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军事武器方面的事实,没有一定军事知识的人一定不会相信? 第1页

  

user avatar   yan-er-dao-ling-xiang-ding-dang-ren-bu-r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很多人可能不会相信,现代主战坦克的火炮精度比狙击步枪要高不少

2,人们以为穿墙雷达都是可以直接看到人体轮廓映像的,实际上穿墙雷达的屏幕上你只能看到一个点点

3,近代清军的武器装备并不差,并不是历史课本上说的骑砍对枪炮,甚至可以说近代清军是一支火器装备水平非常高,拥有大量进口武器和完整军工生产线的部队,不看兵员素质单看装备水平,放到列强中也是排得上号的。

4,一个可怕的事实……现在万众仰望的先进五代机,是冷战思维下的产物。

5,论59还能改多久……目前你在东南亚,中东部分地区,北非所看到的坦克,都有可能是59改……

6,95步枪出厂有配瞄准镜,不要再说中国步枪没有瞄准镜了。美军兵营训练时候的M16也是秃的,执行任务才会装上准具。

7,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中国的战勤用品、防具套装最大的销量来自美军除配发外的个人采购……

8,某大逃杀游戏上酷炫的SKS,其实和你爸爸辈几乎人手一支的56半是同一款步枪……

9,中苏英美法五大流氓二战后第一次在战争中失利,对手都是同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疯起来连自己都打)


好吧……第九条解释一下,这个国家先在1946年到1949年把自己给锤了,然后到朝鲜半岛伙同金某把美英法在内的16人给锤了,最后在珍宝岛把苏联给锤了……货真价实地把五常锤了一遍。


user avatar   acoml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一个有趣的图

之前也感觉挺多人对于武器的大小也没啥概念,很多武器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得多


………………………………………………………………………………………………………………………………

看到几个回复里认为:“不管对面的头头还是其他国家的领导都一定了解军事,不然怎么可能混到相关的岗位上去。”

好吧,这个好象又是一个没有军事知识的人一定不会相信的题目。顺便对本回答进行一个更新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工作当中碰到过空降领导对业务一无所知的情况,反正我是接触过不少。对于企业,特别是越大的企业越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很多时候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他们需要的某些特定人群体的“管理能力”,而不是“业务能力”。当然不是说在管理当中不需要业务知识,而是在某一战略高度上业务知识已经不再是核心技能,“人事”、“管理”、“行政”、“统筹”、“协调”等能力的影响在某些高度的职位上可能已经超过了“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出现了外行管内行的情况。

当然如果空降的领导能够快速度了解业务是最好,不能快速了解业务自然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混乱,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都是可接受的成本。

把企业扩大为一个国家(不少国际企业一点也不比迷你国家小到哪里)来看。这样的事情就更是一种常态了。而当这种常态与现代的票选领导的“自由民主”制度混合到一起,那么没有业务能力的人管专业的事情几呼就成为和平时代里不少国家军队的一种常态了。

例如在我们身边的某大国的某一任非常搞笑的防相就是一个从来没在军事职业上呆过的律师。

稻田朋美自2016年8月开始任日本的防卫大臣。至2017年7月27日。

再比如咱国内最大军事粉丝群体的目标国的国防部长也有医生出身的女部长。

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于2013年12月成为德国首任女性国防部长

再比如某日已落的帝国所换上去的第一任女性国防大臣在军队当中的最高职位是——海军预备役军官。

佩涅罗珀·玛丽·“彭妮”·莫当特于2019年5月1日接替受泄密指控被解职的加文·威廉姆森,兼任英国首位女性防相。而在此之前她与军事相关的职位只有2015年担任过国防部武装力量副大臣。

当然也许有人会觉得我的举例只能说明长官们之前没有担任过军事主官,并不表示他们不了解业务。

但是,相信不少了解过一点军事新闻的童鞋都对稻田朋美老阿姨的军事知识的匮乏有过深刻的认识。这位连军舰和执法船都分不清的阿姨在当防卫大臣的时候可是给军迷们制造了不少的笑料的。

当然很多童鞋又要说了,西方的这些官员都是管文职后勤人事和装备审批的。不是一线官员。所以我的举例是有失偏颇的。并不能说明所有长官们都不熟悉业务。

那好,那么人事、军队结构和装备审批不需要军事知识?

