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第1页

     

user avatar   yinshou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说,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其实就是逃出许昌的汉献帝——换而言之,有一刻开始,曹操手里的献帝是假的。

试想:刘备是皇叔,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为什么要沐浴更衣去草庐拜访一个村夫?为什么刘备绝不能让张飞动粗,要三个人一起毕恭毕敬地候着?真相只有一个:他们要见的是真的大汉天子,他们行的是朝拜天子的礼仪。再试想:为什么诸葛亮的门童为什么要对刘备说,自己记不得这么多头衔?显然,这位是天子近侍,他必须要先折煞一下外臣、军将的气焰——而这里的童子,说的更多的是声音而不是年龄。

于是很多事情的真相也就水落石出了:为什么在草庐时,诸葛亮足不出户就可以有《隆中对》的视野?因为这许多年来,他坐天下之中,观英雄成败,他看得太清楚了。为什么诸葛亮平居敢自称“卧龙”?为什么刘备临终前会对诸葛亮说,“汝可取而代之”?因为这位就是大汉天子,终究还是汉室天下……

关键在于献帝是如何成功脱身的?脱身之后的他为什么不即刻起兵讨曹?

显然,衣带诏是成功的。献帝——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他——从一开始就是杰出的策划师,他的每一滴血都没有白流。刘备接到衣带诏以后,不可能潜逃,他之所以走了,就是因为营救汉帝的计划成功了。曹操毕竟也是高手。他发现真的皇帝不见了,即刻把董承一干人等处决。这样,在许昌的天子近臣都死了,没有人知道献帝长什么样,曹操说是谁就是谁。这步棋,曹操一直很得意——只要假的天子在手,真的天子也不敢贸然出击。他后来回忆道:“外头要是知道皇帝失踪了,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了。”

献帝离开了许昌。他固然很想即刻召集诸侯,以天子的名义讨曹,但这太危险了。假作真时真亦假——“天子”,某种意义上就在许昌,一个外人突然宣称某人是天子,很可能就是袁术或者艾德·史塔克的下场。是的,在他没有实足的证据或相当的实力之前,各路诸侯都可以宣称他是冒充的,以讨伐叛贼的名义讨伐他。他需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这也是“卧龙”的喻意。而献帝从来是谨慎的——这就是后世说的,“诸葛从来不用险……” 现在,当务之急,他需要投奔一个可靠的人隐居起来。

这个人当然就是刘表。

一则他也是汉室宗亲,再则襄阳毕竟离许昌很近,免去许多周折——事实上,他随时准备着杀回许昌。当然,这件事应该只有刘表、刘备、水镜先生、徐庶、黄承彦等很少人知道。于是,黄承彦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献帝,从而巩固荆州集团与献帝之间的合作。而刘备也不惜千山万水,来投奔刘表。一个以南阳为中心的集团就形成了。从这一天起,刘协字伯和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诸葛亮字孔明,他的荆州团队精心为他打造的身份。

刘备劝刘表偷袭许。事实上,这是汉献帝的战略安排。

献帝回到了许都就可以恢复自己的真正身份,召集天下诸侯。以刘关张之勇,统刘荆州之兵,大业可成,汉室可兴!不幸的是,刘表有他自己的算盘。献帝一旦起兵攻许,最后还是他的荆州军与曹操血拼。而知道真相眼泪掉下来的曹操也会把他当做头号敌人。无论最终胜负如何,刘表只是鹬蚌中的一个,而得利的恐怕是刘备或其他诸侯。刘表不愿意冒险,他决定观望。天子是他手中的奇货,他希望在对他更有利的时候撒出去。

刘表的举动让汉献帝大失所望。这让他意识到,他不能只是南阳一届隐士,他必须更进一步,获得一个真正的决策者的身份,投身到这个权力的世界中。

三顾茅庐其实是汉献帝和刘备之间的往返磋商。

经过三轮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刘备给汉献帝军师的身份,汉献帝从此掌握刘备集团的决策权——甚至刘备很多时候都要服从他的指挥——显然,这会让不了解内情的关张很不满。但汉献帝为此做出了重大让步:他将放弃刘协字伯和的身份,从此诸葛亮字孔明就是他唯一的身份!这意味着,最终继承大汉天子的,将是刘备的后裔,而他,终究是要向刘备下跪的。献帝的内心是痛苦的——但为了大汉天下, 这又算得了什么!

这之前还发生了一个插曲。徐庶的母亲是颍川人,一开始就是汉献帝身边的人,从许昌一直护送献帝到南阳。但曹操的特工抓住了她,掌握了关键线索,开始严刑逼供。这个时候徐庶就只能离开刘备,去许昌处理这次危机。所以徐庶临别的时候说得很隐晦,他说他现在方寸乱了——是的,不止他,整个计划的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喉咙口。好在,徐庶出色地处理了这件事。徐母自尽。曹操失去了关键证人,只能设法控制住徐庶。这个过程中,挫败让曹操动了杀心,于是他打算大军南下,擒住诸葛——一切自然水落石出。

于是,改变身份之后的汉献帝终于可以於曹操对决了。他首先火烧博望新野,出了一口恶气,然后,依据他的战略规划,就要联络东吴。这时,他真正担心的事终于被摆到了他的面前:他其实没见过诸葛瑾!虽然他和他的团队早有准备,当一旦当面对质,难免尴尬。所以《三国演义》说:

瑾曰:“贤弟既到江东, 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望兄见谅。”


这都是面上的话。诸葛瑾其实说的是:“你谁呀!”献帝说:“我有更重要的事情,你先兜着……我们慢点聊。”现在,整过过程中牵线搭桥的就是鲁肃。在鲁肃等人的牵线搭桥下,孙刘联盟,大破曹军。而诸葛瑾和诸葛亮这对假兄弟,也必须演下去。其实,从名字中还是可以看出破绽的:诸葛“瑾”、诸葛“均”都是斜玉旁——均字少掉的那一横是后世的传抄的遗漏,好比华雄很有可能叫叶雄,就是因为繁体字華和葉相近。显然,诸葛亮与他们不同。亮,字孔明。“孔”其实就是“非常”、“很”的意思,亮、孔明就好比后世所谓的正大光明。孔明也好,卧龙也好,这都是献帝一开始设计好的、标记自己帝王身份的线索。

说来,鲁肃真是一个好人。他也知道,刘备势力太弱了,这个盟友没有什么价值;他也知道,周瑜有很多机会可以干掉诸葛亮,进而瓦解刘备势力。甚至,在他本来的战略规划中,东吴就是要取西川的,孙权就是要称帝的——这里根本就没有刘备的位置。但无奈他知道了内情。天性忠厚的他决定为大汉尽最后一份忠诚,他要保护诸葛亮。而周瑜,当然是斗不过卧龙的。后者是真命天子,他的血可以召唤“神龙”——无论是大雾还是东风……周郎选错了对手。很多年后,当事人都死了,孙权后来知道了其中原委,他感慨周瑜的际遇,又觉得鲁肃这家伙当时背叛了他——说的就是这件事。

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刘备每在外作战,诸葛亮总是坐镇中军,这都是一开始约定好的。诸葛亮——也就是大汉真正的天子——会用自己的智慧,重振祖宗的基业!

