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煮红枣时漂着一层白色的东西是啥?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wei-23-18-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大家的邀请。之前上学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的枣产品,因此也遇到过红枣煮制时产生白色泡沫的现象。但当时主要精力在研究红枣最终产品上,所以对这一现象并不重视,今天看到这个问题,倍感亲切。


我一直以为,由于红枣的内部结构不紧密,是一种多孔结构,因此在煮制过程中由于热胀作用以及红枣自身含有的蛋白质、皂苷等天然表面活性剂,内部的空气跑出红枣外产生小泡沫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像图中出现的大片粉末状的白色物质就显得有点“不正常”了。煮红枣产生的白沫到底是什么?我在网上随便搜了一下,真的众说纷纭。


1.是否为甲醛?


有多篇报道称这种白色泡沫是甲醛导致的。比如下面的这篇报道:



消息来源:

黑心商贩用甲醛泡制红枣 专家称可能致癌_社会民生_新闻_腾讯网

对于这种有暗访、有实验的新闻,如果没有一点怀疑精神,可能很容易就相信其中的内容了。但是只要稍微思考,其实这篇新闻所得到的结论,事实上是非常不严谨的。




首先,甲醛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且带有刺激性气味,容易挥发(沸点为-19.5℃)。假如红枣真是用甲醛溶液浸泡的,那么在高温的煮制过程中,残存的甲醛不仅不会形成粉末状物质,而是会挥散到空气中。新闻中只描述了煮枣水的味道,并没有说闻到异常气味,所以并不能支持白色泡沫是甲醛的说法。

其次,新闻中验证甲醛的方法用的是快速测定液,是一种快检方法。根据其实验过程描述“液体现在已经变成红色,而且颜色越来越深”,我推测该快检方法是基于氯化铁-盐酸苯肼法的显色原理。此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作为阴性比对的空白对照的本身也是有颜色的,容易造成误判,另外,煮制红枣得到的水由于红枣色素的溶出会显示颜色,这也会干扰结果的判定。据我这两年做快检实验的经验,快检产品出现假阳性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新闻报道中的实验结果很有可能是一个假阳性,即煮制红枣水实际上并不含有甲醛。


最后,假若浸泡甲醛是为了保鲜,那么一定是用鲜枣浸泡而不是干枣。这是因为,干制红枣含水量较低,含糖量很高,即使不用甲醛也比较难腐败变质,所以没有必要用甲醛溶液浸泡。如果用鲜枣浸泡甲醛,那么由鲜枣制作成干枣的过程,甲醛也都被除去了。原理很简单,之前提到过,甲醛容易挥发,在鲜枣干制过程中,不管是烘干还是晒干,经过长时间的高温处理,甲醛早就从枣的表面“跑走”了。本问题里的红枣是干枣,所以含有甲醛的可能性不大。




综上所述,煮制红枣产生的白色泡沫基本不会是甲醛导致的。

2.是否为红枣中的糖分?


干枣的含糖量能达到60%以上,所以这种可能性似乎是存在的。从红枣糖组分的构成上看,其含有的糖有葡萄糖、果糖、蔗糖、低聚糖、多糖等,由于葡萄糖、果糖、蔗糖和绝大部分低聚糖都是能溶于水的,只有多糖不溶或微溶于水,所以如果白色泡沫真的是糖分,那只可能是红枣多糖。一般红枣多糖含量不足10%,在煮制过程能否把这些低含量的多糖提取出来,并且形成白色泡沫甚至粉末,还需要进一步实验才能确定。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人做过相关验证实验。所以白色泡沫到底是不是多糖并不能肯定。


我的看法是,一般红枣多糖的提取多多少少都会带着一些色素,而煮枣中这种纯粹的白色粉末,是多糖析出的可能性非常低。


3.是否为蜡质?


这种可能我是比较认可的。蜡质属于水果表面角质层其中的一种物质,另外一种是角质。水果角质层的主要作用是阻止果实水分流失、抵御病原菌浸染、保护水果不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等等。蜡质主要成分是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小分子次生代谢产物等,因此并不能溶于水。蜡质存在于多种水果中,比如常见的苹果、梨、橙等,当然也包括红枣了。红枣表皮上中的蜡质见下图:

图片来源于:刘志国等. 枣果吸水动力学和果皮特征对裂果的影响


由于蜡质处于红枣表皮的最外一层,因此,在煮制的过程中,枣皮表面的蜡质很有可能脱落进入水中,形成白色粉末状物质。但个人认为,红枣表皮上的蜡质是微量的,在煮制过程中难以形成大面积的粉状物质,唯一的解释就是红枣表皮上还涂抹了用于保鲜增色的其他蜡质。


4. 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呢?


