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头的话比正文还要多,我就是啰嗦————
真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评论,我就是随便一说,我在整个知乎上的回答也就两三个。(注:“随便一说”:把自己知道的事简单说出来,没有经过太多加工,有些地方可能用词不够斟酌,但绝不是胡说)。
然后今天把评论区里面的回复都看了,好多神回复好好笑(是真的挺有意思,比如那个说:“吓得我赶紧撕掉清华的入取通知书”,觉得挺有才的。不是嘲笑的意思,知乎大神们太较真,我必须尽可能消灭歧义)
然后说一下我的想法,简单两点:
1、我的感受:我当时(两年前)听了同事说的话,真心觉得一些落后的思想真是令人震惊又无可奈何。我并没有太多思考华为或者其他企业的过劳死,当时第一个想到的电影《盲山》。。。我并没有歧视农村,但是物质文明的差距和观念的冲撞让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城市里。也希望这种因为观念导致的悲剧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减少。
2、关于“真实性”:首先,如果觉得我是编的,我可以编得更加精彩,因为我这位同事,后来娶了一个富二代,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了。。。这是真的,人生就是这么反复无常。
其次,质疑真实性的人,都不去关注事件本身,反而嘚啵嘚啵“在华为,月薪五万的人年收入应该是两百多万”,真心觉得这种人生活在中国简直就是选择了hard模式,能不能用常识去生活???活在段子里呢?必须拐个弯?
我就职于一家国企,很轻松的:每周做五休二,一年到头没几次加班,不过后来给教委及其他机关开发线上平台后,加班的机会就多起来了(发生本次对话就是为了给市宣传部修改一个h5小游戏,要赶在党的95周岁之前,呵呵),而我们日常只工作三天,每周四上午就等下午,因为周四下午要参加公司组织的体育运动项目(每周不重样的),每周五是党政思想教育,必须是上午,然后就可以安度周末了。
上面说跑题了:我想说,我们是一家为上海市教委服务的国企(如果其他机关想用我们,必须拉着教委的领导开个会。。。),每个人入职前都会进行严格的背调(不限级别),所以我这位同事月薪5万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至于你们信不信我,我就没招了。至于你们认为我说的“月薪五万”可以扩大到“年收入200万”,我相信你们说的“1:1:1黄金比例”算法,但是不知道华为工资构成还不能来知乎讲段子是咋的了?
而且,在我们这种国企里面,各岗位间的收入差异是很小的,也没有你们说的分红啥的!你想分教育经费还是咋的?我们公司所有收入来源只有政府拨款,没有其他任何营收入账,所以不存在什么分红啥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公司上下所有人的月薪都在一万元左右(我严重怀疑我们这样的企业抬高了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我们这里实习生工资5000,一周只要保证报道3天,转正后7000,然而前途渺茫),而中心主任的工资也和我差不多,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根本不需要工资保密。所以我称为“大神”的同事在我们公司拿2万块,真的堪称不可思议了。(不过我们福利好呀!)
最后说一下:关于那个“时时都在上演”,我自己看了也想笑。。。确实有点小学生用词了,不过就这样吧!原文不打算修改了,夸张就夸张吧!想笑就笑吧!
————然后然后,我再补充两句————
有人说“一会儿死在位子上,一会儿死在马桶上”,请注意看:“死在位子上”是大神问我“有没有遇到过身边的同事前几分钟还在讨论,过几分钟就死在位子上了”这样的事情,而“死在马桶上”是大神亲身经历的案例。根本不矛盾好不好!最搞笑的是有人说“死在马桶上”是“某某新闻”报道的“某某公司”,我只想说“别人死过的地方,你还不能死了是咋的了?”分不清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不过我想:过劳死的新闻越来越多,是整个大环境在发生变化,并不是某个企业所独有的。网红店老板娘被谁剥削了?而具体到个人,也与死者本人的身体素质和当时所处的状态有关,并不能因为有人过劳死就把一家企业就一棍子打死。至于华为,我至今认为他是我民族企业的骄傲。
————以下是原文————
说一下我的同事:从华为出来的,产品经理,听说在华为时候工资是5w,到我们这里后变成了2w多。
作为一个小白,肯定很好奇,一次晚上加班就问了大神,为什么抛弃高收入来我们这里屈就?
大神掏出一部华为手机,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是手机啊!(没错←_←)
但是在他眼里,那就是血的产品!
以下是大神说他离开华为的原因,请允许我使用第一人称。
——————————————————
你遇到过前几分钟还在和你一起讨论产品的同事,过几分钟就会死在位子上吗?
