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反复出现???
再答一次
图很多啊!!
图很多啊!!
图很多啊!!
AK47最初的生产型是冲压机匣的,40年代末开始装备苏军,也叫第I型。这批冲压机匣的AK47识别特征如下:
1、机匣是冲压的,机匣靠近护木的地方有一块贴片(红圈)
2、小握把是左右两片组合在一起的,中间有个螺丝钉(黑圈)
第I型的冲压机匣质量不好,寿命短,苏军很早就淘汰了,随后出现的是第II型,这一型用的是切削机匣,大概在1952年至1954年间生产,识别特征如下:
1、枪托和机匣之间有一段金属底座(红圈),这是第II型特有的
2、小握把改为整体式的,由一个长螺钉从握把底部穿入固定在机匣上,不再是左右两片(黑圈),之后的AK系列都延续了这种握把。
3、切削机匣,机匣侧面有长方形的铣削凹槽,这个特征后面要介绍的第III型也有。
随后是大量生产的第III型,也是中国56式冲锋枪仿制的原型,这一型特征如下:
1、枪托和机匣之间的那个金属底座没了(红圈处)
2、切削机匣,机匣侧面有长方形铣削凹槽(黄圈处)
到第III型为止,苏联生产的AK47就定型了。随后于1959年,苏联推出了AK47的改进型,AKM。
外观识别特征:
1、枪托微微上翘,减小连发射击时枪口上扬力矩(红圈)
2、机匣由切削改为冲压,机匣侧面那个长方形的铣削槽没了,改为一个小凹坑和3个铆钉,3个铆钉2个在上,1个在下(黄圈),记住这个特征,下面还要讲。
3、护木上有突出的手指槽,便于握枪(黑圈)。
4、导气管上取消排气孔(绿圈)
5、机匣盖上增加横向加强筋(忘记画圈了)
在外面看不见的内部结构上,AKM最大的改进就是击锤上增加了一个击锤延迟体,提高了击锤工作可靠性。
1962年以后生产的AKM,增加了一个斜口的枪口防跳器,这也成了很多人印象里AKM的特征。
从AKM开始,非金属弹匣开始使用,能看到红色的玻璃钢弹匣,但是各种AK47和AKM的弹匣是通用的,所以后来生产的非金属弹匣也能和以前的钢弹匣互换,装到更早的AK47上。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苏军开始列装AK74,这是使用5.45x39mm小口径步枪弹的型号。
它和AKM、AK47很容易区分:
1、弹匣更直
2、有大型枪口制退器
随后又出现了一个AK74M
这是AK74的改进型,主要是用黑色工程塑料代替了AK74原来的胶合板枪托护木,重量更轻了。
为了避免在评论区里又有人问,怎么区分56和AK47,这里顺带也说一下:
最早仿制生产的56式冲锋枪,和苏联AK47第III型一模一样,也是切削机匣、可拆卸刺刀、准星也是护翼不是护圈。
随后出现了过渡型号,刺刀还是可拆卸式的,但是准星护翼改成了护圈。
从60年代开始,新生产的56式冲锋枪,加装了四棱形的折叠式枪刺,大家熟悉的“有折叠刺刀的56冲”是从60年代才开始生产的。
我国在60年代中后期通过阿尔巴尼亚途径接触到冲压机匣的AKM,也开始用冲压工艺代替切削工艺生产56式冲锋枪,但是冲压机匣的56式冲锋枪和AKM还是有很多不同点的,具体看下图:
注意看铆钉的位置,AKM是2上1下,而56冲是1上2下。
但是在生产冲压机匣56冲的早期,也生产过铆钉位置近似AKM的56冲
但是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批次,冲压机匣的56冲机匣盖都没有加强筋,击锤上也没有延迟体。
有一种56-2式冲锋枪,用的是三角形的侧折叠枪托,握把、护木都是玻璃钢的,这个也是中国特色产品,一看到这种枪托,就肯定是中国的56-2,不会错。
补充一个,刺刀
AK47使用的是可拆卸式的剑型刺刀
没有锯齿,只能当刺刀和匕首用。
AKM和AK74、AK74M使用的是多功能刺刀
可以锯、可以割,可以配合刀鞘当钢丝剪,枪刺反而是次要功能了。
大体上想得到的,我都说了。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公众号以浅显的科普短文为主,介绍枪炮弹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