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第1页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常常觉得人活着没意思,是因为很多人的脑子出了问题。

我们的脑子从小就被教育出了一种路径依赖:遇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

但其实,人生中,绝大多数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甚至对于运气并不特别好的孩子来说,

竭力尝试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大。


遇到问题,思考,没有好的解决方案,选了一个执行,

问题更大了,思考,连坏的解决方案也没了……


想要钱?没有。想办法?行。结果呢?一折腾更穷了……

想要对象?没有。想办法?行。结果呢?一舔更注孤生了……

想要房子车子?没有。想办法?行。结果呢?一加班攒钱,更买不起了……


我们中的有一小撮人,无法接受这种情况,大脑分泌多巴胺的部分罢工了。

于是,他们想要自杀。

还有一些人,大脑还没有罢工,就骂我极端。

我不极端,你就能越折腾越富了?

这不过就是一种回避现实的可笑行为罢了。

剩下的人,能够意识到这和别人无关,

能够意识到,干啥啥不行,倒霉第一名,就是普通人与生俱来的特质。

从此,这些人就会开始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



归根结底啊,还是脑子出了问题。

大脑永远无法得到路径依赖中的正反馈,

活着的确让人感觉不到有意思。

那么,是反馈机制出问题了吗?

不是的,是脑子出问题了。


从小,你父母给你灌输考第一名的理念,于是无论你学了多少知识,

考不到第一名你就不会有快乐,就不会有动力继续学,这特么能怪学习本身反人类吗?

学习的过程是探索和积累的过程,探索和积累中,

知识增加了,不能给你带来快乐,

只有使用知识赢,才能给你带来快乐,

这是谁的问题?


从小,你的父母给你灌输财富最重要的理念,

于是,无论你创造了多少价值,赚不到钱你就不会快乐,

就不会有动力继续创造,这能怪创造本身反人类吗?

创造的过程是人类探究极限,突破极限的过程,

在创造的过程中,你无法从你自身的产出获得满足感,

你只能从他人对你的产出进行认可的过程里获得满足感,

这,是谁的问题?


反馈机制就是市场,市场永远是对的。

错的只会是你。

你等不到你想要的正反馈,你等不及大脑生产多巴胺,说明什么?

说明,是你的大脑期待多巴胺的路径,出现了问题。

也就是你从小受到的,

那些通过解决问题,通过赢,获得多巴胺的路径,是不对的。

你练功已经走火入魔了。

你已经失去了热爱生活的能力。

你马上要失去的是,热爱自己生命的能力。

想要回归正常,首先就要战胜自己的心魔。

告别以前那些扇贝一样的路径依赖。


人生短短几十年,请好好珍惜。

让我们玩点想玩的,让我们玩点大的。

学会“遇到问题,关我屁事”的精神,

竭力追求无上的快乐,用各种角度满足你自己的灵魂,你就不会觉得没意思了。


我们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离开这个世界,

但我认为,在我们离开之前,后悔的东西越少越好。

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为自己无法成为马云痛哭流涕上。

有朋友要反驳了,可我只是想要一个女朋友啊,这么简单的需求,为什么无法被满足呢?

简单吗?不好意思,对于有些人来说,你成为马云比你拥有一个女朋友可能简单很多。

面对它。


朱自清当年写过,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年轻的时候,我也奉若珍宝,真是有道理有逼格有意境的朴素真言。

但是,当我三十好几,路过曾经的小学,看到上体育课的孩子们奔跑在夕阳下的样子……

我就想问朱自清,他们也什么都没有,但他们怎么就热闹极了?

小孩子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玩具,

哭两回合拍拍屁股就走回去玩自己的了,

你长大了,怎么就不行了呢?


user avatar   gui-mu-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时候被老师要求写周记,于是我写了和父亲爬山看日出的事情——

“今天早上,被闹钟叫醒后,我陪爸爸早起爬山。一路上看到很多爷爷奶奶一样在爬山锻炼身体,也看到很多五颜六色的花朵和高大的树木。走了快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山顶,此时太阳刚好也升了起来。看着红彤彤的太阳,虽然走得很累,流了很多汗,但还是觉得很高兴。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到了第二个星期,我因为偷懒,所以又交了一篇爬山看日出的周记给老师,结尾依然是“真是有意义的一天”,然后被老师批评道:“这件事你上次已经写过,以后就应该写点别的事情。一件事你第一次经历会觉得有意义,之后再做不过是重复罢了,哪还有什么意义。”

长大至今,我在想,如果将自己的人生拍成一部电影会是什么样子,仔细思索过后,我又不禁丧气:自己至今近二十四年的人生,能值得回忆、记录的事情不过点滴,而人生的其他大部分时间,不过是在不断重复着自己昨天的生活罢了。

如果只是拍电影,这些时间只会简单化作一句“X年后”,然后镜头一转,大家就能看到一个已经成长起来,和以前大不相同的主角。但在现实生活中,更普遍的情况是,我们即使经历了大量重复且枯燥的生活,却依然等不到自己所期望看到的变化。

