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无论票房、口碑、奖项、业内反响,都被同期上映的对手《我不是药神》全面压制。
综上所述,甚至可以说,55岁的姜文在和比自己小9岁的后辈徐峥的对决中,遭遇了一场完败。
7月13日,《邪不压正》上映第一天,在预售票房4000万,领先《药神》3000多万,排片41.4%,超过《药神》(38.8%)的极有利形势下,被对手以强大后劲穷追猛赶,到22点43分,终于被反超。
根据最权威的电影专资办提供的精准数据,《邪不压正》票房1亿2066万,不敌《我不是药神》的1亿2376万。本应是热度最高的首日票房,居然不敌一部上映9天的老片,对这部被寄予厚望的影片,无异于刚刚开张就遭受沉重一击。
《邪不压正》片方于次日11:50分,急匆匆出了一份“猫眼版日冠通稿”,来鼓舞士气,然而仅仅10分钟之后,就被猫眼平台修正数据,直接打脸了。
之后两天,《药神》的单日票房更对《邪不压正》几乎实现了倍杀,最终以31亿票房vs5.8亿票房收官。《邪不压正》的最终票房,仅仅只有《我不是药神》的六分之一。两部影片除了在7月13日为争夺单日冠军,拼杀到最后一刻,其余时间,已经完全不是同一个量级的对手。
《邪不压正》这次全方位失利,首先源自该片的题材选择。
当下,在华语电影市场,伴随着我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飞速发展的国力,切实反应人民大众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已经成为最受各个年龄段观众喜爱和认可的影片类型。
仅仅2年时间,从《美人鱼》 到《战狼2》 ,从《红海行动》 再到《我不是药神》,当代现实题材的喜剧片,战争片,剧情片,打垮了曾经在所有中国影人眼中高不可攀的好莱坞商业大片,牢牢守住了本土市场,占据了总票房榜的前五名。
而在过去一个时段,曾经受到一部分人追捧的“民国热”“古装热”,早已成为时代的眼泪,某几位华语大导、名导,充斥巨资,选用最好的明星大咖,拍摄一部古装大片、民国影片,便能占据年度票房榜前几名的时代,随着电影市场的空前繁荣,票房数据的十倍百倍膨胀,同样一去不返。
不客气点说,即使是8年前的《让子弹飞》,姜文导演生平最叫好又叫座的商业片(6.3亿票房,年度亚军),如果放到今天来上映,在最好的档期下预计也就20亿左右的票房了。只因为一部民国题材的动作片,在当下的电影市场,本身就有其票房天花板或者说上限,何况是影片质量和主演水准远远不及当年《让子弹飞》的《邪不压正》呢?
而其直接对手《我不是药神》,偏偏正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不加掩饰切入沉重的社会话题,【看病难,药费贵】,并直面医药行业的制度问题,切实打动全年龄段各阶层观众、口碑逆天大爆的作品,当然足以引发全民范围的探讨和影响力,掀起全年龄段观众的观影热潮。
因此,《邪不压正》口碑尚未发酵,话题度尚未铺开,就被对手牢牢压制了。在刺刀见红、寸土必争的市场暑期档,一着不慎,便意味着在面对面的票房厮杀中满盘皆输。
事实上,从这部最新作品也能看出,姜文作为导演的艺术功底犹存,甚至愈发圆融,但在对电影市场的精准嗅觉和宣发把控上,也已经远远比不上“后生可畏”的徐峥了。
姜文,也包括比他年长几岁的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演,曾经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摘金夺银,创造过华语电影迄今难以企及的艺术辉煌。
然而他们这代人积重难返的共同点,就是他们从在电影学院就读时受的教育,便是推崇艺术电影,鄙视好莱坞式“工业流水化电影”,即使得到了巨额投资,也同样是用拍艺术片的思维去拍商业大片,把电影当做艺术品,沉迷于个人的艺术创作,对光影镜头精益求精,恨不得每个分镜头都是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却唯独不情愿好好讲述一个为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故事。
甚至在这些大导演根深蒂固的偏见看来,一部电影如果“好好讲故事”,便是“自甘堕落”到电影当成电视剧来拍,对于买票进场、期望看到一个好故事的影迷观众,更抱着文化精英的高傲和俯瞰。
所以,过往许多年里,他们拍出来的“商业大片”,纵然有漂亮光鲜的一层外衣,云集了华语影坛最耀眼的一群明星,也只是一些既不文艺、也不商业的“四不像”作品,
从《十面埋伏》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从《无极》到《道士下山》,从《一步之遥》到《邪不压正》,整个大屏幕上,各色人等行事完全不合逻辑,名言警句层出却实为不知所云,纵然是各色影评人的通稿营销,宣传得天花乱坠,然而市场教做人,票房教做人,广大观众就是不肯买账。