曹操这边就比较苦闷,他眼巴巴地看着天子溜走了。对于他手里的假“天子”,他一天比一天更加不敬——是的,他无须敬畏,这是他找来的冒牌货——终于荀彧都察觉出了曹操的变化。曹操也是无奈。醉了的时候,他吟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南飞的乌雀或许就是溜走的天子吧。“他终究可以依靠谁呢?”曹操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还是回我这里吧。

然而,渐渐,刘备和诸葛亮(也就是汉献帝)之间产生了裂痕。

一个导火索是刘封事件。刘备处死了这位养子。这不能不让诸葛亮(汉献帝)担心自己的处境。如果刘备开始铲除刘氏成员,以巩固刘禅地位,那么下一个遭殃的职能是诸葛亮自己。在一段时间内,诸葛亮处境相当尴尬。但随着刘备自作主张,夷陵惨败,白帝托孤,一切又回到了一开始的草庐协议下。大败之后的刘备,或许明白了过来:“皇上啊,你的天下,你放开手去取吧。”于是诸葛亮挥师北伐,光复本属于自己的汉室……

他内心的苦闷只有自己知道。《出师表》中,他说了那么许多,最后却说:

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他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因为他说的那些,什么布衣,什么躬耕,其实都不是真的!他也许想说,“真正懂我的人应该知道,我之前讲的那些都毫无意义——你们要像扔掉梯子一样扔掉他们。”但他连这都不能说。一切有意义的,他只有保持沉默。只有他的泪水,这是真的。

眼看着白痴的刘禅,他固然想过恢复自己的身份。但想到当年草庐的约定,想到与刘备之间多年的羁绊,他又有所犹豫。这么多年来,他早已习惯了汉臣的身份。他多么希望自己真的是大汉的丞相啊。九泉之下,背对飘零的汉室,他可以对大汉二十三朝列祖列宗说一声:“臣尽力了!”然而,他不能够。他不只是汉臣,他是大汉第二十四位天子。“为什么偏偏是我,要肩负起扭转乾坤的重任!”——许多许多年后,一位异国的诗人会这样唱道。

现在,他只能步步为营。打算先攻入长安,再加十锡。等出现了五星汇聚、高祖再世的异相,再见机行事——或可以公布自己的真实身份,真正复兴汉室?然而,北伐大军在胜利在望的时候,刘禅却把他召了回来。余下的只有无奈……

与诸葛亮真实身份息息相关的还有两个人:王朗,和司马懿。

作为文武全才,王朗当然有自信拿下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普通人。但诸葛亮不是普通人,他是大汉天子!他正义凛然的一刹那,老臣王朗全都明白了:这根本不是一场舌战,是大汉天子在三军阵前训斥自己!顿时,又是惊,又是喜,又是惧,又是羞愧,又是无措,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他落马死了,死在他曾经发誓要侍奉的天子面前,死得明白。

还有司马懿。他追到了城楼上,诸葛亮弹了一首只有宫中才有的曲子——是出于震慑?还是要唤起世为汉臣的司马懿的良知?自幼熟悉宫廷乐律的司马懿,瞬间就明白了坊间谣传是真的!他选择退兵。也不知道是因为他内心深处身为汉臣的悸动,还是因为他开始下一盘很大的棋?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后来西晋篡魏之前,首先选择灭蜀,就是想获得诸葛后人,汉室正统,作为可能的一张牌来打。所以,邓艾在杀害诸葛瞻父子之后立刻被做掉了——他哪里知道水有多深;而钟会从姜维那里得知真相之后,也打算自己动手,不幸变成了一出闹剧。这些都是后话了。当然,最后司马氏放弃了诸葛身份的手牌,选择让这件事消失在历史之中。

当然,早先获得了徐庶的曹魏渐渐地也了解了其中隐情,只是将计就计而已。他们并不需要真的献帝,只需要一个人来表演献帝,来完成各种仪式,尤其是最后的禅让。曹操一开始就安排好了。诸葛亮死了以后,假献帝也没有了价值,自然被做掉了。史学家非常隐晦地记载了其中的关系:所以献帝的出身年和诸葛亮也是一样的——对,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生卒年是一样的。

说到这里,似乎还有一丝悬念:

诸葛瑾的亲弟弟,诸葛均的亲哥哥,这个人真实存在么?献帝使用了他的身份以后,他到哪里去了?他本来叫什么名字呢?我想,这恐怕就文献不足征了。我倾向于这种理解:这个人原先是存在的。他之后使用了一个化名,叫朱士行。朱士,就是诸葛家族之士的意思;行,就是走了。文献中的朱士行极有可能是真正的诸葛瑾之弟,诸葛均之兄。他去哪里了呢?他出家了。所以,名字里的“行”,也许就是对梵文Tathāgata的一种解读,那样得去了(tathā-gata)——虽然后世习惯理解成那样来了(tathā-āgata),也即如来。无论如何,朱士行是有记载的汉地第一位受比丘戒的出家人。想来他的内心也有许多的凄苦,或许他早已找到了解脱?他的事迹也成为汉地佛教的一个新的开始。

当然,这只是猜测了。

整个蜀汉,为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建立完整的史官制度。太多往事随风散去,幸而,终有一些蛛丝马迹,长存在史料之中,穿梭在评话与戏剧之间,最终通过罗贯中的笔,汇聚到了《三国演义》之中。有一天,一定有人会找到这些真相。不!自始至终,都有人坚守着真相,坚守着这大汉的秘密。他们,是汉的意志的继承者——譬如,他们中的一个人,我们在电视上早就见过了。

而我,真的遇到过一位。十年前,我流落交州,招贤馆里就有一位和我投缘的在野武将。他自云姓胡,名说之(读为“悦之”,博君一笑的意思),号八道山人,大汉宿将胡车儿之后。有一天深夜,说起献帝在许昌的际遇,我痛哭流涕,不能自持。他有所不忍,就把这个故事交给了我。他说,本来,这事只有在“乙未”之年才能讲与人听——“以”(“乙”)成大汉“未”竟之事业。他还对我说,这个故事认真想下去是很恐怖的,因为他时刻提醒我们这样一件事:“许多时候,我们自以为读了许多史料,勾稽系联了许多史实,解释了一些前人不能解释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一开始就是错的——完完全全就是错的。明白通达的人,见之放声大笑;但陷入其中的人,终其一生或许都不能自拔——转眼间,书册已黄,鬓发已白,他的一生就这样毁了。”

我想,这个故事的可怕之处也正在这里吧。


  • 任何公众号、网站转载都是收费的。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罗贯中描述姜维文能运筹帷幄、武能上阵单挑,文武全才,是这么安排戏份的:

识破诸葛亮计策,然后单挑赵云,还用计策袭了诸葛亮的营。

之后历代三国游戏,他是少见的武力、智力双90的了。

但是,其实《三国演义》隐藏着两个真正文武全才的怪物。

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到来;忽见一枝魏兵杀到,延纵马向前视之,正是 司马懿。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 懿随后赶来。

张郃死后,魏延已是当时三国第一猛将了。司马懿居然挺枪去战?还真打了几个回合?如果司马懿武力不济,魏延早就一刀斩了,何必还诈败,说明确实战司马懿不下啊!

