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看到这句,总是会心一笑,实在太形象了。
这章的关键就在于“刍狗”两个字,真是惟妙惟肖。
什么是刍狗?是草扎的狗,祭祀用的,就跟我们现在烧纸钱、烧花圈、还有烧纸糊汽车的一样,我们老祖宗也是这样祭祀的,只不过他们讲究六畜兴旺,所以烧六畜。
只不过不知道刍狗要不要烧,按理说应该要烧的,因为他们觉得魂在天嘛,烧了才能升上去呀;魄在地,剩下的灰才能落在地上。这才算寄出去了快递,祖先才能收货吧?
这个刍狗有啥特点呢?
第一,如果不是祭祀,他就是一堆杂草,一文不值。
第二,这东西祭祀前要好好保存,轻拿轻放。因为用完要么扔了要么烧了,所以不会做得太仔细,不注意可能就散架了,参考咱们现在的花圈。
第三,祭祀的时候摆在祭坛前面,你对着祭坛恭恭敬敬行礼,刍狗也沾光,也接受你的行礼。
所以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天地是没有企图心的,当然更没有分别心,万物都一样,都是刍狗,他看似对刍狗行礼,实际上是越过他朝他后面行礼;看似对刍狗小心呵护,但实际上不是怕他怎么样,而是怕他坏了影响祭祀;他只在乎祭祀,刍狗只要满足祭祀要求就好,除了这个他才懒得管呢。
圣人,也是一个道理。
什么是圣,最开始就是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大耳朵,是个听字。随着演化,底下加了一个土,变成了在土台上面听了,也就是上位者。这跟孔子那个圣人不是一个意思,那个圣人则又引申了一层,指的是内心尽善尽美的上位者。
老子说的这个“仁”,跟孔子说的那个“仁”也不同,要结合上下文,结合全篇去理解,老子的“不仁”指的是,不要为了仁而仁,就是不刻意,把眼光放远,放到刍狗后面的祭坛上去,甚至也不是祭坛,是放到你要祭祀的对象上去。这样,虽然你内心没想着要对刍狗仁,但实际上,他们获得的就是你的仁,这种不刻意的仁,才是大爱。
其实老子全篇翻来覆去,各种比喻、类比,讲得都是这个道理,就是你要跳出来,站到更高维度上去看待事物,去实施管理。求其上者得其中,那想要得其上怎么办?你就要超越“上”,去“求”更高。而什么最高,当然就是道了。怎么求道?实际上道就不能求了,那要怎么办?具体方法不容易说清,所以老子全篇都在从不同角度去引导,看似啰啰嗦嗦,实际上就是想“量变产生质变”,让你看得多了、实践多了,终有一天能够悟出来。他都没办法三言两语说清楚,我当然也没办法,咱们逐步看,边看边实践,慢慢悟吧。
后面这个比喻也很接地气,你说天地之间像不像个风箱?那时候风箱主体是皮子做的,叫橐,两头有进出气的排管,用竹子做的,叫龠,这个龠加一个禾,就是之前讲的“和”字。里边虽然是空的,但是永远不会瘪、总能吹出来风。
当然了,老子不知道空气的存在,认知有局限,这我们要承认,经典多少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虽然实验能力不行,但是古人的思辨却很卓越。他们的智慧是,我知道我说不明白,而且说的越多错的越多,所以我也不给你一板一眼的说,我就给你指个方向。你别管我手指粗不粗、直不直,我没让你看我手指,我让你沿着我手指的指向看。而且,你站着不动,是看不了多远的,你得往前走。走不远、看不到东西,你不能怪我指错了路。你要边走边看,走的越远,看得也越远,越走你就越会发现,还真就是这个方向。
所以,老子一再强调,少废话,说得越多,越穷途末路。
有什么话,自己先憋一会,做做看,之前不是讲过?未发谓之中,守住这个状态,就叫守中。
做着做着,就发现刚才幸亏没说,说出来就丢人了,明显跑偏了,所以赶紧调整一下,偏右了就往左调,偏左了就往右调,调完就能说了吗?还得憋着,不断的发现偏离,不断的调整,守中是个动态过程。
你真要是这样做了,这样调整了,用不了多久,恐怕也就不想多说话了,因为大多时候说了就是偏了。
所以,能守中就尽量守中,少说话、多实践,在实践中动态守中,快速迭代。
实在不行了,不得不说了,那时候再说,说出来的话要“中节”,也就是说,退而求其次的话你也要追求“和”。
最后附上专栏,包括了81章《道德经》实践总结,以及一些简明概括即杂谈,总数超过了20万字,阅读前做好心理准备。
最好关注一下专栏,还在持续更新相关文章。
刍狗,草扎的狗。
按现代的说法,万物就是个统计数据。
道,儒,佛,都完全不同的世界观。
国外有民主、自由、乌托邦。
儒家的仁,更多有个人的意思,就是针对个体的仁慈观。
中国延续道家的是法家。在法律眼中,个体就是统计数据。
道家还是讲究知雄守雌。
对待天地,就像你对待法律。了解法律,别去挑战法律。
法律对待你,也就是个统计数据,法律是不仁的。
圣人(统治者)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坚持有统计数据的法治,反对有诉诸感情的人治。
没什么 厉害的。中国的很多思想缺乏思辨性。比如这个天地不仁。为什么天地不仁?有什么论据?原理是什么?逻辑在哪里?都没有。
以鄙人来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没很么好感叹的。也许老子说的对,但是记住,你或者说我,即非万物,也非刍狗,而是天地自己。
一句话能有多厉害?
念一句就解决了日常生活问题?
念一句就成一休哥了?
念一句就成唐玄奘了?
这种文化上的东西,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人翻译成当下的流行语言进行传播。
当代的话,就有点像这句话:给我足够的0和1,还给你整个世界。
有意义吗?有,三十秒看完就行了。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大家不要只玩梗嘛。我来正经回答一下问题:
元老院的“恶”,大致上和我们这个位面的殖民帝国们所做的恶是差不多的,之所以元老院能比殖民帝国们好看一点,是因为元老院的“善”比它们是要高出不少的。但是既然问题问的是“恶”,我们就只说“恶”——
1.带有殖民意味的倾销:
糖业战争,以及正式进入广州后带来的小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2.奴隶贸易:
夸克穷的奴隶贸易的专利权证书,前往马尼拉完婚的贵族私生女唐娜玛丽娜·德·阿雷利亚诺小姐的遭遇。早期的生活秘书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奴隶贸易。
3.武装侵略他国领土:
典型如济州岛。同人里就更多了,但没转正不拿出来说了。
4.文化侵略:
借灾荒趁机传播天道教,张教主和崔道长干过的事都不少。当然这种文化侵略带有一定启蒙性质,但此处只谈“做了哪些恶”。
5.滴着血的原始积累:
天地会趁风灾吞并小地主和自耕农土地;赵引弓的蚕吃人;薛岗村的集村并屯。
6.挑拨战乱:
在登莱之乱趁火打劫的发动机行动;插手东南亚诸国的战争;官方同人里还介入了日本的岛原之乱。
7.海盗式的直接掠夺:
西班牙盖伦和部分地区的合理负担(在抢劫盖伦船的过程中还用了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的化学武器)。
8.制毒贩毒:
张道长的土制吗啡,工人们的可卡因精力茶。
不过这些罪名,也要看历史的进程,毕竟我们这个位面的灯塔诸国也是干着这些事一路走过来的,如今人家不还一样是人类文明的典范、世界历史的灯塔么。大英……呃,美利……呃,元老院,对尔等落后民族小小的征服,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