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中国没有大量的出现西方那样的城堡型建筑? 第1页

     

user avatar   qiu-yuan-89-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少算“大量的出现”呢?

如果在中国北方,有一个地方集中出现数百座古堡,甚至在其中某个方圆3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有一百多座。这种情况是否能算“大量的出现”?




我写一个篇幅比较长,照片和地图等内容比较多的答案——

河北张家口—晋北大同盆地明代堡塞群


本答案中的照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是我自己或带领摄制组,从大约15年前的2006年开始,在河北张家口和山西大同周边地区拍摄的。

开篇先来几张大场面——


西大坪堡,位于蔚县109国道边,建于明朝早期。

从空中俯视,古堡呈不太规则的三角形,堡内面积约有三百多平方米。

这座古堡的规模并不大,但他位于一块险要的台地边缘,西北面、南面的堡墙矗立在悬崖边上,与地面形成二十米的高差,因而看上去气势雄伟。南侧堡墙有一个仅容两人错身而过的狭长拱形门洞。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导致门洞周围的坡体崩塌,形成难以逾越的沟壑,仅有一条弯曲的羊肠小路通向坡下,易守难攻。

游客站在西大坪堡墙上,向西遥望,眼前就是坦荡开阔的壶流河平川。


张家口和张北地区,是河北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位于晋北大同盆地的一些市县,也是山西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差不多近20年前,我跟随剧组,走八达岭高速,前往怀来、下花园、张家口等地拍戏,由此开始接触到当地的明代古堡。

因为当地经济不发达,这些古堡里不仅还有人居住,而且很少有使用现在工业产品造成的痕迹。比如说很多居民不使用空调,古宅老屋的外墙不会安装压缩机。所以很多古装戏剧组喜欢到当地取景,比去浙江横店、河北涿州等地都方便,而且是货真价实的古建筑。

在晋北和张家口地区,类似的明代古堡不计其数。今天保存下来的还有数百座之多,我知道的有600多初,走访过其中大约200处。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在这一地区拍摄了很多堡塞、古关隘和残长城的遗迹。曾经拍了多少张,已经计算不过来。总之在今天,跟随我一起来到异国他乡的硬盘里还保留着6734张。




一、

别着急继续看照片。咱们先来解释一个问题:在这个地区,为什么会集中出现这么多的明代古堡?

原因就是一个史地学问题:这一地区位于大同盆地,桑干河河谷和坝下地区,桑干河及其支流河道成为重要的通衢要道,即是清代山西移民“走西口/走东口”,前往内蒙河套、张家口口外谋生的必经之地;在过去两千多年,更是北方游牧民族集团南下的重要通道。

《战国策》里提到“今山西岢岚州以北,故楼烦胡地也”;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南匈奴与乌桓占据晋北;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从平城南迁到洛阳,这个平城就是大同;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契丹辽国崛起,也占据云中,之后辽金元三个北方南下中原的政权,都把大同设为西京……

这些往事证明一件事:从蒙古高原南下的游牧集团,会首先占据晋北的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和张家口宣化所处的桑干河——坝下河谷盆地,把这里当作他们进入中原的第一个落脚点。

请注意这张晋北—张家口地区地形图,图中我标出两条以山阴县为起点的红线。

从山阴县向西北方向前进,翻越黄花梁,经左运、右玉,出杀胡(虎)口前往河套平原的红线,是清代“走西口”的路径。

另一条以山阴为起点,顺桑干河河道向东北方向,前往宣化张家口的路线,是清代“走东口”的路径

图上右侧,位于壶流河河谷盆地的蔚县(蔚州),我也用红圈重点标出了。在接下来的内容,他将多次出现。




二、

山西、山西……山西多山,这是大部分人对山西省的印象。只可惜山西的山太散、太碎、太通透了,地理隔绝的效果不好,难以提供“依山设险”的条件。

为了便于解释,我把山西和四川放在一起,做一个对比——

1、

山西和四川,都是“盆地之富”。但是二者具体说起来就不一样了。四川的周围四面八方都是山,把盆地围在中间,是个非常整齐的聚宝盆。四川盆地的面积更是多达26万平方公里,比山西全省的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都大。

