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什么是你去了北京才知道的事情?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单单说说北京的教育吧。

在来北京读书之前,我以为北京的教育资源是普遍性的好,我也听说过很多人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条件而要留在北京。然而,等我接触多了人,才知道北京教育的水平差异其实是非常非常大的。比如北京的平均一本率是30%左右,而许多重点高中的一本率能达到90%以上——但这正跟你跟马云加一起人均资产800亿一样,许多普通的高中的一本率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甚至还不如某些教育强县的县城高中好,只不过是在被重点高中“平均”的情况下才显得好一些。

有些人说,没事,那些差高中都是在郊县区,我只要在市区工作买房,我的孩子最起码上个一本没问题。

那我给你看个就在西四环边上的学校的当年的高考成绩:

理科班一共4人进入一本线是什么概念?这是北理附中南校区的历史性突破!

之前北理工附中南校区是什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许你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会上这么差的学校。嗨,这事谁能说得准?我当年也想考清华来着。

我再算笔账吧。北京2018年高考一本的上线人数是2万人左右,比照同年高考的高考考生人数,一本率大概是35%左右。(之所以选2018年,是因为2019年北京高考一二批合并,统一划为本科线)

接下来,一个魔幻的数据来了。

2019年鹤岗市的一本上线人数是1700人出头,但是同年鹤岗的高考考生人数是5000。

一本率是多少,自己算一下就知道了。

一个房价6万一平的城市跟一个房价5万一套的城市,一本率居然相差无几。这真的是个挺魔幻的现实。

但后来我查了一下其他一些省市的情况,也发现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大多数国内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的高考一本率都可以达到25%~30%以上,而有些省份之所以一本率低,是因为全省的整体水平把省会城市的给拉低了。比如,以四川为例,成都、绵阳两市的人口占四川全省的1/4,但是一本上线人数占全省的一半。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上面的分析其实漏掉了一个方面的信息,那就是北京的中考录取率大概是80%左右,而很多市的中考录取率大概是50%~70%之间,客观来说北京的孩子的确比国内大多数省会城市的孩子多一些上大学的几率。但是,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北京的劳动力素质、人员学历等在国内也处于前列。如果我们假设父母的学历,可以保障孩子有一个基本的教育底线的话,那么如果你有高学历,在北京之外的省市,孩子能上一个好大学的概率也并不会差。

所以,不谈个人的职业机会、个人成长空间等方面,只从子女教育这方面来说,我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假如你本身有高学历,并且可以在家乡的省会城市或者重点城市(比如大连、青岛这样的城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的话,其实你的孩子考上一本甚至985的概率并不比留在北京要差。甚至,如果你能考个鹤岗市直的公务员,孩子上好学校的难度都要比北京小得多。当然,以上所说的城市并不包括很多非重点城市和县城。仅仅考虑子女教育的话,这些地方不是个好的选择。

不过,北京的教育水平——尤其是高端教育的水平,在国内仍然是碾压式的存在,这一点不用否认。只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要享受到这些教育资源其实很难。在北京最不缺的就是官员和富豪,他们为了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学校里所动用的资源,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而且,通过我跟一些家长的交流,北京孩子们的升学和考试竞赛其实并不比外省的考生轻松。这其中的道理在于,即便北京的学生上名校的概率比其他省份的人高出不少,但学校之间也是分档次的。同样是985,清北的学生跟民大的学生就是有差距。你想考清北,别人也想考清北,你自己不努力,别人就会超过你,这是个特别简单的逻辑。

总结一下来说就是,北京的整体教育资源虽优,但大多数普通人(包括本地人)能使用的生态位还是集中于中下层,而同样的能力在很多城市,你接触到的可能是中上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教育。比如你人在北京天天996,而在另外一个城市可以天天955,那么你陪伴孩子的时间和投入家庭的精力是完全不一样的。任何一个人都得承认,家长的陪伴和关注对于孩子的教育也非常重要。教育从来不是说把孩子扔到一个好学校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就行的。人在北京,就以为自己的孩子可以上最好的高中和大学,这是病,得治。

最后再说一句,北京的孩子考好学校其实也越来越难了。这是各个985学校前几年在北京的录取位次变化。绿色的部分是分数线,橙色的部分是这个分数在北京市高考考生中的排名。

