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家里人想让我读博去大学当老师,这条路可行吗? 第1页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家里没高校(省属重点及以上档次)的近支亲属的,勿进高校(与高教圈子距离太远)

2.祖辈父辈没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勿进高校(与高知圈子距离太远)

3.高中开始没有有意结交精英高中生,以至于到硕士阶段朋友圈预期入读博士比例低于10%的,勿进高校(没有自己的可信学术盟友)

4.专业选择没有把握住时代脉络的,勿进高校(专业选择目标不明确说明大局观一般)

5.没有背景好的同龄人申橄榄枝的,勿进高校 (缺乏外援)

6.配偶如果不满足以上五点条件中的任意一点,勿进高校 (缺乏配偶加成)

言尽于此,多了不多说。

-0316-

至于信不信那跟我确实没关系,不信看看2021年开始随着60后开始退休释放出来的坑位是子弟、近支拿的多还是草根拿的多。60后博士和他们的孩子,刚好年龄差30左右,一边退休放出一个坑,一边博士毕业占一个坑。拿201x几年的经历驳的可以歇歇了,50后留校的时候是80年代,80年代高校一共才几个坑?连博士都缩招了还搁着说贩卖焦虑呢。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可行啊。

不过要找这样的工作心志要坚定,要比绝大部分的博士更坚定。因为大部分人都是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而题主需要的是「主动选择比自己水平更差的学校」。永远追求更好是容易的,是人的本能,所以题主要克制自己的本能,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很多人都在劝答主放弃对大学老师工作不切实际的想法,那是因为他们在选工作的时候是在自己选择的范围内「最好的学校」的工作,这毫无疑问是上进的行为,但是也是很累的,不太符合题主的要求。

但是题主的要求本来也不是做出多大的科研贡献,或者尽量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本人没啥梦想和追求,以后就想去一个2线城市工作和生活」,那这个空间就很大了。

中国目前对高等教育人才的缺口依然很大,只是这个坑是自上而下填的,比较著名的的学校,地理位置、薪酬待遇比较好的普通学校的竞争已经比较激烈了。但是除此之外,依然有广大的空间可以下沉。

公立教育机构不会破产,所以即便是取消了编制改成了长聘,稳定性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消灭了自己的事业心之后,一定要干的硬活确实不多,可以满足题主的要求。从历史经验来看,先占坑是重要的,人即便是水平不如后来者,往往也不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职位。所以现在去占一个和自己同水平的人不要的坑,然后用价值投资的眼光去看二十年,三十年后的水涨船高,自己可能依然是赚的。

所以对题主来说,要想舒服,就需要主动的选择比和自己毕业时候差不多应该去的地方,再弱两到三个档次的学校。主动的「一步下沉到位」,成功的话,这一点选择的红利就足以让题主余生度过比较悠闲的工作时光了。

但是要达到上面所说的状态,题主在读书期间最好还是要更努力一些。因为目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拉开下沉空间」。在读书期间有多么优秀,就意味着你在找工作的时候有多大的空间可以下沉。

当然,需要慎重考虑的是,会不会因为在博士期间的上进把自己的心气激发出来了,结果找工作的时候一不小心找了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这也是题主所面临的潜在的风险。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依然在看待大学教师这个职业上有着很深的误解。

这个误解基本上都是,高估了大学教师实际所能享受的福利程度,而低估了获得大学教职的难度。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误解,还是因为在历史上存在过那么一个时期,大学教师确实是一个综合性价比很高的职业,这个时期存在的时间并不算长。

这一时期大学教师的工资基本上可以和当地体制内的岗位持平,由于那个时候的各种科研任务并不重,确实可以不上课的时候,享受较高的时间自由,最重要的是,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大学教师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大学里的教授都能在上课之余在外面赚外快,既有体制内工资旱涝保收,又有校外兼职的机会,进可攻退可守。

