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清军迟迟不装备燧发枪? 第1页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在《巴罗中国行纪》里有比较详细的分析。

巴罗是马戛尔尼访华使团的成员之一。

他也主意到西方已经普及燧发枪了,但是清军还抱着火绳枪不撒手,所以他向清朝武官询问这个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向直隶通州协副将王文雄询问的。

因为老王是英使团的向导和护卫。

这位就是老王。

老王并不是混吃等死的清军将领,也不是没有打过仗就会纸上谈兵的人,相反他敢追随福康安等,参与过平定廓尔喀的战斗。

他对清军的作战方式、火器装备使用等问题,肯定是比较内行的,毕竟好不好用只有打过仗的人才知道。

当陪同我们的王大人,被问到为什么他们宁愿用笨拙的火绳枪,不用现代欧洲军队使用的燧发枪时,他回答说,在西藏进行过一场激战(廓尔喀之役)后,他们发现火绳枪比燧发枪更有效。”

这是清军将领自己的说法:通过实战检验,火绳枪比燧发枪更有效、更好用。

老王的这种认识,应该是代表清军将领的普遍认识了,所以福康安说“看亦可,不看亦可”,也不算是太狂妄了。

在京师的传教士认为,清军仍旧使用火绳枪,而不大量装备燧发枪,跟中国的气候环境有关。

他们说空气潮湿,燧石迸发不出火花。

但巴罗觉得传教士的说法很扯淡。

他自己在分析后认为有俩原因:

其一、硬件制造上;

中国缺少好钢铁制造的枪机,而且火药质量很差。”

其二、软件调教上;

他们(清军)缺乏士气和头脑,不能沉着用燧发枪达到目的。

不过马戛尔尼本人,也就清军不用燧发枪代替火绳枪的问题,跟老王深入探讨过。

老王却告诉他:

燧石不容易打着火,而火绳枪虽缓慢,却可靠。”(《马戛尔尼勋爵私人日志》)

但马戛尔尼分析后认为:

我相信真正的原因,是中国无好的燧石。”

甚至觉得是欧洲故意这么干的:

我怀疑欧洲出口中国的燧石,不是最好的,否则不会受气候的影响。

总体上来说,不管是枪械本身制造的不行,还是燧石有问题,反正清军是认定火绳枪的实战效果比较好。

那迭代更新的动力自然就不大了。


user avatar   xi-bei-pian-bei-92-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网上关于马嘎尔尼的说法。

英国人马夏尔尼也证实了清军早已逐步放弃原始冷兵器,开始装备热武器。在马夏尔尼眼中的清朝军队,中国士兵的待遇绝对不差,但是他们不喜欢燧发枪,就是喜欢火绳枪。一位清朝大臣说,中国很多地方很潮湿,容易导致火石哑火。而且因为有插入地面的铁叉,因此火绳枪的射击更加稳定,虽然慢,但是可靠。而且,火绳枪打死了更多的敌人。但是,马夏尔尼认为是因为中国缺乏好的燧石。

马夏尔尼说,一个清朝士兵工资待遇不错,1盎司中国白银等于英镑的80便士。清军士兵的月薪有1.6-7盎司白银,另外还有很多粮食。但是军装很丑,都是棉布的,带着红条的蓝色军服。

最后一次去西藏的8万清军,有3万人都是持有火绳枪,其实除掉后勤力量,几乎所有战兵都已经是火绳枪兵。但是在各个省城里都储备有燧发枪,每个省城都有500支燧发枪,从马夏尔尼的记述当中,感觉这些燧发枪都是从海外引进的,因为说到了清军的燧石是从欧洲进口的。

不过我认为是乾隆以后财政出了问题。

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检阅八旗军发现武器都是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造的,也就是说从嘉庆年间开始长达半个世纪八旗没更新过武器。这里的武器可不光是火器、冷兵器也一样。鸦片战争时清军使用明朝时的火器原因就在这。嘉庆年间以后反倒是一些地方因为防务需要更新了武器,但中央因为大规模战事结束,基本停止了武器更新。大家想想一支军队50~60年武器不更新换代会造成什么结果?可见嘉道中衰破坏力惊人。

其实之前我一直搞不明白,看乾隆时的火器装备不错,虽然乾隆有时候希望八旗用骑射,但总体上用的还是火枪,怎么到鸦片战争时就不行了?