又或者说,正是因为我们太习惯于“重复”和“等待”,所以生活才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拧螺丝钉的工作就算重复一千遍,自己依然只懂拧螺丝钉,而接触不到其他更有技巧,更能改善自己生活的工作;站在沙漠里就算再怎么祈祷,再看多少鸡汤语录,但这里始终是沙漠,你永远等不到能载你经历星辰大海的那条船。

曾经我们都幻想自己是屠龙的少年,长大后自己会提着剑,骑着马,走遍地图的每一个角落,书写自己的传说。但后来,我们多数人都沦落为一名NPC,每天站在同一个地方,做着同样的事情,成为一名被现实压力和自身的惰性所禁锢的囚徒。

生活,真TM无聊啊!

年初给自己定下计划,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来改变自己,但总是到年末才发现,自己一年来做得最多的事情,不是努力去寻求改变,而是保持原来的生活。如果以一天为刻度,无论有没有努力,每天的生活似乎都差不多,明天的自己也不会仅仅因为自己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有多好。但如果用一年来作为刻度,却能看到坚持努力后与去年完全不同的自己。但能在这种无聊的生活中一直保持动力的人只能是少数,不然知乎又怎么会隔三差五地冒出这类问题,希望能通过别人的答案来给自己提供信心和动力,过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人却又回归到原来的状态,感叹一句“自己始终败给了生活”。

如果将人生拍为电影,电影的最后一幕,我会这样拍——

又重复了庸碌的一天后,自己躺在床上进入梦乡。梦里,自己回到了十年前,坐在教室里,桌子上摆着一张作文纸,纸上只写了标题《十年后的我给自己的一封信》,于是我拿起笔,在纸上写道:“辜负了你的期望,过上了如此无聊的生活,实在抱歉……


user avatar   shi-zun-de-miao-jian-l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生是要过得有意思还是有意义?

究竟怎样过这样仅有一次的一生?

答案简单明了:高兴就好。

以宇宙观太阳,不过一尘埃,以太阳观地球,

不过一沙砾,以地球观个人,不过一蝼蚁。

试问,个人的一生如何度过,谁在乎?谁关心?

所谓留取丹心照汗青,即便伟大如斯的煌煌史册,也不过是某个恒星打个喷嚏、抑或某块陨星串错门,便可磨灭得干干净净的存在。

故此,从客观而言,个人的选择毫无意义。

人是欲望的动物,我们为欲望而活,

因欲望得到满足而快乐,因求不得而痛苦。

作为生物,我们有生存欲;饿了,有食欲;见到心仪的对象,有爱欲,我们时时刻刻畅游在欲望的海洋中,无法逃脱,无可回避。

即便噼里啪啦敲着木鱼,念叨着断七情绝六欲,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为了追求成仙成佛转生极乐的大欲。

明晰了这点,我们需要扪心自问的并非有欲或无欲,而是何欲,

易言之,究竟是怎样的欲望,能让我们得到最大的满足。

如果帮助他人能让你得到满足,那就去助人为乐。

如果名垂青史能让你得到满足,那就去拯救地球。

如果挥金如土能让你得到满足,那就去努力挣钱。

一切的追求,便在于让你站在人生的尽头蓦然回首时,大致了无遗憾。

人生的意义永远在过程,而不在结果。人永远在活给自己看,我们做的是一份自己出的考卷。

人的一生,要我看,以自己最想要的方式过,大约是有意义且有趣的吧。














user avatar   yizhi-yi-yu-gua-huan-de-chi-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我什么开始觉得人生是没有意思的吗?
5岁。

5岁的时候我爸因为肺癌去世了,我当时还处于一个不知道爸爸是什么东西的年龄。扛着死沉死沉的遗像,跟着大人和邻居走了好远好远,等着火化,等着所有人遗体告别。
一群群他的邻居朋友哭的稀里哗啦的,然后他的兄弟姐妹却因为曾经关于遗产的纠纷连来都没来。我妈跪在我右边泣不成声,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哭,于是我装作哭了(当然后来我因为这个自责过很久)。
那天我刚明白人是会死的,刚刚还笑着说想吃葡萄的人,下一分钟就变得冰冷僵硬,最后变成一小盒灰,所有经历、感情、回忆化作虚无。

后来一直到10岁,因为我妈白天要上班,没人能管我。只要不上学,特别是假期,没人可以陪我,只能经常被锁在家里……
中午我妈拜托邻居给我送饭,或者是亲戚,有时候恰好没人来就饿着,自己get了一个技能:冷水泡面(那时候不知道泡面用热水)。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坐在阳台上听楼下的声音,然后读书,在书上画画,难过就打开电视看广告。
因为总是看书,所以我看书的进度总比别人快,比同龄人更早的看到更多的书。从来没有幼稚过,总是懂事体贴的。