与之相反,如徐峥,如宁浩,如吴京,这样的新生代导演,从草根成长起来,对观众真诚和“接地气”,想观众之所想,需观众之所需,更充分汲取了香港、日韩到好莱坞,全世界各国商业电影的成功经验,打造了不亚于港片黄金年代的商业片运作模式,拍摄出了一部部跟紧时代脉搏、为广大群众所喜欢的商业大爆片。
从徐峥横空出世的《泰囧》,到吴京震惊世界的《战狼2》,短短数年时间,华语片票房记录就从12亿刷新到56.8亿,在这个电影票房爆炸的年代,面对以二、三、四线“小镇青年”为主体撑起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我们曾经的大导名导们,哪怕心急火燎要投身圈钱抢钱大潮,却也已是有心无力,只因为他们脱离人民大众的喜好太久,早已进入了创作生涯衰退期。
在前几年的电影行业内,据说人人皆知的共识:「香港大导演不管拍什么片子,都会把自己当作商人,最关注预算成本和票房盈亏;内地大导演不管拍什么片子,都会首先把自己当做艺术家,至于预算?成本?那是什么?」
姜文更是出了名的从来都不将预算当回事,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鬼子来了》,无不是大量挥霍胶片,拍摄途中便预算超支,不得不追加投资。
即使是《邪不压正》这样既无特效,又无大场面,根本无需大投资的2D版民国背景影片,姜文也为了主角的房顶跑酷所需,不惜重新搭建了一座民国版北平城,又在影片拍摄中途,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而临时更换了全套的武术指导班底。
正因为影片的投资成本不小,票房回本压力甚大,现在的姜文,经历了四年前《一步之遥》 的票房口碑双双失败之后,已不敢继续随心所欲的任性。
能看到姜文的这部新作,在商业上做了许多妥协,甚至自己退居二线,启用了因出演《湄公河行动》的缉毒特工颇受好评,又以“勤奋上进”、“努力健身”为宣传标签,同时粉丝迷妹众多的台湾小鲜肉彭于晏作为第一主演,影片中也时不时给他的一身健美肌肉做各种特写,甚至让他去裸奔跑酷,同时影片宣发时,也一直以彭于晏和许晴这对男女主演的性感身体为吸睛点。
影片上映期间,宣传攻势更是铺天盖地,姜文不遗余力地几乎将每个近期出席的活动,从上海电影节到微博电影之节,都变成了自己影片的宣传主场,甚至还到《创造101》这种年轻追星族热捧的综艺节目去卖力宣传。
从姜文的角度,大约已经尽可能压抑了个性,为票房尽力讨好了观众,以为自己是在"委委屈屈"地“拿饺子喂猪”,为票房尽力讨好了观众。
然而,都2018年了,现在的影迷观众早已经不是几年前电影市场刚刚爆炸,还会给《小时代》系列之类烂片买单的时候,那样容易被宣发和大导给哄骗了。 如果一部影片本身质量不佳,那么,哪怕其宣发营销和推广力度再大,哪怕导演过往的履历再辉煌,也只是空中楼阁,无根之萍,绝不可能被观众认可。
《邪不压正》戏份最多的第一主演彭于晏,台词口音严重违和,演技更是几乎被同片所有对手戏的演员压制,完全撑不起一部戏。而且“李天然”这个男主角乃至于影片所有的主要角色,行事都莫名其妙,导致人设十分虚假和脸谱化,全无立体感,剧情结构也因此崩塌,故弄玄虚而毫无逻辑性。
所以,这部人设虚假、镜头碎片化、主角毫无立体感的作品,才在开场半个小时的惊艳后,迅速沦为了手撕鬼子般的抗日神片,最后竟是主角小宇宙爆发,武力值吊打全场而收尾。因此,广大观众不肯买账,票房遭遇滑铁卢,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么?
何况,《邪不压正》同档期面对的,偏偏是《我不是药神》(豆瓣9.0分,猫眼9.7分)这样现实主义题材、切实打动全年龄段各阶层观众、票房口碑逆天大爆的对手。
《邪不压正》(豆瓣7.2分,猫眼7.5分)比之前作《一步之遥》(豆瓣6.3分、猫眼5.3分),无论口碑还是观感,虽有明显提升,5.8亿票房也是姜文生平的第二高票房记录,可是对当今无限扩容的电影市场,已经远远不够看了。
“姜郎才尽”“邪不压峥”,就是市场和观众对比姜文和徐峥这两个同期竞争的电影人,给出的答案,虽然略显刻薄,却也不无道理。
张艺谋之《长城》,王家卫之《摆渡人》,陈凯歌之《道士下山》《妖猫传》,徐克之《西游伏妖记》《狄仁杰四大天王》,姜文之《一步之遥》《邪不压正》,过往大导名导的近年来的一次次失败,足以证明:
时代大潮不断前行,声势磅礴奔向远方,曾经的旧人却被抛离太远,廉颇老矣,只剩往昔声名了。
如《我不是药神》的两位监制,徐峥和宁浩这般,从商业片年代成长起来,接受好莱坞式先进电影思维的新一代影人,才是中国电影之未来希望。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