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受害有罪」与「安全建议」的界限在哪里? 第1页

  

user avatar   lunayaya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惊闻本文上了日报,我有点惶恐,请大家多关注这一讨论下其他老师的回答。我也是学习了各方的信息进行整理,行文有些琐碎,一些数据、引用、论述上还不够精确全面,请更多老师补充和指正。


把强烈推荐的内容置顶,如果你不想看下面的内容只看这个就可以——Ta强奸我时说的话:

她视界:TA强奸我时说的话


一些想法补充:

类比于我开篇的飞车党比喻,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对于实施性侵犯的人,除了刑事犯罪制裁以外,还应当进行心理干预和长期的追踪(当然也是监控?),特别是进行性侵犯的青少年(青少年实施性侵犯也是非常普遍的)。我从最近认识的一个社工网友那里了解到,青少年和成年的性侵犯者是有区别的,她在美国对青少年性侵犯者进行至少一年的社工小组的治疗和追踪,我想这种工作的思路是值得借鉴的。

---------------------------------------------------------------------------------------------------------------------

南方的飞车抢劫很多,那么怎么办呢?提醒大家不要带包出门,藏在内裤里?

好吧,提醒把包放在人行道一侧,不要带太多现金?发生抢劫不要反抗,保命要紧?

如果被抢了还要对受害人说你看谁叫你出入在飞车党那么多的大街上?

是不是应当有更多的巡逻,有更多的监控录像,抓到更多的抢劫党呢?

更加延伸一些,飞车党是怎么变成抢劫犯的呢?

  • 安全建议或安全教育是提前的、预警的,而不是针对受害人。针对受害人应当是心理支持,帮助其恢复正常心态和生活。犯罪是需要预防教育但无法杜绝的,公安部门和媒体教育公众需要更加全面科学,而且重点应当包括公安部门如何改进工作。

类似的安全教育还有被拐卖妇女的重点地区,进行安全普法教育。现在银行里一直在提示不要被诈骗不要被诈骗的这些强调。虽然进行了这些强调,还是会有人上当受骗。犯罪行为是可以预防但是没有办法杜绝的。


  • 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暴力的教育,比如儿童和儿童家长,青少年,特别是应当针对男性进行反对暴力、讨论男性气质、性别平等和性权利(性是基于自愿平等)工作。安全教育的信息可以更加全面,包括预防、危机处理和受害后怎么办。性暴力发生的不仅仅是街头,更多施暴方是认识的人。
  • 安全教育应当基于科学事实,而不是传统性别偏见。
  • 对受害人应当采取心理保护,网络暴力零容忍。受害人无罪,也不需要为自己的受害承担责任。就好比任何一个人被抢劫、偷窃一样,暴力侵害本身的事实已经非常严重了。对于抢劫盗窃和诈骗,旁人是安慰同情,为什么对于身体暴力一种的性暴力是不一样的态度?
  • 协助受害者的亲朋好友和警察等专业人员更不能有任何二次伤害,这是需要经过强调培训的。
  • 政府和媒体更应当承担责任,如何改善治安、如何更好地协助受害人、如何制止网络暴力对受害人的二次羞辱。

-----------------------------------------------------------------------------------------------------------------------------


1. 针对青少年的约会安全建议:要知道约会也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刚开始的约会,应当告知朋友或家人自己的去向,避免偏僻的地方、私人空间内,选择公共场合,酒吧内提防酒内被他人下药等等,如果不想发生后续进展请不要上车或者对方送自己回家甚至进入室内等等。

但是尽管做到了以上建议,仍然不能避免所有风险,诸多案例防不胜防。犯罪是不会被完全杜绝的。比如晚上9点钟在上海陆家嘴三个人一起在女厕被害,去同学家玩同学的哥哥也可以下手,堂哥表哥叔叔……


性教育中应当讨论遇到性暴力应当怎么样自保。某老师提议使用安全套这个事情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论。还有一些点有:及时去警察和医院保留证据然后再考虑是否起诉、寻找可靠的人进行倾诉、求助心理咨询等等。


2. 性暴力、性别暴力并不是只发生陌生人之间,大部分来自认识的人,比如职场性骚扰、家庭暴力、强奸和猥亵,还有男性也会受到暴力侵害。强奸也大多数发生在认识的人之间,陌生人的袭击和性侵犯大多数是有计划的蹲守,和当事人的外貌打扮、过往、身份关联不大。和性骚扰类似,柔弱的性别气质可能更具有吸引力,而不是所谓的性感。


强烈推荐——Ta强奸我时说的话:

她视界:TA强奸我时说的话


预防暴力和(不伤害自己前提下)制止暴力是每个人都应当做到的。

性暴力影响巨大,可能需要长期自我恢复或借助心理咨询(幼年对此类行为没有概念的话伤害会更小),但是受害人仍然可以恢复常态生活。

作为父母和自身,应当对熟悉的人有提防心理,比如不让孩子和亲戚、朋友、老师独处;或者教育孩子隐私部位,碰触了要大哭大喊,然后告诉爹妈;在孩子表现出抗拒、异常情绪时候可以意识到可能发生了性骚扰或猥亵。


