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样停止心理反刍带给我的折磨? 第1页

  

user avatar   mcbi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刍痛苦#

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为既然你很痛苦,你肯定就不喜欢它。

人最大的毒品是痛苦本身。

它让你觉得深刻、觉得特别、觉得超凡脱俗、觉得自我存在。

让你觉得自己手握债权、理所当然的有权追讨和审判世界的不公和不义。

更让你觉得自己独自消化痛苦而没有追究实在是慈悲怜悯。

它让你读小说看剧都别有一番风味。

让你对蝇营狗苟的凡俗众生的平庸追求洞若观火,不屑一顾。

唯一的不方便,就是时不时发作的恐慌和自我怀疑——毕竟还是要恐慌自己这样不行、毕竟时不时要怀疑自己这份优越感不过时自欺欺人。

但是还好——

你都继续这么久了,只要肯躲在家里喝开水吃泡面,“脱离无聊的物质欲望”,谁说“这样不行”?

怀疑自欺欺人,时间久了自然可以习惯,习惯了就不怀疑了。

这都是可以克服的问题,怎么能舍得拿味道这么丰富、有这么多层次的美味享受去换呢?

“反刍痛苦”带给你的“折磨”,其实不过是香辣牛肉干不幸做得辣了一点。

越嚼越香。

甚至问题本身都已经无意中翻开了这张底牌——这只是在问怎么停止反刍的折磨,可没有问怎么停止反刍本身。


人要怎么停止“反刍痛苦”?

从承认“我在享受”开始。

你不承认,你永远停止不了。


user avatar   dr-mengran-x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心理反刍(rumination),或者说反复性的思维(repetitive thoughts)是导致并维持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关于反复性思维和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非常多,这里就不回顾了,可以参考以下注释[1][2][3]

之所以称之为“心理反刍”,是源于反刍类动物。牛在进食时会有反刍的行为,也就是大部分草料未经过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胃部,经过胃部浸泡一段时间后,这些草料又回重新回到口腔,牛会进行再次咀嚼,然后咀嚼完的草料混合唾液再次通过吞咽进入胃部。人类有的时候会进行反复的负面思维,这个过程和牛“反刍”的行为非常相像,从而被称为“心理反刍”。

反复性思维可能是关于过去的:比如不断地回顾一件已经发生了的负面事情,不断地责备自己当时的行为或决定,不断地想象如果自己之前说了或做了什么事情后果可能就不同了,不断地猜想别人对自己会有怎样的负面评价。

反复性思维可能是关于未来的:比如不断地担心一件将要发生的事情,不断地想象这件事情可能会有怎样糟糕的后果,不断地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去应对这件未来的事情,不断地检查自己是否做好了所需的准备。

总的来说,关于过去的反复性思维容易导致抑郁,而关于未来的反复性思维容易导致焦虑。


那么如何减少心理反刍(或者说反复性思维)?

我这里介绍八个容易上手的小技巧,来帮助大家。针对心理反刍,我们目前的确存在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更多的信息可以参考注释[4]

第一:练习正念(mindfulness)

现在市面上关于正念冥想的资源很多,包括书籍、课程、手机APP等,而正念的练习可以说是减少心理反刍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正念之所以可以帮助减少心理反刍,主要是通过正念冥想,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能力(attentional control),特别是当我们面对心理反刍时,如何可以把注意力从反复性思维上剥离开来,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手头正在做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通过练习正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去中心化”的能力(decentering),也就是可以剥离开自己主观的认知、情绪、观点,从一个更为客观和不评判的角度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正念练习的核心在于以下几个步骤:

  • 有意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任务上(比如呼吸)
  • 注意到自己走神
  • 接受自己走神这一事实,并不做出任何批判
  • 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的任务上(比如呼吸)
  • 不断重复以上的过程,反复练习

第二:分散注意力(distracting)

注意:这个技能有好处也有坏处,总的来说,分散注意力在短期内使用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长期使用,那么容易导致我们忽视自己的情绪,助长逃避行为。

那么该怎样去做?

当我们注意到自己在进行心理反刍时,请展开其他一些可以分散我们注意力的活动,这些活动应该是需要我们全神贯注的,或者这些活动会给我们感官上带来相对强烈的刺激。这里举一些例子:比如去洗个热水澡/冷水澡,去完成一份工作任务,出门散个步,看一部让人很感兴趣的电影,唱歌跳舞听音乐,打扫卫生,准备饭菜,和孩子们玩耍等。

这里背后的逻辑是:一旦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上,那么我们能够给予心理反刍的注意力就减少了,这样心理反刍就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第三:把反刍的想法写到纸上(writing it down)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容易上手,而且往往是非常有效的。

当你发现自己在进行心理反刍时,拿一张白纸,把自己的这些负面想法写下来,最好是可以分点甚至按顺序写下来,但是要做到精炼简洁。不要一次写一大段文字,请把自己的想法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然后每类想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请不要写出太多的细节。

写完了自己的反复性思维后,请把这张纸叠起来放在一个比较显眼的地方,如果自己又开始心理反刍,那么可以告诉自己:“我已经把这些想法都写在纸上了,等自己有空的时候可以再去逐一思考或解决这些问题,我不需要担心自己会忘记这些想法,因为我已经全部记录下来了“

一旦我们把反刍的想法写下来,我们就等于给自己的大脑”减负“,把某些大脑的”工作内容“输出并放置在别处,从而释放出更多的认知资源,让我们可以专心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这里注意:请不要用手机或者电脑来记录反刍想法,纸笔方式是最有效的,手机的感觉不如纸笔来的真实。

第四: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problem solving)

