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朝初期有没有像明朝初期一样大规模屠戮功臣? 第1页

     

user avatar   yu-yun-wen-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真的是一种刻板印象:明朝大规模屠杀功臣,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清朝真的待臣很好吗?不然

明朝开国的重要军事集团的淮西二十四将中:徐达、汤和、吴良、吴桢、陈德、顾时、华云龙、张赫、胡海、张龙、郭兴、郭英、张铨13人都是善终;费聚、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4人坐胡惟庸案而死;陈桓、谢成2人坐蓝玉案而死;李新、周德兴2人因罪被诛杀,花云、耿再成2人战死,耿炳文1人是靖难时死的,只有6人是坐案而死,也就是说3/4不是坐案而死,两人犯罪而死加上这二人共8人

也就是说2/3人的正常死亡。

开国六公爵,李善长、冯胜(外孙仍袭二代周王)非正常死亡,而剩下四位:

徐达(一姓二国公随明一代富贵)

常遇春—常茂(常遇春早死,后代有卷入蓝玉案的,但未殃及后代,后人袭爵怀远侯)常遇春死于洪武二年(1369年)。

邓愈(早死,子卷入胡惟庸案被杀,但未殃及后代,后人袭爵定远侯,外孙明秦王世袭)邓愈死于洪武十年(1377年)。

李文忠(早死,子景隆洪武年袭爵,靖难时不中用,后被永乐帝圈禁,后人仍袭临淮侯爵)李文忠死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

↑弘治中常遇春、邓愈、李文忠三人后代授南京世锦衣卫都指挥使衔,三品。嘉靖时授侯爵爵位。

明朝追赠的公爵还有胡大海、耿再成、张德胜、赵德胜、廖永安、丁德兴、俞通海、濮英、康茂才等人全部战死于朱元璋打天下开国期间→他们的后人一般而言均袭较为不错的军职或降等封侯的,如康茂才子康铎,因父功封蕲春侯,丁德兴子丁忠袭龙江卫指挥使。大多不错安稳而过。这群人都是早死的。

↑明朝很多开国功臣死的早,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赶上胡蓝等几次大案就死了,被诛杀的公爵级开国功臣只有蓝玉、傅友德、冯胜、李善长;被诛杀的侯爵级开国功臣为21人(含淮西24将的8人,剩下 13人为朱亮祖、朱寿、孙恪、张翼、张温、李新、曹震、叶升、曹兴、梅思祖、黄彬、胡美、赵庸)→明朝开国侯爵79人,追封很多,伯爵级开国功臣被诛杀的只有汪广洋、桑敬→开国12伯爵。朱元璋对于那些陪他打天下的战死的人追爵也算不错了。


有人就会说,哎呀还有个徐达啊,被毒死的了,徐达被毒死简直....

来源于个别文人写的笔记,史料匮乏信用度不高,同时徐达本人严于律己不居功而傲,忠诚皇家而有能力,同时跟着朱元璋很早很低调不结党不营私,完全没有必要诛杀,就像郭子仪李靖这样的,军事点数高,政治智商指数也高,而且徐达死后其家族依然富贵,朱元璋杀人基本上都是弄的你家团灭的,再不济得减档次,徐达的儿子徐辉祖依然被重用(洪武朝奉命多地练兵,后掌中军都督府,这哥们很头铁,支持建文帝到最后....),靖难后没有废爵,朱棣以“中山王(徐达死后追封中山王)不可无后”为由令徐辉祖儿子继续袭爵,同时徐增寿一支定国公世袭。明朝最没有亏待的就是徐达家族了,一门二国公,分镇南北京。伴随明朝最终,朱棣后的明朝皇帝也都是徐达的子孙辈了,这样的非皇族开国功臣待遇怕是历代都罕见的,而且“魏”和“定”给的规格都不低,尤其是魏,读史的都知道战国七雄爵位最尊贵......又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朱元璋掩人耳目,徐达有兵权有地位,朱元璋杀人性格不会掩人耳目的,胡蓝案上万人还不是说杀就杀,没有顾及名声,傅友德、蓝玉、冯胜这样的人个个都是手握兵权,而且蓝玉当时功劳并不低了,捕鱼儿海战役比肩封狼居胥,彻底终结了元朝,北元垮台,徐达后出兵讨王保保还被打败......冯胜出兵攻西北东北、傅友德等定西南功劳也是很大的,还不是和蓝玉一样被干掉了,干了蓝玉同时端了整个本留给朱标的系统班子......使得建文帝后来手里无人,只有耿炳文、郭英等几个老将.....朱元璋此时也有点犯傻了,毕竟几十年了,至今也存疑,因为干掉这货人意味着削弱皇太孙,这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话题,就是朱元璋朱棣朱允炆三人之间的,尤其是朱元璋对于接班人的安排问题

