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李陵是汉奸么?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chen-x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清鼎革之际,有一位思想家王夫之用这么一段话来评价李陵。我认为,是十分贴切的: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有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迁之书,为背公死党之言,而恶足信哉?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关羽之复归于昭烈,幸也;假令白马之战,不敌颜良而死,则终为反面事雠之匹夫,而又奚辞焉?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道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我给大家梳理一下:

首先是结论:

李陵投降匈奴人,罪过极大,无法掩盖。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

接下来驳斥李陵失败是因为孤军深入:

有的人说,李陵的失败是因为孤军深入,无人支援所致;然后事实上他率领步兵五千人出塞,是为了炫耀自己勇武,并不是因为汉武帝的命令无法被推辞。

如谓有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

随后驳斥李陵灭族,是因为李绪:

李陵被灭族,有人嫁祸于李绪;然而,后来李广利征匈奴,李陵率兵三万追击汉军,转战九日,也可以归罪与李绪吗?

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

接下来论证,李陵一心一意效忠匈奴,并无归汉之心:

若说李陵为匈奴单于胁迫,不得不率军奔袭转战,那匈奴一边难道就没有可以信得过的人了吗?假使李陵尚有二心,单于如何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让他率军深入与汉朝将领对抗呢?

司马迁或为李陵文过饰非,或为为李广吹牛拍马,完全是因为他们祖上的功绩和事业。司马迁这篇文章,乃是抛弃了公道而为死党鼓吹的谬论,实在不足为信。

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
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迁之书,为背公死党之言,而恶足信哉?

然后写道,将领无论出于那种原因投降,都是巨大的污点:

作为将领投降,投降之后为敌方拼死效力,就算要为他洗清污渍,那也是像洗黑布一样不可能变白的,大业有亏,如何能够洗白呢?关羽能够回到刘备身边,那是他的幸运;假使白马之战中,不敌颜良而死,那关羽也是背主求荣的叛徒,这一点毋庸置疑。

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关羽之复归于昭烈,幸也;假令白马之战,不敌颜良而死,则终为反面事雠之匹夫,而又奚辞焉?

最后是强调结论——李陵就是汉奸:

李陵说,他一直有报达汉朝的心,后来却以无脸面见苏武为理由推辞。这种矛盾,当然也不是司马迁可以掩饰的了的。

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道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汉人没有信仰”这一类言论?说这类话的人是什么心态? 
  怎样看待国新办发布的《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 
  宋和明之间隔了一个元,差不多 90 年的时间,为什么会给人一种相距很远的印象? 
  广西是如何从汉地十八省之一变成了民族自治区? 
  历史上有哪位人物让你觉得遗憾? 
  老舍为什么会自杀? 
  如何看待贵州调整高考加分政策:「将逐步分区域调整,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解读、评价「大一统」思想? 
  如何看待青海高考少数民族最高加分45分的政策,这样公平吗? 
  国外都有哪些族群是古代中国人的后裔? 

前一个讨论
凭良心说下国漫《镖人》和《浪客行》差距在什么地方?
下一个讨论
旅行者一号有没有飞出太阳系?





© 2025-04-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