四川盆地与外界来往,依靠周围山脉中的山地谷道与河道峡谷,比如说沟通四川、重庆与湖北鄂西,进入长江中游的重要通道,就是那条在巫山中穿行向东的长江三峡水道。

这些山地谷道与河谷通途,普遍具备路途艰险曲折的特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连接关中渭河平原与汉中盆地的秦岭。这也就是当年诸葛亮北伐曹魏曾遇到的地理障碍。

诸葛亮的北伐基地,不是成都平原所在的西川,而是汉中平原所在的东川。

从让魏延耿耿于怀的子午谷开始,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这些穿越秦岭的谷道,长度最短也有400余华里,而且山谷封闭、狭长,甚至需要人工开凿栈道实现连接,在谷道内行进时间过长,还不具备没有就地补给的条件。无论是蜀汉北伐还是曹魏征蜀,都会因此遇到各种麻烦。

无论走秦岭的山谷道,还是湖北重庆交界的夷陵—巫山—三峡水道/谷道,都以艰险漫长著称。

2、

我们再来看看山西。

山西也有很多山脉与河谷盆地,特点是四个字——散、碎、乱、小。

山西与东边河北省的天然省界,是太行山山脉;除此之外,晋北有恒山山脉与洪涛山脉,晋中有云中山、系舟山和太岳山;晋西有吕梁山;晋南有愚公想挖走的中条山与王屋山。

这些分布于山西全省的山脉,分隔出一系列的盆地:晋北的大同盆地、忻定盆地;晋中的太原盆地;晋东南的长治盆地和上党盆地;晋西南的临汾盆地与运城盆地。


把四川和山西这么一对比,就好比租房:

四川租的是一套完整独立的单元房,厨厕皆有,水暖齐全,自己专享,面积大且完整,活得比较滋润,要不然他怎么叫天府之国呢;

山西就是群租房或者香港的劏房,一个单元里弄好几道隔断墙,分割成若干个小套间。

好的方面,是这些盆地都是主要河流的河谷平原,土壤肥沃,适居易耕,堪称是孕育文明的沃壤,地下矿产还挺丰富,真是如歌里唱的“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五谷香~~”;

坏的方面,就是盆地太散碎了,每块盆地的面积都不大,确实养人,但养不了太多的人,随着盆地的人口膨胀,人地矛盾很快就凸显出来,只能向外迁移。

人口多,北方气候又干旱,经常受旱灾影响,又挤在这么一个分隔出多个套件的群租房里,那活的就比较憋屈了。

因此山西几千年来,他即是北方数一数二的人口大省,还是北方数一数二的人口迁出大省。

3、

山西的这些山,还有一个和四川很不一样的特点:单薄、散碎,具有太多的山谷孔道,便于和外界沟通。

想必诸位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太行八陉”——

从最南侧的轵关陉,到最北侧的军都陉。延中条山——太行山——军都山,有八条重要山口谷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太行八陉是外陉,即连接山西省内和外省华北平原、中原大地的山口通道。在山西省内的这些山脉和盆地之间,还有更多的内陉。

比如说位于晋北代县的雁门关,他位于晋北恒山山脉中段,是连接忻定盆地与大同盆地的山口。此外还有晋北的宁武关、晋南长治盆地的壶关、晋中的平定关、阳曲,晋西南的灵石……实在太多了。这些内陉,将山西省内这些盆地沟通在一起。

简而言之:山西虽然多山,但山脉不连贯,又散又碎又单薄,山脉之间有大量山口与山谷孔道可供交通联络;没有类似三峡水道或秦岭孔道那种狭长封闭的路径;盆地与盆地之间,本省与外省之间,就是一个单薄的山脉相隔,又有多个山口相通,不具备自我守御、自保割据的地理环境。

这个地理特征,总结成四个字——

封而不闭


因故,自古以来,山西即能产生强势政权,也是强势政权争夺的对象。只要控制了山口孔径,就能控制进出山西的交通。为了争夺这些外陉和内陉,各强势政治集团经常爆发大战役。比如秦赵长平之战发生在上党盆地和长治盆地,就是秦赵韩三国对太行陉、壶关和上党盆地的争夺。