其实说白了,农民出身的集团在富贵后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傲和横,如后来李自成的文武集团一样,这个和李世民贵族班子不同,蓝玉等人功劳大可是同样蛮横,成为骄兵悍将,同时文武朝廷内外相通都是历代皇帝不会容忍的,所以诛杀就往往会来了,而政治系数高的或者说老实听话的朱元璋也是不会亏待的,比如徐达,徐达就好比李靖,汤和就好比李孝恭,而蓝玉就好比侯君集....

有人会说朱元璋气量多差怎么怎么

朱元璋气量并不差,能当几十年皇帝,但他的气量还是有的,就说一点,朱元璋派自己的养子没有血缘的沐英去云南世守改土归流,胆识就很高,曾经的忽必烈也只是派自己的儿子忽哥赤为云南王世守。也没看错人,沐氏也是随明而死(沐天波死于咒水之难)云南也是最后沦陷的明在大陆省份,沐氏对于中国改土归流西南很有贡献,同时感念朱文正封侄孙为世袭藩王,朱元璋看似杀人如麻,实际上对待百姓并不差。

明朝开国封爵中大部分是追封的,即明朝开国期间就已经战死了的,明朝开国伯爵以上只有少部分坐死的

朱元璋生长于农家乱世,对于贪官结党领悟很深,同时作为中国出身最为底层之一的皇帝(石勒、陈霸先、刘裕等都是)能成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帝王自然手段会很多,至于封王也好世藩也好则完全是古人希望自己家族家庭子孙能够长久的一种愿望,对于农民出来的朱元璋,这样的领悟更深,不仅仅是朱元璋,刘邦、司马炎、刘裕等都干过......古人的性格特征,甘试图染指皇权一样被干,凌烟阁24臣的侯君集、张亮、长孙无忌一样都没好下场一样被皇家干翻,李靖、李孝恭就和徐达、汤和这样的人一样了,低调,自娱自乐安度晚年......而不是像蓝玉跳来跳去的,胡惟庸内外搞事这样.......朱亮祖这样去地方搞得地方鸡犬不宁的......

不必黑不必洗,朱元璋也是当时的一个人,一个政治家,政治上的都是血雨腥风,不必过多解读

清朝实在是我们光看清朝开国几个亲王,肃亲王豪格典型的的属于八旗内部权力斗争,也死了很多的(后来乾隆帝时才和解),说白了都是权力都是政治,西汉初期的韩信、英布、彭越.....清朝初期的豪格、阿济格....然后后来的鳌拜,期间还有包括对多尔衮势力的政治清算.....都是一样的,汉人典型的郑芝龙,明朝是底层出身手打天下,对于不搞事的元朝和地方政权降臣是颇好的,如纳哈出和明升都没有杀,当然如果你要搞事,任何统治者都是杀,不搞事都好说。这就是政治。无论帝王是李世民还是朱元璋还是爱新觉罗家都是如此。


user avatar   yin-yan-qun-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朝有个锤子功臣可屠戮。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得国不正、得国最易的一个朝代,这句话是清朝大儒王闿运说的。

多尔衮算是开清第一功了,但他死得早,且是自然死亡,算不上鸟尽弓藏,他死后顺治倒是清洗了多尔衮生前的小弟如何洛会和两白旗,间接导致了吴三桂擒获永历的时候个别两白旗想挟持永历帝造反。

