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是不是一种可行的考试方法? 第1页

  

user avatar   dandoli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标题

《学生出题论》

我也是从学生走到了老师,我个人认为,至少对于大学的通识性课程来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出题是一个有益处的工程,而且也有利于治理大学水课现象。

大学语文失语严重

马上评|徐中玉先生的“大学语文”之问,仍待我们来解答

值得铭记的不只是教材的发行量,而是先生编写《大学语文》的初衷。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现在很多大学生,语文水平较低。试问,连祖国语文这一基本武器都不能掌握,如何能正确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完善地表达科研成果?”
1978年,另一位复开“大学语文”课程的倡导者苏步青也在就任复旦大学校长后表示:“如果允许单独招生,我的意思是每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科目就不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然而,如今的现实情况是,语文学科的地位正在逐年降低,早已退出了教育的舞台中心。如果说因为高考指挥棒犹在,中学语文的重要性尚不能被忽视,那么大学语文的价值则几乎被人遗忘。越来越多的大学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甚至干脆取消。在我的朋友中,有不少毕业于全国重点院校,但对大学语文的印象几乎为零,这一现象,恐怕并非偶然。
最近,又到了填报高考志愿的季节。并不让人意外的是,在各大热门专业的排行榜中,文科专业的竞争力不值一提。事实上这些年来,“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的观点屡屡现身舆论场,渐有深入人心之势。
此中原因并不复杂,无论是从就业还是从“钱途”的角度来看,文科专业均不占优势。文科专业尚且如此,遑论在许多人看来并无实用价值的大学语文呢?令人担忧的是,大学“失语”或许无可避免。

大学水课如何治理

早几年关于大学水课和金课的问题,教育部曾有多次强调:

揭开“金课”的神秘面纱

“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
低阶性:学生不用抬腿就可以通过,课程中没有学生能力的训练,也没有学生素养的养成。
陈旧性:就是陈旧、过时的课。
不用心的课:学生听听就可以通过的课。
三个“一去不复返”指的是:
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醉生梦死”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一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一部分学校“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精力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足”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但问题是这些水课你说要不要取消,大部分的水课都属于思政教育要求的必修课,那必然是不能取消的,虽然这些课程的目标设置上处于低水平,但是依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这种纠结就体现在课程的教学评价上。《中国新闻周刊》发文指出:(李阳煜. 为什么大学里总有些没啥用的课,能取消吗?[N]. 中国新闻周刊. 2018-09-09, sohu.com/a/252844300_22

在专业课程目标上处于低水平,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田小军研究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高校对学生课程知识掌握的要求在“记忆”、“分析”这些相对低水平的认知上,在“综合”、“判断”和“运用”等深层次的学习要求较少,这种浅层次的学习无法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造成了大学生无法达到较高水平的现实。

教师也不满意学生的评价,刘永和就认为如果学生全面利用这样的评价制度,会趋向轻松获得学分,在课程评价导向中扭曲教育的初衷:(刘永和. 大学课程变“水课”,不能全让老师来“背锅”[N].中国科学报. 2018-10-19, 第2版)

那是不是因为老师们开设的课程太简单了,所以学生觉得这些课没有价值,没有兴趣学?……恰恰相反,越是水课,选课人数反而越多,那些真正有深度、有价值的课几乎没人愿选,因为几乎没有难度的水课,和一些有难度的课程同样的学分,学分好拿,何乐而不选?……学生明目张胆地抄袭作业,老师根本就不敢让他们全挂科,因为要被评教。……对学生过度地宽容、对学生低要求,就是现在校园中的总体文化,而这种围着学生的想法转,并非真正的“一切为了教育,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最后教育的目标就会演变成是教师服务学生,不再需要教育学生们真理与理想信念,这也就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标。

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

迫切的现实问题

黄灯2020年的教学札记《我的二本学生》中,而且伴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语境下的教师和学生在固定地点前的评价制度,也日益失去了有效力度:

随着高校管理的数字化和机械化,我明显感到可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对专业书籍的阅读,越来越成为被压缩的对象,而后者却成为课堂教学以外,必须面对的主要内容。(p23)……为了增加就业的筹码,修第二学位成为学生无可逃避的选择。学生根本没有条件获得更多闲暇时间,去好好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二本院校的大学氛围,在及其强烈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像职业院校(p93)……面对知识密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中的痼疾,我无法在单一的课堂时间中,达成目标(p165)……学校对此的应对是利用行政力量加强管理……他们不会反抗,但他们会立即耸拉下脑袋,低头去看手机,连一个不屑的表情都吝于做出(p196)。