游牧民族集团从河套地区南下,能轻易占据晋北大同,原因也是一样的:洪涛山—燕山/军都山的山口孔道太多、太散碎,根本防不住。

到了十四世纪之后,在面对漠南蒙古的虏患时,这个问题同样困扰明朝。明朝除了在这以地区修建更多的堡塞边墙之外,没有什么良策。于是,今天就留下了大量的明代堡塞。

明朝昌平镇——宣化镇堡塞群(局部):



三、军堡

1、

军堡是明朝官方组织修建,用于地方镇守、驻军和边务戎政的堡城要塞。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点:明代的边塞堡城,不只是防御性建筑,而是攻守兼备的武器

堡城本身不会移动,但城堡都建在关隘、通衢重地、岔路要道口等等具备极高战略价值,或让本方得到战术优势的位置。他即是防守武器,也是进攻武器。

明朝在不同时期,也在北方边镇策划过针对蒙古的北伐、出塞征剿“捣巢”等等进攻行动。

当明军会集结大军,对塞外策划进攻行动时,往往会把靠近前线的某一处堡城,设为统帅部的驻跸处、征剿大军的集结点与休整出发基地、粮草军饷等物资的囤积点,后勤运输路径的转运点、外联活动的联络处。

军堡在选址和修建房上,有一些普遍特征,可以总结成七个字:堵口、拦路,凑一堆


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的张家口防区图,是最好的说明——

因为燕山—太行山山脉过于散碎,可供出入塞外的山谷孔道太多,盘踞在塞外河套地区的蒙古势力,可以选择从任意一个山谷孔道破口入塞。

明朝没辙,他只是采取堵口方式,截断最重要的山口,修建关城要塞,山口两侧的山体上修边墙和敌台,打造成一个复合、多功能的关隘堡塞群。张家口、居庸关等,都是如此。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成书于万历年间,此时明朝早已经和土默特部达成和议,明朝开放张家口作为边贸马市。但是本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态,又必须小心。

明朝是在张家口关城内侧,专门修建了夯土墙围起来的城圈,作为马市,别称“市圈”。市圈墙修东西南三面,北面与关城边墙相接。四面合围。蒙古人来交易,打开关门,大部分人只能在这个“市圈”内做买卖,不许出圈。

南侧是建筑规模较大的张家口堡城,是当地军民居住生活、总督/巡抚驻地。

在马市和张家口堡之间,还有一个方城,这是抚夷厅。来赴市的一般蒙古人,只允许在市圈内活动,但是贵族首领有资格走出市圈,被引入抚夷厅,和明朝官员会晤,进贡,或接受明朝的圣旨敕书,得到封赏等等

在关城、堡城周边和边墙两侧,密布路台、烽火台,周边还有仓库、铁场等等,形成一个以关口为核心的复杂堡塞建筑群


2、

张家口是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地方。接下来,我说一个比较冷僻的例子——山西忻州偏头关老营堡。


这是古籍当中的老营堡图。你只能看出他建在山谷当中,南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官河”。除此之外,其他其他的你就看不出来。

那么我们不妨看卫星图或者地形图,就会一目了然了~~

图中两个红圈,东边的是老营堡,西边的是偏头关。最西边还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那是黄河。

老营堡与偏头关,他们所在的S304省道,位于关河河谷当中。关河向西注入黄河,又是向东穿越管涔山(吕梁山北端支脉),进入大同盆地朔州的河谷要道。

漠南蒙古活动的河套地区,就位于偏头关外西北方。冬季黄河冰封后,蒙古骑兵南下,直接威胁偏头关。

老营堡,就是偏头关要塞群当中的附属驻军堡塞,是偏头关的支援力量和第二道防线。只不过关河河谷东西狭长,不像张家口关那么宽阔,所以偏头关内的附属堡塞,都坐落在他东侧的河谷内侧。

当位于关河河谷西侧的偏头关受到威胁时,位于关河河谷中部的老营堡要派出兵力去救援;一旦蒙古兵突破偏头关,冲入河谷中部,老营堡作为第二道防线的要冲堡塞,要起到阻敌的作用。