其他满族功臣都和多尔衮情况一样,要么入关后成天花天酒地,阳寿不保,要么内部斗争先自己玩死自己,都不用皇帝下手。。。

比如多铎,击败李自成和史可法,可谓功臣,下场纵欲过度,死时36岁,

比如豪格,箭杀张献忠,征讨四川,可谓功臣,下场被多尔衮囚禁,死时40岁,

比如阿济格,击败李自成,阵斩刘宗敏,可谓功臣,下场和多尔衮一起被清算,死时45岁。

康熙元年夔东十三家被剿灭可以算是清朝统一版图的标志,此时的满洲贵胄,如鳌拜、班布尔善、索尼等要么没有军功,要么军功也没有高到出将入相的地步。(另外这些满三代确实也不争气,多铎的儿子多尼差点让李定国轻松给宰了,就可以看出后代这些郡王贝勒固山额真们有多水)

如果算汉族功臣的话,那更威胁不到皇权了,

洪承畴算是开清汉人第一功了,最高干到大学士,但最后的爵位是什么?三等阿达哈哈番,按现在来说连个中央候补委员都不算,别说和洪武朝的权臣李善长、胡惟庸比,简直还不如胡李二人的门下走狗。

再说那几个汉族王爵,这几个人在清初是什么表现,靖南王耿仲明就因为收留了几个逃人,直接畏罪自杀,平南王尚可喜儿子骄纵不法,自己怕清廷责罚,直接在卧室堆柴火随时准备自杀,平西王吴三桂因为在磨盘山大战中失利、让几个小贵胄们丢了小命,差点让朝廷削去王爵,最后打板子了事。

其实从顺治6年汉三王南下开始,在清朝统治者的眼里江南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仗可打了,清朝统治者不以攻略江南为难,负责攻略江南的汉三王有军功自然入不了统治者的法眼,相反他们如有过,那定然是重重的严处,这就是为什么耿仲明自杀、吴三桂被揍得原因,还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孙可望降清后,献上四川、贵州地图,可以说居功至伟,被封为义王,他以为清廷会让他统兵进攻贵四,但清廷在军事攻略只用他的部曲而不用他,他基本就相当于一个投降者的吉祥物,最后的结果是,清廷有次打猎嫌猎物少,看孙可望长得像猎物,一起给“猎杀”了。

清初的那些所谓汉族功臣,在清廷统治者眼里基本就是这么个德行。

就这么几块料,他们还想让皇帝屠戮??他们配吗?他们不配,他们配个JB。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发现很多人需要搞清楚一对概念:

老兄弟,和老百姓。

你是老兄弟,还是老百姓,这很重要。

有的人说,屠杀功臣,是因为草根出身的皇帝心胸狭窄,为了巩固皇权肆无忌惮地杀人。

这个观点的核心不是皇帝为了巩固皇权而杀害功臣,这个观点的核心是“草根心胸狭窄”。

如果你是“老兄弟”,祖父官居一品,父亲官居三品,自己官居七品,儿子有望考中秀才。这个观点你会很支持。因为你会想:“一帮泥腿子,不是你们竞争,老子可以万代公侯!”

如果你是“老百姓”,祖父活不下去被迫揭竿而起,父亲分到十亩地,自己农夫山泉有点甜,儿子在泥巴里打滚,以后有望跟着私塾里的老头读两年书,万一祖坟冒烟也能考个秀才。那么这个观点你一点也不支持。因为你会想:“这不就是绕着弯骂老百姓吗?”

你是老兄弟,还是老百姓,就直接决定了你面对这个观点时的直觉反应。

对待空印案的不同态度,就是一个很直接的例子。

如果你看到一个企业是这样运转的:

报账的时候,财务部的会计们都拿着空白账册和财务章挤在一起窃窃私语,最后根据最后账上实际剩下的钱和去年的账目,做出了一个完美的账目。

你愿意去当财务,还是愿意去当出纳,还是愿意去当工人,还是愿意去当老板?