授课态度

水课之水,不只是在于课程的内容上,还在于教师的授课态度上。

这里以我比较擅长的泛语文类大学课程为例,当然我自己不是这么上的,但是其他老师是不是这样上的,我不置可否。

一是单篇课文知识点讲授的方式进行“灌输”式教育。这种高密度信息量的方式或许对致力于科研的学生有所帮助,但会极大削弱学生的整体学习意愿。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就认为讲解是一种被压迫者教育学,是“灌输式”的教育概念(“banking” concept of education):

([巴西]费莱雷. 被压迫者教育学. 顾建新 赵友华 何曙荣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1, p24)

在讲解过程中,其内容,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从现实中获得的经验,往往都会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可言……这种讲解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冠冕堂皇的言辞,而不是其改造力量……讲解(教师是讲解人)引导学生机械地记忆所讲解的内容。尤为糟糕的是,讲解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

另一个痼疾,则是教师想办法凑时长“水课”,这一点也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教师水课的方式可以有很多,除了《水课秘传:学会了,你也能当大学老师》(吴碧莲. 水课秘传:学会了,你也能当大学老师[N].土逗公社网. tootopia.me/article/873)文中谈到的诸多方法外,还有教师会借助所谓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等“新教学法”的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发言、讨论(美其名曰探究合作性学习)或播放影音文件消耗大量时间。

如果说前者尚且能提供足够的知识(哪怕是脱离现实的),那么后者则更难以接受,其结果是学生对大学课程的整体印象形成偏差,导致师生认知在这个问题上“逆内卷”,即“教师凑时长→学生评价降低→课程被边缘化→学生能力下降→教师凑时长”的现象。学生对此怨声载道,教师也颇为不满,并认为是“学生评教制度”的问题。

既然课又不能取消,课程设置有偏简单,那么只能在授课方式上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陆国栋曾于《中国大学教育》期刊发论文《治理“水课”,打造“金课”》,在其中就有这样一段:

所谓“三自模式”,即“自主命题、自我测试、自行评价”。对于期中测验位于前20%的同学,可以申请不参加常规的期末考试,虽然不考,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考卷,把答案全面求解,描述这样出题的体会。学生也可以感受出题之不易,试题需要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谈何容易。学生的感受是深刻的,如此设计学生必然能够站得更高、想得更多、看得更远,这也可以认为是教育真正意义之所在。

学习任务群的需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学习任务群设置,该课标提到:

“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估计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这些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

如果我们以课程标准中对“学习任务群”的详尽描述去比照大学语文的课程教材与教案设计,就会发现至少在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大学语文教材,几乎没有办法完成对学习任务群的设置要求,更不要说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损耗。如笔者前文所说,哪怕以逻辑最清晰的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教材为例,教师都很难看出选择的主题其前后“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除了时间先后与主题并置以外,实在很难找到更清晰的“在此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换言之,大学语文教材几乎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脱节。

可能的脱节

如果我们以课程标准中对“学习任务群”的详尽描述去比照大学语文的课程教材与教案设计,就会发现至少在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大学语文教材,几乎没有办法完成对学习任务群的设置要求,更不要说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损耗。如笔者前文所说,哪怕以逻辑最清晰的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教材为例,教师都很难看出选择的主题其前后“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除了时间先后与主题并置以外,实在很难找到更清晰的“在此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换言之,大学语文教材几乎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脱节。

那么教学过程又如何,大学语文教学是否与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相互独立?在互联网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是否能完成“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笔者考察了诸多教改论文,如齐立平 、王倩 、董军 、张倩 、安彦姣 ,得到了高度一致的结论: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成立微信学习讨论小组 、用QQ邮箱收作业 这些非常技术化的操作也算跨媒介运用的话,那就算运用,但也仅限于此;此外,当提到改革方案时,除了极少部分援引新的文艺理论做支撑外(如联通主义 、接受美学 ),所倡导的“可行性思考”绝大部分是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8个“学习任务群”的同义反复。也就是说,尽管我们都知道,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应该有阶段性的渐进,但在现有教改方案的实施与前景展望上,并没有超出2020年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描述的范围。

既然前瞻性的方案都在学生的期待水平内(甚至还略低一些),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就更为严峻,这也与笔者所在的师范高校教授大学语文学生反馈状况和2017年《光明日报》谈到的“大学语文之痛”相一致:

一方面是学校高度重视的必修课,另一方面却是教学过程极易被忽视的公共课; 一方面是全校学生必须修够的学分,另一方面却是“简单好糊弄”的学分。说到底,将这门课设置成大型公共课,就是因为这种方式最节省师资、物资。

反噬的结果

所以,我们还是必须要回到现实状况,再进行教学改革的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学情,即对于绝大多数会上大学语文课程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必然经过了6年的中学语文教育,并且承担了或好或坏的后果。在普通二本大学任职15年的黄灯,在她的非虚构写作《我的二本学生》里就谈到:

中学时期的老师、家长,总认为通过各种手段,将孩子送到大学就完事大吉,但中学教育的后果,大学老师才有更直接的感知。我在具体的课堂中,充分感受到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中小学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于接下了默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

对于黄灯的结论,可以商榷。中学语文教育不一定会结下恶果,2020年修订的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任务群”,也一定会给普通高中学生在3年的中学学习中烙下更好的痕迹。但这也告诉我们,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时候,既不能完全脱离中学教育的给学生建立的语文素养,也不能完全重复中学教育的方式。

学习任务群教学法所覆盖的内容,从结构来说,目前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分别是:以三学年为结构预设的课程内容,以及包括18个学习任务群;师生共同研读的必修语文课本(上、下册)、选择性必修语文课本(上、中、下册)与选修课本(目前共15本);教师专用的教师教学用书,内有编写说明、单元目标、编写意图、教学指导、课文解说、单元学习任务、单元教学设计举例、资料链接等内容;以及作为学业质量检测的最后系统的考试评价体系,包括《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和全国卷与各省份的高考试卷。

通过对这些组成部分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特征:

1.从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来看:学习任务群的数量极多,组织结构极为严密,各自的逻辑关系很清晰且提前预设,故而完成所有学习任务群需要极长的时间(至少为2年)。

2.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在2019年部编版新教材中,所有课文的单篇思考都取消了,全部改为群文阅读后的单元任务。但是以讲授和文本细读为主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消失,而是移进了教师用书中。

3.从高考命题思路来看:以前的高考命题“在竭力回避教材的内容” ,但至少2020年的高考试题(如全国卷1的写作)在考察语文素养与社会热点的同时,有回归教材的趋势。在试题设置上,为了照顾绝大多数地区考生的需要,除了实用类文本阅读贯彻“群文阅读”的思路外,其他试题都以零散且无关联的面目出现。

一方面是学校高度重视的必修课,另一方面却是教学过程极易被忽视的公共课; 一方面是全校学生必须修够的学分,另一方面却是“简单好糊弄”的学分。说到底,将这门课设置成大型公共课,就是因为这种方式最节省师资、物资。

所以,我们还是必须要回到现实状况,再进行教学改革的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学情,即对于绝大多数会上大学语文课程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必然经过了6年的中学语文教育,并且承担了或好或坏的后果。在普通二本大学任职15年的黄灯,在她的非虚构写作《我的二本学生》里就谈到:

中学时期的老师、家长,总认为通过各种手段,将孩子送到大学就完事大吉,但中学教育的后果,大学老师才有更直接的感知。我在具体的课堂中,充分感受到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中小学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于接下了默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

对于黄灯的结论,可以商榷。中学语文教育不一定会结下恶果,2020年修订的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任务群”,也一定会给普通高中学生在3年的中学学习中烙下更好的痕迹。但这也告诉我们,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时候,既不能完全脱离中学教育的给学生建立的语文素养,也不能完全重复中学教育的方式。

1.从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来看:学习任务群的数量极多,组织结构极为严密,各自的逻辑关系很清晰且提前预设,故而完成所有学习任务群需要极长的时间(至少为2年)。

2.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在2019年部编版新教材中,所有课文的单篇思考都取消了,全部改为群文阅读后的单元任务。但是以讲授和文本细读为主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消失,而是移进了教师用书中。

3.从高考命题思路来看:以前的高考命题“在竭力回避教材的内容” ,但至少2020年的高考试题(如全国卷1的写作)在考察语文素养与社会热点的同时,有回归教材的趋势。在试题设置上,为了照顾绝大多数地区考生的需要,除了实用类文本阅读贯彻“群文阅读”的思路外,其他试题都以零散且无关联的面目出现。

而这所有的特征,并不甚符合大学语文教学的学情与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时安排非常少,其深化目标又被其他课程所取代(如教化目标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取代、史学目标被《中国近现代史刚要》所取代)。大学语文的教材往往围绕单篇课文进行讲解,由于课时少,教师从课本选出的文章便更加缺乏关联性。尽管高考作为强大的激励机制,可能会导致师生教学过程围绕“提高分数”而不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异化;但进入大学后,激励机制更多在职业规划这种工具性的目标,学生只需要完成学分并以及格通过考试即可,其教学配合难度大大增加 。