魏延拨马而走,司马懿还敢追?要知道司马懿比诸葛亮还谨慎小心,若对自己武力没有十足的信心,可不敢啊。

但更伟大的是这位:

朗遂引兵会合白虎,同陈兵于山阴之野。两阵对圆,孙策出马,谓王朗曰:“吾兴仁义之兵,来安浙江,汝何故助贼?”朗骂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今日特与严氏雪仇!”孙策大怒,正待交战,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马舞刀,与慈战不数合,朗将周听,杀出助战;孙策阵中黄盖,飞马接住周听交锋。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忽王朗阵后先乱,一彪军从背后抄来。朗大惊,急回马来迎:原来是周瑜与程普引军刺斜杀来,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听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孙策大军乘势赶到城下。分布众军,四门攻打。

王朗,王司徒。

拍马舞刀,大战东吴三大猛将之一太史慈(另两位是周泰和甘宁)。货真价实的单挑。

而且还“互相鏖战”,那是打了一会儿的。

周瑜与程普夹击,王朗才寡不敌众而去。可见勇猛如太史慈,也无法把王司徒怎么地。

王司徒不止是经史精通、能生儿子(王肃)、善养孙女(王元姬),刀法也了得。跟太史慈打居然不败,游戏里不给他80+的武力,不能够啊!

三十年后祁山相见,如果不是出于礼貌,王司徒早就拍马舞刀冲过去,活捉诸葛亮了!


user avatar   wang-xing-ren-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在甘露寺看婿,孙权安排贾华在席间杀掉刘备,书上有这么一段:

“赵云谓玄德曰:“却才某于廊下巡视,见房内有刀斧手埋伏,必无好意。可告知国太。”玄德乃跪于国太席前,泣而告曰:“若杀刘备,就此请诛。”国太曰:“何出此言?”玄德曰:“廊下暗伏刀斧手,非杀备而何?”国太大怒,责骂孙权:“今日玄德既为我婿,即我之儿女也。何故伏刀斧手于廊下!”权推不知,唤吕范问之;范推贾华;国太唤贾华责骂,华默然无言国太喝令斩之。玄德告曰:“若斩大将,于亲不利,备难久居膝下矣。”乔国老也相劝。国太方叱退贾华。刀斧手皆抱头鼠窜而去。”

初次看时,觉得孙权和吕范互相推卸责任,贾华背黑锅险些被斩的情节很搞笑,像是喜剧片里的情节。但在现实中,帮领导背黑锅的大有人在,上到权门副职,下到基层临时工,轻则背上骂名,撤职罢官。重则入狱服刑,甚至丢掉小命。而因他们的顶罪而平安无事的上司却安然无恙,这套百试不爽的招术也不知道被我国的领导们熟练地用了几千几百年?又有多少炮灰莫名其妙含冤顶包?细想,真是恐怖之极。


user avatar   nao-dong-4-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一段我最早从吴闲云的《三国中的博弈》看到的(强烈推荐该书,博文原址

《三国中的博弈》

),经知乎网友 @风陵渡烤冷面 指出,该内容出自三言里的闹阴司马貌断案,在此谢过。

汉时有一秀才叫司马貌,字重湘。酒醉后作《怨词》一篇,骂老天之不公, 又道:“我若作阎王,世事皆更正。”


岂知, 惊动了玉皇大帝。玉帝大怒:“甚是狂妄! 他作阎王,就能把世事更正? 阴司里的案子堆积如山,十殿阎君尚应付不暇。偏他有甚本事?”太白金星启奏道:“不如押司马貌到阴司,叫他剖断, 看是否公明。”玉帝准奏。


司马貌被勾到阴司,阎王与他换了衣服, 假扮作阎王模样, 限他一晚六个时辰,审理最难的汉高祖冤杀功臣案。第一个来告状的人是韩信。


韩信道:“我为汉祖立下十大功劳,谁知汉祖得了天下,不念前功,将我贬爵。吕后又与萧何定计,哄我到长乐宫,不由分说,叫武士缚住斩了, 诬以反叛。我自思无罪,受此惨祸,三百余年,含冤未报,乞望阎君明断。”


重湘道:“你既为元帅,岂无商量帮助之人?”韩信道:“曾有一个军师,叫蒯通,奈何有始无终,半途而去。”重湘叫鬼吏拘蒯通来审。


重湘问:“韩信说你有始无终,半途而逃,不尽军师之职,是何道理?”


蒯通道:“非我有始无终,韩信不听我的, 奈何? 当初我劝他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韩信不从,反怪我教唆谋叛。”


重湘问韩信道:“你为何不听蒯通之言?”


韩信说:“有一算命先生许复,算我有七十二岁之寿,功名善终,所以不忍背汉。谁知夭亡,只有三十二岁。”


再拘许复来审:“韩信只有三十二岁,你怎么算他有七十二岁?你做术士的,只图哄人钱财,误人终身,可恨!”


许复道:“据理推算, 韩信应该七十二岁。但他杀机太深,短折了寿命。当初韩信弃楚归汉迷了路,遇两个樵夫指引,韩信恐走漏消息,拔剑回步,杀了樵夫。乃忘恩负义。后又十面埋伏,杀尽楚兵百万。故折寿四十年。非我推算不准也。”


重湘问道:“韩信,你还有辩么?”韩信道:“当初萧何荐我为将,后又设计害我。至今心上不平。”重湘道:“也罢,唤萧何来与你审个明白。”


重湘问:“萧何,你怎么反复无常,又荐他,又害他?”萧何答道:“当初韩信怀才不遇,汉皇缺少大将,两得其便。谁知后来汉皇变心,妒忌韩信了得。娘娘说韩信谋反,臣惧怕娘娘威令,只得画下计策,实无害他之心。”


大梁王彭越来告状:“我有功无罪。只因高祖征边去了,吕后宣我入宫议事。我进得宫时,宫门落锁。三杯酒罢,吕后淫心顿起,要与我讲枕席之欢。我执意不从。吕后大怒,喝教乱锥打死,煮作肉酱,说我谋反,好不冤枉!”


九江王英布告道:“汉家江山,都是我与韩信、彭越三人挣下的,并无半点叛心。一日吕娘娘赐我肉酱一瓶,乃大梁王彭越之肉也。我将使臣斩首。吕后差人取我首级。我屈死无申,伏望阎君明断。”


重湘问:“刘邦还有辩么?”汉皇刘邦顿口无言。重湘道:“看来都是刘邦之过。三贤死得可怜,寡人做主,把汉家天下分与你三人,报生前汗马功劳。”这时, 项羽来告王翳、杨喜、夏广、吕马童、吕胜、杨武等六人。重湘道:“灭你者韩信, 你如何反告此六将? ”


项羽道:“是我不识英雄,以致韩信弃我而去,不怪他。我兵败垓下,溃围逃命,遇到个田夫,问他那一条是大路?田夫答左边。我望左走,不期走了死路。那田夫乃夏广,化装了害我。我杀出重围,来到乌江渡口,遇了故人吕马童,指望他放我一路。他同着四将,逼我自刎,分裂肢体,各去请功。故此心中不服。”


重湘点头道是:“那六将原无斗战之功,止乘项羽兵败力竭,逼之自刎,袭取封侯,甚为侥幸。”唤判官将名册拿来,一一发落,各去投胎出世:


“韩信,你尽忠报国,替汉家夺下大半江山,却含冤而死。发你托生为曹操。先为汉相,后为魏王,享有汉家山河之半。那时威权盖世,任你报前世之仇。当身不得称帝,明你无叛汉之心。子受汉禅,追尊你为武帝,偿还你十大功劳也。”


又唤过汉祖刘邦发落:“你来生仍投入汉家,立为献帝,一生被曹操欺侮,胆战魂惊,坐卧不安,度日如年。因你前世君负臣,来生臣欺君以相报。”


唤吕后发落:“你在伏家投胎,仍做献帝之后,被曹操千磨百难,将红罗勒死宫中,以报长乐宫杀信之仇。”


叫萧何发落:“你投胎为杨修。官为曹操主簿,大俸大禄,以报三荐之恩, 后为曹操所杀。前生你哄韩信入长乐宫,来生偿其命也。”


又唤九江王英布:“发你投胎为孙权。做吴王,享有一国之富贵。”


又唤大梁王彭越:“你是个正直人,发你投胎为刘备,后为蜀帝,与曹操、孙权三分鼎足。曹氏灭汉,你续汉家之后,乃表汝之忠心也。”


彭越道:“天下大乱之时, 西蜀一隅之地,怎能敌得过吴、魏?”


重湘道:“我判几个人扶助你就是了。” 乃唤蒯通:“你足智多谋,发你托生为诸葛亮,号卧龙, 做刘备军师,共立江山。你还做三分天下。”


又唤许复:“你算韩信七十二岁,而只有三十二岁。发你襄阳投胎为庞统,号为凤雏,帮刘备取西川。三十二岁死于落凤坡,与韩信同寿,为算命不准之报。”


唤过樊哙:“发你投胎为张飞。” 又唤项羽:“发你只改姓不改名,为关羽。你二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与刘备共立基业。樊哙不该纵妻助吕后为虐。项羽不该杀害秦王子婴,火烧咸阳,二人都注定凶死。但项羽不杀太公,不污吕后,不于酒席上暗算人。有此三德,注定来生义勇刚直,死后封神。”


又唤丁公上来:“你托生为周瑜,孙权手下为将,被诸葛亮气死,寿止三十五。原你事项羽不了,来生事孙权亦不了也。”


再唤项伯、雍齿过来:“你两人皆项羽之罪人。发你来生一个改名颜良,一个改名文丑,皆为关羽所斩,以泄前世之恨。”又发六将于曹操部下,使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以泄前生乌江逼命之恨。


重湘又将有屈死不甘者,怀才未尽者,都发在三国时投胎出世。如此之类,不可细述。判官一一细注明白,何州、何县、何乡,姓甚名谁,几时生,几时死,清清楚楚。恩将恩报,仇将仇报,分毫不错。阎王叹服,替他转呈上界。


玉帝见了,赞道:“三百余年冤案,亏他六个时辰断明,真乃天下奇才也。司马貌有经天纬地之才,来生宜赐王侯之位,改名不改姓,仍托生于司马之家,为司马懿,一生出将入相,传位子孙,吞并三国,国号曰晋。”


user avatar   li-zhi-heng-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玄德大哭曰:“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正凄惶时,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言:“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

面带数箭!居然没有丧失移动能力,而且不但能“口言”,还能中气十足地喊出“去了也!”这样的感叹句。

三国防高血厚的人有很多,比如周泰,但人家是脱了衣服身上有N多伤疤,脸上挂着N支箭能跑步能说话的人,只有糜芳糜二爷,真乃神人也!

其实是个玩笑,“面”应该理解为刘备所能看到的靡芳的正面挂着几只箭,只是如果按今天“面”的狭义来理解,非常喜感。


user avatar   zizhitong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十个“依”字总结刘备的一生:
初,备依刘焉,依卢植,依公孙
袁绍击公孙,破之,备依陶谦
吕布击刘备,破之,备依吕布
曹操击吕布,破之,备依曹操
曹操击刘备,破之,备依袁绍
曹操击袁绍,破之,备依刘表
曹操击刘表,破之,备依孙权
孙权击曹操,破之,备依刘璋
孙权击关羽,破之,备保巴蜀
陆逊击刘备,破之,备死白帝
(刘备,你才是那只妨主的“的卢”啊!)

2.关羽怂的时候非常怂:
1)败于黄忠:先是和黄忠打成平手,然后被黄忠射中(不是黄忠箭下留情,羽爷就挂了)
2)败于庞德:先是和庞德打成平手,追赶时差点被庞德射死(多亏关平在旁边提醒,要不然也挂了)。称赞庞德“刀法娴熟,真吾敌手”,另一个武艺被关羽称赞过的人是张飞。
3)败于徐晃:80合败于徐晃(右臂少力,情有可原)
4)拿不下纪灵:战纪灵,30合拿不下,张飞10合就杀了纪灵,而吕布提纪灵“如提童稚”
5)不善团战:张飞一个人就可以单挑吕布数十回合,他上去帮着打了数十回合,对战况没有多大帮助
6)偷袭颜良:颜良“方欲问时”,不理对方,直接放大招
7)夹击文丑:文丑正和别人打得火热,他刺斜里杀出,“文丑心怯”,关公马快,追上后大招杀之(相当于打lol,关公穿了双速度+100的土豪鞋子,双方对杀,文丑转身先逃)

关羽真正厉害的是他充满英雄气概的三句话:
如不胜,请斩某头。(对华雄)
某观之,如插标卖首耳!(对颜良)
某观之,如土鸡瓦犬耳!(对文丑)
武艺不过尔尔。相比之下,比他厉害的赵云就低调多了。

关羽是三国最喜欢装逼的人,前3次装的(杀华雄颜良文丑),我给满分。
不过剩下的都是0分,另外几次装逼如下:
1)赵云张飞率领2000兵轻取荆南二郡,他偏偏只要500兵力取长沙,以显示自己的高人一头
2)瞧不起黄忠,孔明投其所好,微信告诉他还是你牛,他把和孔明的微信聊天记录发到朋友圈,“供宾客传阅”。不知黄忠看到关羽的朋友圈作何感想?
3)自己不过混到军团长的地步,却瞧不起一方诸侯孙权,放言“虎女不嫁犬子”

3.赵云是击杀敌方武将和小兵最多的人,大多数敌方武将被赵云3合内击杀

4.何进其实是个好统帅(讲仁义的统帅,不是好政治家)
三国演义把何进描写成了一个胸大无脑的屠夫,实际情况呢?
黄巾起义,汉朝已风雨飘摇,摇摇欲坠,此时何进走马上任。
也就1年,张角、张宝、张梁均被斩首,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做鸟兽散。
袁绍、曹操牛吧?早期歼灭的黄巾军(不算后来拖家带口的青州黄巾)加起来估计也就几万,
真正歼灭黄巾主力的,是皇甫嵩,其次是朱隽,他俩加起来歼灭的黄巾军,估计奔五六十万去了。
袁绍、曹操等人,只是他俩的跟班,而皇甫嵩和朱隽是谁任用的?是何进。
歼灭黄巾的总指挥和总元帅是谁?是何进。
你要说了,不就是任命了两个名将吗?too simple,我也会啊。

naive!用人有这么简单的话,新朝会灭亡吗?
王莽够能干的了吧?看看他用的人,王匡之流,被刘秀在昆阳1:10打得大败,最后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崇祯够勤政吧?冤枉袁崇焕,被李自成赶下了台。
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绝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摆平的。
以曾国藩、李鸿章之能,以清朝1200万平方公里、数亿人口之国力,扑灭洪秀全也用了14年。
而何进搞定了这一切,挽救了汉朝。只用了1年。

何进的问题就在于太讲仁义,他想杀宦官,但是他老姐不让,说咱姐俩发迹全靠宦官啊。
何进一想,也是,就下不去手。
这时有个sb出了个馊主意:要不咱们把董卓叫来,让他来杀。
何进说好。(何进治理国家有一套,但是宫廷斗争还是too young)
然后不等董卓来,宦官先下手为强,把何进做了。

可惜了,讲仁义的好统帅,久经考验的东汉首辅,何进同志,就这么挂了。
他死后,汉朝也开始崩溃。
壮哉我进!痛哉我进!

