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痛苦#
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为既然你很痛苦,你肯定就不喜欢它。
人最大的毒品是痛苦本身。
它让你觉得深刻、觉得特别、觉得超凡脱俗、觉得自我存在。
让你觉得自己手握债权、理所当然的有权追讨和审判世界的不公和不义。
更让你觉得自己独自消化痛苦而没有追究实在是慈悲怜悯。
它让你读小说看剧都别有一番风味。
让你对蝇营狗苟的凡俗众生的平庸追求洞若观火,不屑一顾。
唯一的不方便,就是时不时发作的恐慌和自我怀疑——毕竟还是要恐慌自己这样不行、毕竟时不时要怀疑自己这份优越感不过时自欺欺人。
但是还好——
你都继续这么久了,只要肯躲在家里喝开水吃泡面,“脱离无聊的物质欲望”,谁说“这样不行”?
怀疑自欺欺人,时间久了自然可以习惯,习惯了就不怀疑了。
这都是可以克服的问题,怎么能舍得拿味道这么丰富、有这么多层次的美味享受去换呢?
“反刍痛苦”带给你的“折磨”,其实不过是香辣牛肉干不幸做得辣了一点。
越嚼越香。
甚至问题本身都已经无意中翻开了这张底牌——这只是在问怎么停止反刍的折磨,可没有问怎么停止反刍本身。
人要怎么停止“反刍痛苦”?
从承认“我在享受”开始。
你不承认,你永远停止不了。
心理反刍(rumination),或者说反复性的思维(repetitive thoughts)是导致并维持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关于反复性思维和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非常多,这里就不回顾了,可以参考以下注释[1][2][3]。
之所以称之为“心理反刍”,是源于反刍类动物。牛在进食时会有反刍的行为,也就是大部分草料未经过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胃部,经过胃部浸泡一段时间后,这些草料又回重新回到口腔,牛会进行再次咀嚼,然后咀嚼完的草料混合唾液再次通过吞咽进入胃部。人类有的时候会进行反复的负面思维,这个过程和牛“反刍”的行为非常相像,从而被称为“心理反刍”。
反复性思维可能是关于过去的:比如不断地回顾一件已经发生了的负面事情,不断地责备自己当时的行为或决定,不断地想象如果自己之前说了或做了什么事情后果可能就不同了,不断地猜想别人对自己会有怎样的负面评价。
反复性思维可能是关于未来的:比如不断地担心一件将要发生的事情,不断地想象这件事情可能会有怎样糟糕的后果,不断地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去应对这件未来的事情,不断地检查自己是否做好了所需的准备。
总的来说,关于过去的反复性思维容易导致抑郁,而关于未来的反复性思维容易导致焦虑。
我这里介绍八个容易上手的小技巧,来帮助大家。针对心理反刍,我们目前的确存在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更多的信息可以参考注释[4]。
现在市面上关于正念冥想的资源很多,包括书籍、课程、手机APP等,而正念的练习可以说是减少心理反刍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正念之所以可以帮助减少心理反刍,主要是通过正念冥想,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能力(attentional control),特别是当我们面对心理反刍时,如何可以把注意力从反复性思维上剥离开来,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手头正在做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通过练习正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去中心化”的能力(decentering),也就是可以剥离开自己主观的认知、情绪、观点,从一个更为客观和不评判的角度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正念练习的核心在于以下几个步骤:
注意:这个技能有好处也有坏处,总的来说,分散注意力在短期内使用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长期使用,那么容易导致我们忽视自己的情绪,助长逃避行为。
那么该怎样去做?