逆学习任务群

逆学习任务群教学法,即在大学语文学习中,不再以“严密的、预设的、长期的”学习任务群思路进行教学,而是以“灵动的、生成的、即时的”逆向学习群思路进行教学,这既是当下大学语文课程学情的需要,也是互联网时代下认知能力的需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逆学习任务群”继承了“学习任务群”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即以群文阅读为基础,通过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进行任务群建构,并进行学习。不同的是,“逆学习任务群”的“建群”主导权不再在教师手中,而在学生手中。教师负责提供“建群”课文与其他文本,以及给学生传授“建群”的各种构筑思路,由学生自行“建群”并进行探究性学习。

2.“逆学习任务群”教学法可以让教师自行选择课文(哪怕不在现行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真正赋予了教师的自由裁量权。不仅如此,由于“建群”的多样性,导致文类互染(genre blurring)的可能性增加 ,非文字性文本(如音乐、美术、艺术装置、游戏、电影)皆可能纳入“群”中;也只有如此,大学语文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师生共建课堂才能得以实现。

3.“逆学习任务群”教学法不仅可以使用在文学类文本中,还可以用在论述类与实用类文本中,进而还可以用在教学类文本中,甚至是这几类文本的衔接。由于大学语文不再以高考分数作为激励手段,其认知系统的构筑与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可以将考评项目、标准与评判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任务实践,而不是任务想象中。

考察的多样化

大学生面临的全新激励机制是就业问题,从王小妮的《上课记》到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都用了大量篇幅观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就业压力,除了工具性的课程以外,其他学术性或人文性的课程都会面临。而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学业质量考核又有其特殊性。

最节省成本

首先,能进入大学求学的学生至少经历过12年的语文教育(且不论素养如何),大学课程的底线又是及格,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想要以“最节省成本”的方式通过考试,倘若期末试卷不照应课文,可以不用听课就能完成。

不照应课文或讲授内容进行考试,这在高中课堂与大学课堂中都有合理性。高中语文课堂的试卷考试很少回应新教材所讲授的内容,因为这么做似乎更像“课后作业”。温儒敏就指出:

现在的情况是,普遍都将期中、期末考试当作高考的预演,甚至题型、内容也都参照高考。这恐怕不合适。我准备这份讲稿时,也征求了一些特级教师的意见,他们也认为还是要体现“教—学—考”一致性的原则,期中、期末考试不能轻易“套路”高考,考试的主要内容应出自新教材,起码有70%是和新教材的学习有关的。

大学人文类学科,除了必须要出试卷考察(这会带来别的问题)的科目外,有相当数量课程的卷面考察是要求学生写一篇小论文即可。我们甚至能看到很多或过于媚俗(讨好学生)或过于综合的试题,但是否真的与课程内容关系密切,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从该新闻中呈现出的学生答卷质量和打分看,授课教师蒲俊杰有明显“送分”的嫌疑: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大学国文》的期末考试试卷:“假如,你预先知道,今天的《大学国文》考试结束,走出考场的一个小时后,你将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你会在这个小时里做什么?简要陈述理由。”“假如你会隐身术,你会做什么?简要陈述理由。”

即便是现在绝大多数高校所倡导的“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前者(也就是平时成绩)在教师具体教学实践中也缺乏足够细分的标准,许多教师往往会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参考打出学生平时成绩。

其次,倘若语文试卷以细致的、肢解的知识点考察进行,又会带来过于工具性的难题,这些试题之间也毫无关联。笔者教过的不同学校的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的知识点几乎紧扣课文内容,与现行大学语文教材的课后思考高度相似,也很接近于专升本语文考试试卷;这种出题方式也严重脱节(甚至滞后)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

笔者试举两例来自不同大学的语文试卷:

试卷1:(试卷上只有问题,没有原文,也没有其他材料)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概括高适诗的风格是( )A、悲壮B、雄强C、豪迈D、俊逸(选择题,1分)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富有理趣,其理趣表现在什么地方?展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题,10分)
结合原文,谈谈楚辞《渔父》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论述题,15分)

试卷2:(试卷上只有问题,没有原文,也没有其他材料)

