(后期-50w)

玄宗李隆基 +300w(后期-100w)

(彩蛋:武周一世 -400w)


李世民开挂记录:

军事篇

政治篇:



天可汗制度了解一下?


具体看看天可汗的各种操作:

当然是打赢了呗,毕竟贞观外战全胜,然后——

再来一个:

也有直接灭国的,比如高昌:

等…………………

谁不说一句天可汗NB?

从昭陵格局(复原图),也能看出天可汗格局。



《唐律疏议》的影响

中华法系代表、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

对唐朝之后的朝代和东亚国家立法产生很大影响

宋:《宋刑统》,体例上沿用唐律构架,内容上袭用唐律为多。

明:《大明律》,以唐律为宗,结构与唐律基本相同,“篇目一准于唐”(《明史·刑法志》)。结构相对唐律有较大改动,保留“名例”篇,且律中大部分内容仍与唐律相同或类似

清:《大清律例》采用《大明律》的体例,内容大量取自唐律。“明清则仍复唐律之旧”

朝鲜:《高丽律》以唐律为蓝本而制定,体例结构上与唐律相同,内容上也大多与唐律相同或相似。《高丽史·刑法志》: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乎唐,至于刑法,亦采唐律,参酌时宜而用之。”

越南:李太尊明道元年(1042)颁布的《刑法》、陈太尊建中六年(1230)颁行的《国朝刑律》、黎氏王朝初年(1401)制定的《鸿德刑律》等,都以唐律为楷模

日本:文武天皇(697-707)时制定的《大宝律令》和元正天皇(715-723)时制定的《养老律令》等一些法律,都是唐律的翻版。大竹秀男和牧英认为:“日本的大宝和养老”律令“的母法时当世世界上具有最高水平的唐律,日本法律继承了唐律并一跃成为像唐律那样的高水平。”(《日本法制史》)


鉴于唐律在东亚国家影响,世界学术界对唐律和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给予很高的评价,日本学者把唐律誉为“东方法制史枢轴”(日·《唐令拾遗》);美国学者韦格摩尔在他的《世界法系大全》中,把中华法系与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同称为“世界五大法系”。


【唐太宗、唐高宗与唐律】

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对整个唐朝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唐朝法制思想的主流。

以唐太宗为首的贞观团队认为:礼与法各有侧重,各有作用。

(一)礼法并用的治国思想

(1)

唐太宗:“治国礼义为急。”
褚遂良:“道德齐礼,乃为良器。”
王珪:“人识礼教,治之太平。”——《贞观政要》
“礼者君之柄。” 国家决不可弃礼仅存法。——《唐律疏议·名例》

(2)

魏征把法比作“权衡”和“准绳”,说明其重要性。

魏征:“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贞观政要·公平》
“刑罚不可驰于国”;“不立制度,则未之前闻。”——《唐律疏议·名例》

唐太宗强调,决不可肆意用刑,因为这会导致亡国: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亡。”——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3)

唐太宗主张治国必须礼法结合,缺一不可。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唐律疏议·名例》


(二)法律内容统一、简约、稳定的思想

唐初重视立法,特别强调法律内容的统一。

(1)

唐太宗告诫大臣:“法律不可一罪作数种条。” 并指出法律内容不统一的弊端,会给奸吏以可乘之机。

“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贞观政要·赦令》

唐太宗要求立法者,法律内容“毋使互文。” 魏征指出法律内容不统一的危害。

宪章不一,稽之王度,实亏君道。”——《贞观政要·刑法》

贞观君臣的思想充分得以体现:

“譬权衡之知轻重,若规矩之得方圆。迈彼三章,同符画一者矣。”——《唐律疏议·名例》

(2)

唐高祖李渊在建国后提出:

“法应简约,使人易知。”——《旧唐书·刑法志》

贞观初,唐太宗:“用法务在宽简。”,同时指出法律内容繁琐的危害:

“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贞观政要·赦令》

(3)