我再讲一个事情:

早在先秦时代,中国就实行了“上计”制度。

上计吏。官名,也简称计吏。战国时期和秦汉两朝,郡守和王国相每年要把本郡本国的人口、钱粮、赋税、垦田、盗贼、狱讼等计划预先送朝廷,到年终再总结汇报执行情况,这执行情况的汇报本子称为“计薄”,汇报称为“上计簿”。起初郡守、王国相亲自带计簿向朝廷汇报,后改为由郡丞、王国长吏为“使者”汇报,这送“计簿”汇报的“使者”称为“上计吏”,其主汇报者称为主计吏,随从人员称“上计掾、史”,简称“计掾”或“计史”。《后汉书·张堪传》:“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吏樊显进曰……”其后,三国魏晋南北朝等沿置。

众所周知,秦汉时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开端时期。上计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王朝建立前就已经形成的制度。但是我在查看上计制度的历史资料时竟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上计’制度的建立,更意味着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加强。”

战国时代就有的事情,让某些人这样一说,搞得好像“封建集权”一样。我看有些人已经中了“只要是中国古典制度就封建落后”的毒了。

现在回到空印案。

空印案是什么呢?是明初地方官员携带提前盖好公章的空白账册来到京师,然后按照中央留存的账目对照现有情况,倒填数字。说白了,就是集体造假。

有人说,无论是什么原因,一次处决上万人、数万人,都太残暴了。

呵呵,谁告诉你处决上万人、数万人的?最早的历史记载,像方孝孺的说法,就是说空印案牵连数百人。方孝孺明确说,他在营救因此案入狱的官员,此案牵连了数百人,最后他要营救的人还是死了。而那个流传最广的杀数万人的说法,是清修明史确定的。

明代历史经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数字,例如李自成进北京以后通过拷掠得到了七千万两银子。这个根本就是假的。但是你现在去网上搜,全都说这是真的。这个数字出自《明季北略》,但是明季北略是这样说的:

“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也。”

什么意思呢?《明季北略》论证了这数是假的。

明史圈里经常出现这样奇怪的数字,见怪不怪了。

到了清史圈里,形势就忽然发生了逆转。

比如说,很多人不知道,康熙皇帝卖官鬻爵,一个陕西就卖了一万二千个县丞,一个甘肃则卖了一万七千个县丞。不光县丞,雍正时期特别出名的李卫,当时还出钱买了一个七品的兵部员外郎。

“我大清”卖官都是按万卖的,这是真事儿!

不仅如此。朱元璋明确规定,全国农税按照定额不再增加,也就是事实上的“永不加赋”。这持续了很久。明成祖北伐蒙古的时候,相当一部分资金依靠的是海上贸易——而且在郑和下西洋的同时明成祖就把越南灭了。到了明末,为了军事需要又增加了摊派,然后清朝全盘继承了这些摊派,随后,康熙皇帝宣布:“永不加赋。”然后康熙皇帝就发明了“捐”。不加税了,但是你们为了表示忠心,得主动把家产捐出来。我们知道民国时代有很多“捐税”。这个“捐”,就是康熙的发明的。这算什么永不加赋!

真正永不加赋的朱元璋反而被骂得狗血淋头。

同样的,朱元璋很正常的处理政治集团中的消极因素,就说是“大规模屠戮功臣”。清朝从未间断的自相攻杀就被人视而不见了。

两白旗和两黄旗是怎么调换的?

皇父摄政王是怎么来的?

辅政四大臣是怎么死的?

三藩是谁干掉的?

雍正身边的红人都是怎么没的?

乾隆的和珅是怎么死的?

……

甚至到了清末,杨乃武小白菜的案子为什么搞那么大,湘军系统怎么就因为这一起案子被清洗了?

清朝怎么没有大规模屠戮功臣?杀太多习以为常了吧?


user avatar   qiong-d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褚英,舒尔哈齐,硕托,阿达礼,豪格,艾度礼,阿济格,谭泰,鳌拜,苏克萨哈……虽然战功卓著,都不是功臣!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尔衮把两黄旗收拾一波,顺治把两白旗收拾一波,康熙把辅政团队收拾一波,再顺带逼反汉族军功集团。这些不算是屠戮功臣吗?

