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像《三体》中一样集全人类之力,我们是否能在某些瓶颈领域达到质的突破? 第1页

  

user avatar   yi.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希望,而且我们正在尝试。

就在现在,人类就有若干个项目集合了全世界各地百万级别的参与者之力,24小时不停地推进。

集众人之力很难,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同样的也会人多嘴杂,当同一个项目中引入过多的人时,工作效率会降低,进而影响项目进度。

然而计算机不是这样。更多的计算能力可以叠加,完成一台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如超级计算机就是多个处理器叠加的结果。目前全球排名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拥有40960个处理器,超过1千万个核心,从而达到了每秒钟93千万亿次浮点计算的惊人计算能力。

然而超级计算机很贵,维护起来也很麻烦,这时候另一种解决方案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当计算任务的实时性要求没有那么高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个计算任务分解成很多小的计算任务,然后将它们分配给大量的普通计算机,这就是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计算虽然因为数据传输速度受限,导致无法完成实时计算任务,但是其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志愿者招募,利用志愿者个人计算机的空闲时间和空闲算力,近乎无限地采用人海战术,而且成本由加入项目的志愿者承担。

目前最大的分布式计算志愿者项目是Folding@Home,这个项目利用分布式计算,模拟蛋白质折叠,进行计算药学的研究,希望可以解决一些疑难杂症,由斯坦福大学发起。

截至昨天(2018年5月14日),这个项目累计有来自全球各地的1919508个志愿者贡献过自己计算机的空闲算力,而此时这个项目可以维持每秒钟123千万亿次浮点计算的计算能力,超过神威太湖之光。

无论是谁,只要有一台可以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下载软件来贡献自己的空闲算力,为这个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志愿者项目做出一点点贡献。

其实你可能已经给这个项目做过贡献了,索尼的PS3就支持给这个项目贡献算力,其算力比例一度达到整个项目的35%。

另一个项目名气更大一些,这个项目已经持续了近20年:SETI@Home,在家寻找地外智慧生命。

这个项目收集了大量的射电望远镜观测数据,然后在背景噪音里面寻找那些噪音无法解释的信号,这种信号可以认为是智慧生命发出的。

目前我们的技术能做到的是对宇宙进行监听,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外星人的信号是什么样的,所以只能在海量的数据中通过异常信号来寻找外星人的痕迹,这就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而这些信号又是以“录音”形式收集起来的,所以分布式计算正合适。

这个项目目前全球也有一百多万的志愿者,从亘古不变的宇宙背景音中,一刻不停地寻找那转瞬即逝的异响,希望可以找到那个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单。

只需要下载BOINC的软件,就可以加入搜索外星人的队伍。

想想看,宇宙中的背景噪音,外加那么一丁点可能掺杂的外星人信号,跨过空荡荡的宇宙空间,被射电望远镜收集起来,传输到你的电脑上,通过你的处理器,寻找其中的异常,尝试寻找其中那点外星文明有意无意发出的声响。

谁也不知道哪一天,我们就会听到来自宇宙深处的问候。

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们什么都没有听到,但是我们不过也只听了不到20年而已,在这颗小小的蓝色星球上,只有探索,是无止境的。

就像我们也期待,遥远的宇宙某处,有那么一群人可以看到远行的旅行者一号和二号,并且愿意集合他们的力量,只为听到我们准备的那一句:

Hello from the children of planet Earth.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都忘了登月吗?以二战后的世界面貌来说,那是毫无疑问的科幻级项目。

阿波罗计划不是美国深谋远虑的安排,而是受苏联太空计划刺激的结果。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上天,1961年5月5日美国赶快发射第一个宇航员——飞船连小便设施都没有,飞行中尿在自己的裤子里。20天后的5月25日,肯尼迪就宣布要在60年代登月,距离实际登月只有8年,和汽车公司开发一款精品车型的时间差不多。

此时美国运载火箭能力只有登月所需的二十分之一,全部航天经验来自Alan Shepard的15分钟亚轨道飞行,之后一年多美国人才第一次绕地球飞行,4年后美国人才学会太空行走,甚至没人知道月球表面的土壤硬度是否能支撑登陆器,但美国还是开工了……8年内把第一个登陆组送到了月球,距离人类第一次飞越大西洋只有40年。

事实证明,大力可以出奇迹。阿波罗计划总投资255亿美元——苏联给中国的那套完整工业体系,一般估算折市场价25亿美元,即这笔钱可以把6亿人口的农业国拖到工业化边缘十次。按照当时牌价,255亿美元是2.3万吨黄金,大概相当于全世界政府黄金储备——中国现在黄金储备约1800吨。

