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的饮食的主要表现,就是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要想着法子用尽量简单的食材做出各种花样,以使得单调的食材不至于难以入口。
比如欧洲的山民,一旦大雪封山出不了门便只能呆在家里,靠主食和腌肉过活,于是便有了各类花色繁多火腿和香肠。连肉都吃不起的,便只能靠牛奶补充蛋白质,于是便有了各种花色的奶酪。连食用油都吃不到了,就只能从牛奶当中分解出黄油。面包也要做出一万种花色,连边角料都要做成面包干,以便长期储存。
中国则是将大豆做成了各类豆制品,当主食的面粉要做成面筋,稻米要分出糯米来做年糕,糍粑和其他糕点,下水这种下脚料要做得美味,北方把面食做出几百种花样。
淮阳菜强调刀工,也是另一种内卷的表现,如文思豆腐,但原因并非物资匮乏,而是出于结交官员特定需要——即不能将高价值的食材公然摆上台面,这是特定需求导致的内卷。
显然,斋菜也是如此。
当然,论饮食的内卷程度,谁也比不上日本,连把将食材变着花样进行转换都做不到。只能米饭就着煎饺吃,甚至还发展出来各种天妇罗之神,拉面之神,寿司之神,米饭仙人,可以说是内卷的巅峰了。
你看,其实大家都差不多。
难道不是“闲时吃稀,忙时吃干”?
麦当劳是上个世纪,美国大发展之际,之于欧洲的内卷饮食的光辉典范;
帝都某顶级医院,手术室中午为医护们提供的手术餐是这个画风的:
为了缓解每天连续进行若干台手术以后还要吃这样的午餐晚餐的痛苦,当年我们给医院的手术餐编排了各种段子:
「曾经有一个咸鸭蛋,是手术餐荤菜格子里唯一的崽......」
「柿子炒鸡蛋,被食堂定义为了荤菜.....」
「最悲哀的不是手术室食堂的饭难吃,而是这么难吃我们还吃胖了......」
甚至还有苏联笑话版的:
「医院大会上有三个职工被通报批评,彼此间谈论起被批评的原因:
第一个人说:我是因为说我们的手术餐是猪才吃的;
第二个人说:我是因为说我们的手术餐连猪都不吃;
第三个人说:我是做手术餐的」
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泡面和王致和豆腐乳是手术室食堂里最紧俏的物资.....
反正食堂的承包商和颠勺的大师傅地位比你们这些医护稳定多了,爱吃不吃,不吃饿着……
总而言之,医护们吃着这样的饭(反正疫情期间外卖也送不进来),干着996的活(现在改七天工作制了,007才是正道),拿着全世界同等医疗水平医护人员中最低的工资,输出着一流的医疗服务质量……
反正顶级医院、顶级平台,知道你们舍不得走,哪怕伙食堪比猪食,工资拿的比做猪食的大师傅还少,也知道你们舍不得辞职。
都念到博士/博士后了,才找到这份月入八千的工作,哪里舍得改行/辞职呢?
那就这样吧,爱吃不吃……
再看看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医护人员的伙食水平:
(当年访问过的香港玛丽医院K1职员餐厅)
再回头看看上面那些……
男默女泪…
时至今日,看见当年的这些伙食照片,依然会对我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当年那么难吃的伙食,我是咋吃胖的呢?
除了鸠占鹊巢的美帝,哪个地方都有内脏类食品、发酵类食品。
内脏类食品是肌肉脂肪吃完之后的边角料。
发酵食品明明就是放坏了舍不得扔。
还有高碳水、高纤维饮食,比如中原地区的花式吃面、印度的全民素食。
就连日本的捕鲸业,也是陆地产出不足的表现。
人类现在还没全民吃饱,我们也才全民吃饱几十年而已。
话说日餐代表品种——寿司就是食品界的卷王啊!
省刀工、省火、省份量,而且还有卷起来的造型
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现在真的已经非常宽容了。
你说你爱吃碳水,没什么,脑力劳动者需要碳水,别光吃碳水就行。
你说你乳糖不耐,行,那就不喝,吃鸡蛋吧。
你说你吃肉不消化,没事,那就少吃点,年纪大了也不需要长个子了。
你说你就爱吃咸菜配粥,一天三顿只吃碳水。哎,行吧,不就是不健康嘛,我三天两头喝酒也不太健康。
一个人一个活法,管闲事真的没意思。只要你别给孩子天天喂碳水就行,不然将来个子矮找不到对象,别怪我没提醒你。
但我看到抖音上一个日本家庭主妇,我还是惊到了,突破了我的宽容下限。
这是个全职主妇,不工作,老公一个人工作养全家。
但她一天只做一顿孩子和老公的午饭便当,其余两顿都是她老公做。
我心想,要么是这午饭便当是满汉全席,要么是她老公非常宠爱她,愿意让她每天懒在家里享受生活。
然而都不是。
这一顿午饭便当她要里里外外做上七八个小时,忙到精疲力竭。可是我一看内容,全是碳水。花样碳水。碳水花样。花纹碳水。碳水花纹。
碳水也就罢了,量还特别少,我一顿能吃它三盒,当年长身体的时候能吃它五盒起步。
我说知道啥叫无意义劳动吗?这就叫无意义劳动。知道啥叫内卷吗?这就叫内卷。明明一个小时就能给一家人煎几块鱼几块肉,全家吃饱吃好,儿子长高长壮,老公有力气工作,自己也省事儿,非要花七八个小时去做碳水花纹。
天天花纹,月月花纹,年年花纹。
我一直觉得,说中国将来发展成日本那么“发达”,是一种令我绝望的诅咒。我不想过那样的生活。
你正儿八经给我煎几片肉吃,或者我给你煎。碳水也可以,那咱正儿八经焖一大锅饭,咱一家人吃饱。
你别tm给我整碳水花纹。
老北京火烧夹油饼
我觉得这个比日本面包夹炒面的内卷程度还要领先一条地道。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清百年老店景阳观。
你觉得这店是干啥的?