后来我查下清朝的财政收入,原来嘉道二帝一直在攒钱,维持清朝的财政收入。

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鸦牙战争前,清朝的GDP是全球第一的。其实在英帝国于乾隆五十八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二次叩清帝国大门十年后。英国的每年财富创造就超越了清帝国了。

据巜现代英国经济史》,1827年,英国税收收入约6500万镑,而当年英国的国民收入超过三亿英镑,税收占国民收入的约百分之二十略多,税收收入按金银比价1:15计算,折白银二亿零八百多万两。而同期清帝国税收约四千五百万两白银。英国税收是清帝国的4.6倍!如果清帝国的税收只占国民收入的百分之五,两国的国民收入就持平了!但清政府的税收何止只有5%?而且1827年,清帝国人口超过了四亿人,是英帝国人口的十六倍!

再看税收入结构,清帝国税收中,地丁杂税三干三百三十多万两、盐税七百四十多万两和关税四百三十多万,关税中粤海关税约一百多万两(与国际贸易相关)。英帝国税收收入关税和国产税收入三千六百多万镑,奢侈品税有二千七百万镑,其中茶叶税三百五十万镑。土地税只有一百五十万镑。产业结构和征税对象差异巨大!

又再看财政公共支出,英国受美国独立战争与拿破仑的战争、美英第二次战争影响,负下了固定公债本定达七亿八干万镑。因此,公共支出有一半以上用于支付公债本息近三千万镑、陆海军军费一千六百多万镑、税务征收费四百多万镑、七百多万镑用于文官薪俸和各种社会性支出,国家功能性突出。清帝国的支出仅维持军队和官员的低水平的供给,令军队孱弱,官员贪腐。

可见既然不能开源只能节流,就是压缩军费和官员的俸禄。

乾隆年间库存银最多时是7000万两,但因为乾隆比较能浪,到处打仗,死时库存银就剩下800万两,经过嘉道二帝的努力,鸦片战争前清朝的库存银达到3000万两,清廷可以说缓过一口气,但代价是沉重的,当年那支可以翻越喜马拉雅山打廓尔喀的军队彻底废了。

两广总督林则徐说:“粤营以水师为最优,其岁入得自粮饷者百之一,得自土规者百之九十九,禁绝烟土,则去其得项百之九十九,仍欲其出力拒英夷,此事理之所必不得者。”

也就是说,清军绿营99%的收入,都来自鸦片。让他们去抵抗英军,彻底禁止鸦片,这怎么可能?他们天天盼着赶快战败,重新开始鸦片生意发财呢!这仗如何打得赢?真打,这不是让清军去自砸饭碗嘛!

所以很多人天天分析,鸦片战争为什么失败,武器原因,训练原因....其实清军有什么武器都没用,清军根本就不想打。毕竟那是99%的收入比例,那点军饷才占收入的1%。


user avatar   fan-fan-91-21-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清代不装备燧发枪的原因。是没有相关资料的。

