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职业围棋比赛中有哪些冷僻的开局? 第1页

  

user avatar   gao-fei-long-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王博轩邀请。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大家放轻松,我也尽量写的娱乐一些。

以下超多图超长文慎入。无wifi者请千万小心。

————————————————


首先呢,围棋是自由的。

围棋的自由,显然不是说每一步棋都可以下在任何地方(除非你不想赢),而是说一盘棋里绝大多数的棋其实都不是一本道(一本道即必然变化),都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可以通往最终的胜利。

而开局,则基本是一盘棋里最自由的阶段了。

其次呢,作为业余棋手或是业余爱好者,应该享受这种自由。

没错,围棋是以“制胜”为第一目的的。但对于业余来说,下棋还有第二目的,那就是——“娱乐”。

这两个目的之间既有联系,也有矛盾冲突。

苏轼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可如果一个人永远都是输,只怕也很难感觉到有“亦可喜”的娱乐感了吧?因此娱乐感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赢棋的。

但并非全部如此。

业余不像职业那样,要靠下棋吃饭,所以赢棋的重要性也就没有那么至高无上。偏离自己熟悉的套路进行“娱乐”,固然会降低一部分赢棋的可能,但也能带来很多新鲜感。在其带来的风险与所获得的收益之间,是完全可以求得一个平衡的。

而且开局对于业余来说,偏离正常套路对赢棋可能性的损伤,是很小的。盖因大家水平都不够高,对棋局的掌控力没有那么强,所以对于布局啊,“胜负不在这儿”。

最后呢,职业棋手,是在棋盘上最自由的一群人。

盖因其水平极高,对整个棋局的掌控力极强,故而他们最知道如何以各种各样的方法将棋局导向胜利。

对于职业棋手来说,除了“制胜”的第一目的外,其实还有着“求道”的第二目的。

只不过所求的“道”,最终还是要能导向胜利才可以。所以一切偏离现有常规的下法(尤其是布局),都要经过长期的实战检验。

历代职业棋手在职业比赛中,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新奇布局。其中成功的,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战确认,最终落实成了围棋理论的进步;其中失败的,遭到了淘汰;还有一部分,虽然实战效果以及和现有理论的吻合度都欠佳,但大家却无法对其确凿的做出“不可以这样下”的定论。

最后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非常规奇特布局了。

本答大致将除了开局先占据角上的“星”,“小目”,“目外”,“高目”,“三三”等五个位置之外的其余下法,统统归入非常规奇特布局里。

我试举几例,望能博君一粲。

————————————————

职业比赛中出现过的特殊布局,大致分如下几类:

1. 起手天元,辅以常规或是非常规的后续边角占法。这是最常见的非常规开局。

2. 起手天元附近。代表是“阳春流”,“星星流”等。

3. 起手角上的非常规位置。其中起手超高目和五五一直都很常见,此外还有起手超大高目的“桑原流”。

4. 起手边上,尤其是边上五线。代表有“铃木流”,白江治彦的“幽浮流”、“阿波罗流”,最近一年来苏耀国和张栩一起研究的“风车流”等。

以上主要指黑布局。白布局虽然也可下,但慢了一拍,不容易发挥。

以下我们分开来说。



一.起手天元:

古代围棋奉行座子制,即开局前黑白都各摆上两子,呈对角星状。

围棋从中国传到日本之后,上千年间日本也沿袭了这个传统。

16世纪末,日本初代本因坊算砂废除座子制,彻底解放了古代围棋的布局。

从此以后,棋手们开始大量使用小目,目外,高目。而历史更古老的星位偶然被使用,反而会成为“新奇”的着法。此外更加奇特的布局下法,尤其以天元为主的起手下法,也伴随着历史慢慢的出现了。

从算砂废座子,开放式围棋出现仅仅不到100年后的1670年,在日本御城棋战中,就出现了有记载的首次天元布局。

对局双方是两位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这一局在围棋史上也颇为有名。

黑方是日本围棋史上鼎鼎大名的“三圣”之中的“前圣”——本因坊道策。

而白棋,则是日本历史上的著名天文学家——涉川春海。

当然,现在他还不叫这个名字,他原名安井春海,是日本古代围棋“四大家族”之中“安井”门的创始人——初代安井算哲的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称号,这时候被称为安井算哲二世。