当我们注意到自己在进行心理反刍时,请展开其他一些可以分散我们注意力的活动,这些活动应该是需要我们全神贯注的,或者这些活动会给我们感官上带来相对强烈的刺激。这里举一些例子:比如去洗个热水澡/冷水澡,去完成一份工作任务,出门散个步,看一部让人很感兴趣的电影,唱歌跳舞听音乐,打扫卫生,准备饭菜,和孩子们玩耍等。
这里背后的逻辑是:一旦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上,那么我们能够给予心理反刍的注意力就减少了,这样心理反刍就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容易上手,而且往往是非常有效的。
当你发现自己在进行心理反刍时,拿一张白纸,把自己的这些负面想法写下来,最好是可以分点甚至按顺序写下来,但是要做到精炼简洁。不要一次写一大段文字,请把自己的想法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然后每类想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请不要写出太多的细节。
写完了自己的反复性思维后,请把这张纸叠起来放在一个比较显眼的地方,如果自己又开始心理反刍,那么可以告诉自己:“我已经把这些想法都写在纸上了,等自己有空的时候可以再去逐一思考或解决这些问题,我不需要担心自己会忘记这些想法,因为我已经全部记录下来了“。
一旦我们把反刍的想法写下来,我们就等于给自己的大脑”减负“,把某些大脑的”工作内容“输出并放置在别处,从而释放出更多的认知资源,让我们可以专心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这里注意:请不要用手机或者电脑来记录反刍想法,纸笔方式是最有效的,手机的感觉不如纸笔来的真实。
其实第四步是和第三步紧密相连的。当我们把反刍思维写在纸上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识别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我们反刍时想到的事情大概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当我们体验到心理反刍时,很多时候我们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思考”和“担忧”上,但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到“行动”和“实践“上,很多负面的情绪就可以引刃而解。
换句话来说,当我们进行心理反刍时,我们往往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与其继续反复地思考某些事情,不如我们现在就动手开始解决那些可以解决的问题。
通俗点来说,有效降低心理反刍的做法是“少说话,多做事”。
注意:有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那么我们需要去“接受问题”。有些问题是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那么我们可以先等等,之后再来考虑,也许过一段时间之后,情况会有变化,到时我们自然就会有解决方案了。
可以总结一下:
很多时候,之所以我们会进行心理反刍,是因为我们手头的空余时间太多了。也可以说,如果我们的生活不够忙,如果我们很无聊、没事可做,那么自然就会容易陷入到心理反刍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
总的来说,如果你经常体验到心理反刍,不如问问自己:是否自己的生活太闲?是否自己经常闷在家中?是否自己的生活缺乏挑战?
抑郁症的病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行为活动量太低“,他们没有动力、精神、兴趣去做事情,进而他们很少主动去做事情,但是到了每天结束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今天啥也没做,然后更加地自责,抑郁情绪越发的强烈。
如果说我们的行为活动量太低,进而给心理反刍提供了条件,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行为活动量。在临床心理学中,这样的做法叫做“行为激活”。
怎么去做”行为激活“?
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要进行以下这四类活动:
这个不用太多介绍了,当我们体验到心理反刍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去做体育运动,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在短期内可以减少心理反刍的方法。
有研究证明 [5] ,当接受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体育运动后,他们所体验到的心理反刍会出现显著的下降。
同样的,在大自然中散步90分钟,也可以显著的减少心理反刍 [6] 。
总的来说,当你在进行心理反刍时,时间反正都是“浪费了”,不如马上起身去做一些体育运动。不论运动量大小,都会对你有帮助,还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进行心理反刍时,我们容易陷入到自己的思维之中,对事情产生一些非常主观和片面的认知,很难认识到其实事情并不一定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糟糕。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可以给自己信得过的亲朋好友打个电话,解释清楚自己正在进行如何的反刍想法,然后听听对方有怎样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减少心理反刍非常有效的做法。
和亲朋好友进行交谈,这里最重要的目标是:其他人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所进行的思考存在不少局限和片面性,如果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不容易陷入到困境中了。
注意:和亲朋好友交谈时,我们并不是去和他们“一起反刍”,如果我们开始和对方进行“反复性思维”,那么就需要及时停止。
常见的抗抑郁药是可以很有效地降低心理反刍的,如果你频繁地体验到心理反刍,而且心理反刍会给你的生活工作带来很显著的负面影响,那么你应该考虑去医院就诊,看看自己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障碍),然后接受药物治疗。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