就拿排在最后面的中国海洋大学来说,仅仅过了两年时间,录取的最低排名就从15000多名提升到了6373名。山大威海分校更是从16000多名直接提升到了6200多名。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985的招生名额在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其他省份也更平均。这同时也意味着,北京的考生考985的难度也在增加。当然,对于其他省份的人来说,这正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user avatar   lonelye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2年房价就已经7万一平的小区(上地东里)方圆三公里没有一家星巴克,20点以后没有哪里可以买瓶水,除了小区门口需要锤半天门才会不耐烦打开的夫妻小卖部。夜晚想吃东西,唯一的选择是小区门口的24小时KFC(当时没美团外卖)

2013年房价已经6万的地方,9点半以后想回家,需要到达上地地铁站后,坐小黑车,讲价凑齐人数,然后非常没有尊严的拼车坎坷的回到自己的“豪宅”里。(当时没共享单车没滴滴,此段当事小区为五彩城背后的华润橡树湾)


全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发达,智力最密集,最高薪的办公区西二旗与上地,2012年唯一的世界五百强连锁餐饮是麦当劳。

2012年因有小区部分房型房价达10万(当事小区:华清嘉园)而引爆全国的“宇宙中心”五道口,我广州的同学慕名来北京出差时,点名要来这片“圣地”敬仰,结果发现主路两侧都是平房而极为失望,破落脏土程度堪比广州番禺大石,我跟他说,这里可是中国的波士顿,在这条成府路上,随便抓个貌不惊人的路人,可能就是清北教授,PE大佬,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管创始人。你每天用的贴吧,微博,网易新闻可能就是这儿咖啡馆坐你旁边桌子上的一周不洗头脸上冒油光的素人们创造并运营的,这条成府路上路人的平均学历,全国最高,没有之一。

我的第一家公司我所在的部门当时的实习生全是北大清华的硕士,而且最后只有40%能转正留下来。如此高学历富集的地方,几乎一半以上上班的人每天是在公司门口卖煎饼果子的大姐那里买3块钱一份的早点。

后来我来上海后,发现“新中关”这种在上海连三线商业都不如的MALL,在平均年薪30W的上地码农面前,就是洋气上流的存在,周五下班坐公交车花40分钟(堵车更久)去一趟新中关,如同农民周末进城赶集般令人期待。

这是一个全世界罕见的,学历、收入与生活质量截然不成正比的地区。这埋藏着当年一段让刚毕业的我怀疑人生,质疑努力工作赚钱到底有什么用的时光。

这就是神奇的北京泛北五环地区(上地,西二旗,五道口,中关村)


——————————————

补充:

2018年的秋天,我离开北京已经整整5年了,如今我已过上了五六年前在无数个加班的深夜西二旗,我梦想的那种工作在CBD写字楼,住在城市之心,一公里内5家咖啡馆3家电影院,深夜下楼就能吃一顿最高级的日料的便捷都市生活,但我仍然怀恋五年前那个青葱的我,那段青涩的时光。


我怀念,但我也不会回去。

也再也回不去。


更多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分析,在同名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获取,如回复“上海”


