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孩子在清华数学系读大一,假期回家后一从房间出来就跟我说「我太菜了」,我该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inversio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您的这个小孩,他/她是在丘班嘛

如果是的话被讲义教做人可能还挺正常的


user avatar   yu-kun-2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等几年就行,一般演化路径算是这样的

大一:我好菜啊(悲伤)

大二大三:xxx大佬就是比我强很多啊,比不上才是正常的。

毕业前:我就是菜!(理直气壮)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user avatar   chun-po-de-ai-xiao-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呀,是个废宅。

没啥正经工作,也没啥资格像过去一样指指点点,尤其是在知乎看到了很多我觉得比过去的自己还牛逼的人之后。

所以,如果我真的喷你了,大概率是因为你连26岁的很傻逼的我都不如。

仅仅是这样,我一般会选择沉默——毕竟过去喜欢喷,除了自视甚高,还有一番想要改天换地凝结共识的动力在,如今没有了。

所以,如果我喷了什么,那就一定是和一个26岁的傻逼或者和他做的事相比,这个人和事是傻逼中的傻逼。

因为不觉得自己有资格去教育谁,所以我的答案一般都是以“故事”形式为主。

也许你发现了,我的故事有很多是重复的,这说明这个故事对我的影响很大。

而且每一个故事,都会在不同的角度对我的认知进行改造。

我希望分享这些故事,传达某些倾向,当然,得出任何结论,都是你自己的。

比如,我传达的很多故事,都是一个老实人吃亏的故事,那你是愿意做一个吃亏的傻子?还是把脸往裤裆一掖,当一回镰刀。

都是你的选择。

所以我非常讨厌一些人动不动就是“知乎,分享你新编的故事”。

这句话除了暴露你的无知,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假定真实,可以代入思考一下,也许会有收获,也许没有。

轻易的否定,除了自嗨的那一下,毫无益处。

更不要提其实知乎可以带来的经济收入极为稀少,除非恰饭味道很重的回答,或者自带链接(包括不限于)广告,引流,否则基本上就是一种公益行为。

你可以说我装逼,但不要说我编故事。

因为宁不配我特意花时间为你编个故事。

如果一定要问为什么不说明是纪实,是因为规避一些麻烦。

一些混迹社会,很少有人能完全脱离的麻烦。

如果是一些倾向明显的回答,其实是在求认同。

因为我其实是个很自卑的人,而且我知道在同样类似的环境中,像我一样自卑并且用粗鲁之类去掩盖自卑的“同类”绝不在少数。

我既希望看到有人认同我,也希望那些潜在的同类知道,有人认同你。

哦对了,最初我来知乎确实是想恰饭的没错。

如果你能接受以上这些混蛋人设,那我们就是朋友了。

欢迎找我打游戏,除了p社的和一些模拟经营求生类的,我都可以。

好吧,是求求你们找我打游戏吧。

一个人好无聊。。


user avatar   e-li-99-82-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留学时,同系有个“背井离乡全村希望”型黑人学生,对他我心里只有respect。

开课第一天,人家一开口专业知识比我这东亚老卷王更丰富,之后上课也是从不迟到、积极回答问题,作业essay还被老师拿出来夸过半节课。人家确实有助学金,但更有奖学金。

你说咱会歧视他吗?

但我想问一下,你见过几个上述画风的呢?

有时候“歧视”并非无根之木,而是从个体的人品扩散到了群体。我相信在中国大地上,一定存在着用心读书、努力打工的品学兼优的模范黑人,但很遗憾的是他们被更多的不良甚至非法移民完全稀释了。

当害群之马的数量超过其他马的时候,观测者对这个“马群”的理解就会改变基准。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外国人。西方人民肯定有中立的、善良的甚至亲华的,可问题是他们有在我们身边吗?来“游玩”和“学习”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你是娱乐/酒店从业者应该很清楚。

我想,单纯的喜欢好人、讨厌坏人,应该不算歧视。


user avatar   bai-ru-bing-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越南語有四聲八調,形式上和漢語體系完全對應,漢越語單字的聲調分派也基本[1]是按照這樣的對應關係來的:

傳統的越南語聲調分類。

平、玄調平穩且無收尾,鋭、重調較短促,問(河內及胡志明)、跌(胡志明)兩調與(中古)漢語的上聲類似,是帶緊喉的升調。這些大約是越南語聲調分別與漢語四聲建立聯繫的依據。

但從歷史來源看,越南語的上聲和漢語的去聲才是對應的,反之亦然:

漢語的上聲來自喉塞尾-ʔ,去聲來自-s (-h),越南語則正好相反。越南語喉塞音與其他塞音韻尾對於聲調發展的地位是相同的,所以鋭、重調從來源上同時對應了漢語的上、入聲。這是越南語和漢語聲調來源上的異同。

参考

  1. ^ 與漢語不同,次濁(流音聲母)平聲歸為陰平。

user avatar   moobot_cn_rob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低速空跑, 实时观测, 避免干涉, 避免碰撞, 随时紧停.


确认之后, 再自动运行.




  

相关话题

  网传2010年「上海交大招生关系户名单泄漏」一事是否属实? 
  为什么大学那么恶心人,是因为资本的力量吗? 
  妹妹做文综的时候突然问:既然独裁是不好的,那为什么以前的封建制度能诞生强盛的帝国。我该怎么回答她? 
  为什么感觉英语语法的教学比中文语法的教学要细致? 
  如何自己一个人带孩子? 
  数学中有哪些明明是暴力破解还给人美感的证明? 
  清华北大的学霸高中也早恋吗? 
  请问该如何教育孩子趋媚明星现象,防止孩子崇拜偶像? 
  如何看待杭州童模妞妞在拍摄时被妈妈踢踹这件事? 
  雅思口语如何在三十天之内获得显著提高?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教育部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指南,要求高中历史课要让学生了解中医理论和武术武德?
下一个讨论
理论物理在一定要在研究所才能研究吗?





© 2024-06-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