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好的苏联文学?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guo-xing-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在另外一个问题中的回答

苏联的战壕真实派,以基层官兵的视角来描述战争的进程和社会百态。和一般人“战斗民族”的印象不同,其实俄罗斯文学给我的印象是细腻的笔触和沧桑的风格。
我在大学时期读了很多苏联的战壕真实派小说,对我后来翻译军人回忆录有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西蒙诺夫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
邦达列夫的《营请求火力支援》《岸》《热的雪》《最后的炮轰》
巴克拉诺夫的《一寸土》
肖洛霍夫的《他们为祖国而战》
且科夫的《第三颗信号弹》
维亚切斯拉夫·康德拉季耶夫 的《萨什卡》
维克托·涅克拉索夫的《在斯大林格勒战壕中》
当然,这里要着重推荐一下鲍戈莫洛夫的小说《涅曼案件》或者叫《四四年八月》,这是一部反特题材小说,并且有同名电影。推荐大家可以先看看电影再看小说,结构紧凑曲折,非常精彩。
作者:赵国星
链接:zhihu.com/question/39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苏俄的战争小说,被誉为“中国战争小说之母”。翻开那些“战壕真实派”作品,能感受到浓郁的俄罗斯文化和呛人的硝烟扑面而来。

船形帽、红星帽徽、破烂的军衣、厚实的军毯、靴子还有冲锋枪和弹夹,构成了典型的苏联军人形象,他们是士兵、伙夫、连长、营参谋长、团长、政治指导员、军医、师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集团军司令同志们。他们来自苏联广袤领土的各地,莫斯科、列宁格勒、乌兹别克斯坦、高加索、梁赞、塞瓦斯托波尔、斯摩棱斯克、奥廖尔、别尔戈罗德。

他们在战争爆发前是职业军人、学生、老师、工人、农民、政府工作人员、记者,他们有着不同的梦想,有着各自的爱情,和平年代他们或者平静的生活在红色的土地上,或者在肃反过程中被捕。

但是战争爆发了,他们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生活中走到一起,组成了一个个连队,一个个团队,一个个师,集团军,方面军,成千上万的苏联人民汇成了红色的铁流,克服了黑暗的失败与死亡,直到迎来反攻,砸碎法西斯的脊梁。

无论是小说里,还是电影中,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背景,爱好,口音,但是他们又是相同的,不管是普通的战士还是指挥员同志,或者是引人注目的,女卫生员同志,他们有着黄褐色的头发,灰色的眼珠,抽着劣质的马合烟草,吃着黑面包,喝着老伙夫做的羊肉汤,那是用铁皮桶煮的,搁了厚厚的一层黄油。在寒冷的战壕里他们拿出水壶,喝一口“人民委员配发50克”伏特加,“为了胜利”“为了亲人”或者干脆为了明天的战斗。

他们紧紧攥着手中的冲锋枪,扣在扳机上,盯着战壕对面的法西斯,看看他们到底能有什么新花样,坦克、半履带输送车、自动枪手,我们的大炮和飞机就够这些狗娘养的法西斯受用啦,指挥员发出了冲锋的命令“小伙子们,跟我来啊,共产党员们,冲啊!”

他们在战争中的经历各不相同,有在德国人的包围圈中九死一生突围出来的,有从大后方被征兵部门送到前线的,有被俘之后,受尽了德国人的折磨,逃出来的,有在沦陷区参加了游击队参军的。遇到了久无音信的战友,热烈拥抱后的第一句话往往是“瞧瞧,您还活着呢,老朋友”“可不,还活着呢”

他们亲眼看着战友、爱人、朋友、亲人惨死在德国鬼子的屠刀下,他们默默的战斗着,默默的做着自己的工作,敌后侦察、抓舌头、攻克一个高地、一间车间、一条街道、一座水塔,战争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向西方推进,他们看到的是惨不忍睹的画面,战俘营中被折磨致死的战友,绞刑架上的游击队员和地下党员,像苍蝇一样被冻死的平民,一片瓦砾的学校、工厂和居民区。

这里曾经是他生活的地方,他美好的童年,五一节和朋友们一起去游乐场,和他的初恋情人一起上学,并且体验了最美妙的初吻,“无产阶级”广场每到节日的时候就有盛大的游行和狂欢.....现在这一切都被法西斯毁掉了,战士们在收复的家乡寻找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的母亲和姐妹抱头痛哭,父亲被德国人打死了,他宁死也不说游击队在哪里。哥哥被德国人抓走做苦工,据说能活着回来的寥寥无几。或者他们仅仅能在化为废墟的房屋和邻居的只言片语中想象曾经温馨的一个家庭是怎么被德国人摧毁的。

团部多了个孩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的父母都被德国人杀害了,只能在街上流浪,团长给找了一顶帽子,政治委员找了一条马裤,野战医院的护士们把军衣改小,套在这个小红军的身上正合适,小家伙成了“团的儿子”,缴获的巧克力战士们舍不得吃,老兵们像照顾儿子一样照顾他。集团军司令员来团里视察,摸摸孩子的头“小家伙,送你去后方上学吧”“不,我是一个红军战士,战争还没有结束”

这就是苏联战争小说中典型的一群人,他们遭受战争的苦难,他们拿起武器抵抗侵略者的屠杀,他们一边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一边面对时刻存在的死亡威胁。战争结束了,他们佩戴着勋章,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重新去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大炮在黑暗中轰鸣,

进行着神圣而正义的战争。

殊死的战争不是为了光荣,

而是为了大地上的生活。


user avatar   yang-yan-bao-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若是乌克兰成功加入北约,俄罗斯会不会沦落到被北约入侵? 
  俄罗斯新增确诊病例超2.5万例,累计逾595万例,目前情况怎么样了? 
  为什么毛姆的小说那么吸引人? 
  乌克兰给中国转让了哪些军事技术? 
  为什么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几次都打趣撮合宝玉和黛玉而不是宝玉和宝钗呢? 
  为什么古代艳遇女鬼的总是书生? 
  鲁迅在国内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 
  文学到底有什么用? 
  如何评价采铜开读书收费社群? 
  如何评价《读者》和《青年文摘》这类杂志? 

前一个讨论
身边有没有那种很努力却一直不成功的人。?
下一个讨论
我一直觉得这个世间万物的一切都是注定好的,请问这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