其实在2014年,已经有人专门用煮枣后产生的白色粉末来进行成分分析了。让我惊讶的是,做这个实验的居然只是一个初中生!而且用的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仔细回想一下,大家在读初中的时候到底在干嘛呢?能做的实验最多就是酸碱滴定、铁片加到硫酸铜的置换反应,还有各种燃烧实验(还只是观摩),然而人家已经用上了质谱了,我还是很惊叹…










这个叫肖禹安的同学发表在期刊《特产研究》上的《枣霜化学成分的色谱质谱分析》,里面描述了测这种白色粉末的过程,包括做了灼烧实验、溶解实验和液质定性实验,内容并不多。从此篇文章能够得到的信息是,枣霜(即白色粉末)是一种脂溶性营养成分,由三萜酸类化合物和高级脂肪酸组成,其中总三萜酸类化合物占了绝大部分(92.7%±4.5%)。虽然文章的分析过程并不十分严谨,但的确做出了努力。


图片来源于:肖禹安等.《枣霜化学成分的色谱质谱分析》


根据这篇文章,我更肯定了白色粉末是蜡质的这一猜测。因为蜡质主要成分是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小分子次生代谢产物,和《枣霜化学成分的色谱质谱分析》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图片:苹果表面刮下来的蜡质

5. 煮枣产生了白色泡沫,那枣还能吃吗?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白色泡沫并不是甲醛产生的,可能性最大的是枣皮中的蜡质,当然,枣中的多糖也存在一定可能性。如果是后者,毋庸置疑,红枣绝对是安全的。如果是前者(即蜡质)导致的,这又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添加了食用蜡,另一种则添加了工业蜡。用食用蜡对水果进行保鲜是法律允许的,但用工业蜡则是非法的。与食用蜡相比,工业蜡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至于如何区别涂在水果表面的是食用蜡还是工业蜡,中国农大教授范志红的建议是,用手或者餐巾擦拭水果表面,如果擦出的颜色是淡淡的红色,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工业蜡。






因此,对于煮枣产生白色泡沫的现象,如果产生的是少量的泡沫,那么很有可能是红枣的特性导致的,可以安全食用;但如果产生的是大量的白色物质,这时就必须谨慎了,因为存在枣皮涂抹了工业蜡的可能性(也可能是食用蜡),我的建议是撇去白色泡沫,正常食用,但下次就不要再在这个商家买枣了。


大家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交流。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若侵联删。

参考资料:


1. Jin-Wei Li, Liu-Ping
Fan, Shao-Dong Ding, et al.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five cultivars of
chinese jujube[J]. Food Chemistry, 2007, 103.

2. Jin-wei Li, Shao-dong
Ding, Xiao-lin Ding. Optimization of the ultrasonically assisted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Zizyphus jujuba cv. Jinsixiaozao[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7, 80.

3.张玉芳, 刘雪梅, 单守水等. 枣皮中生物蜡的提取及性质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3(2).

4.刘志国, 卢燕清, 赵锦等. 枣果吸水动力学和果皮特征对裂果的影响[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16.

5.肖禹安, 王红庚, 王英平. 枣霜化学成分的色谱质谱分析[J]. 特产研究, 2014(4).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阿里今年月饼吃出铁钉塑料虫子,员工花式腹泻几十例? 
  如何解释下图中大蒜发生的变化? 
  如何看待“农民杀猪卖肉150斤,被罚款10万元”,市场监督局处罚是否合理合法? 
  如何看待合成肉? 
  你知道哪些关于西瓜的冷知识? 
  外婆家后厨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厨师每天踩着案板走,蔬菜不洗就下锅,你怎么看? 
  如果在公共场所食用螺蛳粉致他人死亡,能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吗? 
  茶百道被曝过期原材料换标签继续用,部分产品宣传鲜果制作实为果浆,这种行为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天津中小学配餐食品安全事件中家长怒发冲冠的一席话,大家有什么看法? 
  为何西餐吃一块牛排就饱,吃中国火锅一盘牛肉都不够吃?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奥巴马警告特朗普「不要试图挑衅“一中”原则」』?
下一个讨论
同样是侵略,为什么中国现代很少提八国联军侵华史,而更多的提到日本的侵略史,甚至故意丑化日本人形象?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