道策开创了“手割理论”,强调“全局重于局部”的整体理论,还在制定出了一直沿用几百年至今的围棋段位制,被日本尊为近代围棋之祖。当时他的实力远超其他棋手,虽然他自己制定出的段位制以九段封顶,但他却被世人誉为“十三段”。

而安井算哲二世也是一位天才。他的天分不仅仅表现在棋上,还表现在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他甚至通晓百书之学,是当时日本的著名政治家山崎闇斋的弟子。

他将天文学的知识运用在围棋上,给围棋棋盘的中心点起名为“天元”。他自己执黑时,也坚持第一手落在自己命名的“天元”这个点,并坚信只要第一手占了天元,就绝不会输。

于是1670年,他们二人在日本近代围棋史上最重要的比赛——御城棋之中,相遇了。

而这盘棋,也是四大家族中的“本因坊”门和“安井”门争夺“名人棋所”的关键一战。两人作为两门的尖峰人物,对此局都是势在必得。

安井算哲二世执黑,在赛前宣称“如败,则再不下天元”的情况下,第一手就自信满满的占据了天元,接下来双方的开局即使按放在现在看也非常奇特:双方互占目外,白2和白4还摆出了个“蟹目”布局的形状。黑5甚至还在有空角的时候不占空角而占边。白6落于白2的对称点后,整个下半盘成对称状。

两个人简直在卖萌。

但对于如何在整体布局中发挥天元这一手的威力,当时的布局理论并没有给出成熟的答案(其实现在也没有)。甚至可以说,第一手落于天元,对黑棋来说应该是稍有亏损的。

很快,棋局进行成了这样:

白56拐头之后,黑棋A位的天元一子顿感无力,光华消散。于是黑棋开局的天元一子几乎沦为了废棋,白棋也很快确定了胜局。

本局最终白棋胜5目。

在输掉这一盘之后,安井算哲二世心灰意懒的说“既然出现了道策这样的天才,那么围棋界也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

后来,他退出棋界,改名涉川春海,迁至江户。在幕府的安排下解除了在棋界的职位,而改任“天文先生”,将后半生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对天文历法的研究中去。

再后来,他利用自己改制的浑天仪,制定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一部历法——“贞享历”。他也因此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伟大的天文学家。

春海的生平事迹,近年来被日本作家冲方丁写成了小说《天地明察》。这部小说还被搬上了荧幕。

作为“天元”的命名人,也是史上开发天元布局的第一人,安井算哲二世可以说在棋上颇有天赋和成就。但遗憾的是,他和道策生在了同一时代。他退出棋界,是棋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日本天文历法领域的重大利好。

其实那个时代的围棋,因为黑棋不需要贴目,所以第一手占据天元,未必就不能下。

为此我前几日询问了一个朋友,他是现在的中国一线的某当打职业棋手。他说:“天元一子绝对亏不到一个贴目,黑棋优势历然。(春海输棋主要还是因为)道策比同时代的其他人强的太多。”

没错,安井算哲二世输给道策, 根本就不是因为他第一步下了天元。第一手天元较之第一手占角,固然稍稍亏损,但并没有把先手的优势全部亏出去。在不贴目的情况下,黑棋仍然占据着稍许优势。

他输给道策,是因为实力不如对手。

接下来的数百年间,日本围棋界忙于开发各种小目、目外、高目的下法,布局和定式的进化在缓慢的进行中。

“旧布局”的理论在几百年间渐渐成型,日本围棋实际上也藉此将中国围棋甩开了几个世纪(虽然中国人当时不知道)。

可在此期间,因为所谓正统的“常规布局”下法都还在演化形成的过程中,尝试其他奇特布局的人也就不多。虽然本因坊秀甫等人也偶尔尝试过天元布局,但并没有拿出新的东西来。

时间走到1933年,末代本因坊秀哉接受吴清源挑战的那一局,是“新布局”的开端,是新势力对维护旧世袭体制的旧势力的挑战,也是现代围棋的开端。

很多朋友误以为吴老作为新布局的创始人,下过很多的天元开局,其实不然。

不仅吴老不怎么下天元,在他掀起布局革命之后,下天元多的基本都是其他棋手。

吴老在布局定式上最大的成就,其实是奠定了星定式的整个体系的基础(大雪崩内拐固然重要,却只是一个小分支变化)。

实际上,吴老下过的三三布局,比他下过的天元布局多多了......