不论是一鸦还是二鸦。清军军事失利都不是步枪问题。

而是火炮不如敌人多,不如敌人强。战斗意志不如敌人强。

而且到了二鸦之后,世界军事前沿主流是线膛枪,也就是所谓的快抢。燧发枪已经是落后的产物。

当年清政府,主要还是编练新军,用西洋方法训练新军。


从武器来说,燧发枪,在中国战场并没有那么大优势。

中国人打仗,喜欢挖战壕,喜欢用盾车,基本上火器对于军队战斗力影响有限。

中国军队没有那种排队枪毙的毛病。这种战法用不到中国

这时候,火绳枪与燧发枪在威力上差不多。所以清军所有注意力都在快抢上,也就是半自动武器。

反倒是八里桥一战,让中国人认识到野战炮的威力。之后大清新军开始发展发展各种口径野战炮。

而最后因为大清解体,军事工业发展停滞而停滞野战炮发展。

反而快抢,比如毛瑟1896也就是快慢机,盒子炮。捷克式zb26轻机枪。这种在欧洲一般般的武器,在中国发展很好。

不得不说中国人眼光很不错,全自动武器,子弹用不起,就用半自动武器。


回过来说,为什么大清不发展燧发枪?材料问题是没有弹簧钢。

但大清自己也需要弹簧钢,一年大约需要一百多吨,基本是为了皇室钟表需求

为什么不自己生产?是因为保护大清自己钢铁业。

在嘉庆年间,有从外国归来的人,想在佛山建厂用新工艺,生产钢铁,其中就有弹簧钢。结果被人举报到官府,以通洋罪判了流放。

十几年前我学到这段文字时候,觉得很扯,感觉是历史骗了我,怎么可能?

后来到了现代,美国人对中国新材料征收高额关税,用事实说服我,确实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从环境来说,那就是燧发枪功效与火绳枪差不多。不就是不怕下雨嘛!

问题在于,真下雨了。中国人也没打算排好队去枪毙呀!

必然是。趁着大雨双方看不清外物时候,选精锐杀入地方大营,制造混乱。让敌人疲于奔命,最后大军以逸待劳,一举歼灭之。

除此之外,燧发枪根本毫无优势可言,他发火能力非常不可靠,不如火绳枪。

重要是,中国人用火器喜欢爬着打,躲在掩体打,在战壕里打,这样燧发枪优势就没啥了

我记得老土匪,说过他们打燧发枪,是五步三发。火绳枪也是如此,射速差不多,装填也一样,而且燧发枪还需要把火药放在击锤槽里一些,更浪费时间。反而火绳枪更可靠,只要绳子上有火头就一定能击发,而燧发枪就不一定了,如果不响,那死的可能就是自己。

反正土匪们,能用火绳枪绝不用燧发枪,有快抢不会用火绳枪。

至于定装弹药燧发枪在中国还没有流行,就被快抢所取代。所以土匪们用的基本上就是角桶装药

科技上燧发枪没啥壁垒可言。这东西在东亚就是鸡肋。


user avatar   123-86-48-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国人观察下来分析的原因有


缺乏优质火药

约翰·巴罗(John Barrow)所著《中国之旅》(《TRAVELS IN CHINA》)里的记录:

The introduction of matchlocks, I am inclined to think, is of no very ancient date; they wear no marks of originality about them, like other articles of Chinese invention; on the contrary, they are exact models of the old Portugueze matchlock; and differ in nothing from those which still continue to be carried, as an article of commerce, by this nation to Cochin-China.……

The gunpowder, however, made by the Chinese is extremely bad. They have no particular manufactory, but each individual makes his own. It is in fact one part of the soldier's employment to prepare his own gunpowder. The usual proportions, according to Van-ta-gin's information are,

50 pounds of nitre,

25 —— sulphur,

25 —— charcoal

They know not the art of granulating the paste, as in Europe, but use it in a coarse powder, which sometimes cakes together into a solid mass; and from the impurity of the nitre, (no means appearing to be employed for extracting the common salt it usually contains) the least exposure to the air, by attracting the moisture, makes it unfit for service. This may be one reason for their objection to firelocks.

借用下别人的中译本截图

这几段的中文可以参考中译本的《我看乾隆盛世》,只是我在这里要注明的是,上文中出现matchlock即为火绳枪,而firelock则可以是包括flinklock在内的“自来火”枪,中文译者不了解其中的区别,把firelock错译成了火绳枪。

缺乏优质的燧石

这里借用下别人的照片

出自《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ome Account of the Public Life and a Selection from the UnpublishedWritings of the Earl of Macartney.Vol. 2. 1807》