还有一段时间遭遇了校园暴力,就是言语上的,再加上孤立我,性格有点孤僻,虽然心里想的是:你们这帮幼稚的小孩……然后该干嘛干嘛。

当时看什么东西什么人都有一种不真实感,我看人间的人事物,如书中的人事物一样。

我一直想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我感觉不到活着的乐趣,或者说“意思”。

但是我逐渐产生了一种欲望,那个欲望支撑我活下去:我想要得到大家都有的东西——拥有平常的生活。有爸爸妈妈陪伴的生活,有热乎乎的饭菜,有朋友……

我只是想过得更好一点,真的。
就能吃上热饭,能常常见到妈妈,能不要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呆着,能笑出来就行,真的。
我还想要看看自己生命经验之外的更大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想看看海洋、山峰、沙漠……

再后来我有了好多好多的爱好,学了很多的东西,也去了很多地方,想要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我学会了只依靠自己,也学会了面对孤独而虚无的人生。也找到了我想要什么,

很多人觉得我挺厉害,但其实换个角度,很多东西只是填补自己生活的方式。

14岁的时候,有一次课间我坐在窗边的座位上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窗外是绽放的桃花、杏花,暖风习习,花瓣落在我的书上。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身边的声音都消失了,我真的相信他写的每一个字。

我真的觉得世间种种皆是我的表象,主宰这个世界的就是意志。生命本来就是虚无,除了自身的繁衍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和目的,是我的意志让它有了意义和目的。

是呀,因为我产生了一种欲望,因为我给了事物一个自我赋予的意义,我才走到今天。
可是谁又不是这样呢?
选择一个人,难道不是因为自己的欲望?
选择一个学校或公司,难道不是因为你认为它好?在那里让你快乐?或者对你更有利?
选择做一件事,难道不是因为你自己喜欢?

……
“人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你所有的行为,都出自你的意志。

那么,为什么总觉得人生没有意思?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动力去努力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但是换个角度想,很多东西它本身没意思,而是人们赋予了它意义,因为想要所以觉得重要,因而人们感觉到了乐趣(意思)。

高中的时候,我的同班同学,一个平时特别开朗,而且挺博学的妹子得了抑郁症。高一上学期期末突然考了第一,然后就去住院了。
她特别喜欢研究哲学问题,总是拉着老师和少数几个同学聊天。老师们后来曾说她是因为懂得太多,走火入魔了(这说法特别迷)。
她创造了一个理论:人生是终将毁灭的列车,找各种人讨论。似乎只有我给了肯定的回复:
我觉得挺对的,人生就是这样的。

不论高矮胖瘦、不论聪明还是愚蠢、丑陋还是美丽,贫穷还是富有,最终都会化成一小盒灰。
这是我爸在五岁的时候送我的人生的第一课。

向死而生 本身就是一种必然,因为我们每一秒都在向死亡走,逃避不了,推迟不了。

讲真,生死这个话题大了去了,且不论人类终极关怀的宏大命题,就是讲中国古代各种生死观,咱们跟这儿说三天也说不完、辩不清。


我们都知道生命是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

因其有限,所以珍贵。
如果你不觉得有“意思”,
那就去找“意思”。
没有人有责任告诉你的“意思”是什么,
别人的“意思”不同于你的“意思”
更没有人有权利决定你的意志、你的选择,
你要自己找。
你是要金钱、名望、权力,还是爱、乐趣……
如果还不知道,那就静静等。

但是别纠结于“意思”,平添痛苦,浪费生命。

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存活的意义,或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依靠惯性向前:学习,工作,结婚生子,退休,死亡……

问这个的兄弟啊,听我一句劝,
既然已经存活,先向前走,尝试更多的东西,总会有你所爱,找到生命的乐趣和意义。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有的时候人需要的是顿悟,而不是苦思。

读书学习要经历一个信→疑→信的过程,
人生也需要经历一个信→疑→信的过程:
一开始因为真的什么都不懂,最后什么都明白却如新生儿一样好奇、乐观、勇敢、善良。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2020-1-8 补充:其实写完了这个回答已经过去了三年,我曾经以为自己活明白了,但是这三年一直在很抑郁的状态中反复挣扎。希望看到这个回答的人和我都可以越来越好吧❤

2020-6-10日更新,二月起我开始了解命理学,先看的西方星盘,后学的紫微斗数。某种程度上借助第四维的力量获得了慰藉,放下了很多执迷不悟的东西。

二月末我妈妈突发脑溢血,送去抢救,我依然是在生离死别极度冷静的人。等救护车的时候,我收拾好所有可能用到的证件和东西,然后平静的进了救护车。一直到做完手术,都一滴眼泪没掉,还要安慰其他亲戚朋友家人,内心极度平静。

后来住院,最艰难的两周衣不解带地照顾我妈妈,太难了开头几天疫情的原因找不到护工,连着三天没怎么睡,夜里怕她叫不醒我,握着她的手窝着坐着睡。年纪太小了不会照顾人,哭着求护士姐姐跟我一起半夜给她翻身。

