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人口这么多,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第3页

                    

user avatar   Xphou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光关注诺贝尔奖获得者了,你怎么不看看自古状元都出在中国?!

西方有状元吗?他们八股文背的怎么样?

你看看顶尖人才还是在东方嘛,要有文化自信!千万不要被西方这套价值观洗脑!


user avatar   pangleioz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科学家也是人,诺贝尔本人也得吃饭也想结婚生孩子。只可惜情场失意商场得意,要不是诺贝尔本人情场失意,这笔遗产也轮不到现在的这些科学家,所以我们要感谢诺贝尔追求过的每个女人,没有她们,就没有诺贝尔奖。

诺贝尔追求的女子也买包,也要住大房子,还要赡养费。还好没给诺贝尔套牢了,不然也轮不到后来的科学家们。

大部分的诺贝尔获奖者也是有伴侣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居里夫人和杨振宁老先生。

按照这个金字塔往下看,顶端科学家也得先读完硕士再读博士。

大多数研究生博士工作几年之后是有子女的。

也不是每个小学生生来就打算为诺贝尔奖而奋斗终身,得不到诺贝尔奖就不吃饭的。

迟早得绕回到柴米油盐上来。因为生存永远是你绕不过去的坎。

----------------------------------------------------

成为顶端人才之前,大家都是普通人。

科研也好,科技也好,体育也好,IT也好,普通人一心想做学问想升职想多挣钱,难道有错么?

理论上,只要普通人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就应该升职加薪么?

然而现实中,很多环境下,破事儿太多了。

破事儿多了,绝对影响你的情绪,时间成本。

人就这么点精力,都去用来搞破事儿了,哪还有心情和精力用来搞专业?

大家都在搞破事儿,破事儿成了正事儿了成了本事了,

搞破事儿搞得好的吃肉连汤都不给搞正事儿的喝,你礼貌吗?

----------------------------------------------------

个人来说,我在澳洲政府工作了5年,年薪从10万澳元升到了20万,级别从5升到了7,除了IT专业方面的本事,我别的啥都没干。

就凭这,我也不想换工作,也不想挪地。只想往上蹿。

我现在一心只想当CTO,所以我的工作方向就转往沟通方面。

我可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往这个方向努力,工作环境给予我这个条件。

只要努力工作学习就能物质上有所回馈,我还想继续往上爬,

我不但拥有理想而且满足现状。

这不是挺好的么。

对比我当年在北京某外企的三年工作经验,那破事儿那个多啊,

溜了溜了,你们自己玩儿。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没有顶尖公司,八亿条裤子换飞机的时候,顶尖人才能干什么?他做裤子能比工厂老大妈快吗?

“才”是需要一个平台给他变现的。

比如说你是个机床专家,在机床制造上突破了五轴机床技术,欧美直接宣布取消五轴机床对华禁运,直接骨折价倾销。你的机床技术刚起步,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还很高。直接就烂在样品阶段了。你是不是顶尖人才,你是,但你留在中国企业里你就无法变现,你只能看着国外还不如你的同行拿着百万年薪,你自己不下岗就谢天谢地。

还有更厉害的,对你关闭全球产业链,你的东西设计出来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国家都没法帮你的忙。这时候买茶叶蛋的都比你强,因为美国制裁不了茶叶蛋。


user avatar   wei-ling-z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美国中情局world factbook的数据,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受教育时长是14年,和巴勒斯坦国加沙地带的女性平均受教育时长相当。

相比之下,捷克、希腊和爱尔兰,这一数据分别是17、18和19年。


当然,受教育时长并不意味着顶端人才的多少,还需要考虑教育的质量。受教育时长本身可能也和就业市场有关。

但如果没有大量的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话,是一定不会有多少顶端人才的。


user avatar   lulueh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方从工业革命就开始积累人才,几百年了。

中国正经积累人才是改革开放后,多少年?


user avatar   fan-fan-91-21-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不举乒乓球?

