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你作为一名教育行业的工作者,都没明白应试教育归根到底的根源是什么。
任何国家的教育状况都是这个国家的资源状态决定的,而不是一个国家的教育部一拍脑袋“咱们这么搞吧”。眼下中国的教育以应试为主导是因为我们有严苛的选拔机制,我们之所以要进行这么严苛的选拔归根于底是我们仍然处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境地。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社会经济资源,我们的好学校只有这么多,我们的好的工作机会只有这么多,我们好的机会和坏的机会之间的差距很大,直接导致了学生未来的生活状态的巨大差异。于是大家都想去好的机会,那怎么办?只有进行严格的选拔。
只要这种资源状态不改变,无论你的教育是教什么,最后都会走向应试强化。你教马术高尔夫,我们最后就来考马术高尔夫好了。反正下一步的机会就这么多,无论考什么,总要以某种方式刷掉多出来的人。
回答你题目中的问题,学习真的仅仅是为了光宗耀祖吗?不是,你现在的学习只是保证你能好好生活,光宗耀祖你差得远了。大部份孩子对学习感到迷茫,只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孩子都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那不是应该由你去告诉他们吗,你当老师的不承担这个责任,你怪教育本身?填鸭式的冲击,给孩子带来了什么?那是你老师的责任,你可以以不填鸭的方式教学,但目标仍然要达到。你不填鸭,最后达不成目标,那是你教学的问题了。素质教育口号国家喊了30多年,至今没有普及——你要明白,如果我们普及所谓素质教育,那现在高考的内容也会变,但高考本身不会变。而如果高考开始考钢琴,考马术,考艺术史,考公益实践,那一大批普通人、穷人的孩子就会彻底失去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教育不是让你学得轻松快乐提高素质,更兼顾了发展和公平的伟大职能。
所谓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难道是独木桥的问题吗?那是河的问题,什么时候掉下河的人也可以过得很好,那当然也就没有人硬要挤独木桥。这从来就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国家从来就没有号称自己搞的是“应试教育”,因为不管它叫什么,最后总会走向应试强化的道路。
可惜的是你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居然认识不到教育背后的经济资源逻辑。你以为美国的孩子可以轻松搞社会实践,芬兰的孩子地理课就是河边捡石头回去观察……是因为他们的教育部门开明吗?我们的教育部门不傻,你都能想明白的事,这些天天以思考这个为工作的人他们会想不明白吗?有多少材料干多少事呀
素质教育屁用没有。衣食足而知荣辱。
告诉我中国那所985.211是素质教育的方式给毕业证的?
告诉我世界前百大学是素质教育给毕业证的?哈佛?剑桥?牛津还是麻省理工?
美国总统,英国首相,德国总理,法国总统,有那个是素质教育出来的?
诺贝尔奖,NBA球星,五大联赛,奥斯卡演员,那个是素质学院毕业的?
中国五百强企业,世界五百强企业,美国,欧洲,日本,甚至放开条件,巴西,墨西哥,卢旺达,赞比亚这些企业国家招聘的时候哪一个明确提出素质教育毕业优先?
衣食足而知荣辱,素质教育是否有农业耕种以及发展,是否会几年在农田内创造食物?
素质教育是否能在车间车钳洗刨,爬上爬下钻来钻去?
没农业你吃什么?没工业你用什么?素质教育创造什么?如果素质教育教工业教农业。请问怎么区分?是不是应试?
郭德纲是素质老师?为啥能教导出郭麒麟?因为郭德纲衣食足,并且有德云社可以继承,应试教育的冲突是因为应试教育无法分辨受教个体的未来。因此应试教育必须全方位打基础。但是对应受教个体会有大量时间浪费在未来其永远用不上的情况。
而郭德纲直接跳过大量无用之物,只培育郭麒麟知荣辱和文学性。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
只要是有一定身价自身就会转变为素质教育,不需要外在因素干扰,因为目标明确。可以放弃其他出口专攻一路。
但是普通人并不具备直接钉死后代未来的能力,因此需要后代自身有一定的扩展性增加容错几率这是应试教育的需求。这也是未来解决衣食足的方法。
衣食足而知荣辱,不需要素质老师。素质老师除了那钱外不管你孩子是否有衣食。
如果将教育当做一种国家福利,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最好的——这个“最好”是站在平民阶层的立场上——甚至远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
1、
我们先来看看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分为两套体制,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嗯,还是与医疗一样——公立教育免费,但是水平不敢恭维;私立教育水平很高,但是收费同样很高。
中国人把孩子送进学校的时候,总是对孩子未来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而出人头地,未来成为大领导、大企业家、大科学家等等。呃,这些美好的愿望在中国是靠谱的,我们现在可以去查中国知名的大领导、大企业家、大科学家的简历——基本都来自公立学校。
但是,你知不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当老百姓把孩子送进学校那一刻起,绝大多数孩子的命运已经决定!
