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站清朝的视角,也不站日本的视角,让第三方视角来评价吧。
法国人的评价:
大部分清军(包含八旗和前期淮军与后期湘军),都是废柴,只有聂士成的军队算精锐。
“清军部队在聂将军的带领下,正在进行部队改编。”
“这些部队严整有序、装备齐全,与那些曾经同日军作战的、无名的乌合之众,不可同日而语。可惜这些新军的数量十分有限。”(《全球画报》之《在直隶总督家中》)
下面附有聂士成军队的图画:
英国人的评价:
八旗和绿营是废物。
“在最近刚爆发的甲午战争中,有三分之二的八旗兵无法用来打仗。”(《中国的陆军部门》)
“绿营兵的军事训练严重不足,对于现代后膛枪的操作一无所知,他们有的背着古老的火绳枪,有的甚至还挎着弓箭。”(《东亚的战争》)
同样点名表扬了聂士成的新军。
“由欧洲教官训练,并用现代后膛枪和克虏伯大炮,武装起来的35000名铁军,驻守在天津、白河边的北塘炮台和京师。”(《东亚的战争》)
另点名表扬了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左宝贵。
“日军首先发起了猛烈的炮击,(左宝贵部)清军不甘示弱,进行反击……清军方面还在开炮,并且非常顽强的坚守着阵地……战斗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清军的抵抗十分顽强。”(《东亚的战争》)
至于其他各部清军,其表现基本上没有正面评价。
清军在甲午战争有一经典之作---船桥里大战
2000淮军大破日军4个步兵大队(加上配属的炮兵、骑兵约4000),这是日本人自己写进史书的。这一仗说明旧军队与新军队的交锋,若指挥员善于捕捉机会,勇敢坚决,还是有取胜的可能,不至于沦落到马关割地。
船桥里位于平壤南部,是北上必经之地。日军第5师团以大岛昌义混成旅团正面强攻。该旅团由11、21这两个步兵联队的4个大队组成,另有1个骑兵中队,兵力近4000人;江对岸的清军是卫汝贵的“盛军”、马玉琨的“毅军”。1894年9月12日,日军完全依赖火力碾压,20门大炮狂轰滥炸,鏖战到次日下午,日军仍未过江。15日凌晨,日军总攻,大岛旅团长自以为上午8点定能攻入平壤。可是日军越打越觉得不对劲:
“大小炮弹连发如雨,炮声隆隆震天撼地,硝烟如云涌起,遮于面前。在如此激烈的炮轰下,原以为敌兵会立即溃散。然而,我军每前进一步,敌军亦前进一步,彼此步步相互接近。此时,除使炮击更加猛烈外,亦别无他顾。战争越来越激烈,乾坤似将为之崩裂”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纪实》
马玉昆的毅军战斗尤其坚劲,日军惊呼“早闻马玉昆剽悍之名,今日始知果不虚传!”(出处同上)。日本随军记者后来记载:“清军频频发射之连发枪子弹掠过树枝头,恰如疾风扫落叶一般”。
卫汝贵也不是吃素的,激战中,他瞅破日寇只顾猪突,后方空虚的破绽,率轻兵200人过江绕袭日军后方。马玉昆也发兵继之。大岛旅团正面强攻本就死伤狼藉,倒了一地。更惨的是,清军突然杀到后方时,全旅团的弹药已久轰告乏,而且,因为战前轻视清军,过份乐观,全旅团摆出“灭此朝食”的架式,结果从凌晨打到下午,日军粒米未食,且“中央队战线弹药全部用尽,且将校多数伤亡”(《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面对气势强盛的清军如注弹雨,日军苦战难支,终于在下午1时惨败逃命。旅团长大岛昌义少将、21联队长西岛助义中佐都被打伤;旅团长以下,1名少佐(田上觉)、3名大尉被杀(兵步大尉町田实义、林久实、炮兵大尉山本忠知),炮兵第五联队第三大队长永田龟少佐、步兵大尉若月曾一郎重伤垂死;
最惨的是第21联队,下属第2、第10这两个步兵中队,军官全部伤亡;第4中队只有一个少尉幸存,其余军官亦全部死伤。整个战斗,日本自己统计是“将校以下死者约140名,伤者约290名”(日本参谋本部《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
战后,日本文士杉浦梅潭在诗中哀叹“此役不克旗下死,呜呼苦战船桥里”!