然后那段时间正好我在备考一个北大国发院的经双考试,然后得到通知考试取消了,无限制延期…但其实当时我知道自己接下来几个月肯定考不了了…

最终也是熬过来了,现在康复了三个月,我妈妈从偏瘫到基本走路没问题了。

至此,如今22岁的我也算经历过父母双亲的死别和重病了。如果说我父亲的死教给我的是死亡是什么,那么我妈妈教给我的就是健康多可贵。之前的二十年,我妈妈几乎是拿命换钱,半夜两三点甚至四五点睡觉,一年365天连轴转,春节也没办法正经休息。

没真正直面父母/自己重病和死亡,人往往不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也不知道自己的求生本能有多强。写下这个回答后四年时间里,无数人给我发了私信,请原谅我实在回复不过来,很多是时隔很久后才看到然后回复的。但是通过天南海北老老少少的人的私信,真的很多人生活的太苦了。众生皆苦啊。有些事我真的无能为力,无法为你们提供更多帮助。但是我还是希望能通过文字和自身经历给予你们一些慰藉和温暖。

最近在学命理,未来可能会考应用心理学的硕士+研究东西方命理术数。新做了个自媒体账号,普及紫微斗数知识技巧,想要自己学习或者研究一下的,请移步到bilibili,账号名称叫仙女斗数。

现在我常常把人生当做一场有期限的体验游戏,如果你从命理学来看,很多事情的确是注定的,也就是你得出场设定(大概70%),人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出厂设置的。但是公平的是时间都是你自己的,并且你有相当大的自由去实际操纵这个角色,支配你的人生。有的人常说自己命不好,其实不全对,没有纯粹的好命也没有纯粹的坏命,每个人的命必然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求而不得的东西。然而,后天努力起码还是有空间的,能实现很多东西。关于命运,就不展开了。欢迎关注仙女斗数,评论区跟我探讨?。

如果实在痛苦,则需要释然,需要放下,需要超脱。死是超脱的一种极端方式,但不是唯一手段。有些时候,人只是不想活,而未必是真想死。活的的确确是痛苦的,死能最快的结束痛苦,但死后是怎么样的我也无法告诉你,没有人知道。在过去几年,我也曾抑郁到很严重的程度,而且无法得到我妈妈的理解,那段时间我大概每周能哭七天,几乎笑不出来。最严重的时候能连续哭四五个小时,反反复复想自杀,而且尝试过。

我走出来有很重要的几个原因,最重要的是有我男朋友给予了我无限的爱和安全感,一直陪伴我,甚至在我反复想要自杀的时候,他提出我走了他也陪我,连后事都安排好了。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妈妈的病,她生病改变了我人生的优先级,放下了我很多的执迷不悟。

我以前是个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只追求超我,而压抑本我,又十分偏执,对于自己的一些失败和不完美之处耿耿于怀。我的痛苦来自于不肯放过自己。后来,我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允许自己存在本我的欲望,学会欣赏自己,放弃放不下的执念。

就像美丽心灵里的纳十,如果你还想进行这个游戏,而又无法解决问题,那就学会与痛苦和不完美共存。

最后希望所有看到这个回答的人,平安而幸福,想要得到的都努力,改变不了的都释然。向死而生的路上,要勇敢而踏实的过每一天啊。

2021-10再更

最近做了一个公众号:仙女斗数(b站有视频和,公众号有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欢迎关注呀~短期内只讲紫微斗数,以后可能会涉及到奇门遁甲、周易、中医等等的知识和技巧。

今天更新了一个视频:

【紫微应用| 容易有心理困扰甚至自杀倾向的配置-哔哩哔哩】b23.tv/KDUxr8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缺爱缺激情,往往跟某些激素异常有关,具体的我也说不好是哪些,肾上腺激素、褪黑素之类的应该有相关吧。

人类是社会动物,人类可以在其他人的交流相处中获得经验和精神支持,这是很奇妙的事情,甚至这个他人可能并不认识你,例如追星,明星不认识粉丝,但是粉丝依旧可以在明星那里获得推力或者阻力,受着很有力的影响;例如以某个虚构的角色为偶像,别的不说了,崇拜乔峰的汉子一把一把的。获得经验即获得成就,可以增添自信,获得精神支持就跟发动机被加了油一般,可以维持工况,应对各种挫折打击。身体健康情况下,情绪不那么容易败坏熄灭。

