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读尼采!不要读尼采!不要读尼采!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作为研究尼采的人,奉劝初高中生不要读尼采,包括没有一定人文背景知识的最好不要读尼采。尼采是文化猛药,对于重病有奇效,但对于大多数人在没有背景知识的情况下,读尼采就把自己毒死了。
我认识很多青年人业余读尼采,无一不呈现出来那种自大轻狂,蔑视弱者,自以为是的样子。全是没读懂尼采,自己被毒死了。而且尼采的文章本身有时代局限,比如对女性极端仇视,中文翻译都是“柔弱的女性”,原文写的是“雌性动物”。包括尼采公然宣称:伟大的民族一定要存在大量的奴隶阶级。包括对超人的追求,对原始野性的追求,对死亡渴望的推崇……
初高中读尼采,在没有生活阅历和其他大师的思想中和下,读尼采太容易受误导了。
没有任何夸大和贬低的意思,但事实就是:在我认识的人中,推崇尼采的,大多too young,而且too young就接触了尼采。他们都挺奇葩,奇葩到被送进精神病院。比如这位,以下是他2009年写的文章,提到了尼采,以及和我的对话。2011年春,最后在北京见过他一次后,他的QQ就被他哥接管了,然后再无音讯——
@misologia 说,尼采也有适合没啥基础的人看的,那我说,尼采不适合没啥基础的人看的,恰恰是他们最喜欢看的:《查特拉斯如是说》、《权力意志》。对于前一本书,我还是那句话:艺术有哲理,但并不是哲学。就像很多人看了点小说(不点名,不拉仇恨),就以为懂存在主义,懂后现代,懂各种哲学了,这撑死也就周国平的水平。对于后一本书,如果尼采不是疯得不行了,能没写完,能这么多像箴言,又像神谕的话么?尼采要重估一切价值,你的价值有几斤几两,够得着重估?都没啥建构,却要解构?
这如同连《金刚经》、《坛经》都没读懂,就去看《五灯会元》,甚至以为顿悟了,结果呢?嬉皮士就这么玩完的。慧能不识字,却生在荒郊野岭都能听到诵读《金刚经》的时代,现在呢?人家说不立文字,可不是不用文字,开场白总是“善知识”,为何?慧能也承认,悟性高的人,听到《金刚经》,犹如雨下到海里,海不增不减;而悟性差的听了,犹如雨下到城里,变成水灾,草木反而不是得到滋养并增长,于是需要“善知识”,需要渐修。“思而不学则殆”那句,是我欣赏的孔子为数不多的言论之一,很能提现他首先是个教育家。
等你基础扎实了,再来看尼采,不会那么狂热,更不会以为他那么容易读。不信,你阐释下齐美尔那本小册子《尼采与叔本华》?连知网都没篇像样的论文研究。进一步,再阐释下海德格尔两卷本《尼采》?
以上,可以算一种合理的学习方法,但并不是读书的唯一方法。读书并不只为了学习,为了什么改造客观世界。如果不是出于这种目的,直接看尼采也不会有上述问题,上述问题恰是出于另一种目的来看。这两种目的、工具性的差异,可见千手关叔:如何看待外卖小哥等餐时看西方哲学史?
——————————
关于尼采哲学详解,请看:
至于初三学生这个特殊对象,应该参考已有的对青少年心理、中学生心理的研究,尤其是关于他们世界观形成和认识能力形成方面的,来给他针对性的建议比较好。
首先,我本人反对单纯的抑制、打压和禁止。
当然,也有些人凭借着:a.自身年龄较大、自以为便有的优势;b.哲学科班出身的优势,自以为可以作为权威,指斥年幼者的“幼稚”。
堵不如疏。
如果一个房间门上写着:
不要打开!
你会更加好奇(和普通的门比较而言)。
如果一张纸写着:
不要看反面。
你很容易就翻过去看了。
——这就是真实的人性、这就是心理的规律。
你想要劝别人,也要注意策略。
这种话孩子们,其实你们应该也听够了:
不要早恋、不要早恋,不要早恋!