user avatar   TikiTaka-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北京几乎是全世界唯一没有河流穿行而过的巨型城市;
  2. 海淀区没有一座超高层建筑(电视塔不计),走过一个学校,又是一个学校;一辆公交车上可能分布着从小学生到大学教授所有教育阶段的人;
  3. 生活在北京多年的人,可能从来没有进过故宫,没有走过长安街;
  4. 北京市区的路(望京除外)几乎全部正南正北,非常的规矩,很难迷路;地铁也是,方方正正;
  5. 44路公交车绕二环一圈(非标准二环),特8路/300路/300快公交车绕三环一圈,特9路公交车绕四环一圈,没时间去景点可以低成本环游一圈。
  6. 地铁4号线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经典案例,13号线则为反面教材;(现有的13号线拆分AB线方案感觉很赞,但是不知道最终能否修成期待的效果,工程难度确实有些大)
  7. 北京有4条BRT线路,从朝阳门、前门、阜成门、安定门成完美对称形状依次向东南西北辐射;
  8. 在13号线的地铁上,听到的互联网圈的八卦,要比领英、脉脉、微博等地方的料猛的多;甚至可以在地铁上找个人给你Debug。
  9. 家里亲戚在朝阳区4环外买了套50多平米的一居室(1995年建成),挂在自如上租7500块一个月,空气检测合格后10个小时就被租出去了;
  10. 像我这样在北京上学又留在北京工作的,总会以为北京遍地都是朋友,但是仔细一想,要不就是回老家了,要么就是平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可以随时随地约出来,数不到。
  11. 身份证110开头的不一定是北京人;身份证地址是北京市的,也不一定是北京人。
  12. 五环外的停车场,除了京、冀牌照,还会有蒙、晋、辽、吉、黑、鲁等等,数量并不少。北京的津牌非常的少,远少于更远的省。
  13. 每一辆公交车都增设了安全员,一辆车有司机+乘务员+安全员3人,在快到终点站的时候,服务人员比乘客还多。
  14. 全国共有高级道路立交桥6000余座,北京辖区独占400座。
  15. 北京很大,是四个直辖市中面积第二大的,最大的是重庆,最小的是上海。
  16. 公司茶水间休息的时候,听保洁阿姨和另一个阿姨说,儿子把望京的房子卖了,在长春桥这边买了一个,以后她们老人接小孩上学方便。
  17. 地铁1号线复兴门站与南礼士路站仅间隔450米,曾经的小伙儿与地铁赛跑还赢了就是在这两站之间。
  18. 石景山路-复兴路-复兴门外大街-复兴门内大街-西长安街-东长安街-建国门内大街-建国门外大街-建国路-京通快速公路;这一串地名都是直行的同一条路,连命名都是完整的对称。
  19. 奥体中心不是鸟巢。鸟巢是“国家体育场”,奥体中心是鸟巢南面一座容纳3w+人的综合体育场,也很漂亮。
  20. G7京新高速的“新”是新疆,G6京藏高速的“藏”是西藏,G3京台高速的“台”是台北。(因台北段暂无修建意愿,目前G3的终点是福州市平潭县)
  21. 北京不是只有南站、西站和北京站。北京北站现在已经关闭翻修,会随京张高铁一起再次开通;北京东站以货运为主,当然也有一个闹着玩儿的客运小站棚,往燕郊、蓟州、邯郸等地方发发车;未来还会有清河站、星火站等中间的市区站点开通。(清河站京张高铁已经于2019年底开通)
  22. 不论因为什么原因辞去工作,离职当天最好要和同事、领导等客气一点,好聚好散;城市固然大,但圈子就这么小。
  23. 北京城虽然环状向外辐射,但并不是越靠里越繁华,相反越靠里越原始,顺着各个门的内大街走进去,是最纯朴的京城生活。大部分的北漂们的活动地界儿就是那些个核心的商务区。
  24. 有一次坐公交挤的不行,一个北京大哥一边看着一边叨叨:真T M挤啊,这北京哪儿还是北京人的北京啊。一会上来一个地方口音的抱孩子的大姐,刚骂街的大哥第一个站起来给让了座。
  25. 不是每一个北京人都坐拥三五套房子;二环里的破房子,很值钱,但是有价无市;祖孙三代挤在一套老房子里每天忙里忙外的大有人在。
  26. 当年《家有儿女》拍摄的小区(取景,拍摄肯定是在摄影棚),就坐落在北京西四环定慧桥,"北京印象小区",这个小区1999年建成,但是即使放在当下,设计风格依然很前卫
  27. 北京户口有用吗?有用,但是你要有与之匹配的经济实力(或其它同等实力)。如果只有一个户口,那屁用没有。
  28. 朝阳群众所生活的朝阳区有多大?470平方公里。作为市区什么概念,西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黄埔+徐汇+长宁+静安是150平方公里,天津南开区41平方公里,南京玄武区面积80平方公里,深圳福田+罗湖是156平方公里,新加坡国土面积719平方公里。
  29. 北京的两个机场的位置都很尴尬;首都机场完全在顺义区,但是挖出来属于朝阳区管理;大兴机场除了一条跑道在大兴,其余全部在廊坊市辖区,但是归属北京管理。
  30. 2020年武汉受疫情影响GDP增速放缓,但即便这样到了年底或是明年,武汉的GDP依然还是会恢复增长,超过天津,排在第十位。届时,中国GDP十强城市,北方将只有一个北京。

---------------每周写一点,持续更新------------------

补充说明:(看来要一边写解释了)

1、没想到第一句话引起了如此大的争执,原意想表达的就是绝大多数大城市都是沿河而建,上海的黄浦江、伦敦的泰晤士河、天津的海河、首尔的汉江等等,要么就是本身就是沿海城市;但是北京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再加上整个城区是一块大平原,是沿中心而建的,一圈一圈以一个点向外扩散;类似的还有西安、墨西哥城、米兰城等等,有是肯定有的,只不过很少数。