但是人类的身体并不一直是健康的,人类也很容易因为一些坏习惯和疾病而使得身体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从而使得情绪更加不健康,恶性循环,要么造成悲观厌世,要么造成愤世嫉俗,更甚至促成变态犯罪,反社会。最常见的不良习惯是熬夜、酗酒、过度吸烟,对某样事物成瘾、吃喝无度,放纵自己。有的人有起床气,而实际上任何人都有起床气,只是个别人显得更严重,那么,熬夜的人的任何一个状态都近似于睡眠被迫被唤醒的状态,情绪更难控制,更容易走各种极端,意志也更不坚定,很容易屈服与熵变小的过程。反过来,情绪不健康的人暂时不理会情绪本身,而仅仅从生理上将自己约束回一个健康的状态:按时吃饭,饮食搭配健康,作息合理,环境舒适等等,情绪也会跟着回归正常。因此,有些人郁闷了会做家务、洗衣服,暂时通过体力活动转移了情绪注意力固然是一方面原因,这么做之后带来的客观环境的改善,活动过程中气血舒畅而引起的身体内环境的变化等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整洁和秩序可以唤起人们控制自己的愿望,而生物跟非生物最大的不同,就是自主和自控,能决定自己的状态的是生物,决定不了的是非生物,人类虽然复杂,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很容易被有秩序的东西引起共鸣,很容易被自己所完成的秩序所满足,获得信心。再强调一遍,自己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就控制身体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控制环境处在一个有秩序的状态,情绪会因为被这些影响而回归。

已经达到抑郁症状态的自己无法控制的厌世一定要求助他人,趁着清醒的时候就医,要求亲友监视和帮助自己,该吃药吃药,该让别人帮着生活的就不要独居。

现在有很多人以为自我控制就是让自己不自由,以为完全无拘无束地放纵才是最好的,这样的人还不少,而且时常在网上输出这样的价值观。实际上这些人要么是冲着你的钱来的,你无法自控地非理性消费,才会变成他们的消费者,变成他们的作物;要么是冲着你的人来的,他们自己渴求关注,为了得到关注度毫不忌讳;还有的自己就是病态的,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总以为表达了自己就可以吸引来同类,就可以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获得虚假的”自信“。真正的自由,是精准的控制,我想做A事,就能做,我不想做,就一定能不做。丧失控制力的表现则比较隐晦,可能你已经丧失了做A事的能力,但你告诉自己说我不想做A事,好像是你控制了自己,但是其实并不是;或者你不是很想做A事,但你觉得你能做到A事,于是你做了A事,你觉得你控制了自己,而且因为你做了A事证明了这一点——可是当你需要靠不做什么或者做什么来证明自己的控制能力的时候,实际你已经丧失了控制能力了。这些听上去可能有些矛盾,但是自我控制就是那么玄妙又简单直接。只要人脑里面的这种潜在的自我对话不停止,人就牢牢地控制着自己,就不会丧失活力,也不会被恐惧压垮,因为自我不会让自我消失,而是会瞬间就想出N种方法保全和壮大它。


user avatar   lin-lin-l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以为,等我把工作搞好,今天做好这个文案,明天把项目计划拿出来,就会等到领导的赏识; 总以为,等我存够钱了,就可以去一直计划着要去的地方旅游,心情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难受;

总以为,等我跑步变瘦了,会化妆打扮变漂亮了,我喜欢的人也会喜欢我;

总以为,等我有了房子车子,我在这个城市就会有根;

.........

我以为,等我把这些总以为都做到了,我就可以过上有意义的生活,真正属于我的生活

可是,现在的生活其实就是我的生活。


user avatar   yu-ye-71-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止你一个,很多人都这么想。。。


user avatar   bai-li-chu-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有些人活着,确实就是没意思的。如果一个人无法在生活中感到快乐,他就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很多人不知道并且也不相信,心理健康的普通人,人生的基调,是平静而快乐的。当一个人能时时感到快乐,他就不会觉得活着没意思,也不会去追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而有些人的人生基调,是焦虑而痛苦的。这类人便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而究其原因,往往是他的人生真的没有意义。


这两类人的区别在于:第一类人,平常的生活,他能感到快乐,琐碎的事情也其乐无穷,起床高兴,出太阳了高兴,下雪了高兴,吃饭了高兴……碰到什么好事就更加高兴,只有在碰到难题、悲剧或者被侮辱被损害的时候,才会出现相应的负面情绪。但他们也会努力去解决问题,只要问题能得到解决,就又能恢复到平静而快乐的状态。

当然,也有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有些人的心理就会产生变化,失去心理健康,失去这种状态。


第二类人,平常的生活,他往往是无感的,甚至是情绪低落的,碰到好事大概会有开心的感觉,但是稍纵即逝,碰到特别好的事情可能会有能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兴。小小的难题便会让他焦虑,大一点的坏事他就会痛苦,特别坏的事情就很容易让他崩溃。

而生活往往是由琐碎的不好不坏的事情组成的,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特别好的事情。所以这种人很难感受到快乐,就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这种感觉其实很正确,并不是什么错觉,也不是开解一两句就能解决的。产生这种感觉的人往往是由于什么原因失去了心理健康,并且现行的生活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这种感觉是一种警示,叫你引起注意,去找回自己,找到正确的路。


排名第一的答案我很不赞同。我知道他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就是去追求那个特别好的事情,所谓的盼头。当特别好的事情来临的时候,快乐终于降临了。但这个快乐只是暂时的,事情过掉之后它就会消退。于是你必须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成功,而没有人是会永远不停地成功的。并且当快乐只有在成功的当时才出现那就更可怕。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同样不快乐,因为当成功的那个瞬间过掉,生活又平静下来之后,那个焦虑或者低落而又痛苦的基调又出现了。