这2万吨黄金拿去雇了30多万最精华的科技人才,在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之前,他们必须搞定几千项拉动时代的技术,下面随便举几个例子:

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是阿波罗计划的导航计算机

——机械导航对付不了数百万公里的距离。

第一批反渗透膜水循环设备是阿波罗飞船上的回收系统

——否则要多带6吨水,根本飞不起来。

第一次计算机互联是为了让休斯顿航天中心的电脑交换信息

——其他任何交换信息的方式都来不及给飞船提供数据。

第一代冷冻脱水食品是为了登月人员以最少的携带量保持体力

——远航几百万公里,历时八天,必须有在失重条件下提供安全而富有营养的食品。

第一次制造大型记忆合金机械是给登月乘员组提供地月通讯天线

——3米抛物面塞不进登陆舱,只能卷在狭小储物箱内,在月面阳光照射下展开。

……

这么多闻所未闻的前置技术开发,几乎每一项都能否决整个计划,但美帝坚持砸钱,坚持拼命(字面意思),即便阿波罗一号没上天就烧死了首发乘员组也没有停止推进,而在阿波罗11号登月之前,整套系统并没有真正落到月面过——但到了1969年,美帝真的把这事儿干成了。登月后的美国是一个和之前完全不同的国家,登月后的世界是一个和之前完全不同的世界。

阿波罗计划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70~80年代支撑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技术,主要来自对月球探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今天美国航天工业、国防工业和许多民用工业的关键技术,很大部分来自阿波罗计划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技术,或这些技术衍生的技术,通过月球探测发展起来的技术,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整个工业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从阿波罗计划派生出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成果。

在实施阿波罗登月工程时,为了降温和确保登月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研制了液冷服,其原理是靠泵输送冷水循环制冷。后来,这项技术直接应用于陆海空三军,改善了坦克兵、潜艇兵和飞行员的工作条件。它还为一些特殊病人减少了痛苦。例如,患有外皮鳞化症、不能通过皮肤散热的病人,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空调制冷的环境中,在穿上液冷服之后可以外出。航天液冷服技术在我国抗击“非典”中也曾发挥过作用。重症监护病房是利用航天技术的重要医学成果之一,它是根据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中航天员健康检测房间改进而成的。

广泛食用的方便面调料中的干菜叶,是将蔬菜中所含的水分脱去,以便贮存、保管、运输。这种技术来源于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当时是为了让航天员吃上蔬菜而发明的。

很多运动鞋中采用的“中空吹塑成型”制造技术也是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的“产物”。当时科学家为了制造一个完整并且厚度均匀、能耐受很大压力的航天服内胆,发明了把一团耐压软材料加热软化,放在一个模具中,然后再向这个模具中吹入高压气体的方法。后来,运动鞋制造商发现这种工艺可以快速、高效地制造完整的鞋帮,于是便广泛地使用起来。

总之,真要是到了“总动员”的份上,不惜成本,不惜代价,在物理学上未必有突破,在工程技术领域干一些科幻级别的事情还是可能的,比如在木星大气层里放一艘飞艇,击落火星卫星,把里海水抽干等等。之后几代人的地球还可能因此有跨越性进步——当然为此拼命的一代人要受点折腾。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s.invali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玩星际争霸1的话,有个战术你肯定知道。


这个战术是这样的:虫族开局,只造一个工蜂或不造工蜂;然后不造任何东西,静待资源达到150(后来暴雪为了遏制这个战术,把资源需求改成了200);然后消耗所有资源造“血池”——这样就可以极速“点”出“小狗科技树”。


仍然不要发展任何东西,积攒资源等待血池完成;当血池完成后,第一时间造出六只小狗(最多也就这么多了……),带着所有小狗所有工蜂攻击对手基地……


这就是著名的“速狗战术”。


这种战术是典型的一波流。如果对手不会防御、或者微操不行,就可能被你一波冲垮;但一旦对方防住了,那么他无论经济还是科技都会远远领先于你——所以只要一波冲不垮,你就可以投降了。



人类也一样。


你只看见在战争的压力下,人类“集中力量办大事”,快速发展了血池科技造了半队狗……哦不,又是造航母又是发明原子弹;却没看到战争把好多个国家打的稀巴烂,毁灭了人类的经济基础;欧洲这个过去的科研中心也从此一蹶不振(至今都还是个配角;而且准确点说,战前的德国才是物理学圣地;希特勒一来就完蛋了。现在嘛……也就能吹吹所谓的“品质”了),多少科学家/数学家无谓的上战场成了炮灰,这才使得美国成了新的科研中心……


战争中损失的一切,战后只能靠着时间慢慢恢复。


然后冷战又开始了。它导致苏联直接被拖垮;留下的遗产吗……除了“黑大傻粗”的、一研究出来思想就落后于时代的一堆杀人机械,还有什么?