6、13号线在1997年的地铁版图上还是连规划都没有的,是一条随需求而突然拍脑门修建的线路,当时修建和已规划的线路也完全没有为其预留换乘空间;所以13号线的换乘设计就非常暴力了,就是把站放在一边,然后修一个通道连过去。虽然修建时容易,但是后续的效果就是乘客步行距离太长,且空间利用难以优化。(同样在西直门,4号线和2号线就可以无缝换乘,因为2号线修建初期就把位置留了出来;东四十条现在还封闭着留给未来3号线的换乘通道;世纪大道站4条地下线同时换乘也可以衔接的很便利;对于地铁这种重要而庞大的'艺术品',好的设计是多么重要)

11、上一代人在北京上学、工作,办理了身份证,证件号码全都是110;而那个时代大多都是体制内的包分配的传统企业,全国各地分配,所以去哪儿的都有,就带着110扎根在了当地,身份证号码是不可以变的,但是那并不算真正的北京户口。


user avatar   bbk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5年,我被邀请去北京四中做一个关于电竞的演讲,从联系到接待我的,都是北京四中国际部的一群高中生,后来都加了好友,我一直默默的关注他们的朋友圈,这个过程让我越来越恐惧。

  去演讲的时候是11月,天已经有点冷了,当天演讲的内容,五花八门,有讲中医脉搏的,有一个清华的讲建筑,有一个高中生讲航空管制,我当着一百多个家长和学生讲电竞的发展过程。

  结束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个TEDx,从头到尾都是一群高中生申请举办的,这是第一个惊讶,并不算很大,我回答了很多家长的提问,告别同学,就回上海了。

  之后发生的事情,让我感觉有点不对了。

  首先,我发现她们完全没把高考当回事,全在准备出国,每天在朋友圈里发的东西都是在讨论要去哪个国家,然后是全英文的各种试题,化学,哲学,物理,艺术等等。

  说实话,我现在的英文水平能做采访,我就觉得自己不错了,但是她们当时还未成年,英文已经过了专业级水平了,说明是从小就有高质量培养,这是第二次惊讶,已经让我开始感慨差距了。

  之后几个月,眼看着她们陆续收到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举办各种欧美式的正装晚宴,慢慢从高中生,变成大学生。

  当国内的学生还在拼搏6月高考的时候,她们已经飞到各个国家开始毕业旅行了,晒出的学生证全是我这种不是太关心全球高校排名的人,都知道的。

  这是第一次让我体会到次元壁的时刻,我从小认为中国最顶尖的高中生,不过是清华北大而已,之后能再去别的国家做访问学者,就已经是王者组大师了。

  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中国还有另一个次元,她们在本科阶段已经进了世界一流名校,根本没在我们这个赛道里。

  在往后的几年里,我时常庆幸当初加了她们微信,她们几乎均匀的分布在世界各地,专业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很相似,她们参与了大量的社会活动。

  有欧洲的文学和艺术之旅,大咖云集的学术论坛,有一些我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小国家公益活动,UCLA的电影片场讲座,极具美感的摄影照片。

  要知道她们都不是摄影专业,但是无论是构图还是调色都美感极高,竟然还能透出人文信息,这就很难的了。还有各种演讲、竞赛、对抗、实习,体育运动等等。

  我也看不到任何一个人晒跑车、包包、物质的东西,虽然能从她们发的家人合照中,看出她们的家境都很好,但她们的朋友圈永远是一些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东西,而且成熟的完全不像是20来岁的少男少女。

  我经常在想,这些才2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见过全世界了,有如此高的素养和格局,等她们30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高度,我拿什么去跟这些人拼未来呢?

  后来我想通了,这种次元都不一样的对手,将来根本不会碰到我。

  也就释然了...


user avatar   bei-ji-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针对某一个回答: @大象公会 ,特别看不惯这种大号乱带节奏的。

说的就是这个答案:

这种级别的账号乱带节奏,考虑过后果吗?满嘴胡说,还弄了个禁止转载。

说什么西站始发的高铁大部分都不能刷身份证进站,你真的在西站上过车吗?下面车次里一堆身份证进站的图标难道是假的?还是作者眼神不好使?(真是很想骂人):

西站的高铁大部分都可以刷身份证进站,慢车一直都不能刷身份证进站,这都是常识,在北京,真正不能刷身份证的高铁动车主要集中在北京站。

还说取票机全在站外,还“贴心”的放了一张图,你是故意让人绕路的吗?

