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外有些学者在学生时期发论文横扫science nature,但独立后却只能在一般刊物上发论文。怎么看这个现象? 第1页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也不一定完全是这样的,这种确实是一个现象。

一来在导师手下做事和自己独立做事是两回事,学生阶段考虑的问题较少,较为单纯,但是作为PI那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去了,会分摊一大部分精力。

二来本来科研就有马太效应,又叫光环效应。同等质量的论文,大牛发起来就是容易,这个没什么不敢承认的,毕竟学术圈也得靠圈子。


user avatar   adrian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注:以下内容仅符合美国生物、生物医学领域,其他学科我了解程度不足,不敢以偏概全)


(1)“通讯作者光环”

简要来说,就是“通讯作者是大牛的文章更容易发CNS”。同样级别的成果,大牛实验室做出来的比AP实验室做出来的往往能发到更好的期刊。首先是因为声誉的问题,大牛在学术界混迹数年,做出来成果可信度更高。同样是CNS级别的重要成果,审稿人会认为大牛造假的几率更低,毕竟大牛会更珍重自己的名声。再者是人脉的问题,大牛在学术界摸爬滚打,和同领域的其他大牛关系都不错,像CNS这种级别杂志的审稿人也一定是同领域的大牛,说不定大牛A的文章送到了他当年博后时期天天一起喝酒的审稿人B手里(学术界人际关系connection繁杂,杂志编辑不可能为了“避嫌”把文章送到不认识的人手里),而初出茅庐AP C和审稿人B毫无关系,你们觉得审稿人B会对A还是C网开一面呢?此外,大牛写文章“编故事”的能力也比AP要高很多。同样的一套figure,大牛因为多年的经验可以讲一个非常好的故事,AP可能因为写paper经验欠缺(当时他们自己发的CNS paper是大牛写的)讲不了那么好的故事,自然大牛的“好故事”对CNS这种顶尖期刊吸引力会更佳。

这种通讯作者光环往往也是双刃剑。一是大牛也不一定靠谱,比如MIT Whitehead Institute的大牛Robert Weinberg非常喜爱在CNS上灌水,但最近有若干篇paper被retract (

Three Retractions for Highly Cited Author

)。二是没法保证真正高质量的文章在顶尖期刊上出现。比如我老板之前在Weinberg手下做薄厚的时候发了若干CNS,现在做出相同质量的工作就只能发到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Medicine第一个级别的工作。三是很多AP会“利用”大牛的声誉,比如MD Anderson一个华人AP(现在已经是full professor)是Tony Hunter手下独立出来的博后,他独立后发的paper几乎每篇都挂Tony Hunter的名字囧

(2)“首创效应”

能发CNS的工作一定要足够新颖,比如第一次发现某条通路,第一次CRISPR进行tumor surpressor gene screening,第一次解到某种蛋白的结构之类的。很多大牛能发CNS就是有一套足够新颖的方法发现足够新颖的东西(比如癌症领域这两年Tyler Jacks, Phillip Sharp, Feng Zhang那几篇CRISPR methodology的文章),而真正做实验的postdoc受益于此拿到CNS的第一作者。而当这些postdoc独立之后,他们在当PI的前几年大多也会延续之前postdoc用的方法,自然不够“新颖” 能发 CNS级别的文章。(Feng Zhang这种从发现光遗传跳到发现CRISPR的天才除外,颜宁这种搞结构的除外)。




  

相关话题

  家里飞进来蝙蝠为什么打110119不帮忙驱赶? 
  你见过哪些极品参考文献引用? 
  生物学中有哪些好玩的知识? 
  项目/学生/经费/Paper,青年科研人员倒在哪关? 
  如果狮子和老虎灭绝几十几百万年后被发现化石,会不会被认为是同一个物种? 
  杂交前地球上存在的 4 种原始柑橘有哪些? 
  你们用过的最贵的化学试剂是什么? 
  为什么学术论文要用很长的篇幅来描述一个用日常语言可能寥寥数语就能解释的问题? 
  如果在床边放一碗血,晚上蚊子还会来咬我吗? 
  你在学术界遇到最让你无奈的事情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中国有哪些火山值得探索?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nature和science的中国文章很多都是材料学相关内容?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