美国国会的老爷们不正是因为不了解军事的相关知识才因为不切实际的预期而批准了DDG1K、LCS、JSF项目三军合一等等现在看来完全是拖美军后腿的事情吗。

其实西方官员业务能力差都不单只是军事知识了,而是一个我们现在应当再正常不过的常识了。纵观西方的各种军事类的文职官员,甚至扩展一点到西方所有通过竞选上台,或是通过熟人上台以后被提到某一职位上的官员们他们通常的特点都不是精通业务,而是精通竞争政治生态,以及围绕这个生态产生的利益圈子的生态。

这一点在《YES,SIR》里已经表现得非常的露骨了。在西方那一套竞选体制之下,所有政客的“业务能力”都体现在其对于选票的追求能力。甚至他们的“业务能力”就是这个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他们在成为某一岗位之前具体对该岗位的“业务”有多熟悉本来就是吹毛求疪。不信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刚才提到了各国防卫长官们的长长的履历就可以发现这一点。

他们多数一生当中每几年就会换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岗位继续当大臣。难道他们还能精通所有岗位上的“业务”不成。所以西方的军事长官业务不熟是正常的,业务很熟才是不正常的。

————————————以下的另一个内容的分界线————————————

挺多的。现代武器的发展早已经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但是多数非军迷对于现代战争的理解却往往停留在:“一个威力更大的“二战”这个程度”。

举个最常见的认知错误:空间,又或者说距离,是现代战争与二战,甚至是更早以前的战争之间差距最大的部分之一。其他的还有电磁环境,指挥观测等等。但那些比较复杂,普通人不太能快速了解。但现代战争的空间的复杂化与距离的扩大化却是普通人都可以正常的快速的理解的常识,但是这样的常识在很多普通人当中却并没有建立。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要从现代普通人中的非军迷们们获取现代战争的手段说起。通常来说,如果对现代战争的了解不是通过专业的杂志书籍来了解的话,普通人获取现代战争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影视和游戏等娱乐手段了。通过影视剧来了解战争的话,在空间上,或者说在距离上会对现代战争的进行有着最可怕的认知错误。

例如不少我的朋友都以为现代舰队在作战的时候是这样的

或是这样的

但其实,真正的现代航母特混舰队能够占居的海域可能肉眼根本无法完全的观察。

他们至少都是这样的

再比如,我不少朋友认为现代空战是这样的

或是这样的

但其 实应当是这样的

这张图是我国攻击机群数字模拟攻击进入南海的MD航母的过程。可以看到攻击机群在离航母上百公里之外就已经反航了。对方航母连战斗机都没看到理论上就被揍了。

但是如果影视作品这样拍,那观众估计就没法看了。敌对双方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摄象机里的对抗在直观上就不利于效果与冲突的表现。

所以现代影视作品甚至是游戏都必需强行降低观众的智商,把个飞机和舰队一起扔到同一个镜头里来,然后再让战机向着敌人扔导弹。于是不少人都认为现代战争还是跟二战一样,战斗机在舰队之间左摇右晃的突破“弹雨”然后进攻攻击。

当然除去影视作品以外,有些政治大秀为了让领导看得爽,也会适当降低普通人的军事认知。

比如某仙岛的演习就是这样的

或是这样的

但熟悉现代武器的人都知道,这样密集的排布只适合给外行的领导视查。真要是战场的话这么密集的阵地一发炮弹下去里边的武器就全报消了。

所以真实的战场应当是这样的

或是这样的

当然,这样就不够气势了,影响无知的领导过来参观的感受了。估计回去也讨不到好,所以只能把领导当艾斯逼来对待了。

哈哈。当然还有很多靠影视了解战争的人会有的挺多现代战争的奇怪认识。这里先只说空间上的认知错误,也就是距离上的各种误会。其他比较常见的还在通讯、电磁环境的认识有时候就错得更离谱了。那个将来有空再聊。


user avatar   xh68dd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一个。

1989年曾上映了一部反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彩色战斗故事片《蛇谷奇兵》,一时深受观众喜爱。片中有一段我军坦克穿插途中险过石板坡的情节,场面惊心动魄:在倾斜陡峭的峡谷山路上,兼程向班岗穿插的坦克营必须通过这段险陡的石板路。李贻清饰演的坦克尖刀连连长华东亲自引导第一辆坦克通过,李志雄饰演的“小胖”驾驶员赛德胜小心翼翼地操纵坦克上坡爬行。由于石板坡过于陡峭,坦克制动不住,向下滑行,并连翻了两个跟头,直往旁边山谷中栽去。就在战士们惊呼之际,坦克堪堪停在了悬崖边。已经满脑子金星乱飞的赛德胜被大家从坦克中扶出来,不禁破口大骂:“这是坦克走的路吗?连猴子在上面走都要拄拐棍!”甚至和连长华东大吵,还动起了手……