从地铁出来往南出口走,步行不到五分钟就是取票机,取完票,挨着的就是南进站口,根本不需要绕到什么二楼取票。况且高铁都在南口进站,你弄一个北广场的二楼取票口的图是啥意思?真要按照你的图去取票,可是要骂娘的。

从地铁出来开始计时,到过检票口上车,跑的快的话,连取票、身份证核验、安检、检票全程下来最快十分钟。发车前十五分钟出地铁的话,完全能赶上车。

当然,跟南站还是不能比,南站快速进站口这个流程只需要五分钟。但是,你要是节假日敢从南站做地铁走南北入口进站的话,花费的时间会远远多于西站。实际上西站的平均进站耗时要比南站快的多。

再说一遍:

去北京西站坐高铁:地铁南出口出来,直接做扶梯到南出口地面,出来左手边就是取票口,距离不到十米,右手边就是进站口,距离不到二十米,进去安检,上楼挨着的候车室都是高铁进站口。就算是年纪大的人,全程下来二十分钟也可以搞定(都有扶梯)。

去北京南站坐高铁:如果不是太早(8点前)或者太晚(18:00以后),建议先找快速进站口,直接进站(耗时不超过五分钟),如果时间充足(30分钟以上),可以从南北进站口绕一圈进站。

大象公会的这篇都在拿五年甚至十年前的新闻来误导读者,看看你那引用文献都是什么年代的,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亲自去西站坐一趟车再来重新写一下感受吧。

举报不谢:


user avatar   xing-ying-lu-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故宫的猫不是流浪猫,它们比你这群996的在高楼大厦上班的人还有身份!

这些猫咪工作很辛苦的,每天下午五点半,我们的员工下班,我们这些猫就开始上岗了,到点还交接班。


来看看咱们单霁翔怎么说的,哈哈哈哈哈他们很有可能是明代猫的后代!

“咱们故宫的猫是很辛苦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0785654861381632


这些猫咪都有自己的名字,被登记在册,钮祜禄·大庆、小鸟、橘天真、乌拉那拉·二花、鳌拜……

每天有专人投喂猫粮,关注它们的健康,适龄绝育,定期疫苗。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故宫吸猫,运气好的时候和他们拍合照,运气差的,你下次再来吧!


其实它们是故宫不可或缺的一支特殊巡逻队。

我们都知道,故宫是木质的,尽管是再好的木头,也挡不住老鼠的啃咬。

除此之外,老鼠可是文物的天敌,一不留心,文物很有可能就毁于它们的嘴下。


而故宫如今无一由老鼠引起的破坏事件,让国内外异常的惊奇。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故宫收养的上百只流浪猫,说他们是流浪猫其实并不合适,他们更像是一群自发组成的故宫保护队。


白天需要被成千上万的游客撸,晚上还要巡逻故宫近千的房间。

老实说,它们的工作压力着实不小,典型的007工作制。

楼下这只是景仁宫的头号守护者,人送花名“鳌拜”。

一脸霸气,想来景仁宫也不会出现什么老鼠了。


这是小崽儿,是颐和轩的“御前带爪侍卫”。

在故宫任职了十几年了,也挺辛苦它的,

如今已经功成身退了。


这只是钮钴禄·橘,是故宫的瞭望兵,日常在就是屋顶侦查。

工作需要高度集中,所以他常常在屋顶上一动不动。

有时候换岗了,就在屋檐上装装文物,陶冶陶冶情操。


弱弱问一句,单霁翔院长,你的猫还找保姆不?


PS:图片来源于网络,已标注原作者,侵删,感谢!另外我建了一个旅游咨询福利群,群里有很多热爱旅行的小伙伴,你可以了解最新的旅游咨询、组队旅行,想进群跟小伙伴唠嗑可以留言~)


❤️ 欢迎关注&置顶:

知乎机构号:@行影旅行

全球攻略专栏:@行影 | 全球旅行计划

故宫的猫猫可爱吗?请疯狂按赞!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北京快7年了,从穷学生到有一点微薄的收入,我的结论是北京真没什么好吃的,有钱都买不到好吃的那种…

江浙沪粤人均到了400-500这个级别基本就是天上人间了,在北京很可能会买到一坨屎…

早饭就是各种包子,夜宵基本不存在,麦当劳兰州拉面烧烤,没了…

这事还跟口味没关系,因为我认识很多纯正的北京人家里也不做北京菜(如果这种菜存在的话),约饭也不可能约北京菜。我每年吃烤鸭和京菜的额度基本都给了外地外国的朋友…

而且奇怪的是,一般在一个超级大都市里吃到某个菜系的正宗味道是不难的,但是我在京这么多年都没吃过合格的广式烧腊,我在悉尼都吃过。连要吃一碗能吃的粉面都很难…目前吃过最好吃的面是一个上海私厨做的…