5.宠爱儿子的好爸爸,不是好统帅
袁绍是中国好爸爸。
第一次,曹操立足未稳,田丰说,我们袭击许都吧,袁绍说:“我小儿子生病了,不去”。
第二次,曹操刚打完一架,元气未恢复,沮授说,我们袭许吧,袁绍说:“亲,不好意思,我小儿子又病了,不去”。
第三次,袁绍小儿子病好了,袁绍说:“让我们袭许吧。”“袭你妹啊,曹操都做好准备了,不行。”沮授田丰异口同声地说。
袁绍看了他俩一眼,没说话。田丰又说了:“主公,表去,去则必败。”袁绍不理,反而把田丰关了起来。
官渡之战打响,沮授从军。
袁绍以5:1的兵力,几乎就要击溃曹操。然而,一个叫许攸的人改变了这一切。
袁绍大败,把豹纹裤衩裹在头上当口罩,“单衣幅巾”,只带着几百人向北四散奔逃,沮授被捕,越狱失败,从容就义。
袁绍逃回了河北,杀田丰。

6.司马懿和魏延单挑过,魏延没有当场拿下他,而是诈败诱敌,以司马懿老奸巨猾之性格,居然从容追之,可见司马懿武力和魏延是一个档次的。

7.曹魏第一谋士不是郭嘉,也不是荀彧,是毛玠。
曹魏的二大国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屯田,都是毛玠首先提出的。
实施这两条国策后,曹操就走上了顺风顺水的征程。
相比之下,郭嘉的十胜十败,程昱的十面埋伏,都弱爆了。

8.不想和武将单挑的文官,不是好书法家。
原文:钟繇出马答话。岱使宝刀一口,与繇交战。不一合,繇大败奔走。岱提刀赶来。

赏析:
马岱的武力,85+,证据:
1).马岱大怒曰:“汝焉敢小觑我!”挺枪跃马,直取张飞。战不十合,马岱败走。张飞欲待追赶
2).两阵对圆,忙牙长出马,与马岱交锋,只一合,被岱一刀,斩于马下。蛮兵大败走回
3).真大惊,急退军时,先锋陈造已被马岱所斩

钟繇的武力,不明,但是大家可以根据百度百科脑补一下:
钟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请大家告诉我,古往今来,书法家中,武力最高的能有多高?
楷书鼻祖啊同志们!所有学书法的童鞋好好看看,你们的祖先是多么英勇。

一个整天玩毛笔的人,和一个整天玩刀的人单挑,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对方可是西凉仅次于马超、庞德的猛将,而且装备了“武力+10”的“宝刀”。然而,在电光石火的“不一合”,这样整部三国史中,最短的单挑回合数中,钟繇又从容逃脱,这需要怎样的判断和运气?

是的,是情怀。
我虽然玩的是毛笔,但是我向往的是宝刀。
不想和武将单挑的文官,不是好书法家。
谨以此段,纪念伟大的单挑王、书法家钟繇先生。
请大家以后在word里使用“楷体”时,脑海里闪现一下钟繇先生拿着毛笔单挑猛将马岱的英姿,谢谢。

9.兀突骨是单挑NO.1的有力竞争者,因为他“全身鳞甲,刀枪不入”

10.高览的武力被大大低估,因为他曾和许褚大战,让双方士兵看呆,他被杀是非正常单挑

11.刘备的武力是深藏不露的,三国所有诸侯中,他单挑次数最多,且保持全胜。而且,他是和战神吕布交过手的人,且3打1击败了吕布。另外,他的箭术也颇佳,曾乱军之中射死黄巾大将,箭术可能在关羽之上

12.几位箭术高手:
1)一根箭,一座城。有一个人,依靠装逼的箭术,拿下了一座城,他就是太史慈。因为他的箭把敌将的手钉在了柱子上。穿手箭比穿云箭牛啊。
2)接箭反杀:姜维箭没了,带着弓落荒而逃,郭淮追之,放箭,姜维从容躲过,接箭反杀!(郭淮啊,对方已手无寸铁,你为刀俎,人为鱼肉,你保平就可以出线,保平懂不?你为什么要学人家放箭?)
3)赵云在大江之中,毫不晕船,箭无虚发,截江救阿斗
4)吕布辕门射戟,化解纪灵和刘备的战争。一支箭救了10万人。

13.张合曾在被包围的时候和张飞从容战三五十合,不分胜负。后来诸葛亮说起时,心有余悸:“闻听张合与翼德大战,人皆惊惧”。

14.被抓时不要求饶,不要沉默,要装逼,因为可以活命。看看吕布君臣被抓后的反应:
吕布求饶:被斩
高顺沉默:被斩
张辽装逼,表现出大无畏的气概:受到重用

15.汉朝知乎上有人提了一个问题:如何对付曹操,建立帝业?
其中最高票答案是诸葛亮的隆中对,点赞过万,诸葛亮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大V。殊不知,还有两个答案和隆中对异曲同工,也完美回答了这个问题,但这两个答案点赞数分别为100和0:
1)鲁肃的“榻上策”,点赞数为100:
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2)最可惜的是甘宁的这个0赞答案,毫不弱于隆中对的:
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

16.周瑜有强迫症,因为“曲有误,周郎顾”

17.武将之中,关羽是最喜欢“大怒”的,三国演义中相关记载有多处,可自行查阅,而最冷静的是赵云,单挑前很少动怒。

18.五百年一遇,不世出的建筑奇才:公孙瓒。
他盖了个易京楼,高“十丈”,百度了一下,三国时一尺=24厘米,一丈=10尺=240厘米=2.4米,十丈就是24米,相当于9层楼那么高,而且上面堆了无数粮草,且防御坚固。这样的高度,堪称为古代建筑之最,公孙瓒先生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骄傲。而且公孙瓒单挑也很厉害,战吕布全身而退,真是砌得了砖,扛得起抢,全才啊。

19.三国就是一场围棋棋局,刘备孙权马腾公孙瓒秉承“金角银边草肚皮”的思想,分据四角,结果被曹操布局天元(许昌),各个击破,堪称妙手。
与此相反的是战国时代,齐楚秦燕分据四角,占据了大量实地,除了燕之外,其他三国都发展成超级大国,而中间的赵魏韩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最先亡国。