一、论述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请勿多做。(30分)
1.请结合原文内容鉴赏《西湖七月半》中最后部分的赏月活动。
2.请结合课文内容论述《秋夜》一文中主要艺术形象的内在意义。
二、阐释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请勿多做。(30分)
1.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王子猷居山阴》中“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文化内涵。
2.请结合课文内容鉴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三、应用写作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请勿多做。(10分)
1.你所在学院将举办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专业实习活动,请写一份申请书,申请参加这次活动,字数不少于200字。
2. 请针对你读过的优秀书籍或文章片段,写一段读书心得,要求不少于200字,突出感悟精髓。
四、作文 (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在家乡学校读书的女孩,总觉得自己屈材,和班上同学比,自己成绩稍差,她就抱怨老师“水平太低”;参加县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获奖,她又埋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珠”;父母过早双亡,兄妹相依,她更是责怪当局长的哥哥不设法把她送到省城更好一点的中学读书。一天,友人倾听了她的哭诉,沉默了许久,才说:“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呢?每个人在他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 请以“对自己负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1. 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2. 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这哪里像大学语文的试卷,比中学语文都不如。

我在知乎有一个关注的朋友,他出的高中语文检测就很好: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单元贯通写作: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1)第三单元八位诗人谁最不幸?
(2)如果穿越到古代,你想拜第三单元哪位诗人为师?
(3)面对人生的重大失意,我们应该学曹操杜甫辛弃疾,勇往直前;还是学陶渊明李白苏轼,改变方向?
要求:作文必须包含一段“下定义”,三个“分论点”和若干“课内外诗词论据”;字数不限,说清即可。

如果教师只是依据自己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去出题,难免会制出上述呆板的试卷,需要结合学生对生活语境思考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笔者参考芝加哥大学每年的大学入学文书考试选题范围与题目难度(来自该校大学生的问题提供)的风格,下面试举三例:

①莎莉将贝壳卖给谁?如果一个土拨鼠可以夹住木头,那么一个土拨鼠到底能夹多少木头?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绕口令(英语绕口令或从由其他语言翻译而来均可),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给出答案。你可以从数学、哲学、语言学等不同角度分析,一切都取决于你(或你的土拨鼠)。
②什么可以被0整除?
③“你感到幸运吗?混蛋?”——埃莉诺·罗斯福。这是电影《警探哈里》里一句常常被错误引用的经典台词。探讨这样做的含义。

并结合课堂教学与学业质量考核,从一开始就进行了教学评价反馈:

学生必须通过出每周作业试题与半期考试试题,并详述出题意图与区分度,才能获得对应成绩绩点。学生需要借助大量网络资讯,完成对该项作业的问题难度分级,其他教师与其他学生的接受度。一旦学生出的题目与课堂内容深度失衡,教师(笔者)便会反思授课过程的方式是否有问题,并在下次教学中进行调整。

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真程度,又能保证作业与半期试题的难度系数,同时让每堂课都以全新的方式生成,并极大程度地降低学生的学习倦怠与教师的职业倦怠。

下面试举3例由学生提供的作业与相关的授课内容:

①授课内容:《羽林郎》与女性主义视角。作业:在劳拉穆尔维的论文《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的基础上,找出并分析中国文学女性被凝视的母题变化。(参考回答《列女传·鲁秋结妇》《陌上桑》《孔雀东南飞》《薛平贵与王宝钏》《木兰辞》)。
②授课内容:《王子猷居山阴》与鲁迅《秋夜》。作业:寻找魏晋风度、鲁迅与象征主义/荒诞主义的关系,并将这样的关系写成文章。不要写成解答题,行文风格参考韩寒《杯中窥人》、沈从文《鸭窠围的夜》与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共同特征。
③授课内容:批判性思维与结构性思维。作业:查阅相关资料后,分析眼中体、鄙视链、阵营九格宫与定义九宫格的相似与不同。选择一个题材(不能直接照搬网络)在阵营九宫格或定义九宫格中创作一份(可以用教师的照片),并说明创作意图。

笔者认为,这些由学生提出的作业都非常优秀地体现出语文素养与时代性、网络性的结合,也能“以问代评”地反馈出笔者授课时的教学评价优劣。

在实践卷题目中,笔者如是写道:

鉴赏卷的出卷思路是超链接学习法、理论卷的出卷思路是主题学习法,实践卷的出卷思路则是深度学习法。超链接学习法的重点是依据兴趣的链接,类似于数据库消费;主题学习法的的重点是依据结构的描述,将各个板块进行阐释。深度学习法的重点是依据本质化与抽象化,不断深挖背后的缘由。
你更擅长哪种学习法(我管你更擅长哪个)。请从上面三种学习法中选择一种,仔细回忆老师上课时曾讲过的课文。并选择如下课文中的一个,进行教学教案设计。