我很喜欢北京这座城市,但是可能不会想在这里养老,因为没东西吃…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京的出租车行业可以这么乱,特别是机场、火车站。这是首都的管理能力。

====

好吧,根据大家的回答,全国很多地方都这样。可能住在上海的关系,“见识”太少了。


user avatar   ashxue-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北京的面积比两个上海还要大;

2、北京的房租比上海还要贵;

3、北京的咨询行业平均薪水比上海还要低;

4、北京的上班时间比上海还要显得内卷(到处都是单双休);

5、北京的普遍小区房子比上海还显得要破;

6、北京的中关村和国贸感觉上还没有上海的徐家汇和陆家嘴高级(纯个人感觉);

···

刚来北京一年多一月,观点狭隘,想到再码。

——受宠若惊,更新分割线——

7、在北京中关村,晚上11点下班会遇到晚高峰而迟迟打不到车;

8、在北京海淀区,周末最早来到大商场的是一群带孩子上辅导班、兴趣班的“鸡娃”父母;

9、北京的名校虽然比上海要多,但MBA学费普遍比上海低8-10万;

10、北京的街道虽然比上海要宽,但堵车情况并没有比上海好;

11、北京的适婚但还没有男朋友的女生似乎比上海也要多;

12、北京的工作十年到十五年但在北京没房没户口的男生似乎比上海也要多;

····

言之无物,纯属想到什么说什么,感谢支持,下次再码。


user avatar   tian-jia-y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这里上四年大学,

你会有种自己是北京人的错觉。

等到毕业才发现,

原来这城市从来都没属于过你。

没想到有感而发,随口一答,居然得了这么多赞,真是承蒙各位错爱了~

说来惭愧,我不是北京人,也没在北京上大学。但因为一些原因,基本保持每三周去两次北京的频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这个外来的人,有时候反而更能看清这座城市。

北京的四个火车站,我都是常客,车票有厚厚一叠。见过了西站的繁忙,南站的现代,北京站的复古,我却最喜欢东站。我的很多北京同学,对东站嗤之以鼻,说还不如县城火车站。我倒觉得东站不错,破败,低矮,小,每一样都不该与北京沾边。但是长长的胡同,满嘴北京话的票务,乘务员,以及围墙后的一座座高楼,都让我有种触及到这座城市内核,但又能够冷眼旁观的快感。

我最讨厌在北京坐地铁,每次进地铁站就像是羊入狼口,等到出来的时候,你的活力,精神,笑容,期盼,都被这匹狼消化掉了。地铁上的人都沉默,许多人带着口罩,眼里满是疲惫。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被他们同化了,我不过是个外来者,真不想承受这些与我无关的沉重。

我最喜欢北京的校园,我有很多在北京上大学的朋友,他们带我穿过北大昏暗路灯下的树林,带我去看清华巨大的草坪。我还去了小小的外经贸,精致的中传,好多黄叶的北科大,两个操场的北师大,有门禁的北邮,与世隔绝的华电。学校里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希望,每个人都才华横溢,高谈阔论。

有时候想想,真希望他们,毕业后就离开北京,把美好的回忆留下来。否则我真怕,他们变得跟地铁上的人一样,失去充满生机的眼神。

我有不少同学,是希望毕业后留在北京的,这里几乎遍地都是机会,但大多数人,都是想留而不得的。其实未必是坏事,强行留下来,被吞噬了希望,在哪都不会好过的。



zhihu.com/question/2867




        

相关话题

  一线城市 + 知乎 + mooc 可不可以获得媲美一流大学本科的学习体验? 
  如何看待「葛宇路」路牌被拆除?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 Python? 
  北京房价为什么这么高?是否会严重影响北京对人才的吸引力? 
  五官都好看,但是长得让人感觉不舒服是什么体验? 
  小时候缺爱成年后如何解决? 
  你所经历过的最尴尬的事情是什么? 
  大学一个月5000生活费多了吗? 
  如何不吹牛地形容北京有多大? 
  墨尔本和悉尼与国内一线城市消费水平相比如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成都放开摆地摊,两个月增加 10 万多就业?地摊经济的价值有多大?可以复制吗?
下一个讨论
假如一夜之间,全人类只剩下北大清华的数万师生和肖战及数千万粉丝,且人造物体全部消失,会发生什么?





© 2024-06-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