这段故事是有真实历史原型的。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发起时,我广州军区第41军122师奉命围歼越南高平省重镇朔江之敌。为出奇制胜,该师指挥军坦克团3营2个连(62式轻型坦克)从108号界碑出境,向朔江侧后的要点坂洋实施快速穿插,配合正面部队包围守敌。这段边界全是绵延的山岭,没有公路,最近的越南境内公路还在前方2公里处。战前,122师工兵依托地形紧急爆破抢修出来一条劈山军路通向越南境内。但是途中有一段500多米长的陡峭下坡,令人实在是捏了一把汗。这段路平均下坡角为40-50度,更严重的是陡坡上横亘着三条巨大的石棱坎,每个棱坎的外缘向下形成15米~20米左右高的峭壁,相当于是三层高大的台阶。虽然已经过工兵爆破,将三个石棱坎都炸开了大口子,但棱坎线仍然很明显,原来的每段峭壁都变成了角度倾斜的石板坡,上面还覆盖有不少碎石,一眼望不到底。中间一段近20米长的大青石板坡最为陡峻,角度达到56度,坡中间还有一块高约3米的大石头未炸开,必须做45度转向行驶。一般坦克车辆的最大爬坡角是36度,最大下坡角不超过50度,否则便有车毁人亡的危险。而这段下坡路不但坡度险陡,而且坦克还须沿石棱坎三次转向行驶,稍一不慎就会翻到旁边的深谷中车毁人亡,实在是惊险异常。然而时间紧迫,别处又无路可走,122师于师长亲自赶到现场指挥,当时就下了死命令:“责任我负,坦克营要不惜一切代价,宁克损坏部分坦克,也要克服险陡,迂回朔江。”“就算有三分之一的坦克翻跟头,三分之二的坦克都要给我下!”

危难时刻,驾驶技术优秀的坦克3营副营长李治善挺身而出,向师团首长请示第一个去闯石板坡。在得到上级批准后,李治善毅然跳上第一辆坦克,将长长的炮管转向车后,并张开了驾驶窗,开始勇闯难关。在李治善当年担任驾驶员时的同车炮长、坦克团副参谋长吕礼友指挥下,李治善驾车缓缓制动滑下第一个约46度的碎石坡,中间小心翼翼地沿着石棱坎线两次转向,成功到了坡底,接着滑向第二个最陡达56度的的青石板坡。在战友们紧张的注视中,李治善采取联合制动,坦克仅凭重力缓慢向下滑行。接近石棱坎线时,李治善踩死制动,抱紧操纵杆慢慢准备转向。就在车头探出棱坎尖一半悬空之际,由于坡度过陡失去重心,车头突然向下一栽,在两边人们的惊呼声中,坦克擦着火星滑下了高高的青石板,只听咣当一声巨响,又被路中间的那块大石头挡住了。大家松了一口气,赶快围上来安慰李治善,尔后七手八脚地搬掉了撞下来的碎石块。李治善也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继续启动坦克转头拐弯,缓缓爬下了第三个约42度左右的石板陡坡……终于,李治善凭借高超的技术征服了这段看似过不去的石板坡!随后在他与坦克3营营长刘宏生等人的严密组织指挥下,其他坦克将炮管向后固定好,一律开大灯,联合制动,凭重力滑行,在险要地段和转弯处垫石头,增加坦克滑行的阻力,并用灯光信号指挥,依次通过。最后除有两辆坦克被大石头顶住下不来外,其他坦克全部通过了石板坡,从而创造了中国装甲兵战史上的传奇业绩。