至于说明朝大规模屠戮功臣,四大案里有的空印案、郭桓案,都是朱元璋式的整肃吏治。真正对淮西军功集团动手的就是胡惟庸案,蓝玉属于对外戚集团的整肃。

大家彼此彼此,如果不是入关满族人口就那么一点,你以为杀的人会少?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豪格、阿济格、谭泰、何洛会、鳌拜、耿仲明、孙可望、阿敏、莽古尔泰这几个都是被干掉的,也就是直接被处决、关到死、逼你自杀和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死之间的差别,吴三桂、尚可喜要不是死得早也得被干掉。这就不少了。

别人也就算了,多尔衮逼死耿仲明真是神操作。为了三百多人口逼死正在前线统兵的王爵大将,要烹狗也得等兔子死了再说吧。

还有一些本来该被屠戮的功臣,反应比较及时,先下手为强了,比如李成栋、金声桓、姜瓖、吴胜兆、王得仁,要是不反清,八成也不会有好下场。姜瓖就是觉得多尔衮要夺他的兵权才反了。活着的那些,像续顺公家族之类的也是背锅侠。

再有就是清朝进关之后诸王大将像割韭菜一样倒了一批,多铎、多尔衮都是不到四十就自己病死了,勒克德浑24岁就死了。打到最后,清朝无大将,多尼当先锋。

还得加上病死后秋后算账的,理政三王里,尼堪被李定国打死了算走运,博洛和满达海死后也都被秋后算账了。岳乐在平三藩的时候那么大的贡献,死后一样被夺爵。


user avatar   si-cheng-shuai-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题主造成这一印象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清朝立国的特殊性——所有大一统王朝里清朝是统一战争打的最久的王朝。而诛戮功臣往往是在天下初定后对内部利益集团的整肃,其他朝代的统一战争因为一般会在二十年内结束所以往往会在第一代皇帝在在位时就开始尽可能的把脏活累活干完。而清朝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统一战争以及后续影响造成的叛乱直到康熙年间才真正统一。加上缺乏经验等问题,整肃内部利益集团直到雍正年间才算完成。

也就是说别的朝代本该第一代完成的事情清朝拖到第五代才完成,这就造成两个现实;

第一是整肃结束十几或几十年前相当一部分开国功臣已经自然死亡了,整肃的大刀直接砍的是一帮子官二代。让人们错误的认为他们不是开国勋贵集团。

第二就是整肃的时间尺度被拉长了,从康熙到雍正折腾了几十年,让人们直观的认为诛戮功臣和功臣的密度并不高。

而这两点被现代编剧们利用编成了各种好人惩罚坏人的电视剧,所以大众的印象自然而然就。。。。。。。。。


user avatar   maud-4-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这算不算汉奸带路党?假设他们借助外来力量打败了满清,历史书该如何评价他们?
user avatar   shi-t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卑。

大概是因为我们4000万人口的辽宁省没比过江苏和广东吧


user avatar   notte-stellata-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登辉这个人,看似奸诈,实则昏聩。

台湾(省)从蒋经国手里交到李登辉手上时,产业方面是四小龙里最强的。韩国在李登辉主政时,人均在四小龙里陪坐末席。但是李登辉依据神棍张家墩的理论,做出戒急用忍的决定。台湾企业失去了最佳的升级产业,扩张市场的时机。

台湾相对于韩国的劣势,不是人才不够,技术不行,而是岛内市场不足,很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产业养大做强,韩国毕竟还有5千万人。李登辉的总路线,就是放弃得天独厚的,的最大优势,与大陆市场若即若离。

所以这个人,见蒋经国坐半个凳子,分裂国民党的手腕绵长深远;方方面面精算犹如偷袭珍珠港前的军部,但是对大局的预测,笨的一塌糊涂,也是军部一个水平。归根结底,只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当然对中国大陆而言未必是坏事,这一点和香港李家把数码管项目搞的完全走样是一样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朱元璋对开国功臣都很残忍? 
  满族的孩子和青少年如何看待岳飞抗金和清军入关的历史? 
  康熙对西方世界心里有多少数? 
  明末为什么不让民军去抗金? 
  乾隆为什么命这么好?还有比他命更好的皇帝吗? 
  明朝后期东北也是中国领土,可为什么居然有人说清朝留给中国的领土增加了? 
  推翻清朝在当时是错误的吗? 
  明粉认为明朝比清朝厉害,那为何明朝打不过清朝? 
  为什么说「明实亡于万历」? 
  明朝和奥斯曼帝国谁更强? 

前一个讨论
你错过了哪些异性对你的暗示? 你的哪些暗示没有被异性理解?
下一个讨论
珠海航展新闻发布会上,歼 20 总师杨伟回应了关于歼 20 双座的相关信息,如何看待他的回应?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