这事儿放在工科上面就是诸多的大学教授创业致富的都市传说,说某某教授发明了个什么东西,然后在外面自己搞了个工厂,低则轻轻松松年入百万,高则直接上市公司。

到现在都还很多人在听说了谁是学某个工科专业后说,这专业好,将来能自己开厂当老板。

关于这一点,我早就说过了,中国开厂的红利期早就过去了,早就不是那个国内物资匮乏,国外出口需求大增的时代了。

现在大部分高校教师都背负着很重的科研任务,纯教学型的教师已经很少了,甚至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中专和大专也都在搞科研拿经费,拿不到国家级省级的经费,就拿地方上的各种经费,想要拿这些经费,也要去发文章写本子,还是一样的老路子。

而一些地方确实有很多院校有纯授课型教师的岗位,但这些岗位的收入并没有那么好,而且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想要出去赚外快,并没有多少路径,也不容易。

至于拿到高校教职的难度,我就不再多说了,多在知乎上看看各种找教职相关的内容就知道了,实在不想在知乎上看,去大银龙论坛也是能看出个一二的,读个博士就想当有编制的大学老师,纯属想当然。

之所以这么多人会觉得读个博士就能当老师,也是因为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么一个时期,因为当年博士非常少,少的原因也是因为博士点本来就很少,再加上那时候学历根本就没那么内卷,也没有那么多人真的愿意读到博士再出来工作,所以才有很多人工作好多年了,又去读了个博士,还能留校当老师的罕见情况,而这种情况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超级巨坑!你真的热爱当大学老师,可以试试;其中,这个真的热爱的标准是宁愿没有工资白干活,也要当大学老师。


user avatar   dong-tian-hua-kai-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9.10教师节更新。系里35岁左右的副教授,拢共已有7.8个人上副高后获得面上基金了,每年1-2个正高晋级,以前是上正高必须要有一个面上,现在又"破四唯”,很多没拿面上的老副教授们也可以评,都是投票的,人情票也越来越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职称是越来越难了。左手论文,右手项目,还要各种公益。课时学校有上限规定,想靠上课通过考核或者多上课拿钱已经是不可能的。

.............................................

过来人现身说法!之前在离家近的二本混,读完博后在非双一本混。题主想的,我年轻时也想过,也都经历过。我现在说的是我正在经历着的。没到正高,快四十岁,第二个面上正在准备中,天天896,无双休。有人劝,反正非双,也不是什么科研牛的单位,佛系一点。想着要站稳脚跟,职称还是必要的,也担心以后退休工资不够花,还是想评个职称的。现在日子像是在炼狱,没啥事情想起来能快乐的,评职称条件一年年上涨。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上有老,下有小,身体亚健康状态。还是想再努力一把的,再拼几年评不上就算了。

对于想通过读博进入高校工作的同学,我之前写过一个回答也许会帮到你。

我打鸡血,做奋斗逼的超大龄读博经历也可以看看。

但是现在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观点,读者自辨,了解清楚高校老师生存状态,再做决定不迟。

题主和父母得到的信息也都是道听途说的,比如大学老师假期多之类的。以为高校老师和小学,初中老师一样,上上课,周末双休,寒暑假二三个月假期,我妈之前也这样认为,后来看我这么辛苦,她说不如她种地自由,种地就是没钱花,一年干不了几个月活。这个信息差也不怪题主父母,他们完全不清楚现行青年老师的生存状态。

首先,每年招生10万博士生,延毕率40%,博士顺利毕业就是难题。每年高校空出的职位3.5万左右,毕业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更难。找到工作后,当一名想晋级的青椒难上难。虽然给了你几十万的安家费,单位也是指望你来干活做贡献的,而不是招你来养老的。一堆考核等着你,都写进合同里呢,看着合同,那能睡成安稳觉?