英雄副营长李治善在战后荣立一等功。后来当坦克团回撤时,有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记者找到李治善,想请他驾驶坦克再过一次石板坡,从而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然而李治善表示战时是凭着一腔激情热血才冒险驾车开路的,也是给军令逼出来的。现在就为了拍几个镜头再重过一次,一旦车毁人亡实在划不来,他已经没有这个自信了。因此,很遗憾地没有把这一重要的历史纪录保存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启知乎之旅,与你谈兵论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战欧洲战场的盟军物资和补充紧张。。。没错是紧张甚至匮乏,而不是市面上很多战史网文和书籍写的无穷无尽,那是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甚至你说苏军可能都比西线美军更接近事实。

具体原因也很简单,盟军跨海登陆,而德军在西欧撤退时破坏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港口,而安特卫普因为一系列原因又很晚才正常运作,使得能从海上运来的盟军物资非常有限。直到1945年春季以前,盟军很多部队从油料到弹药都供给短缺,1944年秋季主力部队由于缺油缺弹不得不在局势大好的情况下停止进攻,甚至很多部队的战斗兵员都有很大的缺额。美军放在阿登地区休整的几个师,基本就是在之前的战斗中被打残而一线士兵还得不到补充的。

之所说是“一定军事知识”而不是专业知识,这其实不是什么外文秘闻,中文网络就有不少资料的,可以随便搜一下“盟军 安特卫普”之类的关键词就能找到一堆,不知为何很多关于西线战史的专业军事讨论(甚至正规书籍)却刻意无视了这一点,而把德军的失败归结于所谓盟军“物资无限”。

盟军登陆后,港口卸货能力一直很紧张。诺曼底海滩一直是盟军后勤里重要一环,一直用到11月中旬。瑟堡算是大港,但被德军彻底破坏,正式启用是7月19日,但吞吐量尚小,随后逐步修复,到11月才恢复原来的能力。8月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占领了土伦和马赛,尽管也遭轰炸,但毁坏并不严重,修复得很快,特别是马赛,后来1/3强的物资走马赛港。走马赛的另一原因是法国南部遭轰炸较轻,运输网损坏有限。
为什么不攻占加莱周围的港口呢?因为小胡子命令德军坚守,盟军兵力有限。象加莱,敦刻尔克和海峡岛(channel islands)的德军一直坚持到德国投降。
鉴于港口一直紧张,那么9月4日,英军夺得完好无损的安特卫普后,早日打通安特卫普的出海口,启用其港口是解决后勤瓶颈的一黄金机会,可惜盟军没有抓住,严重拖延了战争进度。
攻占安特卫普后,盟军高层寄以很大希望,认为吞吐可以达到4万吨,加上周围的运输网,物资很容易运送到列日的仓库(列日是转运中心),距离才65英里;比起来,瑟堡卸货能力是22000吨,到列日的距离是400多点英里。靠瑟堡能支持21个师,但安特卫普可以支持54个师。
从9月初到11月底,盟军开通了迪耶普(9月上旬)和勒阿弗尔(10月中旬)的港口,但一来这两个港口规模不大,二是周围运输线路遭轰炸被毁严重,三是距前线依然遥远 -- 盟军到9月中旬已经推进到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的西墙。到9月下旬,因为后勤不济,艾森豪威尔下令停止进攻,就地等待后勤改善 -- 盟军的进攻基本停顿下来。这之间,盟军后勤严重依赖卡车,但卡车运输效率不高。运输距离长使得周转慢,大批卡车(后来还有火车)耗在路上。卡车运输的一个毛病是容易损坏,9月后的几个月,美军损坏了几千辆卡车。按哈斯廷斯,米军卡车每周损坏约7百。由于拖车,修理工具和备件奇缺,不少坏掉的就扔了。卡车运输物资损耗也大。一辆中途抛锚的卡车容易遭哄抢。
安特卫普虽然是大港,但它不在海边,离正式出海口还有40英里左右,其西边是斯凯尔特(scheldt,原意是浅,低)河湾,在德军手里。要利用安特卫普的港口,还得消灭斯凯尔特河湾的德军。安特卫普的最后启用,是在11月末的26日(一说28日)-- 在加拿大一集荡平河湾的德军以后。


之所以在盟军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德军依然能得出美军火力强大的印象,要归结于以下两点:

1. 战争后期的盟军掌握了当时的炮兵黑科技。
美国炮兵在通讯装备和火控系统方面享有优势,只有皇家炮兵才能媲美。前进炮兵观察哨接近前线,通过大功率的无线电、广泛的野战电话网络与强大的炮兵阵地保持联系。大冗余的通讯系统意味着,即使所有其他与前线部队和其指挥部的接触中断后,炮兵的通讯通常仍然能保持畅通。让美国炮兵成为世界翘楚,也许是最重要的,是俄克拉荷马州西尔堡的美国野战炮兵学校在战间开发的1个炮击方位系统,这是一战萨莫拉尔开拓的人工系统高精度发展。这个系统允许迅速打击目标,协调大范围内不同发射阵地大批火炮的射击,后来扩展至呼叫空中支援。具体原理就是将地图网格化,呼叫火力只需报告需要打击的网格位置参数就可以,不需要详细的射击诸元(虽然在修正射击参数时还是需要报告射击诸元的)。最致命的一个战术使用是同时弹着(the time-on-target(TOT) concentration)。几个炮兵营一次TOT集中射击一个目标,通过计算每个炮连炮弹的飞行时间,让炮弹几乎同时命中目标(一个被称为"Stonk"的同样战术,由皇家炮兵独立在北非发展出来)。这个也是众多与美军交过手的对象(包括志愿军)对美军的印象之一就是铺天盖地的炮击,炮弹好像永远供应充足的印象来源。真实情况是二战开始美军的炮弹就一直供应不足,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没多少改善。

也就是说,美军根本不是炮弹无限,而是因为呼叫和集火体系先进,炮兵反应快,哪里有德军集结炮弹就跟到哪里,于是给德军形成了“美军弹药无限,炮兵白天晚上的打,没完没了的打“的印象,包括隆美尔元帅在前线视察时也指出,西线德军像山上的融雪一样一点点消耗殆尽,部队仿佛在做无谓的牺牲(这种场面对将领本身的震撼力极强,克卢格莫德尔等人都以在东线意志顽强著称,来西线没几天就变得悲观绝望)。


2. 美军的大部队指挥部尤其是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司令部能力(尤其是后勤管理和作业能力)其实被很大低估了,因为盟军一直以卡昂方向(夏季)和荷兰方向(秋季)为主攻,英军是优先得到后勤和弹药供应的,所以英军的物资其实不是那么紧张,而美军的物资非常紧张。在这种其实并不富余的条件下,布莱德雷(及其司令部人员)还能把自己麾下90万大军的大兵团调遣得游刃有余,边精打细算地管理后勤、限制弹药,边实施大兵团战役,那就相当不易了。

虽然美国炮兵在战争中首屈一指,不同时期的弹药供应问题妨碍了其发挥效能。弹药补给在1944年秋降到最低点,欧洲的美国炮兵火力因为严格的弹药配给而削弱。此时,105毫米被限制每天每门炮低于20发。 从1944年10月11日到11月7日,第三集团军总共发射了76325发各种炮弹(平均每天2726发),这一数字低于突出部战役中单天发射数量。突出部战役结束时,欧洲战区的弹药储备只有陆军部计划水平(这已经勉强降到很低了)的31%。和兵员补充问题一样,弹药短缺到战争结束后才真正解决。

反倒是蒙哥马利的战略、大局观方面有些被高估,前面说到安特卫普如此重要,为何没有得到蒙哥马利足够重视(安特卫普一带由英军负责),就是因为蒙哥马利高估了诺曼底的战果,认为全力执行市场花园计划,或者集中分配补给给他的第21集团军群的话,足以很快就可以打进德国本土结束战争。。。

Regardless of American requirements, Montgomery had privately concluded that 21st Army Group did not need Antwerp to drive halfway across Germany. Graham, his logistics chief, posited that a fighting division could get by with 350 to 400 tons of daily sustenance, barely half the SHAEF estimate. British units had done so in Africa, albeit under very different combat conditions. If two Allied corps reached Berlin, Montgomery believed, German defenses would be in such “disorder” that the Third Reich would disintegrate. Lesser ports, such as Dieppe and Le Havre, could sustain an advance on the enemy capital; just “one good Pas de Calais port,” Montgomery added, would suffice to reach Münster, fifty miles beyond the Rhine, if augmented with daily airlift and more trucks. Unfortunately, the first Pas de Calais port—Boulogne—would not open until mid-October; the same was true of battered Le Havre. Until then only Mulberry B, far from the front, could handle sizable British cargo ships, and autumn weather made that ever riskier. Worse yet, fourteen hundred three-ton British trucks had just been found to have faulty pistons, and the same defect plagued all the replacement engines. Nevertheless, according to the Canadian official history, Montgomery’s staff had assigned the prying open of the Scheldt as a "last priority”for the Canadian First Army.