明朝在关河河谷内设置多道防御要塞,用意就是严防死守,不能让蒙古兵从这条河谷向东,进入朔州所在的大同盆地。

在这张比例更大的谷歌卫星图上,偏头关与老营堡在关河河谷内的相关位置更加清晰明了——




四、民堡

从明代中叶开始,一方面蒙古骑兵南下,对晋北和坝下地区的侵扰活动加剧;另一方面,明朝国力下降,武备懈驰。明军宣化、大同边镇的预警和防御体系,也根本无法应对局面,虽然修建长城要塞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效果却事倍功半,屡屡被蒙古突破。

当蒙古骑兵进入塞内,明朝守军都自顾不暇,也不会有援军及时赶来。尤其是进入明代中期的正德、嘉靖两朝,答延汗重新统一草原,分封左右两翼,随后土默特部俺答汗掌控右翼三万户,左翼察哈尔东迁……漠南蒙古的实力在十五世纪末和十六世纪再度崛起,南下入塞侵扰活动更家频繁,且规模更大,成为明代中期的“虏患”。

当地居民指望不上官府,得不到官军的及时救援,只能自保自救。因而在这一地区,民间也特别流行修堡子。

民堡都是以本乡村屯为单位,自行集资,自发修建的小型堡城。他的特点总结成十个字——“见村就见堡,进堡就进村”。

一个村屯就建一个堡,甚至一个村屯修建不止一个堡,村民的家宅都在堡子里,堡外面就是耕田。所以民堡的建筑规模比军堡小的多,但是数量却比军堡更多。

1、

蔚县 吕家庄堡

吕家庄堡的这个堡门用的都是现在灰砖,是近年经过逐次修缮的。拍摄于春节前夕,堡内居民正在贴春联挂灯笼——


2、

阳原县 开阳堡

开阳堡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被废弃,堡内基本没有居民。在堡的旁边,村民又修建新的村子。

这座古堡内全都是坍塌倒伏、残垣断壁一般的明清老建筑,勉强还立着的房屋也都是危房。堡门上的门楼尤其引人注目。那种陈旧破败、荒凉肃杀的气氛非常浓郁。

蔚县和阳原这片地方在太行山深处的壶流河河谷,位置虽然偏僻,但没有工业污染,也没有大城市的夜晚市政照明和建筑灯光。因此白天有天高云淡、下雨有黑云压城,来寒流了有朔风萧萧,傍晚有夕阳余辉,在天气晴好的夜晚还有星光璀璨,银河万里~

万骑云屯星斗暗,三秋霜冷结旄回……自然天象+古堡遗迹,景色非常迷人。

所以文艺/2B青年、越野党、野外党、徒步党等等纷纷来这里打卡拍照,目前这座古堡已经被河北省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3、

蔚县 单堠堡

单堠堡是这片地区建筑规模较大的民堡,而且是可以形成互相支援的双堡,目前出镜率最高的、游客常去的,是其中的单堠(村)堡。这个民堡有两个堡门,还有少量村民住在其中

正堡门(东门、夏季)——


正堡门(东门、冬季)——


侧堡门(内侧)


堡门口的关帝庙——


在堡城北墙制高点修建的真武庙——


堡内戏台(背面,初秋)——


堡内戏台(正面,开春,雪后)——


堡内一处院门——

4、

蔚县 浮图村堡

这个堡门也是最近几年一点一点重新修缮的,目前堡内还有很多村民常住。

5、

这个堡门是在哪个堡拍的,实在记不起来了。保持着明清留下来的石板路,还有长年累月车轱辘压出来的痕迹。


第二次更新内容——第二次更新内容——第二次更新内容——第二次更新内容——第二次更新内容——第二次更新内容——第二次更新内容——第二次更新内容

6、

蔚县 暖泉镇 中小堡

中小堡属于保存完好,得到多次修缮,目前还有很多居民常住的民堡。堡内人气很高,生活气息浓郁

7、

蔚县 暖泉镇 北关堡堡门

7

蔚县 宋家庄昌明堡

宋家庄是蔚县民堡当中另一个经过多次修缮,保存完好,被当地视为重要旅游观光资源的民堡,目前同样还有很多居民。


当地的这些民堡当中,有少数保存好、得到充分修缮/翻新,作为旅游项目,搞一些特色游,民宿什么的就行了。其他大部分都荒废了,原因有二:

第一,民堡毕竟是明朝受蒙古威胁严重,虏患严重的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到了清朝,因清朝控制蒙古诸部,蒙古兵再南下入侵大同和宣化,也就没有这种威胁,既然已经是没用的东西,谁都不会再去维护;

第二是当地经济即便再是欠发达,毕竟也是现代工业社会了,当地人要么进城打工,要么进城买房,留在当地的村民也建新村、新房,铺设水电等配套工程,堡塞的夯土城墙,非常不利于修电线杆埋设自来水管,这种几百年欠农业经济模式下的产物是肯定要被废弃的。





第三次更新内容——第三次更新内容——第三次更新内容——第三次更新内容——第三次更新内容——第三次更新内容——第三次更新内容——第三次更新内容

五、蔚县

在前文中,我贴出几个民堡的照片。这些古堡都位于蔚县和阳原县境内,尤其是蔚县。

那么现在,我们需要解释一个新问题:为什么蔚县会集中出现这么多明代民堡?

这是一个史地结合的问题,不能翻史书去找答案,而是要继续看地图,尤其是地形图,从地理环境的视角找答案。

这张地图上细红线的范围,是今天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行政辖区。

阳原县和蔚县位于张家口市的西南方,我用粗红线标出了他们的县界,北面是阳原,南面是蔚县。

在明朝,阳原已经由宣化府万全都司管辖,蔚州归山西大同府管辖;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蔚州改由直隶宣化府管辖,最终在民国初年完成废州改县,成为今天的蔚县。

换一张更清晰的地形图,看的就更明白了——

阳原县全境都位于桑干河河谷盆地当中,“走东口”的山西移民,延桑干河前往张家口,一定从阳原县经过;从蒙古高原/河套地区南下进入晋北大同盆地的游牧政权集团,如果想继续东进北京,进入华北平原,也要从桑干河这条路走。

蔚县位于其南侧、属桑干河支流的壶流河河谷盆地当中。而壶流河上游源头,则是位于恒山东段北麓的山西广灵县。

广灵、浑源、灵丘这几个县,都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恒山和五台山地区,是山西省的贫困地区之一。广灵县直到2020年才勉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在历史上,这一地区的山西贫苦移民,也都利用壶流河河谷为路,实现“走东口”,因故他们也必须经过蔚县。

虽然在行政统属关系上,蔚县和阳原县都是河北张家口下属的县;但是在人文地理和路线行程上,他们距山西大同更近。在明清两代,他们和大同府的联系更加密切。


2、

蔚县还具备一个在军事地理方面尤其重要的地方:位于太行八陉当中的“飞狐陉”北端。

游牧民族骑兵进入大同盆地,如果打算继续从飞狐陉向东南,突破紫荆关,进入华北平原的话,那么一定会经过蔚县。

在明朝历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可以作为证据——土木堡之变。

制图、授权: @蒋栋良


未完待续,今晚的第三次更新久先到这里吧


user avatar   xun-yun-xi-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英国的博丁安城堡(Bodiam castle),是一座非常典型的中世纪城堡。



这是位于韶关的双峰寨,是一座建于清末的寨围


(图:米兰的视界)

地球的另一端,竟然还有另一个我。

19世纪,在广东的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江西赣南等地的客家人,营造起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堡式的建筑。四角楼、围屋、围楼,是它们的名字。

这些建筑的外表看似很冷兵器时代,与欧洲城堡外观神似,但却在热兵器时代诞生,建筑四角各有一座角楼(炮楼),不仅起着暸望的作用,而且有枪孔可以对外扫射。

这类建筑普遍具有宗族性质。主防官兵盗匪与宗族械斗,而非军事要塞。







如果说要塞型的城堡,中国当然也少不了

这是武威瑞安堡,只要把中式的屋顶撤了,4个角楼换成尖塔,那就太欧洲了。



这是清福陵,是一座要塞式的皇陵。


所以很明显,就外观而言,中国还是有类似欧洲城堡的建筑的。

——————

而在福建闽中,流行的则是另一类城堡式建筑——土堡,又名庄寨。这些建筑的历史比起四角楼更为悠久,其中最古老的琵琶堡修建于明代早期。实际上土堡跟欧洲的城堡的差距比较大,只是觉得图片挺好看的就丢上来了。就不展开讲了。