20.女生福利,关于三国人物的外貌,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美男子,以后不要粉错了:
1)马超、刘备、诸葛亮是真正的标准美男子,因为3人都是“面如冠玉”,三人脸上皮肤都很好,肤色接近。但是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耳朵大得不成比例,手长得也不成比例,扣分不少。
马超的身材最好,标准的倒三角,没少练哑铃吧:“腰细膀宽”,“虎体猿臂,彪腹狼腰”
2)周瑜,小鲜肉型,算是花样美男,“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3)吕布,“主要看气质”,“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
4)关羽长得也不错,只是皮肤是红色的,有疑似皮肤病:“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另外,关羽的嘴巴和刘备的嘴巴颜色一样,都是“唇若涂脂”,很红润好看
5)赵云:并不是。“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阔面就是脸大,重颐就是腮帮子鼓,可参考范伟的形象。也就是说,赵云其实是一个脸很大、腮帮子很肥很鼓的糙汉子,眼睛也大,眉毛也浓,“极其雄壮”,是一个长相和体格都很威猛的人,但说不上帅,类似的外貌还有孙坚,“广额阔面,虎体熊腰”
6)张飞:长相较有特色,喜欢的会觉得帅,不喜欢的则无感。“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7)曹操:一般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8)庞统:有些着急。“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
9)沙摩柯和孙权眼睛的颜色相同,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孙权是“碧眼紫髯”,两人都是“碧眼”(我好像发现了什么。。。)

21.为什么三国里的女性各种深明大义,各种贞洁壮烈,水浒里的却各种奸夫淫妇?
因为三国是乱世,一不留神,脑袋就会掉,哪有时间想别的?水浒是顺世,饱暖思淫欲。

22.一些三国地名现已更名,如果用最新的地名代进书里,就成了:

吾乃石家庄赵子龙是也,吾乃包头吕布,吾乃保定张飞,吾乃临沂诸葛亮,吾乃驻马店袁绍,吾乃平壤公孙度,吾乃胡志明市兀突骨是也。


更新:

1.皇甫嵩是三国初期最杰出的将领,平定黄巾之乱的第一将,统率值至少应在95+

2.何进并非一无是处,毕竟皇甫嵩、朱俊、卢植等名将都是他任命的,黄巾之乱是在他主政之下平定的,对比之下,王莽没有搞定赤眉,且任命的将领都是草包

3.颜良曾20合击败徐晃,武力至少95+,在光荣的“三国志英杰传”,颜良的武力才87,而徐晃是90,这显然是一个bug

4.鲁肃不仅人品好,且智勇双全,极具战略眼光,单刀赴会的是他不是关羽

5.赤壁之战的主帅是周瑜,基本没诸葛亮啥事。不过庙算时,周瑜和诸葛亮都预言曹操必败,且给出的原因完全一样,连曹操军会得病都被周瑜算出来了

6.孙权并非渣权,同为“创二代”,他比袁尚、刘琦、刘璋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且周瑜要图谋刘备,他予以拒绝,理由是曹操尚在,格局比周瑜要大,所以曹操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7.袁绍、刘表等君主的属性均被大幅低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军兵少乏粮,几近崩溃,取胜不仅靠谋略,也靠运气,作为曹操旗鼓相当的对手,袁绍才给这么点属性,简直是对曹操的羞辱

8.陆逊不仅在夷陵大败刘备,且在吕蒙偷袭荆州之战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不夸张地说,刘关张皆亡于陆逊之手

9.刘备一生仁义,只负了2人:刘璋、孙权,负了刘璋得了益州,没有什么恶果,尝到了甜头,开始赖着荆州不还,有违盟友道义,结果孙权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0.过五关斩六将,凶险无比,关羽过关时依靠了武力、人脉、名声、运气,很像孙悟空的过关斩妖,能完成这一壮举的,全三国找不出第二人

11.司马懿军政才能不输于诸葛亮,而以十一州之地,面对诸葛亮一州之兵,被动防守,疑似养寇自重

12.找到“屌丝”一词的出处了: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汉主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user avatar   xl-me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末将也记不得自己的姓名,只知道自己生于曲阿之地。”

真是羡慕你们这些活在未来的人啊,因为你们跟心爱的人的第一句话可以变成“请你喝杯咖啡吧。”或者“约吗?”

而第一句突兀的话,是我跟他所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我第一个谎。

我也不记得为什么我能活的这么久,久到可以跟你们讲故事。而我的故事,又基本上是我的一生了。

生在乱世里的话,人们是没有故乡的。故乡可能更像是一个必须逃离的地方,因为一个人的坚守在百万之众入侵的时候,就像是螂臂挡车。但故乡有更是一种符号,就是那种你怎么腾大富贵都会想念的地方。渐渐长大,才明白故乡其实就是已故之乡,死去的农村地。

记得小的时候,跟同村其他的男孩子在山下的土坡上打滚玩闹,闹累了的时候,带头的宋家小鬼说了一句“我宋某人日后定然要有一番作为,要将我家世代传下的葵花茶肆的分号开到长安城里去,不知道诸君以为如何?”

“嗐,开几家茶肆做什么,老子日后是要做皇上的。”

“孬种,做皇上又怎样?”一个孩子插口道“我看当今圣上也没有多威风,得是董卓董国师与曹校尉才是真的威风,日后我定成他们那般人物!”

“你怎出此言!”

“那董卓奸贼怎算的上国师?!如王莽般篡我大汉之辈罢了!不是什么忠良。”

孩子们开始议论纷纷,而我却望着白色的山茶花出了神,也许那时候我已经有了打算。

而我遇到了他。

他是个真正的将军,遇到他的那年我16岁,照例去替婶子摘槐花,他一人一马一身铁甲,没有随从,只是从官道上款款而来,后面没有令旗与士兵们整齐划一的步子,但却比任何一个人都像是一个将军。

“少年啊少年。”他飞马驰道我的面前,络腮胡子上透着一丝跋扈“快快报上名来,做我麾下第一支卒。”

他叫太史慈,是个真正的将军。

将军们从来不避讳谈自己的理想,我曾以为他的理想是万军面前封侯拜相,也曾以为他要的是半壁江山。而当我真的去问他的时候,他却说“我想找个知己投奔了,找个想做帝王的人投奔!到时候他派我攻城掠地,我万死不辞!小子,到时候你就别跟着我了,因为我投的君未必是明君,只不过跟我这个臭脾气相投罢了。你到时候就往北走,北方的人淳朴,遇到明君的话咱俩隔江相望也是好的。”他说完,笑了笑又补充了句“可莫要去商丘等地,无端的坏了你好汉名声。”

“要是你投奔的人死了呢?”

“哼,若他是个短命鬼,我也不可负他。”太史慈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只是胡子在迎着夜风缓缓地起落“我便辅佐继任者,再之后是继任者的继任者,最后再变回跟你我一样,一兵一卒耳。”

他说让我向北走,是他求我的第一件事。

而他求我第二件事的晚上,他亲自为我满上了一碗竹叶青,下厨为我烧了一锅红烧肉,肉的香气弥漫营帐四周,让我好像无法拒绝他的请求。

“怕吗?”他问我。

“怕什么?你明日不是可以去投奔他了。”这时的他,已经不是孤家寡人,而是割据一方的军阀,而对面阵帐里的孙策,更是江东一霸。

“明日你我一将一卒,便去会会孙策与他帐下十一将。”

我看着他,没有说话。

“怕周泰吗?”他问。

“周幼平为人倒还不错,”我把酒喝了一半,现在的脸上应该微微泛红了吧“只可惜打不过我。”

“甘宁呢?”