就算是和秀哉的这一局,吴老第一步占的也不是天元,而是三三。他是在第五步才占据天元。

吴老自己在自战解说中说到:“先以三三占据实利,再以星占据势力,随后着于天元以中间势力为中心,有求取全局均衡之意。但开局就在天元费了一着,必然失去实利;虽说以取势为主的强有力的作战可能有帮助,因为不一定是恶手,但经营起来万分艰难。故而结论是,如此下法万万不可推荐。”

也就是说,吴老基本否定了自己本局中的尝试。实际上白6接下来肩冲右上黑三三,黑棋的布局确实令人感到不很成功。

吴老真正第一步占据天元的棋不多,最有名的应该是以下这一局。

1928年吴清源抵达日本,在日本棋院的检测棋中几乎取得全胜,只输给木谷实一人。第二年的1929年,两人在《时事新报》举办的“吴少年棋赛”中再次相遇,吴清源时年15岁。

早期的日本围棋取消了座子和还棋头,却没有想出以贴目来制衡黑棋先手优势。

吴老在这一局中使用了黑棋天元模仿棋,也引起了众人对这一漏洞的更加重视。

如上图,吴清源执黑,落子如飞,第一手占据天元后,无论木谷实下在何处,吴清源都一概下在对称点。

时年19岁的木谷实头一次见到这种下法,愤慨异常的向裁判提出抗议,但裁判也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最终只好判定吴清源“并未犯规,棋局继续”。木谷实非常头疼的只好继续对局。

实际上,黑棋天元模仿棋作为布局策略来说,是一种并不成功的策略。

白棋要破解此法,只需将战斗渐渐引向中间,最终使得天元一子在对杀中自撞一气即可。

当然,实际的操作并不像《棋魂》里的直接碰到天元上那么简单。道理就是那个道理,但对手是不会跟着你下的。实际的破解,需要“做局”,水平达不到一定程度,是很难成功的。

本局中,木谷实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白64时走在了天元上跳的位置,希望黑棋继续模仿,以引诱黑棋“入瓮”。但吴清源立刻反应了过来,黑65按正常下法下在了边上。

此局最终吴清源落败。但如前所述,和安井算哲一样,是输在实力不如对手。他在后来的棋局进行中落在了下风。

此后,吴老大力开发星布局,并将之与传统的小目布局进行结合。他没有在新布局的路上走得太左太远。而其他棋手,有些则走了很远,做了很多非常有趣的尝试。各种天元布局,更是层出不穷。

这个时代,有一位不得不提的棋手,叫久保松胜喜代。他以喜欢尝试天元布局闻名。

以上这一局,是久保松胜喜代执黑对吴清源。

黑1、3、5占据的天元和两个角上星位呈三角形状,吴老的白6居然直接扔到了三角形的中央,边上的五路!黑7、9不为所动的继续占边星,把自己的五个星连成了瓦盆状......吴老的白10干脆直接往天上的七线跳......

此后的进行黑A,白B,双方似乎在沿着九个星连成的“田”字道路在飙车。

此后的进行如下:

双方都剑指高位,高来高去。而当年打谱时,真正让我感到“学到了”的一手,却实走在二线的白22。吴老虽然以开创“新布局法”闻名,但实战的布局中经常有经典的二线着法,那些内容涉及棋理较深,本答暂且不提。

其实早在1934年的升段赛中,筱原正美就曾执黑对木谷实下出过如下的“田字轨道飙车”的布局:

双方又像是在打豆豆,又像是在下跳棋,又像是在玩什么固定轨道连接切断的游戏。

看起来好有趣,就是不像围棋。

下面这盘棋,是久保松胜喜代执黑对小野田千代太郎。(小野田千代太郎也是一位喜欢下奇特布局的棋手,曾经执黑下出过五五起手的“堡垒型”,我们后面再说)