假如题主28-30岁博士毕业,一毕业认定讲师,一切从头开始。2-4年能2-3个文章,申到青基,32-35上副高。副高后成果归0,拼4-5个一区文章,再申请一个面上,38-40岁之前评到正高就算烧高香,这都算是牛的。讲师-副高-正高,关键每个阶段的考核任务难度和工作量都是你读博阶段的2倍以上。这个晋级标准仅是排名100多三线城市的非双一本。正高过后,考核依旧,要想赚钱,就得干活,一切是文章项目说话。年终核对论文,就如同生产队计算工分,不干活可以,人家拿业绩奖励,有的人还要倒扣钱,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都要脸吧。

更为关键的是,年轻的你觉的读博时够苦,毕业了想歇歇不想拼命想平躺,只要有这个想法,基本就玩完。不但考核过不了,职称上不去,到手的钱也越少,慢慢就被边缘化,在单位混,当边缘人日子可不好过。读到博士都是很要强的人,特别是女生,中间还要生个娃,再耽误几年,业务方面就更难。

年轻的博士,毕业到单位的3-5年本应是比读博士还要辛苦和艰难的,否则混几年下来,没成果,越来越边缘,越来越不愿意干,最后就变成旷男怨女,见得太多了。

非省会非双一本,一个学院30多个副教授,每年晋级1-2个正高。他们中大部分人是32-35岁左右上的副高,但是到40+岁还没到正高一堆,拿不到面上,基本也不可能再晋级了,起码有一半是要以副教授退休的。近些年越来越多业绩突出的新毕业博士涌入,30岁直接拿正教授工资,等到你50+岁,还是混5,6级副高,有啥尊严可言。光上几节课是混不下去的。

再说说,去二本躺平。恰巧这条路十几年前在下就走过,那时候学历只是硕士,以前也不叫躺平,叫贪图安逸。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人性是相通的。有人问我呆离家近的二本混幸福吗?刚开始,确实我不知天高地厚的混了三年,新鲜感一过,面对的就是职业发展的压力。事实证明,那些呆二本的硕士同事,临四十岁是讲师的也还很多;后面陆陆续续去前单位混的博士,只要想着躺平的,6,7年过去了,副高也还是没上成,其实都是很无奈的,没有谁会心甘情愿当一辈子讲师的,真不要强,读博中途就会败下阵来。人一旦贪图了安逸没有了斗志,就会慢慢滑向边缘,个人事业瓶颈就露出来了,然后就会见识到很多人性的丑陋。遥想在单位当边缘人那会,分给我用了多时的电脑都让领导叫人给收上去了,在他们眼里,这家伙彻底没戏,到了谁都可以欺负一把的地步。后来实在是受不了被虐,三十好几岁的人,拖家带口的,全脱产辞职跳出来读博,这要多大的勇气啊,出是出来了,可是最好的年华已经流逝,读博那过程那真是叫作孽啊,所吃的苦所受的累都是为早年的平躺还债啊。曾经也是二本里的三和大神,经过那么一劫,万不想再次成为边缘人,怎么着咬紧牙关也想着把职称拼下来,年轻时划水躺平付出代价太大,看看周围那些踩对点抓住机会的同龄人,等你回过神来,大半辈子就没了。

回到问题中来,题主想通过读博进高校工作,完全可行,不会劝退,毕竟再怎么苦,再怎么卷,高校教师也是个职业,也还是谋生的手段之一。大部分年轻人选择面本来就不多,也没什么安逸舒适的路子可以走,去高校当老师也还是可以考虑的,但是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机会成本,但如题主幻想着的安逸生活,在高校肯定是不存在。不管一本二本高校,选择平躺,基本上就是放弃自己下半辈子,混不到退休的。事实上不管那一行的工作,对普通人来讲,都不存在所谓安逸的,社会不会养闲人!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高校工作和家人想象的可能完全不一样。心态真是个大问题。


user avatar   huo-hua-de-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本科进组搬砖的时候,最让我震惊的一件事就是一个师兄博士毕业去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几年后问师兄,他们已经不要哈工大材料博士了,只要海龟材料博士。三线城市,专科,你感受下,当然在浙江,待遇远高于中西部同等级城市,甚至好于一些中西部省会城市。

另外一方面,全国我记得3800多所高校,985211其实是里面的少数派,更多的是中小城市的普通学校。很多三四线小城市二本讲师,5000块工资加上各种津贴公积金到手10~12万没问题,但无人问津,毕竟花了这么多年读博士,很多人真的不甘心。