3. 对于受害人,严格避免二次伤害,不论是轻微的暴力还是非常严重的。比如进行报案时候由女性警官处理,人们(特别是警察和受害人的亲朋好友)不应当对当事人的身份、过往经历(特别是恋爱和性经历)、个人品行、穿衣打扮上进行评论。这方面论述应该已经很多了。


有时候网络网友们真的太奇葩了,好像有一群人专门等着在这样的新闻下面对受害人指手画脚……真是无法形容对此的气愤。


一些玩笑,诸如某地发生强奸案后大量尼姑在当地游荡,也就是个段子,深究起来真的很多男人认为强奸是有愉悦的,强奸是性需求不满导致的,女性说不但身体很诚实……这种文化上对女性的性的误解、无知和意淫是非常普遍的。


强奸是对弱者的权力掌控,是一种变态的虐待和控制心理,是刑事犯罪,是一种极端的暴力行为绝对不是性需求的释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违背我们的意愿》。

有时候二次伤害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不亚于性暴力本身,比如重复当时的细节、被办案人员进行人身攻击、网络暴力、伴侣的抛弃和羞辱……

4. 预防性暴力的活动不应当单独针对女性,应当重点针对男性。我个人感觉目前开展的性教育也是以教育女性如何自我保护为主,很少教育男孩子暴力是有问题的。我知道某个国际机构计划在某中学开展三年的男女学生一起参加的性别平等预防性别暴力的教育项目,希望在三年追踪后可以看到有所收效。

5.公共管理部分还有很多的工作:怎么更好协助暴力受害人,提供公益心理咨询?怎么增加更多的路灯?怎么处理治安不好的地区(增加监控器和巡逻)?媒体和网络怎么来减少对受害人的二次伤害?怎么避免受害人信息被泄露,可以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进行法律诉讼,不影响个人生活?


想起自己一个在农村做留守女童预防性侵害的朋友了,她和她同事见到了太多真实故事,又想起西安朋友讲的,城乡结合部很多小孩被性侵。性暴力看似遥远和罕见,新闻总是喜欢噱头劲爆,但其实实实在在发生在每天。每天发生在熟人、农村、城乡结合部、情侣婚姻关系中的暴力,远多于媒体中的故事。

安全教育和避免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一点都不矛盾,都是非常切实需要去实际操作开展的事情。各位做教育、反暴力、受害人支持的朋友,不论是网上还是现实,加油吧

-----------广告-----------

青少年性教育微信号msichina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界限就在于事前还是事后。

不论责任如何划分,受害者必然承担损失。所以事前指出,便是善意提醒,将损失降到最低。事后指出,便是责任归咎,因为事后指出已经无法降低任何损失。


至于许多毫无逻辑的论点其实可以忽略就好了,不要受其误导。

譬如说:

1、受害者没错。

事实上这个陈述句与问题毫无关系,更何况,对错只影响责任划分而不影响事情是否发生。也就是说在法律责任归咎上已经证明受害者没有过错,而这和这句废话一样并没有什么卵用。

2、任何提醒都是试图侵犯我的自由和权益。

正如同君子有立于危墙之下的自由和权益,而君子不会刻意跑到危墙下面去证明。任何非强制性措施的建议,不影响责任归咎的规则,都不应当视为对自由和权益的侵犯。

3、所有的过错都属于施暴者而非受害者,所以舆论只能讨论对施暴者的惩罚而不能讨论受害者的预防。

事实上目前的制度设计都只能在事后进行惩罚而不能在事前避免,而强调自我保护是可以在事前避免的有效手段。至于对于施暴者的惩罚是法律的事情,媒体不应当瞎参合。

4、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100%的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所以任何预防的做法都是徒劳的,都是男权社会强加的枷锁。

这个问题说明说不要和某些人谈逻辑。

5、对受害者的预防建议都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

事实上从某个角度来说,所有遵守秩序的人都被不遵守秩序的人奴役,因为每个人遵守秩序的人都面临着来自不遵守秩序的人的威胁,而不得不采取一些预防的措施。当你不能成为不遵守秩序的人的时候(无论你是否喜欢这个秩序),讲这种废话并没有什么卵用。




  

相关话题

  走夜路感觉背后有人要不要回头? 
  童年缺爱长大后性格极其敏感易怒怎么办? 
  如何克制辩驳的冲动? 
  如何评价哈工大学生会的压力面试? 
  如何看待网上出现的没钱不要生孩子的言论? 
  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真球迷和伪球迷有哪些区别? 
  什么是心理变态? 
  如果刘鑫换个态度的话,江歌妈妈还会起诉刘鑫吗? 
  怎么能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前一个讨论
如果用进步次数评定一个人的成绩,如何获取第一名?
下一个讨论
医生诊断错误是不是应该退挂号费的钱?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