user avatar   zui-jian-kuang-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鉴于鄙人原先糟糕的文笔,以及许多朋友的反映,鄙人特作此短篇,以方便各位朋友理解。

贬袁抬毛或是贬袁抬别人,都是饭圈历史的表现,也就是历史被人饭圈化了的结果。

饭圈理解不了可以理解为粉圈,也就是追星族。

他们不会去管这个人到底如何,他们只相信自己圈子里所传播的,也会大力向他人安利自己圈子里传播的东西。

不管这东西是否正确。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明星粉丝怎么个产生法,他们也大概是怎么样的产生法。

所以,他们的这些行为就很好理解了,相信大家稍稍了解一点227事件就可以理解了。

以上。

以下为原答案。


看这个问题看到很多回了,正巧也整理得差不多了,就来答一下吧。

事先声明,我已经把大部分水平低的袁崇焕粉黑和毛文龙粉黑给拉黑了,所以如果还有漏网之鱼,还请赶紧过来认证哈(・ω< )★

首先,要明白一点。所谓的袁黑毛粉,袁粉毛黑都是有源头的。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源自一个地方、接受一个思想后出来的人。他们出来后,会继续传播他们的思想,最终达成他们的某些目的。

这就类似于传教,所以就会有“不遗余力地贬低”和“不遗余力地去抬高”等宣扬正教、排斥异教的行为。

其次,这些人的水平很低。

如果看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言论的,基本就都可以拉黑了:

1、毛文龙是打游击的;
2、袁崇焕是要卖国的;
3、毛文龙有牵制作用的。

关于游击战和毛文龙,我之前写了两篇文章,虽然很烂,但应该也能解释得清楚一点。

啊,我不是说所有的粉黑都是水平低的啊,只是我拉黑的水平都是低的,而且都是在这个领域活跃的人。他们的奇葩言论如下(意思如此):

1、大炮是不能上城墙的;
2、铁道游击队不是破坏铁路的;
3、补给是马匹的补充。

他们大多会用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只要看得仔细一点、问的多一点,就可以暴露他们的无知和没有常识。

而且他们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可是会在两天内让你消息99+的、超有时间的、一直用言语攻击意图让你口吐芬芳之后把你举报封杀的恶徒。

至于我是说谁嘛,看我之前在这方面的回答下的评论就可以知道了。

最后,一个历史人物如何,要看他在当时和现在的评价。

不要觉得你可以比当时的人看得更清楚,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他们留下来的只言片语。

也不要觉得你可以比那些专家知道得更多,因为他们确实是凭借着他们的贡献而坐在那个位置上的。

更不要觉得自己是多厉害的、掌握了真理的人,因为一个人所能接触的东西是很少的。

所以才要学习,才要多看,才要多问。

要回答历史,不仅要知道史料,还要知道科学知识,更要知道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

鄙人不才,农民出身,商人家庭,两年PLA,历史学学生。稍稍可以解释点战术、战略的问题,也略懂一些历史知识。

但鄙人毕竟才疏学浅,如有错误,不管是曾经、还是今后,希望各位不吝赐教。鄙人一定不矜不伐,洗耳恭听。

啊,对了,还有一件事。

我之所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我感兴趣,以后也许也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所以需要在现在好好地学习。因此——

希望前来讨论的,可以同我一起,做一个愿意学习的人。


user avatar   peng-peng-3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

可以说当今中国警察普遍羡慕美国警察可以采取暴力手段绝对的镇压不法分子。

但是,不得不说,这次这位美国警察,太过分了,不仅是过分,而且我的理解是那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那黑人已经制服了就可以正常上拷带走了,没必要一直压着脖子压那么长时间。没能置身其中不知现场那美国警察的所思所想,反正我个人挺不理解他为啥那样干的。