决定命运的关键在于孩子是读的什么学校——公立还是私立?如果是公立学校,孩子未来除了成为体育明星、娱乐明星可以改变命运,成为精英阶层(官员、议员、企业高管、律师等等)的机会几乎是无限小。
给一个数据。英国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全英国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大学人数的总和。5:1800!就是这么残酷。
英国私立学校每年招收的学生总数占比7%,但是这7%毕业的学生要占据英国80%的精英阶层的份额(包括国会议员、高级医生、官员、律师等等)。
美国也是如此,美国非教会私立学校只占美国学校总数的1.3%,但是这些私立学校有30%的学生可以进入常青藤。但是美国公立学校进入常青藤的比例还不到0.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检索美国精英阶层的简历,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私立学校。
什么是令人绝望的阶层固化?
这就是!
当看着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去上学的时候——你清楚的知道,就读公立学校的孩子不管多么努力——未来的命运与自己相比不会有任何变化!
那么,为什么西方国家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有这么大的差别?
教材不一样、师资不一样、教育导向不一样、上升机制的玻璃门。4项叠加就让穷人的孩子永远是穷人,富人的孩子永远是富人。
教材不一样——公立学校教材简单质量很一般,私立学校教材难度更深,质量很高,
师资不一样——这个不用说,最好的教师都在私立学校,因为收入高得多。
教育导向不一样——公立学校倡导“素质教育”提倡“快乐学习”,因为一个阶层严重固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穷人的孩子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知识,公立教育导向其实就是把孩子哄得开开心心,轻轻松松毕业就算完成任务;而私立学校完全按照培养社会精英的标准来教育孩子——学习压力与考试标准远远超过公立学校。用脚趾头想一想,这两种完全不同标准培养的孩子,最后是什么结果?
上升机制的玻璃门——国外没有中考高考的机制,国外的大学都是自主招生,理论上为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计了一系列复杂的标准。
以美国大学为例,其招生考核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倾向测试(SAT) 、美国大学考试(ACT)等一系列规定的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和中学成绩、教师评语、校长推荐信、论文写作、个人申请材料、艺术、体育特长、社会实践、面试表现甚至种族等诸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录取——大家自行对照一下上面公立与私立中小学不同的差别,教材简单教师一般的公立学校孩子在“快乐学习”,教材更难教师更优秀的私立学校孩子在拼命学习,最后这些指标考核下来,谁更出色?这些复杂的要求其实就是设计了无数个“玻璃门”把穷人的孩子挡在外面。
假如中国全盘复制欧美大学自主招生的模式,那么,让我们来模拟一下一个农村学生在某大学招生面试的现场应答:
考官:你会弹钢琴吗?
答:不会。
考官:你会打网球吗?
答:不会。
考官:你参加过那些有社会意义的实践活动?
答:这是个啥?
……
考官:你有什么特长?
答:我的数学成绩特别好。
考官:滚你的蛋吧,我们是招收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我们不要填鸭式教育出来的考试机器!
就算是考上大学,还有一道门槛就是高昂的学费。
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学大多就是私立学校,比如常青藤系统就没有一所公立大学。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的区别就是收费高昂。美国公立大学学费大致在1万——3万美元这个区间,二美国私立大学学费就是4——7万美元这个区间。
除了学费之外,美国大学的学生住宿费用也是奇高,即使是公立大学一个双人间每人每月折合人民币也在1万元左右。
美国人民中位数年收入输入大致是3.3万美元左右,如果供养一个孩子上好一点的大学,学费+住宿费+保险+生活费,公立学校一般都要达到3——5万美元,私立大学翻倍。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也是包括中产在内的普通家庭的沉重的负担。所以美国大学生高达90%的比例都要靠教育贷款才能完成学业——对,你没看错,全美大学生90%都背负着贷款。
2、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
为什么说中国教育体制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是最好的?
