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德战争的本质如格罗斯曼在《生活与命运》中所说,是两个集权国家之间争夺利益因素而非正义性居多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tharrysmit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咋又管不住手给他乎写严肃答案了………各位引以为戒,他乎还是要用来灌水………


你好,我善意地认为这不是钓鱼题。

首先格罗斯曼本人当时是一位战地记者,在《红星报》任职。有超过1000天的前线采访记录,除了不拿枪以外和很多战士区别也不大,还参加调查过很多战争中的屠杀罪行。那就算是半个老兵了。

对于他的看法我不评价。对于真的经历过战争的老兵,他可能看到过无数正常人想象不到的惨,每天一睁眼就是我写了我号就没了的画面,那么他对为何而战,战争的意义等等有一些“大逆不道”的言论太正常了,因为否则他就没法欺骗死了战友的自己继续活下去

这不是阴阳怪气,美国老兵也是这样的

他非常仇恨自己的长官,我觉得起码部分长官还不至于他说的那样,但是那有啥办法?不这么想他也许都坚持不到胜利了。

对于这种反法西斯老英雄,我的态度一直是,老英雄有随便一说的权利,老兵的回忆我们后人就保持礼貌微笑着听完,绝对不要(不论立场)从其中学什么历史真理就行。


其次你要确定你说的真的是他的看法

我真的看过这本书,它是一部军事小说,不管作者是不是老兵,也不应从小说中学习严肃的历史;另外,这本小说采用了POV的写法,也就是冰与火之歌那样。色太后在她自己的POV里说“龙妈是碧池”,是否等于啊啊马丁把这个人物定义为碧池呢?我想这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么换了一本小说也是一样的。

在这方面较为专业的定义可能是:

“全知作者”视角:
故事并不是由某一个人物讲述的。也许会有许多观点人物,叙事口吻可能会在故事中的任何时刻切换,或者出现只可能来自作者本人的观点、看法、分析或预言(比如勾勒一个跟任何人都不接触的人,或者描写一个没有人去过的景点或房间)。作者也许会告诉我们所有人的想法和感受,解释他们的行为,甚至站出来臧否人物
这是讲故事的人常见的口吻,他对所有人物的位置、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知道什么发生了,什么即将发生。

有限第三人称
观点人物是“他”或“她”。“他”或“她”讲述这个故事,而且完全参与其中。只有观点人物的所知、所感、所见、所想,他(她)的猜测、希望、记忆,等等这些可以被讲述。读者只能通过观点人物的眼睛和耳朵、从观点人物所说的话了解其他人的品行,推断其他人的感受。这种限定于一人的视角可能会贯穿整本书,也可能会从一个观点人物切换到另一个。这种切换一般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而且通常不会发生在很短的篇幅里。
没有人会担保有限第三人称的叙事者是可靠的。

你可以随便选一本看着还行的文学知识相关读物进行查询。我选的是第一个搜到可用电子书的厄休拉勒古恩的作品。

我对你题目中谈的这个观点有印象,比较有争议的可能是作者在一些高官的POV里也让他们持这种看法,但这依旧是故事里的人物塑造问题。


欢迎探讨,瞎喷一律拉黑,抖机灵也拉黑,欢迎贡献黑名单。




  

相关话题

  如果希特勒不发动臭名昭著的二战,会成为德国的伟大领袖吗? 
  当今中国的文化输出是否不及苏联?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为什么会有大量“伪军”的出现? 
  如何看待「日本人的反战其实是反战败」? 
  二战时期战略意识最强、指挥水平最高、战果最为辉煌的军事统帅(包括战将)你认为是谁? 
  战争中真的会有人会刻意瞄准头部开枪吗? 
  西方国家黑苏联黑得多厉害? 
  二战时对付德军的美军好受些还是对付日军的美军好受些? 
  如果台湾忽然对外宣称具备了核武技术,台海局势有什么新的可能?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为什么会有大量“伪军”的出现? 

前一个讨论
2021年语言哲学和现象学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下一个讨论
你觉得物理的魅力体现在哪里?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