所谓的盼头,得到之后往往是空虚。


还有一些人的盼头是永远得不到的,怎么办?本来就体会不到什么快乐,再加上求而不得的痛苦,更容易把一个人毁掉。于是人们便会去沉迷黄赌毒之类的,通过不断地获得快感来解决,哪怕前方就是地狱。


那些有钱有势的不快乐者如果使用排名第一的答案的方法就更可怕。因为当你已经站在一定的高度,想再取得更高的成就就非常难。或者已经站得够高无法更高了,大部分事情都无法再成为你的盼头了。于是只好也转向快感。这时候由于掌握了大量的资源,这个快感可能就是普通人的噩梦。当这个快感是性变态或者杀戮等等的时候,大量的黑暗面就出来了。


所以,为了所谓的盼头根本不是解决人生的意义的办法。

相反,健康的心理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能获得付出的充实感,能力提升的快乐等等。这一整个追求目标的过程都是充实而快乐的,不会生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感觉。就算最终不能成功,会痛苦,但负面情绪退潮之后,也能坦然接受,生活继续向前。


不健康的心理才是努力的过程毫无快乐,常觉得人生没意思。这样就会无比渴求那个盼头。一旦得不到很容易情绪崩溃。但就算得到了,短暂的快乐过后很可能又是空虚。


所以,当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和人生的道路,是否健康,是否正确。

而不是更加去强化一个盼头,好让自己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无法回头。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顺应自己的情绪。可能有人会吃惊,为什么是顺应情绪,而不是理智?因为人的智商有高低,很多时候,理智并不能看得全面。并且有很多高智商者为了损人利己的目的,投放了大量的虚假法则在社会上。你的理智可能会被蒙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去照做其实并不会给你带来想要的结果,也无法解决你的问题。

比如排名第一的答案,多少人觉得很有道理。虚假法则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电视剧就是很常见的一种。


我没看过那个电视剧,就只根据那个答主描述的内容回复了。比如那个北京男人。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同类的陪伴,长期孤单一个人产生心理问题很正常,缺爱的人产生想死的念头也很正常。


当这些不良情绪来袭的时候,需要去正视它,解决它。比如想办法把老婆调到北京,或者自己调回去团聚。这些负面情绪其实就是告诉他,为了社保、公积金、看病统筹等等放弃家庭团聚是个错误的选择。自己会出心理问题,异地很久的老婆其实也会出心理问题或者出轨,长期见不到父亲的孩子心理会不健康。

从生存竞争的角度来说,后代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心理健康的后代就算物质条件上差一点,也比物质条件稍好但心理不健康的后代具备更大的竞争力。

所以这个男人留在北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孰轻孰重其实他根本就看不清,他的理智完全不够用。


但是他的情绪是很真实且有效的。估计他早早就感受到了孤单痛苦和想死,但初期他可能是一直压制的。如果他当初就顺应情绪,早点解决问题,就不会人到中年,积累了半辈子的东西,更舍不得放手,陷入更难的抉择,难到想死。

但那一番劝说只能暂时缓解他想死的情绪,就和那些心灵鸡汤一样,看的时候情绪高潮一下,等情绪退潮了,如果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想死的念头会继续出现。这碗鸡汤只是让他在邪路上走得更远,更无法回头而已。

就算他最终真的奋斗到了一家团聚,长年的隔阂已经形成,夫妻能不能好好相处都很难说。如果有孩子的话,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已经造成,得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善。都是得不偿失。


所以顺应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尤其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有些人对快乐的普通甚至贫穷的人的生活是不屑一顾的,当他因为痛苦而不得不去思考人生的意义的时候,他从那些生活里找不出意义!

这是因为他不明白心理健康对人的重要性,这几乎是最重要的东西。


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繁衍,生存竞争,是永恒的主题。做个心理健康的快乐的人,你能把这份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环。

我个人认为,人类历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很多是因为天生基因杰出,而这种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每个人的后代中都有可能产生基因杰出者。

但是一对糟糕的父母却可能把杰出基因的孩子给毁掉,让他们无所作为或者成为高智商连环杀手、变态杀人狂之类的。这就是恶性循环。


而一对心理健康的父母,则能教育出积极正面的孩子,不会浪费了大自然给的好基因。

这就是很多普通人快快乐乐地活着,快快乐乐地生儿育女的意义。

生活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循环组成的,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规律。


而人生不但是一场长跑,还是一场接力赛。很多心理不健康的不快乐者也能够敛积巨大的财富,但他们往往容易养育出同样心理不健康的后代,或自杀,或败光财富,或财富被人谋夺等等,同样是生育竞争中的失败者。


基因杰出,天赋技能强大的人,可以为种族做出很大的贡献,推动整个种族的进步,这很有意义。这是自我实现的意义,和生育竞争的意义不同,于是很多人只能看到这一点,就看不到普通人的意义。却忘了,有的父母毁掉了这样的孩子,有的父母成就了这样的孩子。