而如盘踞于山顶的萨尔茨堡城堡之类的建筑,中国也有与之相似的建筑,答案就在五十块钱人民币背面。






也有人提到了山西的湘峪古堡,第一眼看去,确实与欧洲的中世纪小城有几分神似。

不过也仅仅停留于即视感了2333





宗教建筑与城堡组合,我国当然也少不了。


最近还在网上看到了这座山西泽州大箕小寨玫瑰天主堂,明末清初中式城堡+1902西式教堂,可以说是相当魔幻了




————

接下来是一些拉拉杂杂的,偶尔更新吧

重庆云阳彭氏宗祠

近期广东干旱,河源的水库里冒出来了神奇的建筑。

这几天在贴吧看到了一些西藏的宗堡老照片

懒得找原图了就直接搬上来吧。




甘肃某设防的古村落。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多了。

知道山西晋城叫什么吗?东方古堡,人间晋城!


user avatar   xu-zhi-han-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城堡是历史阶段性的产物,只有在王权衰落、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贵族豪强的时代才会出现。

中世纪的欧洲地方各国权贵势力极大,与国王平起平坐;日本天皇长期被架空,政权由将军幕府把持,同时地方大名也各自为政,中东、北非、印度也同样如此,这才形成了欧洲、日本、中东地区城堡林立的局面。

一个王权强大的国家是不会允许地方豪强拥有独立的私人武装的,一切军事力量只能由国家或者说王室一家掌握,既然不许地方豪强拥有武装,自然更不可能让他们修建城堡这种攻防一体的军事要塞。

中国自唐代以后就一直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贵族势力基本被消灭,地主阶级有财权无治权,修建城堡这种军事设施无疑会被认为是对皇权的挑战,一旦被发现,朝廷分分钟派兵灭了你,哪个不怕死的敢做这种事?

当然中国并不是没有类似于城堡的军事要塞,但性质与欧洲日本完全不同,要么是由朝廷修建用于抵抗外敌入侵,例如边关要塞;要么是地方宗族为了自身安全而修建的带有防御体系的聚居点,例如福建土楼,但这类建筑第一所地处偏僻,天高皇帝远;第二,它实际上相当于村落,是族群共有的,并不专属于某个家族,也不具有统治意义,何况土楼这样的建筑一般都是时局混乱的时候修的,由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就算想管也力不从心。

随着中世纪后期欧洲王权越来越强大,地方贵族无力与中央政府对抗,城堡也就逐渐消亡了;日本也是如此,德川幕府上台之后发布“一国一城令”,日本的城也日渐式微,明治维新后随着天皇重掌大权,大多数城更是不复存在,现在日本的天守城很多都是重建的。

相反,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央政府实际上相当衰弱,反倒是地方大员手握实权,这种局面在北洋政府军阀割据时达到顶峰,而代表着地方豪强军事力量的碉楼恰恰大量诞生于这个事情,这也侧面反映出城堡这种建筑的存在确实是与中央政府的强弱息息相关的。

当然,即便在中国皇权达到顶峰的明清,也不是没有可以从性质上归入城堡这种类型的建筑,不过有且只有一座,而且规模远大于西方,那就是——紫禁城。


user avatar   yin-qi-10-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得很,你不知道罢了。

著名的客家土楼,其实就是型制特别的“城堡”,旧社会的人们,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聚居,家族为了防御攻势和生活地点需求,便发挥了中国传统的“土木建筑”主观能动性,制造了土楼城堡,与西方的石头城堡区别很大,但性质一样。



除了客家土楼,中原地区家族,为了防卫需求,也会修建类似的“邬堡建筑”