久保松的黑1、3、5、7、9又摆出了这个造型,看来他是很喜欢这个形状。小野田的白棋则在黑棋的包围中摆出了一个肚子瘪了的造型,奇形又怪状。

看不懂这是什么围棋。

肚腹被掏,黑棋的这个造型感觉就威力大减。但久保松也不是每一局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上面这盘棋,是久保松执黑对林有太郎。林有的白6没有选择投入黑棋三角形的中间,而是选择了右上挂角。于是黑棋使出了7、9的“大压梁”,相信熟悉定式飞刀的朋友们对这个下法不会陌生。行至黑29,久保松的黑棋利用开局的三角形造型,赤裸裸从围出了一块大空。好坏不知。

多说一句,林有太郎这个名字,喜欢打谱的朋友可能非常熟悉。他是从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前期曾经非常有潜力的日本年轻棋手,成绩一度非常优秀。

可遗憾的是,他和木谷实、吴清源同辈。

也正因其成绩在同辈中非常优秀,他获得了大量与木谷、吴交手的机会。

因此也留下了许多被两人蹂躏的棋谱......

当代职业比赛中的天元布局,我一时能想到的,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的年轻时的韩国棋手睦镇硕。

睦镇硕是80年生人,年少成名,一度被誉为李昌镐的接班人。

当然众所周知,他后来并没有成为接班人......真正成为接班人的是小他三岁的李世石。

睦镇硕在盘上的棋感非常怪异,被称为“木木流”。他少年时代很喜欢下如下的布局:

黑1占据天元后,黑3占据靠近对手星位的高目,然后黑5拐角。

睦镇硕在职业比赛中下这个布局的例子很多,赢下的棋还不少,对这个造型有独到的研究。

实际上,以天元起手的布局,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下法,我们可以称为“十字布局”。

我个人第一次见到这个布局,是小时候在一本日本80年代某超一流棋手所著的布局教材上,当时作者认为该下法“难以运用”。

年代久远,我已经找不到出处了,职业比赛中是否出现过类似下法,我不清楚。

但这个下法非常有名,无论职业还是业余,在日常对弈或是网络对弈中都大量出现过。

对于这种布局,高手一般认为黑棋效率不高,十字的威力也难以发挥。所以出现这种下法,大多是娱乐对局或是指导棋,胜负不重要,或是对手明显弱于自己的时候。

顺便说一句,接下来黑棋的正着应该是四处挂角。点三三然后冲断的野路子下法只是低级骗着。强调一下,是低级的“骗着”!如果对手是高手,此下法极易崩盘。

这种开局已经稍微偏离正道了,不能说是什么“流派”。

其实类似十字布局的思路,先占天元后占边星,把棋盘分割开来的思路的布局,是曾经在职业比赛中出现过的。出现的时期仍然是三四十年代的“新布局革命”初期,主角是田中不二男。

田中不二男也是一位非常“求道”的棋手,他不仅仅尝试过棋盘中部的“特殊三连星”,还尝试过边上高位的开局。后面的第四部分里,他还会出现。

上图为田中不二男执黑对小衫丁。黑7没有选择占据8位继续分割白棋,不然就成了十字布局的思路。此后黑9形成立体模样,但白棋占据了三个角,并没看出有什么不好。

白10最后一步直接从天上隔开黑左边一子!也是新布局革命初期的奇特思路。

上图中的白棋小衫丁,也曾尝试过新奇的布局法。接下来的这一局,他面对的是新布局的创始人——吴清源。

小衫丁执黑对吴清源,面对着“三三配合天元”下法的创始人吴老,小衫丁学习了这种下法,以两个三三配合天元(遗憾的是,按照吴老的判断,这种下法不行)。

随后吴老白6、8、10的连续高一路镇非常吸引眼球,黑13已经感到了四面楚歌,意图出逃,而白14肩冲右上三三成势,远远瞄着中间的黑棋,黑当初的天元已经有陷入重围之感。

这种看起来纷乱不已的布局,力强者胜。

本局最终的胜者,还用说吗?



二.起手天元附近:

使用天元附近起手的布局,虽然古代也有,但经过研究后投入实战而非一时心血来潮的对局,最早可能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这里的主人公叫三王裕孝,出自赖越宪作门下,是吴清源的师弟。他在60年代的五段时期,第一手经常下在天元附近。

上图为三王裕孝执黑对儿玉国男。

和第一部分的天元布局不同,双方终于不是大多全部下在九星组成的田字线上了,是不是感觉有一种新鲜气息扑面而来?

