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在中国所谓「早恋」像是个「错误」? 第1页

     

user avatar   yinglaot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6岁和初中同学谈恋爱。

26岁结婚。

现在娃12岁。

为什么?

因为我爹当年是学霸,我妈的成绩也很好。

而我?

谈恋爱后八校竞赛总分第一,比第二名高二十几分。嗯……我老婆是我们班上的第二名。

现在我和我老婆天天关心女儿班上的小帅哥们,分析谁比较靠谱,性格比较好……可惜女儿是真没喜欢的,有点遗憾。(她班上的同学都说她的要求太高了……)

所以,恕我直言:一般视早恋为洪水猛兽的家长,成绩一般都是特么的瘟猪子……顶天了中等偏上。

什么?你说为啥老师也视早恋为洪水猛兽?

那么再恕我直言啊……各位班上那些聪明绝顶、成绩名列前茅的,有几个是当了老师的?

-------------正经的-----------

早恋并不是错误,因为它一般不影响学习,而失恋相反,几乎肯定会影响学习。所以……不失恋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当然是不恋爱了。


user avatar   V6.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中国,任何违反集体主义,炫耀个性离经叛道的事情都是个错误

比如上学的时候,很多作业是重复劳动毫无意义,哪怕你成绩好,别人老老实实做作业你不做,在老师眼里那就是错误。

比如工作的时候,别人都加班,你一个人先溜了,哪怕你任务完成了,在领导眼里那也是个错误。

比如你三十来岁的时候,别人都结婚生子了,你还是单身贵族,那在亲戚眼里是更大的错误。

说白了,在你人生的任何时期,在更有权势的人眼中你叛逆,那就是错误,跟早恋无关。

之所以中学时候早恋在老师家长眼中是个错误,那是因为早恋的本质是你想在人格上挣脱他们的束缚,他们无法控制你的情感。

早恋是摆脱巨婴型人格的最佳方法之一。早恋的人里面,妈宝非常少。中国的巨婴太多了,部分原因就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早恋,在三观定型之前及时摆脱对权威的依赖。

换过来,你小的时候想谈恋爱家长不让你谈,跟你大了不想结婚家长逼婚,是同样的逻辑,重点在于“反了你了,居然敢不服从我?”


user avatar   shi-wei-qua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如你是个神童,15岁就考上了大学,那么你谈恋爱不算早恋;假如你成绩不佳但想上个好学校,复读了五年,25岁在高考复读班谈恋爱照样算早恋。

最真实的是13年这一年,我的父亲令我印象深刻。

这一年我考上大学,在上半年的时候,高考冲刺阶段,我父亲不止一次跟我说过,“你要是被劳资发现谈恋爱,劳资把你腿打断”,这是原话,我父亲是个学历不高的手艺人,所以深刻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所有影响学习的东西都应该摒弃。

同年下半年,上了一个月的大学国庆回家,父亲问我?有没有女朋友了啊?过年能不能带个女朋友回家啊?

我:“?”

感情你家儿子是天底下最优秀的人,高中一毕业就有无数个女孩子等着他去挑是吧?

我也想找个女朋友,可是呢我对于爱情的了解几乎等于空白,追女孩也不会追,大学追了两个女孩都被玩的团团转,现在也释然了,懒得动,顺其自然吧,一个人玩玩游戏看看剧也不错,一点都不羡慕有女朋友的人。


我非常讨厌早恋。

把早恋这个词创造出来的人真该给全国人民谢罪#滑稽。

情窦初开,什么是情窦初开?十四五岁就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这是人的天性,人想喝水的时候能不喝水吗?人想吃饭的时候能不吃饭吗?人想屙屎的时候能不屙屎吗?那为什么人想谈恋爱的时候不能谈恋爱?王阳明说,天理就是人欲,所以要顺应人欲就是顺应天理。可是很多家长老师就是不懂,谈恋爱就该死,比校园霸凌,骗家长钱,逃课都该死,这些可能就是叫个家长,早恋居然要退学。