不是景阳冈,是景阳观。
景阳冈是卖熟牛肉的黑店,
景阳观里面是如下画风。
不要看到里面整的故宫一样的风格,就不敢进去,其实他是卖酱菜的。
据说景阳观创始人给老佛爷做过酱菜,然后老套路:慈禧太后吃后赞不绝口。
在寸土寸金的河坊街,隔壁店里买杯奶茶的钱,散装酱菜能买两三斤了,贵的酱菜十几块一斤,便宜点六七块钱,每个品种来二两,基本能尝个遍了。实在是内卷福利。
一顿饭吃二十克左右酱菜,五毛钱搞定。
虽然从视觉上来说,酱菜属于观感比较差的食物。但禁不住下饭效果好啊!
很多酱菜原材料本身其实也是满卷的。
疏果(疏不是蔬,优化掉一点不努力不知道996007生长的果子,才能让剩下的集中养分努力长的更大。)疏下来的小黄瓜啊,小茄子啊,长残小萝卜头啊.反正高沫废物利用,都拿来做酱菜便是了。
所以,吃酱菜可以时刻警醒自己要努力不要被淘汰。
有种酱菜叫宝塔菜又名螺丝菜,每口吃一层,细细品味,运气好一颗螺丝菜能下一碗饭。
对了,总有人黑河坊街,说什么专坑游客,本地人不去,谁说的?!
景阳观里永远挤满了非拆迁户的本地大伯大妈,笑嘻嘻的夹着酱菜进食品袋去称重。有时候还趁人不注意把贵的品种混在便宜的里面。热闹的气氛,抵消了店里那股弥漫在空气中酱菜阴郁的味道。
至于拆迁户大伯大妈为啥不去,因为有被拆迁资格的城郊居民,往往都有一手自制腌菜酱菜咸菜的好手艺。也有不少不忘本的把祖传腌菜缸搬入了均价三四万的回迁房里。这腌菜缸的占地面积价值估计吃到孙子辈怕都难回本了。
对了,酱菜的卤汤不用钱,记得再拿个袋子装满满一袋,盐卤汤泡着大白菜吃也很有味道的,盐都能省下,烧菜时候来一勺,味精都不用放,就是汤别泌太干,免得被后面大妈骂。
做人家一点买个五十一百的酱菜,绝对能吃一个多月。
现在随便点个外卖,三十+,也就是菜里放了个肉屁的水平。说难听点,够干啥的?这么奢侈腐化,怎么奋斗?
而在景阳观里,三十块钱基本可以实现酱菜自由。
店里似乎永远有临期瓶装酱菜卖,买一送一。更经济实惠。吃完的瓶子不要扔,下回可以装散装酱菜。
我是强烈推荐景阳观的的,杭州都成奋斗逼之都了,所以奋斗要有奋斗的样子。
景阳观的酱菜,杭州马老板在长身体的阶段必然没少吃。
你问,怎么知道的?吃啥像啥,以形补形,这不明摆着么。
一碗泡饭,两根酱瓜,就不信了,这么拼干不死同事。
也不对,一顿饭两根酱瓜这种太败家,太腐化!
酱菜配泡饭,豪华一点菜场捡两片菜叶子搞个菜泡饭。
其实喝点酱菜卤,也能下一碗饭。
如此坚韧的的人,能在任何内卷环境中笑到最后。
就算经济下行,先死的也肯定是隔壁那吃饭要吃三块腐乳的同事!房贷先断供的肯定是那种大饼卷油条还嫌弃的败家子!
酱菜精神一定能坚持到国家救市!
富从熬里来,穷从媲里起!
如此努力拼搏的自己一定能把自己感动哭。
景阳观天花板上的龙还是五爪的,僭越不僭越我是不知道。
反正暗喻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是一定的了。
吃完饭记得拿块肥肉擦下嘴。毕竟酱菜泡饭没油水,吃的唇干舌燥的观感实在不佳。
就不带推荐货了,切记去景阳观买散装酱菜,便宜。
奢侈一把买了处理的临期瓶装酱菜瓶子不要扔,重复利用,切记!切记!
其实馒头是万能的,饿了就可以吃。想吃饼,就把馒头拍扁;想吃面条,就把馒头用梳子梳;想吃汉堡,就把馒头切开夹菜吃……
提名几个(图片过于不适,就不配了):
1,部队锅。
当年韩国人在驻韩美军基地附近,捡垃圾,捡到美军吃剩一半的罐头,回去加上东西煮,后来变成了韩国经典【名吃】部队锅。
2,茶泡饭。
古代日本,熟米饭放在米袋,身上携带行军,有些馊味,难以下咽,找劣质茶叶煮汤,泡着吃。
由于浸入了运动时的汗液,所以很省盐。
3,炒牛粪
印度某些地方的地方美食,据说可以跟手抛饼配。
真•奥利给食物。
4,pagpag
菲律宾贫民窟中,用泔水和剩菜剩饭以及垃圾中的可食部分,做的饭菜。
5,泥土饼干
海地和非洲一些贫民,用泥土、黄油和盐,做饼干。其他吃的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