对应的英文部分


关于每个省的兵器库中库存500燧发枪这点记述让我很意外,因为我没能在中文古籍中找到对应的佐证,算是一例孤证吧。


上面是外国人从技术角度的分析。从交流历史来说,清人对自来火枪其实也算不上陌生,不说皇帝和王公贵族有过接触,就在鸦片战争前夕的道光七年(1827年),做过官府幕僚的许仲元在他的《三异笔谈》里也提到了自来火枪,称”惟自来火枪,发虽便捷,而中的终不及火绳之准“,当然,许仲元这会儿的自来火枪可能不是燧发枪,Percussion lock(击发枪还有叫雷管式点火、撞击式点火或火帽式点火之类的叫法)也已经问世了。然而吊诡的是,哪怕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都弄出更先进的击发枪制作方法,清廷决策层也就让人议了一议后便无下文,以致二鸦八里桥败绩,英法联军所能缴获的只有火绳枪和弓箭。这其中应该还有其它什么原因。欧洲从17世纪最早发明flintlock到18世纪普遍装备用了将近一百年左右;东亚的清廷、朝鲜和德川幕府从接触燧发枪的时间上来说,要比欧洲人差不多要晚个二三十年,而进入到十九世纪中前期广泛使用的还是火绳枪,单纯从更换进度来看看上去要比欧洲人滞后得太多。

关于火绳枪与燧发枪乃至击发枪的优劣,无疑后两者在操作性上要比前者便捷安全,只不过火绳枪在一些战士的手上也可能是超长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使用更先进武器的侵略者: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法国轻步兵

  当法军在1830年开始征服阿尔及利亚的时候,他们遇到了装备着在大多数东方民族中广泛使用的长火枪的敌人。法国滑膛枪在射程方面不如这种长火枪。行军中的法军纵队在平原遇到骑马的贝都英人的四面包围,而在山区则遇到卡拜尔散兵的四面包围;敌人的弹丸可以射到法军纵队,而敌人本身却处在法军的有效射程之外。在平原上散兵不能远离自己的纵队,因为害怕遭到行动迅速的阿拉伯骑兵的突然袭击和被他们消灭。

  当英军进入阿富汗的时候,他们也领教了这种长火枪。阿富汗射手虽然只有明火枪,却从可怜的老式“褐色的拜斯”根本达不到的距离上,给了在喀布尔兵营内的以及经山区退却的英军部队以惨重的杀伤。这个教训是沉痛的;同英属印度西北边境上的各部落还可能发生持久的战斗;然而在给派往这个边境的英国兵士装备在射程上能够同东方明火枪相比的武器这方面,却仍然什么也没有做。

清军的火绳枪似乎就木有这么好的佳绩了。


user avatar   alex-60-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关中打得稀烂,但架不住经略河东成功啊……只能说邓禹野战水平确实送菜,但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一白遮百丑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在它直接撩拨起了人心中的欲望,让封王从内部瓦解,而且还让王的非长子们感恩戴德,人人有地封,家家有采邑。


user avatar   asheng-hua-wei-ji-a-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l13545256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女真人和原辽东军为主的重甲步兵(包括各种工程兵,像推盾车的)、重甲骑兵。

以蒙古人为主的冷兵器轻骑兵。

以三顺王(孔、尚、耿)军队、佟氏武装为主的汉军重炮兵。

以原辽东军火器兵为主的火器营。

全员重甲,全员骑马机动。

1、后金军的甲胄、装束、武器,与大明辽东军基本一样,这个之前我科普过,这里不再赘述。

后金、清军在关外推行剃发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战场识别。不然两边打起来,都不知道该砍谁。

2、明军的红衣炮是找葡萄牙人代工的,后金(清)军的红衣炮,才是国产的。后金的铸炮技术,原胜于同时期的明军。

明军的红衣炮,都是从澳门运过来的,后金第一次入关的时候,葡萄牙人将红衣炮运到涿州,发现了后金骑兵,葡萄牙人死活不往前走了。这时,被崇祯打为阉党的冯铨主动出资,招募家丁、乡勇,这才把这些炮运到了北京。

明军装备的红衣炮少得可怜,松锦大战中,十几万明军装备的红衣炮不足二十门,而同时期清军一年就可以造六十门。

下面为松锦大战之后,清军缴获的明军火器。

松山之战,获红夷炮5门,发熕炮2门,大将军炮146门,二将军炮737门,三将军炮1237门,行营炮200门,佛郎机33门;