悸动的感觉,只有在那个年纪才有。

原来遇到喜欢的女孩子心真的会跳的很快,真的会脸红,真的会流汗,真的会吃醋。

可惜我已经好久没有悸动的感觉了。


上知乎的应该都是些年纪较大的人吧,但是,假如,你是一个初中或高中生,有着正在交往的男女朋友,我能告诉你的就是不要有罪恶感,你什么都没有做错,根本就没有早恋,你的父母非常有可能就是在你这个年纪遇到对方的,所以请好好享受这段感情。另外,一定要好好爱惜对方,平常情侣间的行为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突破最后一层,如果真的受不了,希望你们做好安全措施,这个年纪怀孕真的会对女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女孩子一定要知道,在你这个年纪,不做安全措施就进入你身体的男生,一定不爱你,希望自己分辨好。另外,这个年纪谈恋爱也是有成功率的哦,我有一对初中同班同学,初一谈到现在,然后在18年拿了证,孩子快出生了。


又要过年了,回家又要被一万个亲戚问感情状况,烦~


大家新年好呀给你们拜年了_(:з」∠)_

存天理灭人欲的解释我是从明朝那些事儿里看的,有不正确的地方的话就体谅体谅,领会精神,懂得我表达的意思就行。





2019.2.12更新


很多人评论说早恋影响学习,而且成功率低,所以不建议学生谈恋爱。

我打个比方吧,人生就是一条跑道,几百几千万人在这条跑道上赛跑,然后在有一段路边上有一片葡萄林,葡萄一颗颗娇艳欲滴,红的发紫。你可以选择继续往前跑不吃葡萄,也可以跳出跑道吃个够,也可以摘一串葡萄带着跑,想着等闲下来的时候种下去种子。

不去看葡萄的人跑的很快,但是直到他跑到终点也没有发现第二片葡萄林,所以尽管他后来可以开着车跑这条路,吃着各种各样的水果,但是那片葡萄林里的葡萄的滋味他始终都不知道;

跳到葡萄林里大吃一通的人最后拉肚子了,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损害了身体,之后一直跑的没别人快;

带着葡萄跑的人,有的因为手拿葡萄没别人跑得快,有的半路嫌重把葡萄丢掉了,有的心里想着赶快把葡萄带回去种,所以跑的比空手的人还快,最后只有一小部分人成功种植了葡萄,他可以吃一辈子葡萄了。

所以,选择是怎样?

反正我的建议就是,有的味道过了那个时间就尝不到了。不如尝一尝,反正之后每次想起那段时间,我是不后悔的。


user avatar   fan-hua-san-chun-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早恋能提高学习成绩。


15岁的初三学生小明靠在家门口,心里十分犹豫。

小明妈推开门手中提着一袋垃圾,看见小明,眉开眼笑:“好孩子,才回来啊,跟小红最近处得怎么样?”

小明不敢说话,其实早在初二的时候,他们俩就分手了,妈妈拿给他谈恋爱的钱,他都偷偷拿去上了辅导班,他其实早就想告诉妈妈,他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升学,不需要谈恋爱。但是一瞒,就瞒了半年,他实在没有勇气告诉妈妈自己没在谈恋爱了,她要是知道自己没谈恋爱,不知道会失望成什么样子,妈妈为了给自己谈恋爱的钱,在工作之余还找了两份兼职。

他尝试过劝说妈妈不要这么劳累,妈妈总是笑着:“那怎么行?不能让你输在起跑线上,别人都在谈恋爱,你也不能比别人少点什么!”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小明心软了。

怎么了?妈妈感觉到不对劲。

小明捂着脸小声抽泣。

“妈,我没谈恋爱了……”

小明妈脸色铁青,拉着小明进了屋。

“妈,其实…其实我半年前就分手了,但是钱我没乱花,我都拿去上辅导班了。”

小明妈伤心地哭了起来:“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爸爸走的早,我为了你谈恋爱周末在超市做收银员,在卖场做清洁工,你居然不去谈恋爱?你不知道那些辅导班都是假的吗?”

小明哑口无言。

“你居然拿升学的事情当儿戏,你以后别叫我妈了!”小明妈摔门而去。


然后小明醒了,该上辅导班还是得上辅导班,上周因为跟小红眉来眼去,妈妈特意让班主任把两人座位调开。


-----------------

无意间抖了个机灵,没想到获得这么多赞,受宠若惊。其实对于早恋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从它本身来评价对错,在大学之前,我身边所谓早恋的同学其实不少,有不爱学习只将精力转移到恋爱上的,有为了恋爱耽搁学习的,也有为恋爱发奋读书最终修成正果的。

