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什么样?大号索马里
索马里就是军阀横行,土匪横行,老百姓苦不堪言。
现在的利比亚已经有了民国范
谈起在利比亚驻外,如果我说那里的生活有民国风味,是不是很奇幻?
按照历史的腔调来说,利比亚这一北非石油富国这几年正遭遇“数十年来未有之变局”:“王朝”解体,军阀割据,内乱不断。
当然,也有人愿意这么说,贵国老朋友卡扎菲倒台,美利坚民主制度深入人心,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这是观点的不同,但不争的事实是,利比亚本世纪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非洲第一,如今经济生活基本崩溃,跌入“失败国家”行列。
我到利比亚的时间点,离所谓“阿拉伯之春”已过去两年。卡扎菲倒台后,“革命激情”正从民众心中褪去。
从宏大理想回归柴米油盐,老百姓开始更为关心一些现实的问题:
汽油为何要涨价?
补贴为什么要减少?
工资怎么老拖欠?
……
没有人出面回答他们的问题,彼时的利比亚政府可以说只是“形式上统一”。
中央层面,利比亚初尝民主,实践政党政治,但政党内部权力架构还没理顺,政府的政策也东西南北一天一样。
直白一些: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就如那时洪宪皇帝(袁大总统)“驾崩”后的民国。人物脸谱、社会百相、历史事件都能找到对应的踪迹。
不少利比亚人物提出了自己的救国方案。班加西有位将军叫哈利法·哈夫塔尔,不断叫嚣要武力统一利比亚,重树中央权威,让人想起当年的段祺瑞;
中部地区苏尔特一带的军阀主张,按利比亚国情应“连省自治”,这也是广东军阀陈炯明的主张;
宗教保守武装的头目用伊斯兰教法约束兵士,主张未来国家应“政教合一”,那时基督将军冯玉祥用水龙头给士兵洗礼教化。
“公民团”很厉害。民国时期,这些社会盲流组成的团体,一言不合就包围国会,威胁、殴打议员,强迫他们通过一些法案。在利比亚,形形色色的“公民团”也不弱,手段似乎更辣:的黎波里议会曾几次被武装人员包围,甚至发生激烈交火,都是因为一些提案或是决议不符合某些政治大佬的胃口。
这些意见团体不仅绑架议员,还绑架政府官员、外交官甚至政府首脑。2013年10月10日,利比亚总理扎伊丹遭“革命行动者委员会”绑架,据传是他和西方国家过从甚密,“破坏了国家安全”。
社会治安已经极度恶化。有一段时间,中国驻当地的使馆、企业接连遭抢,按照雇员的话讲,中国人在利比亚出门,那就是“行走的钞票”。
2014年7月,战争来了。利比亚议会选举后,宗教势力武装由于不认同选举结果,在的黎波里多个区域发起攻势。国际机场被炮火焚毁,市区储油罐被击中后黑烟笼罩大片天空,武装人员四处焚烧轮胎阻断道路。
再写回到利比亚的民国范儿,少不了名媛、大师、知识分子。深度接触过一位西方女记者,可以和这些关键词搭上边。
这位英国记者,在当地小有名气,是法新社、美联社等国际媒体和当地主流大报《利比亚先锋报》的写手。包裹上白头巾,小露少许金发,拿着一个小笔记本,她经常穿梭在利比亚的各类高端场合。看气场,属于资深的新闻前辈。
突然有一天,她打电话主动找到了国社,希望可以供稿。
见了面才知道,随着战事的扩大,在利比亚的外国媒体站越来越少,向她这样的西方自由撰稿人投稿的渠道也少了。
简历里,她跑得快,帮当地报纸和几家国际知名通讯社搞出不少大新闻。见了面,谈话时总是会噎人,似乎是想教授一些人生经验,细想却又似乎哪里不对。
有一段对话我记得特别清晰。
我问:“在你看来,利比亚这么乱,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她答:“西方帮助利比亚人民推翻了独裁。历史上,每次民主转型都有这样的过程……要给利比亚时间,还有耐心,一定会好的。”
“多长时间呢?您看5年会有好转么?”
“认真说,太短了。100年。”
我们都笑了。
=============
劝劝利比亚人,到首都大学的图书馆里,看看谁在管理图书。。。顺便在海上准备一条游船
不是很懂现在人怎么买啥都成投资了,买车也要核算一下机会成本了,买手机也要考虑卖二手了,买游戏主机也要考虑跌价了,买游戏卡带也要考虑好不好出手了。
车是消费品啊,什么手机电脑主机卡带也都是消费品,消费品就是用来让你用,感受效用的。
你需要这个效用,它能提供这个效用,它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最终维持在一个你愿意接受的水平,这就够了。
你要是不需要这个效用你就不买呗,如果你的城市真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确实省钱,省时间还省力,那你就别买呗。你买了难道不是你需要么?既然需要那还说什么呢。。
要我说,撸串才是一生最坏的投资,变成了肥肉你还得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减肥,可能还会带来未来潜在医疗成本。那为什么撸串摊子还是这么火?因为爽啊,因为它提供的效用我们确实需要啊。
所以不要干什么事都用投资思维去理解,这样会成为资本增殖的奴隶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得到效用,而不是让生产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