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蒙古国几乎不被提起?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da-y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8年,因公出差,去过一次乌兰巴托。我对宋朝时塞北三朝,辽金夏的历史特别感兴趣。这次去蒙古也算是“网恋奔现”了。

大家普遍不关心它主要是因为它没有热爱制造话题的政府,没有强有力的文化传播,也没有贸易往来。

一、政府不爱制造话题。

首先,没人关心它肯定不是因为它弱。它的人均GDP3755美元,朝鲜只有1204美元。就这一项数据来看,它在东亚五国里也能力压朝鲜,排名倒数第二。

朝鲜话题就多。又是要造原子弹,又是放话要统一半岛。搞政治斗争也是花样繁多,炮决,狗决,小弟翻遍史书,闻所未闻。

别说中国人关心朝鲜,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更关心。金正恩要和特朗普在新加坡会面,全世界媒体都疯了。

再看看蒙古,不造原子弹,也不统一蒙古草原,也不喊着要“蒙古族复兴”,哪个媒体想找个关于他们的话题都得累死。

二、没有文化传播。相反它是被文化入侵的国家。

没去蒙古以前,我以为蒙古现在还是朝鲜式的政权。

一进市区,我都傻了,这怕是来到东欧了?

新蒙古文基本都是俄语字母拼凑,街边店面装潢风格也是东欧风格。蒙古国十分开放,外网随便访问,网上随便发言。俨然一副西方腐朽资本主义国家的气象。


路上的年轻人,穿衣打扮多是韩国风。

最厉害的是路上跑的汽车,方向盘在左在右的都有。

中小学教育也很佛系,有蒙古文的学校也有国际学校。和咱们国家国际学校以英语为主不同,他们中文,日文,英文国际学校都有。他们人口不多,大部分在乌拉巴托市,所以学校也不多。蒙古有一所华侨学校——“旅蒙华侨友谊学校”。(po一张我和校长江仙梅的照片)。

蒙古国在文化方面给我的感觉是,除了口头语言和历史还是他们自己的之外,其他的都不是他们自己的。韩国,日本都对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蒙古就没有。它们总共300多万人。一个全世界300多万人使用的文字,谁会去学?

总结一下一个中国普通屌丝(其实是我自己)关心的世界各国及其关心的原因(表1)。就会发现,文化输出和话题制造是导致我们关心某个国家的主要原因。

三、贸易往来

从表1可以看出,话题制造,是我关心它们的必备条件。文化和商品输出则是可有可无的。强国一般自带话题,文化和商品输出。弱国就只能靠制造话题进入人们眼帘了。

蒙古国有石油,矿产和畜牧业。但是输出几乎没有。

我们在一家餐馆吃饭的时候,我点了一碗牛肉面。我的天呐!我头一次看到牛肉把面能盖住的牛肉面,然而价格还没我家小区楼下那家的兰州牛肉拉面贵。那个兰州肉牛拉面里的牛肉不提也罢。

邻桌坐了一个中国投资银行派到蒙古的人员,听我们在说中文,就和我们聊上了。他说这里工业发展很落后,自然资源很丰富。就拿肉来说,羊肉一年最便宜的时候5块人民币一公斤。但是他们没有出口自己的畜牧业产品。

想想也是,我们买奶粉找澳洲,新西兰,欧洲,北美代购,就是没听过蒙古有什么奶粉品牌。内蒙古都能让伊利,蒙牛两家乳制品巨头发家。蒙古国的乳制品企业压根没听过。

工业落后导致了它们有好的商品加工不了,出口不了。

以上。


user avatar   wei-jun-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口径差异?当场没死就不算?
user avatar   wang-han-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自认算不上社科学者、作家,或者陈道明那样的艺术家,不用多想,看书没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同这句话。但说到底,真正能让人类得到进步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个体。

我大学毕业后才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每年看的实体书,没仔细数,摞起来大概是身高两倍吧。

网文也看,比实体书少一些。

一开始喜欢读《1984》、《动物农场》、《美丽新世界》和《菊与刀》这些,很幼稚地认为,看这些书会让自己卓尔不群,“独立思考”。

包括王小波的书,黑格尔的大部头,史铁生的散文。

后来,小说占比越来越高,人文社科只占大约一成。最后发现自己钟爱的还是侦探小说,阿加莎的书只剩下《帷幕》,一直不忍心读。

统统没用。

借用阿婆书里一句话,这人就没什么品味,你看看他读的都是什么书,西部拓荒故事和侦探小说!

不可否认,看书增长了我的知识量,有效提高了我的写作文笔,让我体会了不一样的人生百态,聚会时更有谈资,思考了一些问题,得到一丢丢答案。

但我要告诉你,所谓的提高就这些,你接受吗?