当然,战争过后,各方面比战前发展更快也是事实。


但促成这个事实的,是很复杂的一堆因素。


比如,战争经常是人群贫富差距过大、不得不对外转移国内矛盾的产物;仗打完了,人死差不多了,大家都一样穷了,人均资源相对高了,接下来在汲取战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搞出的新一套制度往往就会好一些。

再比如,和平时期各国体制问题多多积弊沉重,导致大量的奇思妙想夭折于内耗之中;战争中为了干掉对手存活自己,不得不不计成本投入研发加快运转速度……


但是,均贫富一定要通过战争完成吗?有没有更低耗的手段?


战争真的带动科技发展了吗?大航海时代的H1~H4,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快速发展……甚至,你用的iPhone,它们是战争带来的吗?


和平时期出现的发明创造显然更多。只是它潜移默化的改善了民生、然后又被更优秀的竞争对手悄无声息的替代了一代又一代(比如从大哥大到nokia再到iPhone)——这个过程缺乏传奇性,因此你们注意不到而已。


同样的,战争过后也未必真有发展。

有时候,战前什么样子大多人并无记忆,所以才以为“战后恢复”是“迅猛发展”;甚至“战后恢复原状”都只发生在部分地区——战争毁灭的古文明多了。

就好像古希腊一样,它完蛋后整个欧洲倒退几百年又愚昧几百年;等缓过劲儿来、开始“文艺复兴”,差不多一千年都过去了。


当长跑冲线的时候,我们弄个结实点的玻璃框,让选手拼尽全力撞碎它,那么夺冠的场面会不会更火爆些呢?


当然会。但无助于提高马拉松成绩。

恰恰相反,因为必须留体力在最后爆发以撞破玻璃,马拉松选手的平均成绩反而一定会有所退步。

和星际爆狗莽一波,之后肯定是长时间的萎靡不振一样。


同样的,集世界之力搞一件事,肯定能大力出奇迹。

但代价是对全球其他行业的全面伤害。某些伤害甚至可能是不可逆的。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如何减少内耗、把每一分力气都用到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地方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偏重——而不是速狗玩一波流。


至于什么战争更能促进科技嘛……


——往你裤裆里装个遥控切片机,落后一次就切个1mm下来,那么你说不定能拿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呢。

——代价是拿了冠军你会死。但不拿冠军老二就没了。

(环法自行车赛运动员:这个豆芽菜也太可怜了!我使出不到五分之一的力气他就哭嚎的要死要活的。算了,我为钱为名他为老二,超了他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这还真是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呢。

所以说如果平常能锻炼锻炼有个好身体,是不是比临时上切片机好呢?

为什么就这么喜欢当自宫爱好者呢?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很了解女团,以下个人意见仅限男团

1.你以为你哥哥在团里人气top在nh火遍半边天,那就solo一下让你看清一下现实

2.团>>>>>>>>>>>>>>>>>>个人

3.别老是吹神颜,有没有滤镜自己心里不清楚吗

4.不是所有的队长都是好队长

5.怕的不是你佛,是你爱豆佛(那些喊着自家爱豆佛但是隔三差五能看到的就别来卖惨了)

6.别什么都骂公司,没了公司你爱豆什么都不是

7.饭圈多智障,不混就好了

8.唯饭和毒唯就隔着一层纱,而这层纱通常都是被另一个成员的毒唯捅烂的

9.唯饭很能打,毒唯很能打(同打不同义)

10.跑路的没有呼吸权

11.没熬过七年和兵役的团就不要吹团魂了

12.成员们的关系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也别想的太亲密,同事以上挚友以下

13.CP圈地自萌就够了,yy过度就只剩厌恶


user avatar   san-quan-san-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相关话题

  软件能否作一两首诗,超越李白的杰作? 
  人眼可以看到除了光线外的其它射线吗? 
  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男性突然减少到1%,且只剩下16-45岁年龄段,世界会怎样? 
  柯斯特利金的《代数学引论》写的怎么样?是否值得一看? 
  氢和锂7可以用来做核聚变的燃料吗? 
  我们平时生活中有一样物品是严重依赖了相对论而被发明出来的吗?常见物品有吗? 
  被汽车压住脚,为什么不能通过开车和倒车的方法? 
  如何评价电影《2001:太空漫游》? 
  如何通俗地理解「非牛顿流体」,这种流体的特性有何特性? 
  你对作用力与反作力相等这一定律有过研究吗?如果有,那你觉察到了这一定律与相对论质能方程是不相容的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临高》里大家普遍不看好督工?
下一个讨论
外国人怎么算乘法?外国没有九九乘法表吗?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