黑1、3占据天元附近和边上高位之后,黑5、7又分别占据五五和超高目等角上特殊位置,这简直是奇特至极的布局法。

截至黑11,黑六个子的形状简直像是火电厂的烟囱。

三王裕孝也下过天元附近的单关缔,如下图:

黑1、3先在天元两侧下出一个单关缔...角?哦不对这里不是角,只能叫单关缔天元了。

另外赤本一木也曾执黑对宫本直毅下出过这种下法。

近年来起手天元附近的开局方法,最著名的恐怕就是中国年轻棋手甘思阳的“阳春流”了。

得名“阳春流”,是因为他在网上对弈所用的ID叫做“楚阳春”。

媒体所称的“阳春流”有两种,一种是起手占天元右上象步位置的八八,另一种是角上的双超高目或超高目配五五。

但其实第一种才能称的上是“阳春流”。只因第二种下法古已有之,木谷实等很多职业棋手对超高目和五五布局都有大量的研究,甘思阳并未有彻底的创新。

上图为2011年阿含桐山杯本选第一轮,甘思阳执黑对汪洋。甘思阳起手第一步占据了黑1这个点,乃是典型的阳春流,也是他颇有研究的套路。

其他回答里有人说可惜甘思阳成绩不好,这一点答主略有疑议。

同前面评价安井算哲二世以及少年时代吴清源的天元开局一样,起手第一步固然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亏损,现代的大贴目也更加增加了这种负担,但是职业棋手绝不会输在这一手棋上。

换言之,甘思阳的成绩和胜率,固然可能受到了对这种开局的执着尝试的影响,但其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由于其实力决定的。答主认为,以甘思阳的实力,取得今天的成绩并不算差,任何一个职业一线,固然可能实力强于他,但恐怕也不敢说面对他就轻言必胜。

而他的成绩没有更进一步,主要也不是因为奇特的开局方法。

而是因为实力不足。

甘思阳虽然年轻,但在圈内有“甘老”的称谓,这也是很多职业棋手对他执着求道的尊崇与肯定。曾有职业棋手对答主说,甘思阳看似布局奇特,实际上前半盘却并不特别强,奇特的开局可能成为障眼法,随时会变幻画风,对手一不小心就会入了其套路。

而他真正强的,是后半盘。


使用过“阳春流”的,也不只是创始人甘思阳。


上图为2014年年底时,弈城网上两位顶尖职业的非正式对局。
黑棋为中国世界冠军唐韦星,白棋为韩国风头正劲的新锐卞相壹。
唐韦星执黑,第一步就祭出了典型的“阳春流”的“八八”。此后黑3下在“四八”,也是“阳春流”的一种常见后续下法。
因为是网络对弈,顶尖高手们都相对放松,非正规布局和新奇尝试都比正式比赛中多的多。

说起起手天元附近,还有一位女棋手不得不提。

那就是中国年轻棋手王晨星。

王晨星在最近一年以来,屡次执黑尝试前五步内就下在天元附近的布局,甚至在重要的国际比赛里也敢于用出,其求道精神实在可嘉。

其最常见的套路如下图,被称为“星星流”

目外高目加上偏向自己一侧的天元上跳的位置,就是“星星流”的一种典型构图。

上侧的目外高目也有走在两个目外的或两个目外的,而天元上侧的一子也有走在从天元小飞或大飞的位置的。

上图为2014年8月女子围甲中,王晨星面对陈一鸣使出的“星星流”,而下图则为棋局近照。(拍摄版权属于前新浪网记者王亮)

至于有些朋友提到的开局在天元附近走很多子,比如在天元上下左右摆出四个子的“拔花”状啊,用四个小飞摆出一个“小风车”状啊,用四个子摆一个边长为四或为六的正方形啊,天元上跳下跳甚至还左跳右跳啊,基本不是正常意图的布局。

这些都是在实力远超对手的非正式对局中调戏对手,或是自我娱乐的下法。

这种布局亏损明显,和职业对局里的“求道派”追求的用意就根本不同,不足为论。
(其实这些下法我都下过捂脸)

当年吴振宇在弈城上执黑对某弈城7段,吴振宇先在中间用11颗棋子摆上“工人”两子,就属于典型的让对手的下法。只因双方实力差距过大,更兼快棋读秒加上白棋可能上头,所以即便开局优势如此大,白棋也没有取胜。