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与应试教育要求——所有的孩子在一个起跑线上。
中考、高考严格按分数录取——一刀切录取体制,对于平民家庭孩子更有利(平民家庭的孩子根本没有财力去上各种培训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公立学校。
大学学费白菜价,住宿费白菜价。
对比一下欧美的教育体制,是不是中国的教育体制更能体现对平民家庭的孩子的关怀?
这少保证了,任何一个贫民家庭的孩子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
然而所谓的“素质教育”首先就是中小学减负。
这个在近几年内已经完成,舆论宣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个从道理上也没错。但是还可以理解为另一层隐含的深意——就是为优秀大学做精英体制转型而储备人才。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吗?那好,中小学都“减负”了,你就得利用“减负”的时间加强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训——对!就是参加各种培训班让孩子去培训。仅靠学校是无法完成对一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的——你得为这个买单。
未来国家只会为普通教育、平民教育买单;你对孩子有更高的精英教育要求——这个就得自己买单——全世界包括发达国家都是如此。
中国的父母总有一个望子成龙的梦想。
但是,其实大多数孩子未来都只能是一个普通人,成为精英是少数。所以,能让孩子未来幸福快乐的成长也许比他成为社会的“精英”更为重要。
关于课外的培训,我觉得家长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不要知识,只要兴趣与能力。什么意思呢?课外就没必须去学习什么知识了,什么幼儿英语、数学统统都是扯淡,可以尝试去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在孩子有兴趣与天赋的领域可以多做一点投资。请记住,任何孩子没有兴趣的课外培训都毫无意义。
如果家庭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办?那就只能自己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去户外活动。让孩子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也不失一种好的选择。
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知乎:花猫哥哥,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相关阅读:
素质教育就是一个花头,对于大部分地方来说,就是拿来吹一吹的形式主义。
为什么应试教育,因为之前穷,体制的改革没有一下子那么快,之前应试用着顺,结果社会的制度赶不上社会的发展。
也别吹中国的应试教育,有问题就是有问题,还说什么比欧美公平,那么多学区房摆设啊,深圳中学的教育组不看单位还以为是科研机构所呢。各地录取分数线还不同。
你告诉我十二年教了什么东西?
基本的认知六年小学就够了,剩下的六年不过是因为制度落后于社会发展导致越来越卷,(以及某些不可说的原因)
应试教育其实对大部分学生反而是一种伤害(当然了,那种在鸟巢开运动会的学校,那些雷军们祝福的学校就别拿来说话)
不然那些有钱人为啥都出国,人家傻了还是呆了?
欧美的精英教育>中国的精英教育>欧美的快乐教育>中国的应试教育
应试中学的六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已经开始了,六年潜移默化的丛林法则(以分为基础),六年对本性的压抑……
当学校以分数为绩效的时候,胜出的那批人是谁?后知后觉明白的那批人会怎么做呢?
素质比应试好,快乐比应试都好,可惜中国相对而言还是太穷了,所以只能先用着中国版应试
古代的縣並不是只有一個衙門,這完全是對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完全沒有任何認知才能說出的話。
以縣制初次完全推廣到全國的秦代為例,這算是最初完全意義上的規範性縣級政府。
除了縣令、縣丞、縣尉,事實上還有很多吏員在維持政府運作。
縣的具體部門,一般單位名稱為曹,根據秦代遷陵縣的情況大概有十個曹和其他個別官署。目前已知有田部、亭部、市府、獄東曹、獄南曹、戶曹、吏曹、倉曹、尉曹、司空曹、兵曹、旁曹,除以上之外還有目前尚未知的部門。
一個縣至少應有103個吏員,除此之外有事務還會征發百姓、刑徒以維持日常運作。而遷陵縣只有152戶,算上縣吏、戍卒、刑徒也就千把人。在大縣中,吏員的數量只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