我手下有一个程序员来自河南农村,高中的时候从农村考入清华。
毕业后进入华为,前段时间打电话给家里说“北京太辛苦了,坚持不下去了”。他妈妈叫他再坚持一下,因为他是一个村子的骄傲啊!
考入清华,在北京立足,还能给家里寄钱。
但是没几天,他就死在了马桶上,就这样。
————————————————
答案很短吧!听上去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任何悲剧只要不发生在自己身上,都会觉得轻描淡写。
但是在他身边发生了,而且时时都在上演。
我曾经是某发达国家海外本地的华为员工,由于所在部门比较高端,80%都是老外,所以基本上三年没有加过班,后来我跳槽到了同在此国家的三星在此地区总部,去之前很多人都警告过我压力会比较大,节奏会比较快,但是我到目前工作两个月了,基本从来没有加过班,这边本地员工比例超过90%。事实证明压力再大的亚洲公司到了发达国家也要入乡随俗,但是前提是本地员工占多数。
当然反过来举个例子,中国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比海外的压力要大很多很多,我分别有朋友在中国的四大和在欧洲的四大,反馈截然不同。
华为已经名声在外了……
其实华为相对来说跟我算比较对口的公司了,但是基本上完全没有考虑过去他家工作……
歪个楼,华为3com h3c前两天的老大在微博上发了个微,大概意思就是加班有理加班牛逼不愿意干就滚犊子。
然后各大公司的hr开始狂欢着去下面评论留下自己的jd和联系方式。这几天大量的h3c的开始被安排面试了。
后来这哥们怂了,我再去看的时候把评论给关了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所以你看到了我的消息还是没回对吗?”
“是”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这个4年前的问题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出现在我今天的时间线上显得非常 亦可赛艇!
Android是2008年初才发布,而Oracle在2009年就以7.4B$收购了Sun,是Google不够睿智吗?
非也!
1)如果Android没有如此成功,Java对于Google而言就是一坨shit,Google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站在一坨翔上面取得空前的成功,如果有算命的告诉Google的命中贵人是阿翔,它就是穿越回去吃也要把它吃下去,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2)Google一直有python基因,很多系统都是基于python的,你知道工程师主导文化的可怕性吗?这帮pythonic的nerd出于情怀或者节操或者叫清高或者叫偏执或者叫真爱,它说什么都不会去买Java的,“老子看不上”!谁知造化弄人,09年你对我爱答不理,18年老子叫你高攀不起88亿!(注:今天的Google在各种收购之后,Java服务的比重占的也非常大了,变成了一个杂合的技术栈,而官司也很可能打到高院,尚未定论)
3)Google一直有跟开源保持共存共荣共襄盛举的传统,它跟Mozilla做生意,赞助开源项目,捐赠Wiki,主张“不作恶”,简直就是一副乌托邦理想主义者的化身,圈粉无数(包含答主),像Java这种项目,它更可能的方式是烧一笔钱给它花,然后来几句“希望Java明天会更好”之类的废话,它根本就不曾想过有一个家伙抄底了,因为那时候Android根本就没有火,Google从来就没有想过Java也T-M-D算哪门子“底”?
4)Sun的主手人也是个技术型的,就是技术牛掰业务做的稀烂,当时怎么看Sun都处在夕阳,SPARC也是逼格满满业务下滑被Intel捣的稀烂,那个价格没有几家觉得划算的,幸好是Oracle这种剑走偏锋的收购了它,要是换一家公司收购多半就把Sun雪藏甚至捣腾碎了,Java也就没有今日风光了,而Google在坊间也有创业公司杀手的美称,也许这就已经是历史发展的最好结果了。
什么,你问我对于Oracle收购Sun和MySQL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好白菜都让猪给拱呢呗!
但是作为吃瓜群众,我最喜欢看大佬们掐架,Google与Oracle的这场官司绝对酸爽,大家保持关注,各家都有千百号律师,吵起架来想想都 亦可赛艇!学知识产权法/专利法/法理学的同学们千万不要错过,说不定两年后就能进教材作案例呢!
什么,你又问我Google应该怎么做?
靠,我有不是劈柴!按我的观点,Google这次是违反了Java的使用协议的(无意引战,定论的事情留给专业法官),不能因为体量大就以为能压死人,那可是在美帝,万事全靠律师一张嘴,怎么讲都有理!
大家还记得微软以前有个skydrive吗?在英国被判败诉了,最后也得改名叫OneDrive呢!Google有钱了不起啊,过来领罚单!