一个理智的人,时时刻刻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什么是爱,什么是冲动,心里自有分寸。


user avatar   tong-zhu-ren-23-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我一直对这种把学生时代的一切禁令都归结于“追求成绩”的说法颇有微词。

不同时代里,家长们对什么事会影响学习成绩的判断也是不同的。比如80年代课外书被视为降低学习成绩的因素,而现在则鼓励阅读课外书;而兴趣班这种形式的辅导课也由娱乐变成了学习的一部分。就连“早恋”本身也有时代变迁的色彩。10年代以前,早恋几乎在每个学校都会被老师和家长当成最大的敌人。但在竞争更加激烈的现在,一些学校和家长对早恋的态度却放松了。这些足以说明即使成绩一直是家长的追求,但家长对于什么会影响成绩的看法会随着时代而变化。如果把成绩追求当做学生时代禁令的唯一原因,那就无法解释为何成绩追求一直不变、但学生禁令却一直变动了。

在我看来,不同时代的家长对于“什么活动会影响成绩”这一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彼时的社会风尚。在革命禁欲主义还没消退的80年代,爱情被视作社会规训的一部分,不仅高中生早恋不被允许,连大学生恋爱也是要被批判的;而在恋爱越来越被视为私人事务的现在,即使在中学时期,一部分地区的学校也已经悄然解开了改变早恋的态度。

学生禁令与社会风气联系十分紧密,证明它应当被视作社会为了排斥不被允许的行为与思想的手段,而非仅仅是为了追求成绩的教学策略。但是,社会风气并非一成不变,旧风气必然会被新人们所质疑。在进入21世纪后,早恋一词遭到了强烈的批判,就连家长权威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反抗。在旧风气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家长和老师继续以威权主义来强迫学生尊重自己接受的价值观已经不可能了。这个时候,“追求成绩”的说辞为旧风气提供了赖以维持的舆论力量:它起到了合理化的作用。“我们不想干涉你们私人领域的事情,只是告诉你如果你早恋的话会影响成绩”,这种论调似乎比上世纪的专制家长动辄打骂告老师的管理方式更加理性。但当我们发现家长们关于“什么事情会影响学习成绩”这一问题并不存在坚定的共识之后,当我们意识到中学教育本身承担着意识形态规训的任务之后,这层理性的外壳就会悄然解开,我们会发现一个意料之中的事情:早恋禁令仍是赤裸裸的封建思想与禁欲主义的残余物,是在课外书与兴趣班基本摆脱指责的情况下,变得更加显眼的20世纪社会风气遗产。


user avatar   kanyundenghuak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既没有教会孩子什么是爱、怎样去爱,还要千方百计地去阻挡爱的自然发生。

作为高中班主任,我见过各样小情侣——有共同成长的,也有相互影响的。

我仔细观察过那些所谓“相互影响”的小恋人,并一直在由此思考早恋到底为什么会“影响学习”。我们一见到早恋就如临大敌,乍起浑身的刺,一边高喊着“影响学习”一边奋力地围追堵截、棒打鸳鸯,这是一种畸形的管教。

为人师为人父母,教育应当以尊重为基础,以引导和身体力行的影响为手段,而非强行控制和改变。即便他们的爱情真的影响了学习,我们难道不是该帮孩子找到这段爱情之所以会影响学习的真正原因,然后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让这段感情正向发展吗?即使分开,也应该是在正向引导之下,他们自己在认真思考后的独立选择和自愿决定,而不是我们帮他们做的决定甚至是单方面强行拆散。

哦,我一边站在课堂上讲“林黛玉进贾府”,和孩子们聊着宝黛二人初相见时的别样情愫,一边又以各种铁腕手段打压着所谓的早恋,态度强硬又或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这个年龄发生的感情统统是错的,我是不是有病?还不轻…

十五六岁甚至十七八岁的年纪,情窦初开,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进而萌发爱意,或暗暗相思,或两情相悦,这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吗?我有时候特别想问问那些认为早恋是“极大错误”的家长和老师,你们读过诗经吗?你们以为诗经里那些动人爱情的男女主角都多大年纪?不过,还别说,我以前真的听过一位老教师在讲《孔雀东南飞》时说:“为什么刘兰芝的婚姻是悲剧?原因就在这五个字:十七为君妇!说明什么?说明早恋是毒瘤!真的会害死人的啊我的孩子们…” 后面是长达十几分钟对早恋的批判。我当时坐在教室后面看着听课笔记一脸懵,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

