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大家口中俗称的&很多高校研究所都用的——中科院分区。
重新定义了一下名称:
综述影响因子虽然高,但是不占名额:
大类比例:
大类阈值、小类阈值:
(微信里面去找fenqubiao,然后可以在里面查单位的用户名和密码查询,登录IP有限制)
整体看完我们看具体点的:
首先吐槽最多的是综合类SA、Ncomus、PNAS
因为他们变成了...2区。
这就非常喜闻乐见了,我现在非常好奇,
大家是对Nature的情节更重要,还是在现实面前屈服于暴力划分,这个非常有看点。
而且这个划分就很奇怪了,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本来就是个純的Review,可Review没加标签Y,也是惊奇。
化学类,嗯...你们就别吐槽JPCL了好么,连CC都是一区呢,
还有其他好多都是大水bi,你真的觉得管理者能懂一个期刊的好坏么,
不存在的,唯IF论。
数学类,我真不懂,贴一下吧。
物理看着好像也是純认影响因子的,
你这样把PRD和PRL放一起,外行还真是HEHE了。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那些就不说了,一区期刊两屏都放不下。
对影响因子我之前回答过的:
关于这个分区表的解释其实也很有意思,
我来解读一下:
虽然我说是中科院的名义,但是中科院并没授权我,可是我就是中科院发布的。有毛病么?不然呢?你们直接去用那什么Q1Q2Q3Q4?谁都是Q1,全部都是一区,你们开心么?
现在这种解释都有一种反趋势。
说要去库存,你以为是要降价,结果是涨价。
说要不“四唯”,你也看到了,反而是强调了就是要认那些东西。
说是内部资料不要外传,你懂该怎么做了吧。
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反正什么做指标什么就玩烂了。
前面我也写了,IF一直都在涨,大家都可以享受一区了,一样没辨识度了。
现在又说什么引用。
可引用这东西,我都知道有的单位是包单位,
啥意思呢,只要引用那单位的文章,按次数和你一起结算。
刺不刺激?
啥东西,只要一指标化,就有成熟的产业链。最后发展成和买粉差不多的。
谢邀。影响最大的可能是高分子学科。
这个学科就像得罪了人一样,去年刚取消了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高分子项目编号,不得不去和材料类或者化学类去竞争基金。今年又把本领域最认可的Macromolecules贬落到二区,老牌高分子期刊polymer更是沦落到三区水刊的样子。
影响多大呢?国内长期以来一线高分子实验室也就是以每年发两篇Macromolecules为立身根基。能稳定发Macromolecules,很多都上了长江学者。
例如某大牛>大牛1 主页上列的18篇代表作里,11篇是发到Macromolecules的。
这一下,大牛都发不了一区了。你说影响大不大?
看这趋势,是要把高分子这个学科,如果想发文章搞学术的话,彻底往化学和功能材料赶;要不就去做做工业项目吧。
p.s. 大牛们春江水暖鸭先知。我早三年就听一个大牛微醺时和我说:“高分子这个学科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