锦州之战,获红夷炮7门,发熕炮1门,子母炮3门,大将军炮18门,二将军炮147门,三将军炮176门,行营炮33门,佛郎机12门;

塔山之战,获缴获红夷炮1门,发熕炮2门,大小将军炮409门,佛郎机37门;

杏山之战,获红夷炮2门,大将军炮6门,二将军炮122门,行营炮182门,佛郎机65门。

清军共缴获大小火炮3583门,其中红衣炮仅15门,佛郎机也只有百余门,其他大多数火炮都质量低劣,不堪使用。

说说后金将红衣炮国产化的过程。

孔有德投降,他在登州跟着孙元化打过工,孙元化是火炮专家,所以孔有德的几个部下,像王天相与金世祥也学习了不少火炮知识,对原理、架构都很精通,结构制造就没有问题。

然后需要解决的就是制作工艺。当时后金军中有一名汉族工匠刘汉,他精通冶铁技术,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造出的铁炮接近钢炮的水准,质量已超越欧洲同时期水平。

崇祯四年,后金成功仿制了明朝的红夷炮,因满人对“夷”犯忌讳,故改称“红衣大炮”,定名“天佑助威大将军”。相较明朝的红夷炮,后金版的炮架先进,高低角可调,转向也方便,并有瞄准装置。

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炮军”,满语为乌真超哈,汉旗军都统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重炮兵。

3、入关初期的清军,从人员构成上来说,是吴三桂辽东军(4万,打完李自成后约2万)+三顺王辽东军(1万)+佟氏兄弟手下零散投降的辽东军(1万)+祖大寿系辽东军(1万)+建州女真本部(2万)+努尔哈赤、皇太极掳掠的东北索伦诸部壮丁(1万)+漠南蒙古军(3万)。

以上人数为估算值,但误差不会太大,合计约11万人,原辽东军占了约半数,这就是入关前后清军的全部家当。

入关后,姜瓖的宣大军8万、河南地主武装约10万、南明江北四镇23万、左梦庚部(左良玉之子)约8万,先后投降清军。

这才让清军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而后期抵抗清军的,湖南何腾蛟,主力为原李自成大顺军的李过、高一功部;东南郑成功,主力为原海盗集团;西南孙可望、李定国,主力为原张献忠的大西军。

基本就这么个情况。


说明一下。

辽东军所谓的“军事地主制度”,就是明朝的卫所制度,即军籍即户籍,平常当地主,打仗的时候每户抽丁上阵,打仗→抢人、抢地盘→分地、种地。

努尔哈赤把这一套学来,搞出了八旗。

在清军入关前,关外最大的三股地主势力,即为吴襄系(辽西走廊南侧)、毛文龙系(辽宁半岛沿海)和祖大寿系(辽西走廊北侧)。在清军入关时,这三大系都给清军打工了,你说这得分多少地。

有很多朋友会说,人家毛文龙就占着个皮岛,怎么成地主了?

其实呢,在毛文龙死之前,东江所控制的地域甚至要大于明军在关外控制的地盘,请看下图:

图中深红色部分,即为毛文龙屯过田的地方。

所以,满洲不等于女真,八旗更不等于女真,它是一种满、蒙、汉相结合的军事贵族团体。

八旗军的主力,就是辽东军+爱新觉罗宗室+北方来的野人女真、海西女真+漠南蒙古。

上文所谓“祖大寿系”,并不是祖大寿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简单列一下辽东军投降后金军的情况。

李永芳,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带500人投降;投降后金后授三等总兵官。

这位仁兄有点意思,明明是一个地道的汉人,投降后却处处满洲化,最典型的就是给他的儿子起名,请看:

三儿子,李·刚阿泰,后官至宣府总兵;四儿子李·哈什库;五儿子李·巴颜,一个汉人,官至正蓝旗二把手,后封一等昭信伯;六儿子李·呼图礼;七儿子李·胡拜;八儿子李·克胜额;九儿子李·克德。

个性不?