清末民初,川西羌寨,也兴起了一种城堡式建筑,那就是羌寨碉楼





以上都是属于近代建筑,古代却也是很多的,比如赫连勃勃的统万城,角楼、墩台都极为高大,都是三合土夯筑而成,坚硬程度堪比水泥,最高的楼台几十米高,距今一千六百来年







在古代,中国不同于欧洲,大一统是常态思维,所以所谓的城堡,一般都是纯军事建筑,比如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堡,就是一个因山而建的城堡


在东汉时代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古代家族邬堡建筑的“手办”,那就是陶楼,可见至少在东汉时代,那时候的邬堡建筑就开始修高楼了,动辄六七层楼高









这也不是古典时代独有的,事实上,上古时代也是有类似建筑,比如商周时期的“台榭建筑”,只不过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一般用土木,木制建筑早已腐化,只剩一堆高大的台垣





远在4到5千年前的远古时代,中华大地就遍地是“城堡”了,比如平粮台古城、古城寨古城、陶寺古城、石家河古城、高山古城、良渚古城……最接近所谓“城堡”的古城,就要属石峁古城了,因为他是石头城





远古也有高台建筑,中国讲究事死如事生,所以墓葬类的高台,也和居住类的差不离,比如秦始皇陵就是一座九层高台,而更加远古的良渚也有类似高台







user avatar   zhu-zhuo-hang-27-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就是错的,中国有城堡型建筑,而且很多。




前两个是镇北台,第三个是高家堡。

湘裕堡



砥洎城

最后是汉末的祁山堡

图片来自百度,侵删


user avatar   wei-ling-z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您好,有的。请欣赏开平碉楼:

哦不对,是这张。


user avatar   yang-cheng-6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欧洲中世纪君主热衷修城堡的真正原因其实很功利,那就是修筑城堡其实比扩建军队更加省钱!在任何时期,如果要想控制一个地区,就必然要在这个地区拥有军事上的存在,换句话说就是要有驻军。

▲驻军是控制一个地区的最普遍的方式

但是以古代军事和社会发展水平,要能够完全控制一个地区往往需要大规模的驻军,而大规模的驻军必然带来巨大的物资消耗和经济支出。这对于大多数国小贫弱的中世纪君主来说便成为了巨大的负担。那么如何能降低这一成本,便成了摆在君主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高昂的军费往往让中世纪的君主们一筹莫展

最终君主们的办法是,以坚固的城堡来代替大规模的驻军。因为城堡虽然在修建时成本高昂,但是修建完成后的维护费用却十分低廉。而且正如威尔士格言“坚墙之后逞勇易”说的那样,一座坚固的城堡只要驻扎很少的士兵便能抵抗成千上万人的进攻。而驻军数量的减少又进一步降低了维持驻军的成本,因此修筑城堡成为了中世纪君主们的普遍选择。

▲城堡能极大的加强防守方的战斗力

1216年,法国军队曾为了攻陷一个只有13人驻守的城堡共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而著名的诞生了第一位威尔士亲王的卡纳芬城堡甚至在1403年——1404年的两次围城战中,在最少时只有28人的情况下坚守成功。著名的十字军城堡,位于今天的叙利亚的骑士堡,更是曾经在只有医院骑士团少量士兵驻守的情况下顶住了12次围攻,直到1271年才被埃及军队以劝降的方式完全攻克。

▲中世纪的攻城战守军往往拥有巨大的优势

并且城堡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其是一个坚固的大兵营和避难所,它还是一个摆在敌军面前的“钉子”。敌军如果要攻克城堡,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会严重拖慢军队的行进速度,甚至直接导致军队因为缺乏给养而不得不撤退。如果敌军分兵围困,则等于拖住了敌军的一部分兵力。如果敌军不管城堡一直前进,则城堡中的守军随时有可能出来袭击敌军的后方辎重,以及传递军情的信使,扰乱敌军的行动。因此不管哪种方式,城堡的存在都会让敌军的进攻受到牵制。

▲中世纪的围城战耗时长而且投入大

城堡还是一个地区军事力量的核心,它不仅能强化已经拥有地区的防御,还能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的控制力。在新征服地区建立的城堡据点往往呈网状,彼此之间只有1天的路程。如果一个城堡被围攻,其他的城堡便可以及时支援,其方式类似于二战时日军在华北各地修建炮楼以控制当地民众。

▲坚固的城堡是中世纪各方势力能否控制一个地区的重要因素

城堡高大雄伟的外观不仅可以让当地居民心生敬畏,还是他们不臣之心的最大天敌。因为城堡可以通过高塔观察当地居民的行动,当地居民却很难了解城堡内部的虚实,更谈不上摧毁城堡以反抗了。

头脑风暴V:haoyy188


user avatar   chen-jing-74-2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啊,怎么没有?