三.起手角上非常规位置:

角上的非常规位置,主要是指五五和超高目(旧称大高目)。再有,就是曾经被誉为“桑原流”的超大高目。

起手五五和超高目的布局法,日本古代就有,但流于趣向。真正经过大规模研究之后用于实战,也是在新布局革命之后。

早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木谷实、长谷川章、小野田千代太郎等。前田陈尔、关山利一、桥本宇太郎等人也下过类似布局。

白江治彦还利用超高目和自己的“幽浮流”占边法,构成了“阿波罗流”(第四部分将会出现)。

上图,为1935年木谷实执黑对吴清源的对局。

此时距33年吴老掀起新布局革命刚过两年,新布局的热风正在棋坛劲吹,木谷实作为与吴老一同研究新布局的合作者,在这个阶段对于新式下法的尝试,走的比吴老更远。

木谷黑1、3、5构成了一个五线的伪“三连星”,吴老则祭出白2、4、6的三连星(这几乎是最早期的三连星,虽然现在看来平常,甚至在职业的眼里效率不高,属于接近淘汰的型,但在当时也是打破常规的新布局)。

吴老连续掏空之后,白18直接闯入黑空意图用铁骑踏破黑色城池。

下图是两人在这个阶段的另一局对局:

这次白6先抢中腹,意图提前压制黑棋在中腹的势力发挥,而不是像上局那样等黑棋成势后再进入,想来也许吴老是觉得上一局的下法不够有效?

在这一时期,两人作为新布局的共同创始人,下出过太多这样的对局。

下一个例局是在几年之后,两人都升至六段时所弈出的:

木谷实的五五开局尝试功效不著,而渐渐转向了尝试超高目。

他研究出了一个更为有效的棋型:黑1与黑5配合的“特殊大飞守角”。这个造型可比什么五线的伪“三连星”实用多了。

(直到今日,职业棋界仍然偶能见到这个棋型。尤其是日本棋界)

上图为木谷实执黑对前田陈尔,黑5构成第一个“特殊大飞守角”之后,白6立刻进入左下角,避免黑7走成和右上一样的大飞棋型。

上图为桥本宇太郎执黑对木谷实,双方白2,黑3,白4连占超高目,互不相让。

而不同于桥本宇太郎黑5的还原普通形状,白6的选点显示出了木谷实的口味。

其实黑棋先连占对角超高目,再走成对角的两个“特殊大飞守角”的开局,现在有很多日本棋手还在效仿,网上尤其多见。我前两年也曾在弈城上遭到某日本年轻棋手用此布局“羞辱”......

其实这个棋型从当代定式的角度来说效率存疑,黑棋虽然用了两手,但一旦白点入小目,黑尖星位,其后白棋获得的角空极大,黑棋甚至无法先手完封(某一边会一路漏风)。当代职业棋界对此定式的判断是黑稍不满。

其实对于双五五的开局尝试,木谷实之外还有小野田千代太郎、久保松胜喜代、关山利一等。以下便是小野田千代太郎的代表一局:

小野田千代太郎执黑对岩本熏,黑1、3连占双五五之后黑5、7再依次跳下,接下来白8赶紧吊入右边黑模样,避免黑下一步走在8位的左侧,在右边形成庞大阵势。

但白8这一手总有一种抢在别人盖上锅盖之前跳进锅里的感觉。

五五如果向两边边上跳下,会形成特殊的“堡垒型”

上图为桥本宇太郎执黑对小野田千代太郎,双方开局互占五五,然后黑7下跳。此后黑9如果再在A位下跳,则将在左上角形成堡垒型,但本局中黑9并未立刻走在A位。直到30多步时,黑棋才拐回头占据了A位形成“堡垒型”。

此外长谷川章曾在对局中,执黑用开局前三步的黑1、3、5,在同一个角上下出“堡垒型”。

职业棋界对“堡垒型”的公允评价,大致是“局部极厚,但速度太缓”。



而其他的超高目或五五的布局,有各种配合形状,接近一百年来,历代的职业对局里都有一定频率的出场率,不再过多举例。

在非正式比赛和日常训练,尤其是网上训练中,职业棋手用这些布局的就更为多见。业余的更是数不胜数。超高目加五五简直是常见的“装逼利器”。

除了超高目和五五之外,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桑原宗久的“桑原流”超大高目。

所谓超大高目,就是上图黑1的位置。

上面这盘棋是桑原宗久执黑对加田克司。

黑1超大高目配合黑3超高目,以一条边为根基向中腹进发。这个下法和上面小野田千代太郎的下法思路类似,但显然更为积极。

除了“桑原流”的超大高目,近年来的日本棋手大桥拓文对六六以及六八起手的布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战研究。(大桥拓文这部分内容主要参考自杨烁的报道)