其实第四步是和第三步紧密相连的。当我们把反刍思维写在纸上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识别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我们反刍时想到的事情大概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 可以马上去动手解决的问题。
  2. 不可以马上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长期是可以去解决的问题。
  3. 不可以解决的问题。

当我们体验到心理反刍时,很多时候我们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思考”和“担忧”上,但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到“行动”和“实践“上,很多负面的情绪就可以引刃而解。

换句话来说,当我们进行心理反刍时,我们往往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与其继续反复地思考某些事情,不如我们现在就动手开始解决那些可以解决的问题。

通俗点来说,有效降低心理反刍的做法是“少说话,多做事”。

注意:有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那么我们需要去“接受问题”。有些问题是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那么我们可以先等等,之后再来考虑,也许过一段时间之后,情况会有变化,到时我们自然就会有解决方案了。

可以总结一下:

  • 如果反刍想法是可以马上解决的问题,那么请马上行动。
  • 如果反刍想法是短期无法解决、但长期可以解决的问题,那么请把问题先存起来,留给将来的自己。
  • 如果反刍想法是短期长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请接受现实,放弃和现实作无谓的斗争。

第五:行为激活(behavioural activation)

很多时候,之所以我们会进行心理反刍,是因为我们手头的空余时间太多了。也可以说,如果我们的生活不够忙,如果我们很无聊、没事可做,那么自然就会容易陷入到心理反刍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

总的来说,如果你经常体验到心理反刍,不如问问自己:是否自己的生活太闲?是否自己经常闷在家中?是否自己的生活缺乏挑战?

抑郁症的病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行为活动量太低“,他们没有动力、精神、兴趣去做事情,进而他们很少主动去做事情,但是到了每天结束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今天啥也没做,然后更加地自责,抑郁情绪越发的强烈。

如果说我们的行为活动量太低,进而给心理反刍提供了条件,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行为活动量。在临床心理学中,这样的做法叫做“行为激活”。

怎么去做”行为激活“?

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 提前制定计划,自己将要在何时何地进行怎样的活动。
  2. 执行以上的行为计划。
  3. 评估行为计划的执行程度,并作出修改(哪些活动更有帮助?哪些活动并不是很成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要进行以下这四类活动:

  1. 带来愉悦感的活动(比如去玩耍)
  2. 带来成就感的活动(比如去学习)
  3. 自己一直在逃避的活动(比如回某人的电话)
  4. 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活动(比如去帮助别人、回报社区)

第六:进行体育运动(physical exercise)

这个不用太多介绍了,当我们体验到心理反刍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去做体育运动,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在短期内可以减少心理反刍的方法。

有研究证明 [5] ,当接受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体育运动后,他们所体验到的心理反刍会出现显著的下降。

同样的,在大自然中散步90分钟,也可以显著的减少心理反刍 [6]

总的来说,当你在进行心理反刍时,时间反正都是“浪费了”,不如马上起身去做一些体育运动。不论运动量大小,都会对你有帮助,还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

第七:和亲朋好友进行交谈(talk to others)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进行心理反刍时,我们容易陷入到自己的思维之中,对事情产生一些非常主观和片面的认知,很难认识到其实事情并不一定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糟糕。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可以给自己信得过的亲朋好友打个电话,解释清楚自己正在进行如何的反刍想法,然后听听对方有怎样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减少心理反刍非常有效的做法。

和亲朋好友进行交谈,这里最重要的目标是:其他人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所进行的思考存在不少局限和片面性,如果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不容易陷入到困境中了。

注意:和亲朋好友交谈时,我们并不是去和他们“一起反刍”,如果我们开始和对方进行“反复性思维”,那么就需要及时停止。

第八:接受药物治疗(medication)

常见的抗抑郁药是可以很有效地降低心理反刍的,如果你频繁地体验到心理反刍,而且心理反刍会给你的生活工作带来很显著的负面影响,那么你应该考虑去医院就诊,看看自己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障碍),然后接受药物治疗。


总结:

  • “心理反刍”和抑郁症/焦虑障碍紧密相连。
  • “心理反刍”容易让人陷入到“恶性循环”中来。
  • 对于“心理反刍”,我们存在有效的干预方案。
  • 如何中止“心理反刍”,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更有效的活动上,这是干预的核心。

参考

  1. ^Constructive and Unconstructive Repetitive Thought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72052/
  2. ^The role of rumination in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mixed anxiety/depressive symptom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1016119/
  3. ^A roadmap to rumination: A review of the definition, assessment,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this multifaceted construct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32862/
  4. ^Reflecting on rumination: Consequences, causes,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of rumination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087393/
  5. ^Acute Bouts of Exercising Improved Mood, Rumin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in In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59016/
  6. ^Nature experience reduces rumination and subgenual prefrontal cortex activation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2/28/8567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艺人乔任梁突然死亡事件? 
  哪些行业在当下是焦虑和抑郁的重灾区? 
  为什么人们都劝自杀的人要考虑父母,不能太自私? 
  面向未来的你,如何才能走出冰河区? 
  你是如何接受「死亡不可抗拒」这一现实的?或者还没接受? 
  怎么走出习得性无助,摆脱懦弱型人格与消极的心理暗示,与自己和解? 
  这是抑郁还是懒惰呢? 
  如何应对怀疑你消费能力且不愿意搭理你的服务员? 
  因为强迫症和抑郁症而痛苦而无法正常生活 有必要再坚持吗? 
  为什么公众对明星的抑郁症表示同情,而对普通人的抑郁症歧视? 

前一个讨论
在线教育网站(Coursera、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等)有哪些值得推荐的 Python 课程?
下一个讨论
日常扎双马尾出入学校,导致在全校出名怎么办 ?





© 2025-0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