在学生对半期试卷的评价反馈里,这么写道:

第二套的选做题每一道都至少需要建立在另一道题目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环环相扣,以至于答题者需要通读整套试卷并对其他题均有一定了解和思考才能做出这道题目,更加严密,也增大了难度。而第三套则更加完善,甚至于在每道题对应小问也有所需要参考的题目。第三套试卷的理论卷作文题增加了个限制条件,比第二套更难了些。
三套试卷是由老师和学委共同出的其中的考题分布防止学委漏题。课堂内容也是试卷的重点,每一个理论在不同的变化故事中不断出现,对学生课堂内容的考察在这套试卷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认为半期考试如此出题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培养同学出题的能力。出题时还要考虑题目的难度,如何将一套题的难度控制在能让同学思考起来,又不至于让同学失去信心与兴趣,最好,还要能反映同学的水平,这样可以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以及大学语文能力,老师也可以以此为一个参考调整教学方向和方式。
培养同学协调博弈的能力。半期考试90分钟,需要组团完成,这里就牵涉到大量的交流博弈协调工作。
培养同学多元化思考能力。同学们强迫自己去看很多的资料,了解的也许是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这就是在开辟同学多元思考问题的空间。
培养同学检索信息的能力。期试题给了同学们实践信息检索的机会,在作答时,同学需要进行大量的搜索,这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的教同学们如何面向信息时代,利用这些资讯。
创作创新能力。有一道视频题要求已有作品的基础上再创作,要创作出不比已有作品逊色甚至更好的作品,这是需要创新力和创造力的。
培养运用理论的能力。还有一些题涉及理论分析,是让学生更深的理解理论并熟练运用理论。
将问题具体化深度化的能力。试卷中用了大量文化现象作为题干,这些文化现象对于大多同学习以为常,但是仔细思考却出人意料的东西。

得到的反馈

最后,笔者为了更好区分不同思考层级的学生,在期末试卷(见学业质量考核里的试卷2)中选择了9位学生进行“逆学习任务群”的关联性与模因性考察,让学生在本学期授课过程中讲过的所有课文里,选择至少3篇(《王子猷居山阴》《西湖七月半》《春江花月夜》《秋夜》),以一定逻辑结构的方式置于某一主题下,附一个组织结构图,附一个不重复的且不在授课范围内的文章,并进行详细解释。这9位学生可以在考前相互讨论,但不允许出现任何相似的逻辑。

笔者得到的答卷简化如下:

①主题为孤独。通过孤独串起了王子猷居山阴、西湖七月半与秋夜。然后上升到了一个中国文人的时代背景,如何成为整个文化的脊梁支柱,后人有所感。
②主题为情意。借助人(《王子猷居山阴》)、景(《西湖七月半》)与情(《春江花月夜》)的结合进行,在时代变迁中出现宏大叙事。
③主题为季节。以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方式,体现“季节与情绪”的关系。《春江花雨夜》-《西湖七月半》-《秋夜》-《王子猷居山阴》。
④主题为异化。人在环境中被外在环境压抑本性,有三种选择途径,分别是反抗(《秋夜》)-逃避(归隐《桃花源记》-狷介《王子猷居山阴》)-直面梦醒(《离骚》《西湖七月半》)
⑤主题为夜晚。夜本无情,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中进行徘徊。夜之伤(《秋夜》)-夜之雅(《西湖七月半》)-夜之兴(《王子猷居山阴》)
⑥主题为孤独。初级孤独是相思(《春江花月夜》《水调歌头》)-进阶孤独是回忆(《西湖七月半》《我们三》)-终极孤独是理想(《秋夜》《堂吉诃德》)
⑦主题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女性处于被凝视的状态,需要符合男性的体认(李清照、《羽林郎》)-大家闺秀与被污名化(《西湖七月半》的生活女性以及《春江花月夜》的怨妇)-刚毅智慧的标签属于男性(《秋夜》中的枣树被“男性拟人化”)
⑧主题为含蓄。行为:将任诞的魏晋风度含蓄化-象征:将鲁迅的杂文含蓄化-辞藻:将春江花月夜中人的情感含蓄化-心理:将Vtuber的中之人含蓄化。
⑨主题为柏拉图的摹仿说。行为的艺术风度蓦仿化(《王子猷居山阴》)-形象的象征意义蓦仿化(《秋夜》)-记忆的怀旧美学蓦仿化(《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