我先没回答,只是独自吃了口肉,香气在我嘴中缓缓泛开,不由得心里暗暗赞许他的好厨艺“若是说周泰的为人还算是磊落光彩,那甘宁就真是不值一提了。”

他美貌一挑,露出一丝笑意,我知道他要笑了“哈哈,净说些不着边的,老子就问你怕不怕,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你怕不怕?韩当、潘璋、黄盖、蒋钦你怕不怕”

“都不怕。”我说。

“好!”他大喝了一声,然后给自己和我都满满的倒上了酒,“曲阿小将,我虽然连你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可要告别了还真舍不得,来!本帅也不善言词,都在这告别酒里了。”

我没说话,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我没法说我的名字,曲阿小将便够了。

说出来的那天,就是对他永远的告别吧。

第二天的事情很顺利,不论是程普还是黄盖,韩当还是凌统,都被我挡在离他与孙策数丈之外,留给他二人时间惺惺相惜。

而当我看到俩人弃盔下马,紧紧拥抱的时候,便发力拿我的龙胆亮银枪在周泰身上狠狠地戳了个窟窿,杀出阵来一路向北方飞驰。

在这之后,我变成了官道上那个形单影只的将军。

直到那天————

现在的年轻人不比我们当时,居无定所不说,还要被北方曹操麾下那帮杂碎兵追着抢粮食,一时不顺眼就杀了曹操名下的几个无名辈。

而当我把枪捅进最后一个人的心窝,便听到了背后的一阵掌声,转过身来,是个耳大垂肩,一脸面善的人,

“敢问将军何方人士,高姓大名?”他震了震双臂,像极了我们在山坡下畅想的帝王。

我不由得下马,跪在他面前知无不言“末将常山赵子龙,幼年间随叔婶在曲阿之地流荡,后天下大乱不得不投军阀,早知皇叔深明大义,今特来投靠明主。”

他慢慢扶我起来,替我拍干净膝上的尘土,一切像是写好了的一样。

只是我余光瞟到的山茶花,让我想起了不该被记下的梦想。

我想要每日躲在屏障后面,等属于我的那个将军归来。我希望镜子里我不光有张清秀的脸,还有精致的妆。

最好,再缀上些眼前山茶的香。


user avatar   LinkinBry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赵云就是吕布
(向首辅大人 @殷守甫 致敬诸葛亮就是汉献帝)
(向@黄粱致敬 诸葛亮就是郭嘉)
我们可以看看演义中几个关键事件:

1,赵云在演义中第一次出场是救了公孙瓒,彼时还是少年将军。和文丑战平。(公元191年以后)
2,随刘备救陶谦以后,赵云回归公孙瓒。此后再无音信
3,吕布投靠徐州的刘备,和刘备以兄弟相称。但是张飞非常不爽吕布。吕布辕门射戟,箭术非凡
4,吕布被围,抱着孩子突围要找袁术求救。曹军以全军相逼,吕布带着孩子全身而退。
5,吕布被擒,推出大帐准备处死。这时候全篇三国演义都没有几句台词的张辽显得非常激动,破口大骂。吕布被士兵带出以后,曹刘阵营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在大帐之内,看刘备和关羽苦苦哀求,保全了张辽的性命。然后外面呈吕布头颅来见
6,古城一聚,“赵云”回归刘备,从此刘备以兄弟对待“赵云”
7,汝南一战,原本只有和文丑战平实力的“赵云”一天之内力敌许褚、李典、于禁合力,回头秒杀了能和许褚鏖战的高览,马上又速胜了能和张飞对抗的张郃。
8,长坂坡。“赵云”再次抱着小孩从曹军之中全身而退。而因为“赵云”的真正身份,刘备笃定他不会投靠曹操。
9,长坂坡,听说“赵云”离开刘备军大部队以后,张飞本欲寻着“赵云”一矛刺死。但是两次见到“赵云”时,一次“赵云”护送刘备夫人,另一次“赵云”抱着阿斗。张飞为了保全刘备家属,故而掩护“赵云”。
10,长坂坡“赵云”用青釭剑非常顺手,而历史上王允就是把吕布当做剑客
11,借东风之后,“赵云”接应诸葛亮,一箭船上射断追兵的系帆的绳索。箭术更出神入化。
12,除非事关刘备及其家眷,张飞和赵云几乎没有交流。
13,平定桂阳。赵范试图用美人计结好“赵云”,但是后者因为有前科所以果断避嫌。
14,俗话说金吕布银马超,而马超对赵云“俞加敬服”
15,关羽亲见黄忠足以匹敌自己,却仍然看不起他。但是愿意因为"世代公侯”和马超同列。同样,实际上是吕布的赵云早就是一方诸侯,故而关羽愿意与他同列。但是碍于保密,只好说“赵云是我弟弟”
16,以“赵云”和曹操的恩怨,无怪乎刘备要东征时力谏:国贼是曹非孙。
17,诸葛亮第一次北伐(227年)的时候“赵云”力斩五将,邓芝说他“将军寿已七旬,英雄如昨”,比起关羽来邓芝就是说漏了嘴。如果赵云227年70岁,那么参考1之中,191年至少34岁的赵云肯定不会被人认为是“少年将军”。
18,一生征战的赵云在武侯祠里却是文官形象,而吕布曾经当过主簿


到此为止,应该就捋顺了。
真正的赵云是一名匹敌文丑的勇将。
但是后来的那个赵云,一天之内打爆许褚+于禁+李典+张郃+高览。秒杀能和关羽打十几个回合的朱然。一人让徐晃+张郃胆战心惊不敢迎战。实乃天下无双之将。能做到这个的,全三国只有吕布。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颠沛一生的吕布在和刘备的相处之后。被刘备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发誓效忠刘备。
此后为了让曹操不再针对刘备,同时洗清作为吕布狼藉的声名。吕布假装叛变,使得曹操和刘备在吕布的威胁之下联合起来。
在白门楼,吕布的部将张辽和刘备关羽演的一场好戏,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趁这个机会,吕布被刘备事先安排的替死鬼替换掉,逃得一命。后来刘备逃离许昌,与吕布失散。
而这时候真正的赵云,也许已经随公孙瓒的败亡战死了。

吕布在古城与刘备重逢的时候,便使用了赵云的身份。吕布曾在白门楼在曹操和刘备面前说以后你统步兵,我统骑兵,其实是说给刘备听的。此后刘备以赵云为主骑,统帅骑兵。
而“赵云”有了“吕布”的教训以后,加上真正被刘备折服。因而小心谨慎,从不越界。更是对于美人财宝敬而远之,以为避嫌。
然而张飞性格鲁直,再加上多次吃了吕布的亏,对这个“赵云”还是有相当的意见的。

“赵云”表现出怀抱幼子逃生的能力和高明的箭术,都是他是吕布的有力佐证。

这件事情被隐瞒的很好,直到后来,与“赵云”过从甚密的邓芝一时不察,失口吐露了赵云的年龄,才让人找到线索,拎起这么一长串真相。

改名后的吕布也为他曾经的身份留下了线索。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名广。这个好理解,历史上只有一个名广的名将,就是“飞将”李广。而吕布在当时的绰号就是飞将。赵广姓赵,他爹姓吕,又喻作李广,也是三姓…
大儿子名统,更有深意。左边是丝,谐音思。统的右边是充,上面的点横是宝盖的简写。下面是允。统字拆开来就是思念允的宝贝。哪个允?王允。思念王允家的宝贝,就是思念貂蝉。