我估计不会接受。

大部分人追求的提高,是那种看得见的生活质量提升,是社会地位带来的自信,是升职加薪,是生活美满。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都有压力,每个人都要生活。

这个题目下的大部分回答,开头阐述究竟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只要读了这些“好书”,就能实现自我升华。

这其实是个很难征明的论题。

就比如说,我确实认识一些家庭事业都很成功的大叔,客厅里、书房里一整面墙都是书,他们的成功得益于阅读吗?其实未必。

他们喜欢读书,是因为双亲都是有良好阅读习惯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成功,是因为高智商、勤奋、精力旺盛,加之父母督促,考上了名牌大学。

既然能较为轻松地在事业方面做出成绩,早早实现财务自由,从小被爸妈培养出阅读习惯的他们,选择在闲暇时间读许多许多的杂书。

所以,你看,爱读书说是成功的因,不如说是成功的果。

或者换种思路,我们反证这个问题。

假设读书真的能有效提高一个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商品化的社会,如果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方法真的被开发出来了,而且被证明切实有效,那么,它就一定可以转化为一种商机,一项可盈利的教育产业。

换句话说,市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成人读书班”。

多么大量呢?今天你能看到多少考研班、考证班、职业技能培训班,就该有多少“成人读书班”。

有吗?并没有。

倒是”5分钟带你读XXX“这种短视频火了。瞧瞧吧,就算是想读书的人,仰慕书中思想的人,最终的追求也是”不读书“。

30分钟带你读完《战争与和平》!

乖乖,配上苏联版电影的剪辑,质量真的高,好看。

其实30分钟视频对现代人来说也太长了,所以视频分上中下三部,一部10分钟。

哪怕是给美少女和精神小伙网上刷礼物这种社交需求,都被开发成了一年不知多少亿的直播产业。

再打个比方,有创业的打算,就该脚踏实地地考察项目,结识合伙人,筹集启动资金。闲下来了,看看名人传记,打打鸡血,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放松项目。

还有那种,认为读书可以提高自身谈吐和综合素质,进而遇到伯乐的观点。

我只能说,我们活在现实世界里,要适当减少一些幻想,放低一点要求。

也许你真的会在一场晚宴中,跟同样喜欢读书的老板、上级所聊甚欢,伯牙子期。但现实中的绝大多数情况是,这顿饭过去,领导就把你忘了,该干啥干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领导寻思这小伙子既然有时间看这么多闲书,怎么工作上就不能多加把劲?可见他事业上没太大野心。

而同事们的看法则刚好相反,觉得你这是削尖脑袋往上爬,是在花样拍马屁。

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现实世界里,我不秀阅读量,也不提自己喜欢看书。

作为一种爱好,绘画和摄影可以拿来给人看,唱歌和乐器可以请人听,舞蹈更是赏心悦目。

阅读呢?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让身边的人认为,你自命不凡,且喜好炫耀这点。

包括很多答案里的用词和腔调,恕我直言,从大众的视角看,不是特别让人舒服。

摄影需要购买昂贵的器材,绘画需要天赋,至于读书,大部分人看来,谁都可以读,谁读都一样。

他们也许没有阅读习惯,也许不能坚持阅读,但不妨碍就这么认为。

在这些人看来,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必须忙活事业和学业,得照顾老人和小孩,要张罗无穷无尽的琐事。

而你,有时间看闲书,必然是牺牲了其中不止一项的时间,逃避了家庭和社会的部分责任。

这样的人,也好意思跑我跟前炫耀吗?

这不是对不对、该不该的问题,也不是社会风气的问题,更不是价值观扭曲、礼崩乐坏的前兆。

人性使然,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最正确,手头上的事最紧要。

我父母那辈,平时还是有时间和精力看书的。他们对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的人也是发自心底地佩服、敬重。

但世界已经变了。

出于这个原因,现实中,我也极少看到有人抱团交流读书体验。

唯一一次意外,是个漂亮姑娘,她喜欢小说,身边自然而然地围拢了一群男生,争相对情节、人物和文笔发表看法。




  

相关话题

  古罗马是如何兴起的? 
  为什么会有很多低收入者会将自己的无能归咎于国家或者政府? 
  中国是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后来为什么弱小落后了? 
  全球性跨国政党可不可能成为未来世界政治发展的方向? 
  俄罗斯在未来解体的可能性有多大? 
  为什么传统封建国家在民主化进程中总是更易受到极权思想的反弹?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如何看待山姆会员排队退卡以及被某些网友形容成“跟风”的现象? 
  为什么现在公知名声臭了,而韩寒却还很吃香? 
  如何看待香港反对派议员辞职全部生效?香港的政治形势会如何发展?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韩国的民族性格?为什么韩国人喜欢声称自己民族极其优秀?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师父」和「师傅」这么明显的语义有差别的两个词经常搞不清楚?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