只能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是人的社会,都有像样的也有操蛋的吧。

_________此处为分割线 _________

以下为统一答复评论中有些人质疑的我所讲的羡慕二字。

能够出现这种质疑在我料想之中,因为中国警察也有过过分的时代,据我所知就是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就如同地痞流氓,看谁不顺眼就能打谁对老百姓而言没王法可讲,那时候的警察说好听点可以说是威风凛凛说难听点儿是横行霸道。

但我想表明的是,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警察无论是受舆论约束还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制度规范都已经变得逐步文明与规范起来,起码我认为从我们现在开始从公安司法院校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来的新一代警察已经具备新的面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行业内目前仍然存有历史的顽疾,仍然存在着臭虫,但我已经讲过无论什么行业都有操蛋的吧,这是个人问题,不是群体问题。相比之下,拍拍良心看,现在的整个警察队伍比照曾经确实过分的年代是不是已经是天地之别,问问曾经真正挨过曾经年代老警察欺负的中老年人就知道了。

为何会说起羡慕,因为警察每天面对的人群,大多是三教九流之辈,没有武力加身,很多事情在处理上警察显得软弱无能,说白了,好人谁没事儿上派出所转悠啊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呢,警察打人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是但凡有点脑袋的人都能想明白,警察会闲着没事儿干把那在家里消停待着的遵纪守法的人抓起来暴揍一顿吗?

以上言辞不免更会有人质疑,请允许我解释,武力,当然不可滥用,我所说的羡慕不是羡慕美国警察的随意滥用武力,而是在合法范围内准许在对方不听从警察指令时动用武力,现在确实有人民警察法赋予了相关权力,但实践中现在的中国警察并不能或者说不敢执行人民警察法里的所有权力。拿防疫工作举例,卡口的工作人员在让出入的人员扫码登记时,就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人,然而这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可会知道工作人员的所做所为是为了整个社区的稳定安全,因为这整个社区包括了这名不愿意配合的人啊,在这个时候是否应当对其进行武力控制来保障其他居民的安全呢。同理,警察盘查也好,调查也好,总会有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问题所以警察不必要对其进行盘查所以就不配合,而警察当看到对方不配合时会以什么视角审视,难道要说谢谢您的不配合吗,万一这不愿配合的人真背着案子呢,那便是对更多的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要说,民众的素质如果真正达到了人人互相敬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程度,要求警察绝对文明不要有暴力举动,一点问题没有,一味强调了警察不该暴力执法而分毫不过问被执法对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看问题的角度些微的片面了些。

请注意,我说羡慕里的那句话尾巴实际已经表明了,羡慕的是暴力手段对不法分子的镇压,可不是对遵纪守法的百姓也要肆意妄为。例如像给群众办个身份证居住证之类的业务,警察当然应该热心服务。但当面对泼皮无赖时,还要笑脸相迎,得来的只有蹬鼻子上脸,警察都不怕了,您们认为这些无赖还有谁管得了。

列位存有异议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教诲。言辞中犀利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敦促。

让我知道当警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

还想要质疑甚或是骂的您们,若是能让您舒服,骂两句无妨。我不算您辱骂警察。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吧。

_____分割线

2020年6月5日22:53 出警在路上




  

相关话题

  “大伊万”到底有多强? 
  旧日本帝国海军被萨摩藩把持,为何还会以宿敌长洲(长门)来命名旗舰? 
  讲武堂公众号怎么被和谐停运了? 
  《毒战》最后的那场枪战戏,居然打成那个样子,这有可能吗? 
  由各国退役军人组成的雇佣兵抵达乌克兰,能抵挡正规军吗? 
  抛开斯大林格勒惨败,保卢斯的军政能力到底咋样? 
  在军事管理区门口站岗的士兵,站岗的时候都在想什么? 
  如何评价「西安事变」? 
  国军(中央军)为何不选择仿制mg13轻机枪而是zb26轻机枪? 
  为什么中国突然宣布采购140万套防弹衣,如此巨大的采购量 是在说明什么? 

前一个讨论
韩国高官称「若中国导弹瞄准韩国,美国会保护我们吗?」,意味着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11 月 21 日美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超 21 万例,美媒称政府基本上已向疫情投降?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