简单用英国举个例,1300年,英国标准男爵领8600英亩(基本开荒完,相当于54000亩),3500口1000户,有12个骑士12侍从骑兵。其中骑士领700英亩300口100户。

换算成在中国,一个男爵领约等于一个乡镇,一个骑士领约等于一个村子。

英国男爵大致等于一个中国乡镇宗族的族长。

你了解的英国男爵城堡是这的样:


你不了解的中国乡镇宗族族长城堡是这样的:





中国自古一直都有城堡,不过城是县以上的防御建筑,而堡只是乡镇一级的防御建筑。坞堡,又称坞壁。

为什么会认为中国没有城堡型建筑?只是因为读书少。


user avatar   coliani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倒是有,但不和领主挂钩所以你没想起来。

城堡这种东西,一般的理解都是和领主相关的,所谓领主,跟地方官的最大区别就是,地方官是朝廷的掌柜,有任期,有权限,主要工作是作为朝廷的派出机构替朝廷收税,顺带以司法体系的身份维护地方治安,并且和本地的驻军保持良好关系,然后朝廷按时给发工资。地方官通常来说没有【经营】地方的动机,也不太可能没事儿主动去升级城防,更不会给自己弄一座堡垒,就算法律许可也不会,因为修起来也不是他的。领主是本地的君主,土地和人口的所有者,地是你的私产,人是你的臣民,收上来的税都是你的,你有义务维持一支军队保护你的领土和臣民,所以从理论上说,领主是城堡最大的用户。

领主的城堡,是从“土堤-堡场”模式发展而来的建筑群,在不太稳定的地区,有经济实力的平民也会尽可能建造一些带有防御能力的简单工事。比如说英格兰苏格兰边境,十四世纪开始,英格兰人中间流行一种叫做“bustle”或者“pele”的塔楼,尽管造型极为寒酸,又不在“土堤-堡场”科技树上,但既能防御又能长住,已经是最简单的城堡了。

外边能够看出上下两层,一层可能是储藏室或者牲口棚,安装两道门闩,额外又加了一层可能是铁栅栏的防护。为了防止被盗匪直接用撞锤破门而入,正门设在二楼,主人也在二楼居住。

顺着类似的思路,在国内也有不少bustle的同类项,比如说让乾隆头痛了很长时间的:

《让子弹飞》里露过脸的:

跳出bustle这个范畴,做到castle这个等级的有没有?

大家最熟悉的:

还有这样的:

整体来说比上面的土楼防御力更强,注意整座建筑的设计细节:同样是底层不开窗,上层窗户极小,四角增加了塔楼,尽量减少墙脚火力盲区,正门完全置于两座塔楼的交叉火力覆盖之下。这是如假包换的城堡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死手系统」的作用? 
  有哪些败者为王的例子? 
  2020 年,你亲身经历了哪件事情让你感觉「参与了历史」? 
  刚刚看了几集《功勋》对特级英雄李延年的事迹非常感动,就是搜了一下他的履历惊讶的发现为什么会这样呢? 
  历史上东南亚有没有统一的帝国,没有的话,是为什么? 
  古代与现代军功的计算;如何防止互抢、防止冒功,功授与应得之人? 
  为什么「支那」是侮辱性词汇而「印度支那豹」、「印支构造期」不是? 
  为什么蒙古人和满人都征服了中国,日本却没能征服中国? 
  阿提拉所属的匈人民族和中国的匈奴有什么关系? 
  二战时期德国率先发明核武器,二战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前一个讨论
《水浒传》好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看《红楼梦》最痛心的地方在哪儿?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