马玉琨晚年曾向慈禧分享与各国军队作战的心得,他认为
“列国军士有智慧有法纪,虽其将死而指挥自如者,以德、法为最,英日次之”。
但是,论果敢锐利、持久坚忍,则以新兴的日军最为突出。
“日本之兵,果锐为诸国最,其耐久之力,德法英俄皆不及也”,日军短板则是“器械锐利、动作之敏捷,远不如德人”。相比新兴的日军,“法人拙于体,久战先倦,俄人拙于智,失将先乱;皆非不可胜者也”。
虽然马玉琨的“毅军”仍是传统的勇营式武装,但在船桥里仍能战而胜之,就是清兵的基础战力在将官指挥得宜的条件下,尚可一胜。只是,随着双方近代化差距的拉大,取胜越来越难。
甲午陆战中,缸瓦寨、虎山、盖平、牛庄等等战斗,都是苦战硬仗,日军虽胜也伤亡惨重,甚至是侥幸脱险,绝非轻取。聂士成机动作战,甚至让日军狼狈不堪,比如草河口的胜利等。
所以,不能一提到甲午,就玩梗玩段子。还是要一码归一码的分析历史。 清军拉侉主要拉在旅顺、威海的守军,以及满人长顺的部队,援朝清军大多还算靠谱,像叶志超那样的反倒是少数。
若清廷有打到底的决心,随着主场优势+战事的持久化,清军还是会进步的。
真正可悲,也可怕的是,对于昏昏欲睡的末世王朝来说,胜利只是它满足于固步自封,继续浑浑噩噩混下去的麻药,这就不是基层将士的奋战所能挽回的了。因为中法战争收尾还算体面,就拖累了中国军事奋起直追的十年光阴,历史,还会允许中国再逃过甲午战争吗?
纯垃圾,在日本人看来,清军陆军就是日军物资运输大队的水平。
日军的陆军,在甲午战争期间有一支部队叫“缴获炮队”。靠着清军丢弃的武器,都能武装出一支部队,这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此外,日军在战争期间还碰到过粮食危机,但都被清军的“贴心捐赠”给解决了。
以下资料来源于《日清战争实记》。
=================
牙山之战,清军不战而全军溃逃,顺便给日军送上了8门火炮,以及海量的粮食弹药补给。
凤山之战,清军再次不战而溃,给日军送上了火药、菱铁的补给。
中和之战,清军被几名朝鲜路人吓得以为日军来袭,结果胡乱开枪,变成了自己军队的大混战。混战了3个小时,才发现打错人了,死伤一大片,把日军都给笑晕了。
大同江之战,日军无一伤亡就把清军的堡垒攻破。
一个非常黑色幽默的是:此时的日军,还有装备了成欢之战里缴获火炮的部队。
接下来是重头戏,平壤之战,也就是叶志超的“成名战”。
瞧瞧这战利品。就算清军有克虏伯、加特林又能怎么样,还不是送给日军作为补给?
实际上,就算是甲午战争,清军仍然是冷热兵器混用的。
其实平壤之战,日军已经是处于断粮状态了,但是架不住清军的送啊。
大连湾之战,清军的发火装置和水雷布略图被日军缴获。
金州之战,清军遇敌即溃。日军拿着清军遗弃的火炮,击败了清军。
大连湾和金州之战,又给了日军大量补给。就算有欧洲先进武器,垃圾军队还是垃圾。
荣成之战,清军又是不战而溃,日军没有任何伤亡就拿下了荣成县。
岫岩之战,日军再次无伤拿下。缴获的清军火炮,用于日军守卫。在清军手里,克虏伯火炮有个卵用啊。
九连城之战,哪怕欧洲人造的堡垒,也架不住清军垃圾,以及日军运输大队长宋庆的“勤劳”。
凤凰城之战,清军再次送上克虏伯火炮。
牛庄之战,清军送上了加特林炮。
营口之战,2个小时结束,日军只损失2人。这回连军舰都送上了。
==================
顺便附上清军的跑路风格:
将领先逃,再是中层军官,最后才是士兵。逃跑时,先丢号衣,再丢弹药,最后丢枪支。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