罗贯中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事情,故而他在三国演义里也有一个暗示。
诸葛亮见庭前松树折断,便知赵云身故。
罗贯中以”松“比喻”吕布“,懂密码学的都知道,这是一句密文。密文与解密后的明文通过密钥来对应,而解密的密钥,在于一个人的名字。
“松赞干布”,谐音“松折——感——布”。松树折断,就喻示着吕布的死亡。(笑)


user avatar   zhang-fang-3-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孙策的一个梦开始:

刘繇自领兵于神庭岭南下营,孙策于岭北下营。策问土人曰:“近山有汉光武庙否?”土人曰:“有庙在神亭岭上。”策曰:“吾夜梦光武帝召我相见,当往祈之。”——《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这是原著中轻描淡写的一个细节,但仔细思考,却大有玄机。

1、帝王庙多建于首都,或者建于皇帝的家乡,再或者皇帝在某处发生过重大事件,也会建庙。但刘秀一生都与江东没有太大关系,为何神庭岭有刘秀庙?

2、从孙策日后斩于吉的事情来看,他是不信鬼神的人,但为何此时因为一个梦,就偏偏要去庙里祭祀呢?

3、孙策为什么偏偏要梦见光武帝刘秀?

我觉得作者绝对不会平白无故加了这个细节。


要想弄清这三个问题,有必要先去看看是刘秀的发迹史。

从刘秀的那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如阴丽华”可以看出,刘秀从小就没想当皇帝的心思,但他哥哥刘演不同,经常自比刘邦,嘲笑刘秀只懂买房种田。整体来说刘演比刘秀,更有领导的气质与野心。最终也是因为哥哥刘演起兵要造王莽的反,刘秀才顺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可是刘演后来死了,这下把刘秀推到了风口浪尖,最终在他的奋斗下,成就帝业。如果刘演没死,那么后来当皇帝还是刘秀吗?我想肯定不会!


再拿“刘家兄弟”和“孙家兄弟”进行对比。

刘秀跟着哥哥刘演打天下,孙权跟着哥哥孙策打天下。刘演死了,刘秀称帝了。孙策死了,孙权称帝。刘秀称帝后,追谥刘演为“齐武王。”孙权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都是王爵,而不是帝。常有人以此黑孙大帝对他哥薄情,其实大帝是在效仿光武。


了解这个几点之后,再来看孙策的这个梦,就很有意思了。

1孙策做梦。2去神庭岭。3遇见太史慈。4收降太史慈后,孙策有了得力助手,平定江东。5孙策被江东异己分子杀死。6孙权称帝。如果孙策不死,孙权会称帝吗?也绝对不会——孙策梦见光武帝召唤,召唤他去干啥?召唤他去死!随后上演刘秀与刘演同样的戏码。

从能力与性格上来看,刘演与孙策有很大的相似度。从隐忍方面,刘秀和孙权也有相似度。但奈何大帝的军事水平太渣了,和打过昆阳之战的光武相比,简直是图样图森破。所以就不拿刘秀和孙权做详细对比了。

一个简简单单的梦,不但暗示了孙策、孙权两人的命运,还映射出江东政权的命运。我细思恐极的不是小说中孙策的这个梦,而是老罗埋的伏笔实在毒辣呀。

最后做一个小小的发散:文章开头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何神庭岭有刘秀庙?大家有没有发现孙策征讨的对象是刘繇,而刘繇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孙策讨伐刘秀的后代,夜晚梦见了刘秀的召唤。不知在这个夜晚,刘繇在神庭岭的光武庙前,是否立下过一个毒咒呢?


欢迎关注本人的微信公众号:小方说历史(xfsls1990),轻松读文史,潇洒侃古今。


user avatar   pi-xiao-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公死于赤兔马的年迈。

马在5—10岁期间适合作为战马使用。过了这个年龄段就没有什么速度和爆发力可言了。

而赤兔马从公元189年首次出现,到公元220年关公败走麦城,活跃了30多年。这几乎相当于一个120岁的老人还在参加马拉松。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将赤兔马赠与吕布发生在公元189年,可见赤兔马当时已可上战场,年龄姑且算做5岁,开启了赤兔马的“吕布时代”。也正是这一时期,赤兔马经历了三英战吕布、李傕郭汜之乱、兖州徐州之战等高强度、大规模的战斗,直到公元198年吕布被擒,共度过了9年的时光。

关羽乘赤兔马斩杀颜良发生在公元200年,那时赤兔马15岁左右,正式进入“关羽时代前期”。虽然马到中年,但脚力还是不错的。此后赤兔马一直活跃,“关公马快”成为关羽开挂最合理的解释: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面前,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孟坦战不三合,拨回马便走。关公赶来。孟坦只指望引诱关公,不想关公马快,早已赶上,只一刀,砍为两段。”

一直到赤壁之战,赤兔马还在故人曹操面前露了一脸。不过那时已是公元208年了,赤兔马已有近25岁的高龄: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

赤壁之战后,赤兔马逐渐进入“关羽时代后期”,很少再露面。但字里行间多少能看到赤兔马年迈体衰的征兆:

“战不到三十余合,忠诈败,云长赶来。忠想昨日不杀之恩,不忍便射,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云长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道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

黄忠好整以暇地拈弓搭箭射了三次,关羽居然没赶上!想当年颜良连说一句话的功夫都没有,文丑刚转身就被追上。赤兔的体能下降可见一斑。赤壁之后,赤兔马再也没有赶上过任何人:

“斗至五十余合,庞德拨回马,拖刀而走。关公随后追赶(没赶上,被射中)。”——公元219年,赤兔马35岁左右

“拍马舞刀,直取蒋钦。不三合,钦败走。关公提刀追杀二十余里。”——公元220年,赤兔马36岁

在关公败走麦城之际,赤兔马已经连普通战马都赶不上了。“提刀追杀二十余里”这种景象根本是无法想象的,可见赤兔马已经相当不堪用了。果不其然,关公最终被绊马索绊倒受俘,赤兔马绝食而死:

“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一匹老马骑了十几年,关公就死在了糊涂上。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PS.

评论区真是令人大开眼界,无数的人在反驳:“关羽后来骑的是赤兔的后代。”

知乎用户的水准下降得这么快了?




     

相关话题

  假如你有一次机会,可以带一种饮料与一名古人对饮,你将携带哪种饮料拜访哪位古人? 
  如果历史上从来不存在刘关张,东汉末的历史知名度会这么高吗? 
  为什么我看过了《中国通史》觉得《百年孤独》可以休矣? 
  哪部爱情文学作品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人能说说靖本《红楼梦》的真伪么? 
  如何看待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连年北伐,诸郡不听诸葛亮调遣,甚至出现逃兵? 
  如何評價賈充? 
  邢道荣是不是三国顶流武将? 
  刘备集团“匡扶汉室”口号是不是伪君子? 
  三国中有哪些对现代社会贡献极大的人? 

前一个讨论
Rust 1.0 有什么槽点?
下一个讨论
3d引擎开发需要那些技能储备?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