孙得功,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后金封爵封三等梅勒章京。

石廷柱,瓜尔佳氏,汉化满族人,投降前为关宁军广宁卫守备,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后历任昂邦章京、总兵官、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镇海将军,因战功卓著,死后追封太子太傅。

金砺,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武堡都司,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金后战功卓著,官至川陕总督,加太子太保,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孔有德,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恭顺王,后改封定南王,顺治九年因被李定国击败,自焚而死。清廷破格予以厚葬,并追谥为武壮。

耿仲明,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怀顺王,后改封靖南王。顺治六年,因其私藏逃人,多尔衮追查不休,耿仲明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尚可喜,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副将,带军民万余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智顺王,后改封平南王。康熙十五年被其子尚之信逼迫而死。

祖大寿,汉族,李成梁管家祖承训之子,李家衰落后辽东最大的地主家族,吴三桂之娘舅。投降前为大明辽东军总兵,先是被围大凌河投降,再是被围锦州投降。投降后授汉军正黄旗总兵,跟随清军入关。

祖大乐,汉族,祖大寿之堂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无记载。

祖大弼,汉族,祖承训次子,祖大寿之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顺治时授散秩内大臣,隶属汉军镶黄旗。

祖泽远,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关宁参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战功卓著,官至湖广四川总督,一个人管半个南方,爵位为得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

祖可法,汉族,祖大寿养子,大凌河之战中作为祖大寿的人质被扣在后金营中,祖大寿降而复叛后归降后金。皇太极对其信任有加,授汉军正黄旗副都统。后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战功卓著,封为左都督,充任镇守湖广的总兵。

祖泽润,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大明锦州副将;投降后战功卓著,为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

吴三凤,汉族,吴三桂长兄,投降前为辽东军参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

张存仁,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副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投降后因其文武兼备,备受多尔衮赏识,先后任兵部尚书、直隶三省总督,爵位为一等精奇尼哈番。

洪承畴,不介绍了;吴三桂,不介绍了。

东北黑龙江流域的索伦诸部,也是八旗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克萨原住民,达斡尔族博穆博果尔叛逃,皇太极北伐,一次性抢回来近5000人;

尼布楚原住民,茂明安蒙古人,一千余户南下,加入后金;

索尼的赫舍里氏、沙尔虎达的瓜尔佳氏等等,之前都不是建州女真,都是从北边过来的。

真正的建州女真,能凑出一万壮丁,就顶天了。


user avatar   tuo-ma-si-bu-shi-xiao-huo-c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顺便说一下为啥威震华夏,造成了哪些影响?
user avatar   MarkedBo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平头老百姓是啥都不懂的、啥都做不了的、啥都不想做的贱民吗?

英雄的老百姓关心美国,因为它就横亘在面前。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英雄的老百姓就想征服一下呐,人类的天性而已,家畜或许不能理解。


全世界所有厉害的东西,中国的平头老百姓都关心:上至国际空间站,卡西尼,奥陌陌,旅行者;下至下水道油布包,煮饭仙人,圆珠笔尖,还有猛禽,幽灵,高精狙,福特号,电磁炮,可燃冰,盾构机,大豪斯,大牛排,电瓶车,鸟语花香,老虎大象,GPS,NMD,M1p,RTX,诺贝尔,太平洋。

我想要的不多。你给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

不允许吗?




  

相关话题

  为什么晚清内忧外患下还坚持了那么久? 
  送今天的清粉回晚清能拯救清朝吗? 
  如何评价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 
  盛唐时期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与明清鼎盛时期相比哪个更高? 
  2014 年,清史的编撰进展如何? 
  中国人从明朝到满清是不是像是从天堂跌落到地狱? 
  发生边境冲突时,双方使用冷兵器冲突和使用热兵器冲突性质有有什么区别,先使用热兵器的一方算不算宣战? 
  如何评价中国的军用卡车体系? 
  如果明粉在清朝,会学陈近南、陈家洛和康熙、乾隆死磕,不顾生死地反清复明吗? 
  有关冷战前期美国海军的一系列军舰改装工程,希望大神能够提供舰名,舷号,改装及完工日期?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台南市长赖清德?此人的政治前景如何?
下一个讨论
日本就俄乌问题表态「与美国站在一起」,俄罗斯称「日本的威胁令人费解且很不明智」,如何评价日方的态度?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