唐太宗认为,如果法律内容多变二无常定,就会造成两个危害:

“(法律)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感,奸诈益生。” “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又指出:“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贞观政要·赦令》

其思想影响唐律。

“法律一成而不可变。”——《唐律疏议·名例》


(三)慎重行刑的思想

唐太宗重视司法,并集中体现在慎重行刑。

(1)

贞观君臣认为,司法官应严格依法办案,防止滥刑。

唐太宗要求司法官大公无私:

“罚不阿亲贵,以公平为规矩。”——《贞观政要·择官》

唐太宗痛恨受财枉法的官吏,主张:

“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贞观政要·政体》

房玄龄主张司法公正,魏征认为应依法科刑,有罪者应收到处罚: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罚不及于有罪。”——《贞观政要·诚信》

(2)

慎重审理重案,对于重刑者,应规定专门程序加以审理,避免错案。

唐太宗要求:

“犯罪配流者,宜令所司具录奏闻”——《贞观政要·忠义》

对于死刑者,唐太宗要求:

“由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其中有可矜之情者,须“官录奏闻”,无可矜之情者,也要经过“三复奏” 才可执行。——《贞观政要·刑法》

《贞观律》删除了隋朝《开皇律》中死罪92条,其他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旧唐书·刑法志》

以慎重行刑为指导,唐律确立了“出入人罪”和“三复奏”等规定和制度,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得到了较为切实的贯彻和落实。


(四)唐律的制定

唐律是集合概念,是唐朝所有律的统称。

以时间为序,唐朝颁行过多部律:《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及其《律疏》、《开元律》及其《律疏》。

主要讲《贞观律》和《永徽律》

(1)《武德律》

唐高祖攻入长安,制定“约法十二条”,唐朝建立之后,于619年命刘文静等人制定“五十三条格”。621年,高祖命裴寂等人以(从《北齐律》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开皇律》为准,重修新律,624年颁行《武德律》。此律共12篇500条。

(2)《贞观律》

唐太宗于贞观元年(627)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以《武德律》为基础,再次修律。历时十年,于637年修律完成并颁布。此律仍为12篇500条。以下为修定内容:

  1. 增设了加役流,将其作为死刑的减刑,介于常流与死刑之间。唐太宗执政期,群臣认为旧律的用刑太重,建议把其中的五卡余条绞刑改为斩右趾刑。以后,经房玄龄等大臣集议并得到唐太示的认可把加役流作为宽恕死刑的刑罚,介于常流与死刑之间,过去应判死刑的有些犯罪改判为加役流。被判处死刑者因此而减少了。
  2. 区分两种不同的反逆罪,缩小了缘坐处死的范围。原来规定,即使兄弟分居的,只要家中有人犯有反逆罪,都要“连坐俱死”。唐太宗认为,反逆罪有两种,种是“兴师动众”,另一种是“恶言犯法”,而且它们“轻重有差”。以后,经过大臣们的商议,修改了原规定,新规定不再对“恶言犯法”者的兄弟判处死刑,即“反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恶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新唐书·刑法志》)这样,株连范围缩小,判处死刑者也相应减少。
  3. 完善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和官当等一些主要制度。这些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律中已分散出现,隋律作了总结,《贞观律》在前律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并成为律中的一些主要制度。

总结:与隋律相比,《贞观律》变化很大,不仅大量减死刑、流刑,而且还化繁为简。《旧唐书》对此作了概括性的总结:

“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至此,唐律定本,以后的律改动极少。——《旧唐书·刑法志》

(3)《永徽律》及其《律疏》

唐高宗即位,永徽元年(650),长孙无忌等大臣再次修律,翌年(651)完成,称为《永徽律》,依然是12篇500条,对《贞观律》对修改极少,可以说是前作的翻版。

永徽三年(652),唐高宗决定编纂《律疏》,原因有二:

  1. 科举考试中明法科,缺少统一标准,须对律文作统一官方解释;
  2. 由于对律的认识不同,各地司法官在定罪量刑中出现了畸轻畸重的情况,也有必要对律文作统一解释,以解决司法问题。

永徽四年(653),《永徽律疏》完成并颁行,共30卷。(元朝将其改名为《唐律疏议》,该法典完整保存至今)

律疏文又称疏议文,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也是司法官断案的依据。《旧唐书·刑法志》:“天下断狱,皆引疏分析之。”

简之,律疏的作用主要是解释和补充律条,目的是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律文的真正含义。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没多强,就是唐朝用过兵的地方,许多到了后世就再也没有去过,比如裴行俭大破西域联军,树碑立威的碎叶城,也是大诗人李白出生的碎叶城,如今是外国。

唐朝的疆域最大的时候是高宗朝龙朔年间,面积大约为1237万平方公里。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

《资治通鉴》写到:自开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


唐军战斗力有多强?李世民自己吹嘘过:“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

“然则行军用兵,皆亿兆所见,岂虚言哉!及端拱岩廊,定策帷扆,身处九重之内,谋决万里之外。北殄匈奴种落,有若摧枯;西灭吐谷浑、高昌,易於拾芥。包绝漠而为苑,跨流沙而为池。黄帝不服之人,唐尧不臣之域,并皆委质奉贡,归风顺轨,崇威启化之道,此亦天下所共闻也。”

巨唐影响力或许没有今天的美帝那么大,但是在整个东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亚……做个仲裁人,还是可以的。各国国王遭遇叛乱了,被权臣欺负了,被其他国家侵略了,第一反应就是给天可汗写信,或者派人痛哭于大明宫,请天可汗做主,就连波斯的王子,都要找天可汗帮他复国……朝鲜女皇给高宗和武则天写信求援助,恭恭敬敬可怜兮兮自称“妾”,高宗给她发去了几千套唐军的服饰盔甲,说敌军看到这个,就会退了……

那些确实不听话的,不愿意接受巨唐“斡旋”的,自然有人去把他们的国王、可汗抓来,请他们在天可汗的晚宴上跳舞。

《旧唐书 北狄列传》赞曰:唐之德大矣!际天所覆,悉臣而属之;薄海内外,无不州县,遂尊天子曰“天可汗”。三王以来,未有以过之。至荒区君长,待唐玺纛乃能国;一为不宾,随辄夷缚。故蛮琛夷宝,踵相逮于廷。

前一段时间银联拍了个商业广告,叫《大唐西域的最后一次转账》,讲的是安西军死守西域几十年、满城白发兵的故事,那块地方,是新疆,但是巨唐灭亡1000多年后,中华政权才再次拥有了她。

唐朝也没什么了不起,就是封建王朝、农耕文明的巅峰而已,强到什么程度?纵向比,比不上当代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高,科技先进、社会公平。但横向看,巨唐确实强到没边,强到我们今天如今也只能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话题

  中国古代真的有「师爷」这个职业吗,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什么时候消失的呢,其工作内容包括什么呢?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什么两军对垒列队对射? 
  为什么有些朝代的皇帝名号是“XX帝”(如汉朝),有些朝代的皇帝名号是“XX宗”(如唐朝)? 
  二战时期芬兰是如何对待占领区的卡累利阿人的? 
  朝鲜战争长津湖战役美国是怎样空投一座桥梁的?使用的工程技术有哪些? 
  有哪些历史名人是被小人物打死的? 
  历史上有哪些为人称道的计策或谋划?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喜欢到处题字,甚至多次为同一个地方题字? 
  历史上面对内忧外患时总有主和派和主战派,那么你觉得有几成胜算就该【战】呢? 
  二战期间,德国党卫军和国防军有什么区别? 

前一个讨论
我买了一部红米 K30 Ultra 被用苹果 11 的表哥看不起,我该怎么反驳他?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小米10至尊纪念版发售1个月,在京东、天猫5000元以上档高端手机排名第一?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