总结一下,有钱的地方,待遇好的地方早就挤爆了。没前景的地方,待遇一般的地方,读完博士是有机会当大学老师。但你真的愿意去吗?例如下面这个,50万安家费,听说还能解决配偶工作。


user avatar   dai-bin-8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阶段,不喜欢不擅长搞科研,强烈建议不要读博,毕业之后很难找到教职。教职这条路异常艰辛,我觉得比大厂还累,毕竟放假了可以休息。当大学老师基本全年无休,压力非常大!


user avatar   xu-qing-ru-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圈外人对大学老师的误解是真的大。

这个工作从来不是上完课回家啥事不用做,寒暑假到处旅游的活。

可能老教师可以这样,但青椒是越来越难。无论有无编制,都要面对考核和科研任务,目前国内科研圈子又僧多肉少,无论是博士应聘还是论文发表,都是供大于求,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题主说以后想在二线城市,就目前来说二线城市能轻易进去且给编制的高校已经凤毛麟角了,待遇方面说多了都是泪。大部分高校非升即走,招聘条件年年刷新高,等题主读完博士至少是6年后,而目前国内博士毕业数已经开始反超高校职位需求量了……

说这么多也不是为了劝退,如果题主热爱本专业和做科研,读博是自己的选择没什么不好。虽然但是,这条路如果是家人帮你选而你不想要,那就算了吧。

他们对这个职业的误解其实挺典型的,我这边至今还有不少亲戚觉得我的工作就是每周上几节课然后就可以在家喝茶玩游戏,适合结婚在家带孩子。殊不知看文献填满一年365天,出去玩还有负罪感。说到底,这个职业还是需要对专业/科研的兴趣呀。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chen-chen-1-13-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太阳附近没有氧气”,“人是怎么死的”还用说么,不考虑太阳,人也会窒息而死呀。

NASA研究认为,暴露在太空中的人约能存活90秒,最初9~11秒里可以保持清醒,在30秒内获救基本不会受到永久伤害。主要死因是减压导致的缺氧损伤,而不会“身体爆裂”或“血液沸腾”或“冻死”。

  • 人体不会因为这点压力差而爆裂,不过要是试图憋气,肺可能被气体充爆而致命。
  • 血管里的血液仍然受到身体给予的压力,不会沸腾。
  • 体表的水(如唾液、眼泪、汗)低压沸腾不会造成实际伤害。
  • 人的身体在太空中散热其实非常缓慢,如果有加压充气的宇航服保护,还需要安装散热系统来避免中暑。

如果你将人送到水星轨道附近、套着宇航服扔出舱外,在呼吸有保障的情况下,现有宇航服的散热系统无法抵抗那里强烈的太阳辐射,人会因体温过高、多项生理功能障碍而热死。如果距离太阳更近一些,宇航服和人体会在高温下熔化、沸腾、汽化、分解。即使不考虑维持人的呼吸所需的氧气,人体也不会在太阳“附近”持续存在。

如果你将这个倒霉的人放在距离太阳有够近的地方,在失压杀死他之前,他就被太阳烤得外焦里柴了。




     

相关话题

  知乎上的博士在博士群体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老公理工科博士 想去三线城市 而我想去大城市打拼 怎么办? 
  2019年国内高校教职,求职过程结果如何? 
  所有从事科研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们,你们觉得你们现在研究的问题有意义吗?还是只是为了获得学历? 
  博士和农民哪个更辛苦(痛苦)? 
  你的研究生导师都是如何培养你的? 
  法律硕士(非法学)要不要读博? 
  看很多博士话题,博士老被说凤凰男。博士只是一份工作一种生活方式,干嘛被吐槽成这样。? 
  该不该规定博士生必须发sci(甚至规定了最低影响因子)才能毕业? 
  今年国内直博,实验室没有科研氛围。退学出国值得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媒体发布《315调查|饭圈、水军刷分控评,豆瓣评分还可信吗?》中,粉丝给偶像作品养号刷评现象?
下一个讨论
大连理工大学学生「支教保研时辱骂、歧视农村学生」,被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是否合理?支教老师有哪些责任?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