西方那么多顶尖人才,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国家,成为世界第二

这种钓鱼问题有什么意义?


user avatar   leon-86-38-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是怎么能写出将近4000个回答却都在务虚的?某些长篇大论图文并茂的“专业”高赞回答真是把我看笑了。

真实原因很简单,我们是从“能学好英语”的群体中筛选科技人才的。

本该是一个会不会吃饭能不能看清字会不会开车会不会说话一样达标即可的指标,成了中考高考考研职称的必考大科目算入总分。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从“游泳好”的群体中筛选田径运动员,每次选拔必加入游泳测试算入成绩,那么,短跑能大赛拿牌吗?

再设想一下,假如,欧美人逢考必考汉语,汉语成绩算入总分,占据总分的五分之一或者更多,汉语考试难度与时俱进,大多数欧美人在汉语这科上只能得70%上下的分数(这和大多数欧美人都能得满分的情况不同)。那么,这么实行几十年,欧美人的科技会是什么情况?


user avatar   neo-anderson-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不谈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谈谈其他国家。抛开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种大骗子培养小骗子,一群骗子论文互评、现实之中根本无法验证的奖项不谈,说说自然科学。


1、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往往耗资巨大、盲目性强,大量研究最终无疾而终,后发工业国完成工业化以后,才有可能拿出巨大资金支持基础科学研究。


2、科研和工业一样,其实也仰赖数据积累。无疾而终的基础科学研究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而是为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指明某些研究方向的不可行,或者可能性。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足够的失败积累的数据,很难有爆发性的成功。


3、发达国家工业基础强大,相比第三世界国家,基础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很容易转化为工业生产技术,产生经济效益,对基础研究产生正反馈。


4、科研,是师徒相传的事情。名师出高徒,许多教授博导说半天说得云山雾罩的事情,院士一两句话点醒梦中人。同样的天赋,在不同的老师(教练)培养下,成材的几率相差悬殊。发达国家已经有人才优势,第三世界国家没有人才优势。同样智商的博士,在不同国家取代科研成果的概率不一样。


5、人才自由流动,第三世界的人才,自然愿意选择研究条件比较好,生活条件比较好,有名师的国家继续从事研究。发达国家可以从全世界吸收顶尖人才。


6、马太效应无处不在,科研领域也是如此。三体用智子锁死地球,超级大国用财力锁死第三世界。


7、类似的事情不仅仅存在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人财物自由流通的一线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一线城市高中的学渣,回五六线农村高中都是学霸,不是智商高,学习刻苦,而是师父强。五六线农村高中个别天才学神,最终往往也会留在一线城市。


8、农村高中的学霸,费劲吃奶的劲,最多二流大学。许多家长看穿了,索性辍学,年纪轻轻打工、放羊、结婚、生娃……


9、历史上,曾经有人试图打破这种规则,后来被千夫所指。许多受益者,也指责他——当年吃不饱,现在吃饱了,我凭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现在在一线城市幸福生活……靠自己的努力?呵呵。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乌合之众真多、破壶药丸。

最高赞什么踩踏效应都出来了,这是柏杨借尸还魂了吧。

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起步的太晚,要先追赶。

而且即使有真的超一流的领域专家,因为有局座在,也不会让你们知乎众了解的。


韬光养晦,懂?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答案居然也敏感了,真是服了


中国人均GDP70多位,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凭什么顶端人才能比得上西方发达国家?还不是和一个国家比,还要和世界比。那帮满嘴跑火车的同学,你们好歹也找一个和中国同身价的国家比一下呀。


中国教育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中,近70年来最成功的之一。你要问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这个问题放100年前,应该问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非洲某个小国,比如冈比亚,不要笑。