做一个能成就这样的孩子的祖先,也很有意义啊。不管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好好爱他,让他把好的心理状态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就是很重要的意义。



常觉得活着没意思的人,往往是心理不健康或者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法自我实现的人。这是大自然在通过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向你示警呢。


其实我觉得能感受到生活没意思的人挺好的,至少还能觉醒,情绪功能还在有效运行。自己去正视和解决这个问题,还能自我修复,自我完善,恢复心理健康,找到自我实现的路。


但很多人会羡慕那些没有这种感受的人。如果是羡慕的那些真正快乐的心理健康的人也就罢了。很多人羡慕的是那些已经错得离谱但是麻木不仁的人。

当你的感受觉醒的时候,周围也会有人这样打击,说你就是想得太多了,不想不就行了!想让你也变得和别人一样麻木不仁,一条道走到黑。


可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些痛苦的感受,开始思考人生,想出了答案,重新走上了正确的路,获得了快乐的人生,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也有很多作家终其一生都没能想出答案,最终还是自杀了。


但能产生这种感觉的人,我认为都是灵智已开,想回到麻木不仁的状态是不可能的了,只会更痛苦。

并且有的还是天赋技能强大,应该为种族做出很大贡献,但是被父母和社会破坏了心理健康,逼迫着走另外一条路,无法施展自己的天赋技能的人。这种人会更加痛苦,更加觉得活着没意思!


想出答案,自我完善到心理健康,找到自我实现的路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没有其它路可走。


很多人是卡在不让自己去想,想让自己变得麻木不仁那里不上不下很多年,断断续续地痛苦;

或者被虚假法则骗,继续在错误的路上蹉跎,有的是蹉跎了一生,真的变成了一生都活得没有意思。



发的时候不小心又瞄到了我上面的上面的答案。说是因为自己无能。这又是虚假法则。

人天生基本都是心理健康的,小时候并不会因为贫穷而痛苦。心理健康一般是因为各种人为因素而被破坏掉的。比如因为贫穷而遭到的侮辱或者伤害等等。

如果就算家境贫寒但是父母有爱,人也并不会失去心理健康,常觉得活着没意思。


人的能力天生有差异,但是留在自己出生的阶层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人一般只要不低于自己出生的阶层,就不会因为没钱而痛苦。相反,一般人往往是可以比出生过得稍微好一点的,比如农村的到了小镇上,小镇的到了小城市等等。这都不需要太大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一般人都只会嫉妒自己身边的人,不会去嫉妒比自己好了十万八千里的人。很少有普通出生的人因为自己不是亿万富翁而痛苦。当然,心理不健康的人会。


所以心理健康与否和金钱、权势没有直接关系,从贫困阶层到权贵阶层,都有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快乐的和不快乐的。

区别就是贫困阶层因为遭受侮辱和伤害的机率更大,所以保证自己和后代的心理健康更难。


但人常觉得活着没意思,和能力的关系不是特别大。因为大部分人都能过上比出生好一点点的生活。这已经能足够保障你的心理健康了。

高能力者能够过上比出生好较多的生活。


而且人生在世,跌宕起伏,还会有高潮和低谷,高潮的时候可能腰缠万贯,低谷的时候可能吃不上饭。心理健康的人是能上能下的,不会因为高潮就癫狂,也不会因为低潮就想死。

他会一直很坦然努力地面对生活,哪怕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落入贫困或者欠债。


所以和能力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还是自己的心理。

内心强大的人能够面对能力的不足,生活的起伏,安于自己能力所能达到的生活。做个快乐的普通人。


user avatar   su-hang-6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在一个月前,我和导师聊过这个问题。

下面是我发给导师的一封邮件:

那天走在校园里,但见绿树成荫,阳光明媚,斑斑驳驳地洒了一地。望着碧绿的湖水,湖中央有两只野鸭,自由自在地游荡来游荡去。我拎着沉重的电脑包,脚步急匆匆,没有时间驻足。突然之间,一个问题蹦入我的脑海——这么美好的天气,这么美丽的风景,我到底在忙碌着什么?

这个念头突如其来,却是一个对自己永恒的疑问。总有那么一瞬间,会觉得生活挺没意思——每天吃同样的食堂,走同样的路,过同样的生活。努力读书,努力运动,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努力购物,努力买房买车,努力娶妻生子——他妈的,人的一辈子就在不断“努力”中茫茫然度过,到头来究竟是何滋味,竟有些说不清。

室友劝我不要想这些形而上的哲学问题,他说:“你看,大家不都是这样过完了一辈子,想那么多干嘛?”我说:“既然大家都是一样的,那生活对个人而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多数人都无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什么实现梦想的总是那20%的少数人?”