通过这些回答的多样化,笔者能深刻的感受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博弈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是对教学反馈评价的正向成果。

实践的对比

本学期给师资班的学生们上专业课-写作学。

看似写作学是很好出题的,但实则不然。

我对出题的学生们说,你尝试出出来的题目,一定要能够证明你足够了解它,使用的材料能够足够丰富,不能太简单,不能接受“一段材料+请谈谈你的看法”,不要“网上随处就能找到的题目”。

我很清楚,在标准化的某些专业课程里,考试是容易的,尤其是借用某课堂或某星抽取题库进行作业布置,是完全可以用两台手机在网上找到答案的,那么如果真是这样,这个课我对着AI讲,你们对着电脑听就好了。

同样的,我会让学生们写出给分点标准,即至少划出三个不同等级的打分标准。

在我看来,写作学的课程里,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创作与鉴赏一体两面,你不会鉴赏,就无法创作出好作品,你没有经历过写作实践,也就无法真正鉴赏其他作品。

至少,出题是可以训练的。

这里我找了某位同学的出题心路,他在我这里尝试出题了好几次,第一次是这样的:

《以梦为马:海子经典诗选》2016精装典藏限量纪念,精选豆瓣、人人、百度、新浪、网易、腾讯亿万网友感动和推荐最多的海子诗篇130首,每一首都是万千读者阅读挑选的结晶。春天,我们纪念海子,而对海子最好的纪念是去阅读他。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海子。所有年轻人共同的青春呐喊,致敬不老的理想主义情怀。倾情朗诵海子诗歌!——白岩松。在《流浪》中,向海子致敬!——汪 峰。请你以“梦想”为主题,进行一次诗歌创作。

我的回复是:

你出的题目描述里,要是有效信息。你想想看 如果题目只是为了渲染,那就没有必要写了。说到底你就是想说,以梦想为题进行诗歌创作。那这和海子,和《以梦为马》这部诗集有什么关系呢?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关系,属于无效信息。

其实我还想说,如果要谈海子,就好好谈海子的诗歌,你得证明你懂海子,至少看过有关海子的材料,有关海子诗歌的鉴赏,才能出题。但显然这个材料就是个添头,这样的作业完全可以不用思考就出出来,肯定是不行的。

他第二次的出题是这样的:

一只猫、一瓶毒药和一个放射源被放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如果内部监视器(如盖革计数器)检测到放射性(即一个原子衰变),烧瓶就会被打碎,释放出杀死猫的毒药。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表明,经过一段时间后猫会处于活着又死亡的叠加态。然而当你看向盒子里的时候,猫不是活着就是死了,而不可能同时活着或死去。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量子叠加态到底何时结束并塌缩到其中一种可能的状态。
1、为什么要以薛定谔的猫命名实验?这里的猫是否真实存在的?
2、实验中的猫可以更换成其他动物或者人吗?
3、你是怎样理解“塌缩”这个物理词语?在该实验中怎么解释?
4、关于“薛定谔的猫”有不同的解说,请列举两个解说,并且做出你对这两个假说的评价。
5、假设现在你也正在研究这个实验,对“薛定谔的猫”做出一份不同假说。(3、4、5可以一起作答在假说中)

他也给出了参考答案,很明显比上次的好,但还是有问题。

我的回复是:

这份出题处于可以接受状态其实这里最重要的应该是你的问题2。但是你的参考答案是无效的。你需要给出更加丰富的,有更多延展度的信息来保证其问题的难度,比如要求同学们或创作出个与薛定谔猫箱有关的作品,或找到某部提及猫箱的作品进行鉴赏。甚至你就直接点出来这部作品,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分析。

他交了第三份作业出题:

观看动漫《命运石之门》(腾讯视频)、《命运石之门 镜界面上的迷失之链(23β)》(B站)、《命运石之门0》(B站)
观看对上述系列作品,分析动漫中的主角的不同抉择对世界线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冈本伦太郎自称”疯狂科学家”,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在剧情上23β有什么作用?时间线精准重叠在哪里?(指出在动漫的第几集)
3、动漫中有几条世界线?不同的世界线有什么不同?是如何跳转的?
4、动漫中出现过很多反转,举例2处说明,在剧中的作用。
5、试想你是研究所的009号成员,冈部伦太郎因为跨越时间线拥有许多记忆导致自己最终迷失停留在无人的一条线上,其他成员都忘记了它的存在,只有你还有关于他的记忆,你将去拯救他,创作一篇小说。(要求:要以动漫作为蓝本创作)

