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说过,中国现有开放计划在去年的达沃斯峰会就表明了,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是照计划开放,开放力度甚至低于原计划,所以别说国外,即便是国内市场(比如股市)对相关政策反应都不是很积极。
仅看《负面清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除了外资限制,各个行业还有自己的行业限制。也就是说,外资除了受到外资限制,还受到行业限制。如今即便外资获得了和内资相同的权利,但是行业相关限制没有降低,甚至还提高了,那么所谓的“负面清单”就只是画饼。
以《负面清单》里媒体报道最多的汽车行业为例,5月17日发改委下发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询意见稿)》。《征询意见稿》有三个禁止:禁止新建燃油车整车企业、禁止现有企业跨类别建设乘用车或商用燃油车产能、禁止燃油汽车僵尸企业股权变更。这样的“三禁止”,对外资来说2022年开放乘用车市场有什么意义?别说外资,就是内资,比如吉利通过收购僵尸企业扩充产能都很困难了。
同时《征询意见稿》相比于2015年国家相关规定,提高了电动车投资的股东资质、投资和产能规模。如今国家大规模减少电动车补贴规模,电动车的市场增长会相应缩小,肉就那么多,此时又提高产能规模门槛,对外资来说如今开放电动车市场意义又有多少?同样别说外资,就是对内资来说,现在扩大电动车产能,除了是为卖燃油车获得积分,投资电动车又有多少意义?
最后,其实电动车投资放开早就是计划中的了,特斯拉很早之前就在上海自贸区买地了,所以开放电动车投资早就在市场预期中,可是市场根本没预期到今年提高了各种投资门槛。
汽车产业的《征询意见稿》就是《负面清单》里20多个行业的一个缩影,问题的核心是各行各业的内资投资都在受限,而且门槛越来越高,仅仅给外资同等待遇,然后通过各种行业规定提高市场准入,最后不仅外资没怎么受惠,连内资想通过竞争整合市场都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