对于这种人生命题的思考,从高中就开始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十分苦闷,就像将一株才抽出嫩芽的君子兰,关进了不见天日的仓库,本该在释放青春活力的年纪,却要每天躬着身埋头死读书,背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一遍一遍地重复算题。很多人说好怀念高中时代,好想再回到高中那段时期。对不起,我真的没有一点怀念,真的不想再过一遍“监狱”生活。

高中时期,把自己最喜欢的文学和音乐全部抛弃了。可直到如今,我喜欢的还是这些东西,想要从事的职业也还是这些。那么,如果当年有机会,有资源,有家庭的支持和老师的指导——如果当年就开始学习并从事相关领域,是不是今天的我已经实现了人生理想,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现实从来不存在如果。

我依旧感激现在的生活,至少我知道自己花费毕生精力要做的是什么了。有了方向,就不怕迷失,需要的只是投入时间和精力,找到合适的方法,恰当的渠道,一步步实现。从这一点出发,我比很多人幸运,又比他们不幸。因为有许多人一辈子都是为了活着而生活,恰恰如此,他们也省却了许多思考人生的烦恼。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是不能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样一个命题。

为了家庭?为了事业?为了成就?为了爱情?同样是一辈子的时间,谁说应有尽有的人一定比一无所求的人过的快乐呢?谁说庄子就比孔子一生更落魄呢?想来人活着最重要的还是遂心如意。也许人生从来就没有确定的意义,只有建构的意义,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有趣味,值得过,索性放手大胆去活一次就好了,有时候一万元也买不来说一句真话的乐趣,不是吗?

这注定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而我能做的,便是立足当下,过好自己的生活,从实践中不断探寻答案。

……(此处省略一些私事)

以下是导师的回复:

我看你邮件的时候,你师母在我旁边。我对她说:XX这孩子,喜欢文艺,热爱思考,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孩子。你师母说:这孩子,今后一定有出息。

XX,每个人都会遭遇人生困顿的时候。其实,人生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常常不得不面对那么多窘迫的困境,甚至是绝望的挣扎!那么多空白的时间,做着身不由己的事情,总是疲惫,总是迷茫,大家一刻不停地在怀疑自己,总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别人,胆战心惊地在诺大的世界里循规蹈矩,试图找到安全的藏身处,背负着平庸的原罪,受着不公平的委屈,赚不到足够的钱,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似乎很无奈!

90年前,胡适的同学朱子平问过胡适一问题: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胡适的完整答案如下:

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生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

这段话,写给你并与你共勉!

另,关于红楼梦的大作,我还要花时间去细品。

——手动分割线——

直到现在,我依然会在某一瞬间,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生活毫无乐趣,活着挺没劲的。

可是,我并不想死,不想颓废,不想让自己陷入悲观的情绪,不想让自己的生活一团糟。

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计划要完成,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到,还有很多风景没有看过,还有很多有趣的人没有遇到,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结实……

我还没有实现理想,还没有赚到足够的钱,还没有能力在南方给妈妈买一套房,还没有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生活依旧艰难,社会依旧现实,人生本来就很残忍。

于是,我试图扬起嘴角的微笑,继续迎接生活中每一份“没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啊。


——写散文和小说的Oren,欢迎大家和我交流“生活的意义”——


user avatar   lu-xi-xi-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即使在毫不抑郁的情况下,自杀的念头都从来没有离开过, 一直不太畏惧死亡,对我而言那是一种甜蜜召唤。
然而,要好好活着,只是被动地存在着,只是因为肩负着爱与期望,承担着生而为人的责任。
每天很努力的工作,只是为了将空洞的生活填满。其实并没有那么渴望成功,心里很清醒,即使成功了,也不会多快乐。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很不开心。觉得世界太不够完美,从来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
时不时的,总有一种被生活罚站的羞愧感,在人前总有一种游离在外格格不入的出戏感。
不喜欢的一切的一切里,包括我自己。
所以很努力地寻找和记录,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很努力地无视和忘记,它肮脏龌龊的一面。
是为了让自己有生活下去的理由。

写过那么多正能量的文字,其实想要洗脑的只是自己。
要骗自己相信爱,要骗自己努力就能获得幸福。要骗自己未来会变得更好……需说服自己的事太多了。

有的时候,骗着骗着,自己都编不下去了……每天写鸡汤的人,有一颗最颓废破碎的内心。
我知道,一切毫无意义。
我知道,这一切只是幻想。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的人坐火车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 
  “ 我 ”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某些动物在某些智力测试中的表现远超人类,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经历了凄惨童年的哈利·波特为何没有「报复社会」的倾向,反而成为了书中灵魂最纯净的人之一? 
  你认为学校需要心理医生吗? 
  对于一个经常使用网络的人,现实中的自我和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哪个更真实? 
  怎样可以不在意父母对自己不好的看法? 
  如何看待现在幼小初高的学生们变得越来越「社会」? 
  那些随母姓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人会越走越散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 PowerPoint 不直译成“能量点”,而是叫“幻灯片”?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国产新能源车-20℃最新测试续航超过300公里,但大家对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却有增无减?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