不得不说,我们的部分老师和家长,在打击早恋这件事上,真的做到了“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

有没有那种真的影响了学习的早恋?当然有。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人生的都有。但自以为是的大人们从没认真考虑过为什么。

因为在我们近乎于“灭人欲”的不正常的情感教育形态下,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怎么去对待别人的爱。不知道爱一个人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更不知道怎样面对“单相思”,以及怎样面对“失恋”…甚至原本开开心心在一起的小情侣,突然被发现后,在不断抵抗和对自己爱情的本能保护中逐渐崩溃,变得歇斯底里…

究竟“早恋”为什么会影响学习?挖其根源,是因为太多老师和家长不能正确看待这种情感,更不会正向引导。我们没有给这种原本很正常的感情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是我们的失职、武断和偏激,让所谓的“早恋”变成了影响学习和成长的“元凶”,“早恋”,在替我们背锅(这里插一句,其实真的不叫什么早恋,应该叫“初恋”更准确)

家长和老师们总喜欢说:“什么年龄干什么年龄的事”。可我真的觉得,情窦初开,就应该是这个年龄的事啊。

虽然人的观念不同,看待事物的心态和标准也不同,不能强求更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评判他人,但是非常非常抱歉,我还是有点儿理解不了一心把十几岁时初开的情窦当成一种错误的成年人。你们十几岁的时候,真的没对某个异性产生过朦胧的情感?从没写过情书也没收过情书?没有对着文学作品暗暗幻想过自己的爱情?也从没有悄悄地期待过有个人也会偷偷地喜欢着自己吗?如果上述的任何一点你真的都没有过,一心只想好好学习建设祖国,那我敬你是条社会主义汉子!可是,我同样也会替那样的青春感到些许遗憾。在那样美好的年华,如果连一丝丝心底对爱的幻想和萌动都从未曾有过,心如死水毫无被青春激荡起的波澜,那你真的错过了一种独属于那个年纪的、特别珍贵的美好。

我有位前同事,是“早恋”的极端反对者。可是她也会在聚餐时微醺的状态下给我们讲16岁那年隔壁班的某个白净少年。很多老师和家长,并不是真的没有经历过,他们只是忘了曾经作为孩子的自己。

“早恋”是错吗?当然不是。错的,是误把初恋作早恋,误把常路当歧途的大人们。任何事情都不能非黑即白地走极端,并不是说作为师者或父母,完全对这个年纪的爱情“不作为”、“大松心”才是对,而是我们应该带着自己相对更为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平等的姿态去做他们真诚而亲密的“高参”。引导他们的感情正向、积极地发展,让他们知道怎样去更好地处理这种情感,知道哪些是这个年龄可以发生、值得保护的,而哪些事要再等一等,等到身体和心理都更加成熟后再去尝试。

如果我们把“早恋”当成“火坑”,只会引着更多好奇的孩子前赴后继手拉手地跳下去(“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如果我们把这个年纪的懵懂爱情看成生命中的一种美好,相信他们也可以在我们的引导和影响下,如沐春风。

青春的记忆,不该只有公式课文和英语单词。青春的体验,也应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印记,而不是一份痛苦的回忆,甚至成为影响一生的阴影。


user avatar   han-dong-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绝大部分动物幼崽一出生很宽就具备了独立运动和生存的能力,人类幼崽刚出生连爬不爬不动,至少要两三周岁才能稍微有点独立能力,而那时,隔壁家的兔子已经繁衍了好几代,隔壁家的狗也已经性成熟一两年了。

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自然界的动物而言,并不是好事情;但对于人类而言,却有着不太一样的味道。

慢,意味着厚积薄发,或者说大器晚成。

人类理论上青春期的时候就可以交配生子,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而言,这很显然并不是最佳的生存繁衍策略,有的时候欲速则不达,青涩的喜欢和成熟的爱,它们并不是一样的东西。

所以,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所谓「早恋」像是个「错误」,并不显得那么奇怪。

但是,我上面所说的这所有理论,都不足以证明——早恋是一种不好的东西,因为这些论据一点也不充分。

只是上面这些话中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种为了更好地生存与繁衍的手段。

早恋可能有好处,也可能有坏处,所以真正的标准是——好处更多,还是坏处更多。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早恋,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