这几十年来,中国的人才已经爬到了世界的顶端,虽然没有到最高,但是已经属于世界一流了,这么短的时间,这个成就,特别是这么大规模的人才基数,全世界只有我国实现了。这还不够我们NB的吗?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满,这种不满我把他们归纳一下,归根到底就是,先富起来的人不满后富起来的人拖后腿。这里的富不仅仅是指财富,也是指知识。


比如,这个话题下,很多人的论调, 有指责学校不因材施教的,有指责不重视创新的。你们说得好像很对,但你们想过没有,按照你们说的干了,结果会如何?是哪些人“有才”?是哪些人“有创新能力”?多数肯定是先富起来的人嘛。于是教学资源要往这些人头上倾斜,美其名曰重视人才,实际上就是垄断教学资源。


要教育一个“因材施教”的,重视“创造能力”的好学生,需要好老师,需要特定的教材,需要各种实验和社会实践材料,需要特定的教学大纲、考试体系,需要教学过程中提供充足的冗余和纠错能力,教育一个这样的人才,需要多少资源?教育一个普通的,不需要因材施教的,不需要特别培养创造能力的人才,需要的资源相对较少得多。


搞这种教育,本质上就是搞精英教育,只有极少数精英才可以上这样的教育,绝大多数人,都只能进行废材教育,甚至连废材教育都不可得。我国才填饱肚子几年?这么快就自以为自己攀爬上阶级的阶梯了?这么快就自以为高人一等了?这么快就认为可以抛弃一大半的落后国民了?


所谓百年树人,教育这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的教育是30年前开始的,而给我们提供教育资源的人,至少是60年前接受教育的。你们要求的精英教育,就是要求这帮60年前接受教育的人,他们中出现大量教育家,然后这帮教育家在30年前为我们这代人提供教育资源,不仅仅是精神资源,还需要大量物质资源。你们掰着指头数一数,如果真的按照你们说的搞,那么能有几人有资格接受这种教育?60年前什么情况?那时候的人不要说教育家,能认识自己名字的都算知识分子了。30年前什么情况?能认全3000个常用汉字的,都算高级知识分子了。想接受精英教育?你问问自己姓什么?


我国现在是有大量不用担心肚子问题的人了,也有一些有闲钱的人了,但是我们还有更多的,父母是文盲,收入仅够基本开销,没有资格进好学校,没有资格留学的穷人。就算我们有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但这资源用全国这个巨大的分母一除,还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到底是应该采取让富人更富的精英教育,还是应该采取让穷人提升到平均水平的普及性教育?这无非是一个屁股问题。现在已经是如此了,再回到30年前,60年前,你们认为到底应该采取哪种策略?你们现在有资格在这里抱怨,有能力上网,难道不应该感谢当年的普及性教育吗?


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是多了,但不可能马上转变为教学成果,即使从10年前开始努力,至少也要20年后才可能看到效果,现在就急急忙忙的要否定过去,任性贪婪的要瓜分教学资源,不觉得太早了点吗?




                    

相关话题

  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什么? 
  居住在高档小区什么感觉? 
  如何看待德国记者揭露许多西方媒体是美国 CIA 傀儡? 
  如果美国满负荷生产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亿人口? 
  现代人的哪些习以为常的观念与生活方式,放到更久远的人类史上只有很晚近的历史?当代人的习惯哪些只有数十年数百年的历史,人类千年的文明史上并非如此生活? 
  劳动力人口减少会对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陪领导出去和客户吃饭,有哪些点菜技巧?需要注意什么? 
  国家为什么不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严伯钧的成功,会不会导致许多高学历高知识储备的人才,暂缓搞科研的步伐而投身网红事业赚快钱? 
  如果中国只有 5 至 7 亿人口,哪些行业和公司不会活得像现在这样滋润? 

前一个讨论
如何回答华为公司面试题「一头牛重800公斤一座桥承重700公斤问牛怎么过桥」?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广西梧州学院以东航乘客需要献血为由号召学生献血?





© 2025-0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