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加州大学宣布不再订阅爱思唯尔(Elsevier),如何看待科研院所与出版商间就「免费开放」的拉锯战? 第1页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出版商太傲慢了,估计一开始根本没把这次事件当回事,刚开始谈判的时候根本没有诚意。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时代在发展,有互联网提供的丰富便利的资源和平台,学术界这种总体偏左的群体现在基本上组织起来跟出版社硬干了。我是觉得Elsevier不快点把这事情解决了,多多让步谈判成功,再这么拖下去迟早得完蛋。

最近瑞典刚发了关于这个问题的问卷调查,我是铁了心的怼Elsevier的,最看不惯这种一门心思躺着赚钱,寄生在别的东西上面的组织的。同样的这几年运营商,传统银行被互联网公司斗争,最后不能躺着赚钱(只是变成坐着而已),我是很拍手称快的。而且说实话,他们愿意改变的越快,最终的损失其实越小,越撑着,在时代大潮下越完蛋。像中国移动这种东西,我就不看好未来。学术界真能联合起来的话,其实谈判里对Elsevier这种出版商是抱有绝对优势的。因为最终一个研究是不是杰出的,是由学术界和由此产生的衍生物决定的,出版在哪里,只是现有评价体系中一点为了量化标准而做出的妥协罢了。

举个自身的例子,因为已经做过问卷调查,我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然后我决定支持抵制Elsevier的谈判且做出两个支持。1. 不发表任何文章在Elsevier上。2. 不引用任何非绝对必要的Elsevier上的文章。其实不发表还好,但是如果做出不引用非必要文章的决定的人一旦多的话,对Elsevier的打击就是致命的。做研究的人知道,其实在大部分的引用是在related work部分做的,而这部分的引用其实都是有选择的,一般不可能引用所有相关工作的,一般是挑一些有影响力的,或相关度极高的,或时间上近的,然后看评审意见再添加。如果大量研究人员因为无论什么原因开始选择回避出版在Elsevier上的文章(除了不能回避的以外),Elsevier上的期刊影响力就会降低,这对期刊是非常直接和致命的打击。出于这种考量,研究人员可能会考虑回避在Elsevier上发表。这样的情况一旦变多了,Elsevier就完蛋了。

加州大学做的好!欧洲各个孤立的国家体量还是太小了,很难直接系统性的撼动大的出版社。美国不一样,加州大学的体量和影响力就已经够大的了,再多来一些的话,我就不信Elsevier能一直撑住。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些科研人员觉得「996 还要 +0.5」? 
  SCI期刊的Original Research和Research Article有区别吗? 
  如何看待这篇帖子「从手机玻璃,颜宁毕业演讲起,炮轰中国科研政策——中国科研出路何在」? 
  院士能够撬动的资源有多少? 
  华为应届顶尖博士年薪百万,读博是不是有希望了? 
  复旦大学公布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问题调查结果:「不构成学术不端或学术不当行为」,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对物理学研究而言,发一篇 Science 或 Nature 是什么水平? 
  评上终身教授的离职去公司以后还能再回学校吗? 
  饶毅实名信草稿流出,称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上海生科院裴钢院士、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造假,是否属实? 
  生物学的论文为啥难以重现?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王牌对王牌》中华晨宇改编的济公主题曲《鞋儿破,帽儿破》?
下一个讨论
许多人认为「学计算机吃青春饭」,为什么还那么多人学呢?





© 2025-0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