只不过一般家长没有能力区分或者评价孩子早恋的“好”与“坏”,所以为了偷懒,把所有“早恋”给一篮子打翻了更轻松,更不费脑子,他们“只是”需要费点力气即可。

我觉得这样做,有一定的道理(低脑力成本),但并不是最优解。


user avatar   tong-chi-bo-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看到 @Wanda 博士的答案,忍不住想反驳一下。他的答案反映的是我们对前三十年和WG时期的一些常见的刻板印象和误解,我只是没想到哥大文科博士都陷于这种误解,所以在这里和大家澄清一下——那段时期背的各种锅实在太多了……

第一,建国初我国根本就不反对早恋,也没有早恋这个词。当时学生谈恋爱不算普遍,但是也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现在我们总觉得当时的学生不能谈“感情”。

清华的徐葆耕老师也提到,他常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回忆自己中学时(50年代末)那段懵懂的热烈的刻骨铭心的初恋。学生们都不信,他们质疑说,50年代的中学生能谈恋爱?难道不会被开除?他也感到很费解,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误解,为什么大家觉得当时不能谈恋爱。

第二,我国把早恋当做一个问题是从60年代中期开始的,但是这和WG的关系不大。革命本来就是要打碎旧世界,就是要移风易俗,早在建国前延安就是全国婚恋关系最自由的地方。当时的中央不仅鼓励自由恋爱(如小二黑结婚里那样),还鼓励包办婚姻下的妇女、收到丈夫压迫的妇女主动提出离婚。那么到60年代为什么要反对“早恋”呢?因为当时在推广计划生育政策。早恋就意味着早结婚,就意味着政策没法落实。但是当时的计生政策并不严格,主要靠宣传和自愿,所以早恋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当时重点抓的是恋爱不讲政治,而不是恋爱的年龄。

第三,大家因此可以推测到,早恋真正成为一个问题,是在80年代严格的“一孩政策”推行之后。八九十年代是它的巅峰期,当时在大学里牵手甚至都有可能被开除。

第四,就是博士提到的螺丝钉问题。这个实在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时期。这套话语是从苏联从列宁那里学来的,当时许多领导人为苏联马首是瞻,非常认同。但是,毛教员是非常反对的,他觉得这是机械唯物论,不利于发动群众的创造性。所以WG开始之后,“齿轮和螺丝钉”这套理论就不再提了。当时推的是“鞍钢宪法”这种,要求干部参与劳动、工人参与管理,消灭三大差别。

所以吧,Wanda博士的答案,其实是把发生在50年代、WG、改开后等不同年代的不同事情移植到了一块,当做我国近些年“早恋是个错误”的原因。反对早恋其实和“集体主义”,和“建国后的审美”并没有因果关系,至少,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他分析得那么线性、简单。

最后再补充一点,第五,西方国家婚恋关系、性关系的开放其实也是60年代左翼运动以后的事情,但是大家总以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大家想想《天堂电影院》,四五十年代的意大利,电影里接吻的镜头都会被剪掉。更严苛的地方,女性连脚踝都不能露。这是发生在西方,不是中东。(防杠,西方是个大概念,不同地区观念也不一样;西方历史上也有观念开放的时期。我只是强调这并不是永恒如此的)


最后在感叹一句,不是针对Wanda博士的答案,那段时期,那个人,背的各种锅实在太多了……只要有问题都往他身上甩,过了几十年的问题,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甚至和他的观念完全相悖的问题,全部都甩给他,都甩给那个时代,实在是……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user avatar   mentallo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忙着卡对方脖子呢……




     

相关话题

  有没有回汉通婚,现在过得很幸福的?想多点正能量? 
  如果你向初中的孩子推荐书籍,你会选择哪3本? 
  如何看待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虐猫事件? 
  符合我的条件也喜欢我的,但是我不喜欢他,这样要在一起吗,会日久生情吗,如果我错过了他,以后会不会后悔? 
  初吻是舌吻正常吗? 
  军训时的教官在想些什么? 
  那些在爱情中听到瞬间让你绝望的话? 
  爱国主义教育会不会起到反作用? 
  怎么样会让爸爸妈妈同意提前恋爱? 
  山东潍坊一区出台学生作业规范「十要十不」,明确规定「不得要求家长代批作业」,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你读过那些令人振奋的诗词或是句子?
下一个讨论
下面几首诗词,大家觉得怎么样?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