而Java的坑早早就埋在那里了,所以苹果直接一刀切:老子不支持,免得搞一嘴毛!Flash一身毛病,一刀切,老子不支持!
所以,我对Google的建议是:
这TM不是关乎技术,不是关乎信仰,不是关乎生态,不是关乎用户体验!
这TM关系到命!
什么?要我预测结果?
法官中间调停,你们俩和解,google把赚的钱按每部手机给Oracle付钱?什么你说太扯了?你每买一部Android,都要给微软钱,你造吗?Oracle就想躺着就把钱收了!
这事很简单,贼喊捉贼,有些媒体人故意煽动舆论,为美国的芯片回归计划助力。
美国的目的是什么?阻止中国芯片产能扩张,让芯片产能回归美国,尤其是台积电这样子的先进企业。
需要什么样的舆论?把台积电塑造成大陆的敌人,把台积电排除在大陆芯片产业以外。
另外,大家忘记项立刚是什么人了么?为什么每次热点都发表反智言论,还不是因为傻子太多,骗点击太容易了。只要骂几句同性恋,只要骂几句张国荣,那次不是一大堆人附和,流量猛增。
不是经济学专业,对两德合并无力回答,但是有关两德统一的公法事实的错误有必要指出。
现在讨论两德统一的问题。事实上,从来没有过两德统一,只有东德灭亡。1990年6月,东德政府决定引入西德马克来拯救陷入崩溃边缘东德经济。在之后的几个月内,由于经济无法改善,愤怒的人民走上街头,有良知的东德领导人们不愿意向人民开枪,政府迫于高压,自行解散。此时,1990年9月20日,全世界再也没有东德政府这个名词了。政府解散后,旧有各州纷纷独立,并最终仿照60年代萨尔州的例子,加入联邦德国,西德议会一一批准,才有了今天统一的德国。世界历史提到10月3日两德统一的日子,其实是照顾东德人民的感情。这在当时是联邦德国和几个州之间的事,东德政府已经在半个月之前不复存在了。
这一段不符合史实。东德政府并不是自行解散,而是根据两德条约的法定步骤,这是柏林墙倒塌后一步一步地来的。
1989年11月28日,西德总理提出分阶段建立德国邦联(还不是联邦)的计划。
1990年2月13日,华约与北约成员国外长会议做出决议,规定东德大选后成立的新东德政府就可以开始统一谈判。
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大选,西德基民盟支持的东德“德国联盟”获得胜利,成立了新的东德政府。此时的东德实际上已经不是彼时的东德了,“有良知的东德领导人们”的几句话无从说起。
1990年5月18日,两德政府签订了第一个国家条约,确定了货币、经济和社会的联盟。货币联盟于7月1日起生效。
1990年8月3日,两德政府签订在两个德国境内举行全德议会选举的准备与实施协议。这个协议又于8月28日得到修改。
1990年8月23日东德国会通过了东德各州以州的身份加入联邦德国的决议。根据这个决议,为了符合基本法的规定才按照德国传统上的划分恢复各州;早前的1952年,为了便于统治,东德的历史上的5个州被划分为13个专区。这也是形式上的,东德五州真正建立起民选政府是统一之后的事情了,各州纷纷独立的说法无从说起。直到统一后的1990年10月13号,东德五州才进行了第一次州选举。
1990年8月31号由两德签署第二个国家条约确认两德统一,这个条约确定了两德统一的具体形式是东德解体、以各州的名义分别加入联邦德国。(Vertrag zwische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und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über die Herstellung der Einheit Deutschlands;Treaty betwee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nd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German Unity)
然后两德同四个占领国进行谈判,并于1990年9月12日签订有关修改德国国际法地位的“二加四协议”。
总结:东德政府解散并不是崩溃式的,而是根据相关宪法性法律和国际条约进行的法律步骤。
参考资料:康拉德·黑塞,商务印书馆,《联邦德国宪法纲要》第68-74页。(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 Auflage, Heidelberg 1995 (Neudruck 1999),pp95-98)
德国自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的统一问题,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上被称为German Question。可以去Google Scholar查找。
手边有两本英书可以推荐。
Peter Alter的《The German Question and Europe:A History》和Dirk Verheyen的《The German Question:A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Geopolitical Exploration》。
中文书可以参考玛丽·弗尔布鲁克的《德国史:1918-2008》。
这几本书的最后几章都是讨论两德统一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状况,写作的年代也比较新,都是2000年之后写成或者最新修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