这次就比上次更好了,但是问题是出题领域过于狭窄,没办法让其他学生去完成,牵涉到的知识信息面也太小。

我觉得你这个出得就挺好了。虽然也确实是很小众,题目的延展性不够长,但是不管是问题的难度阶梯,还是彼此的联系,都做得很好。我还是多嘴提个小意见,你可以单开一个分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平行世界之间的关联,以及世界线的动荡,这样就可以跳出《命运石之门》了,而不是只局限在里面。

最后,他交出了我心目中最理想的题目:

2018年秋,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除了延时播放备受诟病,节目中的“娘炮”现象更是引发人们的大讨论。-种观点认为:“娘炮”之风当休矣!“少年娘则中国娘。”男不像男,天天霸屏的“娘炮”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另-种观点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应该多包容此种“娘炮”现象,精致、细腻、温柔,也可以是男性多元化审美的一种。油头粉面的现象并不可怕,只是在表现“娘炮”特色的同时,男儿本色尤其是骨子里的阳刚内涵不能丢。
针对上面的观点你有何思考?
视频(B站附链接):
“你竟然管它这叫致敬经典?简直无语!”
“你竟然管它这叫致敬经典?简直无语!”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阅读和观看上述材料和视频后,结合材料与视频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娘炮”、“小鲜肉”?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新型表演体系“小鲜肉表演体系”核心是什么?另举两个表演体系核心。
3、“生孩子”是出自哪一部经典?“蔡徐坤”、“范丞丞”的试演是否含有演技?张大大说:“向前辈的致敬,向经典的致敬”,是真的致敬吗?
4、讨论:公益节目、音乐和影视剧被大量“小鲜肉”、“娘炮”占据着,而且深受现在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对该[现象]反思原因。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这种现象对未来年轻人的审美有什么改变?作出你的观点及阐述并整合成一篇文章。

费曼学习法的应用

费曼学习法其实是最容易提高学习能力的方式,我们可以简称为两句话,第一句是以教代学,第二句是输出倒逼输入。

但其实更为复杂一些。

用“费曼学习法”理解区块链,你也可以做到

很多人都听说过“费曼学习法”。
以前有一句话:“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解释一件事,那你就还没有弄懂它”,物理学家费曼将这个道理变成一套方法,核心是学习的过程中,假想你面前有一个和你一样的外行人,你得现学现卖,而且只能用他能懂的语言去解释。
传统的新知识学习,往往要用一些术语去表达概念,但我们对这个术语的本身,包括术语与其他知识的关系,理解是含糊。
比如“区块链”,你如果仅仅用“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这些术语去理解“区块链”,显然是自己糊弄自己。
为了让外行理解,你要放弃术语,而一旦放弃了术语,你会立刻发现,你对一件事的理解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透彻,那么,你再回头研究其中的问题在哪儿,这个学习的过程,被称为“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核心就是“以教代学”,因为以“听、看、阅读”为主的被动学习,以学习效率远远低于以“讲述、讨论”为主的主动学习。

知乎上有一个比较完整地回答:号称终极快速学习法的费曼技巧,究竟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偷一下这个答案里的图:

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确实不同,主动学习里最重要的还是两个:

要不就能教会别人,要不就能直接应用。

那么是否同时具备既能教会别人,又能同时具备的方式呢,我认为还是要学生自己出题——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属于自我管理式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

自我管理式学习

指的是学生利用学生利用元认知知识,系统地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采用策略,执行和评估学习效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当然这里的学生并不一定指的是处于教育关系里的师生,还包括终身学习者的心态。

其实早在2018年武汉大学就尝试过这样的方式了,不过他们的自己出题,是面向学生个人,而不是放到群体使用的。

大学期末考试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 这又是什么套路?

虽然是自己出题,但教师还是要掌握判断试卷可行程度的标准,不是吗?

如果自己出的试题不仅仅是面向自己的,而是面向班级所有学生的话。

全文完。




  

相关话题

  高考语文作文如何突破50分? 
  关于疫情的作文你会怎么写? 
  如何评价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重回语文课本? 
  “请勿大声喧哗”这句话是否有语病? 
  为何鲁迅的「病句」不矛盾,「错别字」是通假字? 
  如何评价抖音博主「响响老师满分语文」抄袭? 
  高中语文刷题能不能提高成绩? 
  向女孩表白后,她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该怎么回复? 
  「凯旋归来」这个用法对吗? 
  语文书上有现在读来很唏嘘的文章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游戏《炎龙骑士团II:黄金城之谜》?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让你感到学到东西的漫画?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