结果大学毕业,催他恋爱、结婚、生孩子。
不要打游戏、不要打游戏、不要打游戏!
伴随着自己通宵打麻将、欢乐斗地主。
不要读尼采、不要读尼采、不要读尼采!
那他能不能读叔本华?能不能读马克思?能不能读德里达?能不能读哈贝马斯?能不能读布迪厄?
15岁不能读尼采,照这个逻辑,其他的最好也少读,
25岁的时候问他:
你怎么连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没有?
话不能这样说嘛。
这个能读?那个不能读?谁规定的?
你是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很好 。
甚至你做过尼采的相关研究。
就能阻断别人的求知欲?
千万不要说“我这是为了你好”。
存在就是选择。
从这个角度(存在主义的)来讲,一个没有选择权利的人,不是一个存在的人。
当我们想要告诉一个人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是应该慎重的。
经验导致了权威、权威导致了专断、
从而在后辈面前拥有了绝对的自信,从而认为自己有这种权利:
阻断别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不能因为很多人去学尼采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就阻止别人去学。
因为求知本身不是坏事,它直接导致了个体去寻求真理的尝试、增多了知识,求知只是可能间接地导致不良后果。那是和别的因素相互关联的:比如不成熟的心理机制。
很多人的观念被功利的考虑歪曲了。
有人甚至鼓吹:感谢贫穷。只是因为他自己因为贫穷,不想再陷入贫穷,努力地更多,最终考上了名校。其实,贫穷的本质是资源的匮乏、是坏的。它直接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贫穷只可能间接地促使人因穷思变、发愤图强,不能起到直接作用。
况且,如果贫穷真的好,那么又何必去摆脱呢?
如果求知是错误的,无知值得赞美。那恐怕说不过去。
现在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在求知之路上规避负面效应。
尼采是西方非常特别的、不合主流价值观的、而又影响深远的哲学家。
我们试图认识他、了解他、理解他的某些思想、甚至批判他、超越他。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个问题问的是初中学生,我想,得仔细参考一下青少年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的内容才能仔细回答。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基本具备。但是具体情况、以及关于哲学上进行更多学习的可能性,还需要研究结果支持。
都不是一句武断的“那个东西你现在读不懂、读了有害,不要读”能解决的。
一点微小的建议,
仅供参考:
在你学有余力,不影响自己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可以:
一、去读一读他的传记、警句
了解一下他的生平,比如家庭背景、终生未婚、最后发了疯,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描摹出他的基本形象。
知道他是哲学家、诗人、音乐爱好者,
他和瓦格纳的关系,等等。
尼采是一个警句哲学家。他的许多话,和大部分普通人、大部分哲学家大相径庭。
可以细细体味,但最好不要妄自揣测作者的本意。
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二、粗略地阅读关于德国18、19、20世纪历史的资料,了解尼采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渊源、后世影响
比如,最初影响并且影响他很深的叔本华,他的传记,不妨看看。
三、建立心理学、哲学的基本框架
《普通心理学》
《西方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导论》。
先学点线面,再学立体图形,对不对?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本体论、认识论?
四、从具体概念出发,填充知识框架
比如说,尼采的唯意志主义、非理性主义。
强调意志。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意志。
强调非理性。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理性。
去了解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
任何历史人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突然出现的,
而是产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
【关于与心理学相关的栗子,例如:
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类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感觉、知觉等等)、情感、意志
(知、情、意)三个部分。
那么,和很多强调认知的哲学家不同,尼采过分夸大了意志的作用。】
五、阅读原著
这个阅读顺序很多答主都说了。
待补充。
六、阅读英文原著
1、复习初中英语教材
2、《新概念英语1~2》
3、《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1~5、选修6~11》
4、《新概念英语3~4》
5、《新视野大学英语1~4(包括读写、视听说、综合练习)》
工具书:
《牛津英汉汉英双解词典》
《大学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
七、阅读德文原著
这个我暂且无能为力。
愿有所思索的人,都保留着思索,
勿被生活、群体、权威夺去了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