2011年时,大桥拓文随日本代表团赴中交流时,曾遭遇到了甘思阳的“阳春流”,大桥倍感震撼,专门在自己博客中撰文“自由的大地”。此后他也开始尝试各种新奇布局。

上图为几个月后,他执黑对阵女棋手奥田彩时,下出的四“七七”布局。

形状固然有趣,但并不知道到底意图何在。

上图是2013年初,大桥执黑对村松龙一的对局。

黑1以六六起手,是大桥拓文的研究一度定型出的内容。此后黑3、5、7和之前的黑1形成了一个“风车的形状,但却与后来的“风车流”以天元为中心不同。不知道后来开创“风车流”的苏耀国和张栩是否受到了大桥拓文的启发?

截至黑15,黑棋将左下白角完封,全局虽然好坏难言,但却给人一种新意。

上图为几个月后,大桥执黑对阵佐佐木正。

大桥继续以六六起手,而白棋也不甘示弱,全部下在非常规的位置,两个人争相争奇斗艳。感觉上黑棋的开局很成功。

大桥拓文的尝试虽然吸引眼球,但他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固定套路,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他用新布局赢下的对手实力都偏弱。而面对一流职业棋手时,他的新套路往往显得非常脆弱。

他的尝试虽然很勇敢,走的足够远,但现在还不够好。


其实说起角上特殊位置的布局,还有一类特殊布局也应该归入此类。
和“堡垒型”连用三手占据一个角部的思路类似的:开局先用三手尖占据一个角。

上图为小野田拓弥执黑对斋藤正的对局。
黑棋开局从三三向外连尖两下,黑1、3、5全用在一个角部,像一把匕首一样从角上插向中腹,令人大跌眼镜。
除了从三三向外连尖两步,我记得还有从小目开始向外连尖两步,以及从目外开始向外连尖两步等。
这类下法在职业的对局中偶有出现,我印象中中国棋手高恬亮也下过。
但一时之间找不到更多的例谱。将来问到了,我会加进来。

四.起手边上:

终于到了第四部分,这也是我小时候打谱时最喜欢的一类奇妙布局法。

代表人物是铃木越雄,白江治彦,田中不二男等,还有当代的苏耀国和张栩。

上图为1957年本因坊战中铃木越雄执黑对藤泽朋斋(即日本现代段位制第一位九段藤泽库之助,而藤泽朋斋是他被吴老十番棋连续血虐之后所改的名字)。

吴老曾经多次提到,铃木下棋“很有新意”,他不只下出过上图中的黑1先占边上“五九”,还曾面对吴老下出过肩冲小目的下法。当然,这些尝试并不成功。

而白江治彦,则是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棋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以开局先占边星上方的“五十”,甚至“五十一”闻名,还给自己的这一下法起了“幽浮”之名。甚至用“五十一”配合两个超高目,创出了“阿波罗流”

上图即为白江的“阿波罗流”,其实就是将三连星向空中推进两路。

上图为白江执黑对石田章,白4为了破坏“阿波罗流”,抢先占据了右上高目,而黑5又转而占据了右下的超高目。

上图为白江治彦执黑对管野清规,双方围绕“阿波罗流”斗法,开局寥寥9步,看似简单,其实内含深刻的心理战:

白4飞起后,黑5如果再占右上超高目形成“阿波罗流”,则白6大飞直接将黑棋割裂,黑棋无趣。故而黑棋转而占据左下超高目,意图在下方重新构造“阿波罗流”。

白6穿出后,白江的黑7没有按自己一般的习惯先占边上的9位,是为了给对方留下难题——你愿意选择效率不高的占边的下法来破我的“阿波罗流”,那就随你,我继续占右上的角,将三个角收入囊中。你要是不愿意吃这个个亏,那就让我走成我想走的形状。

最终白8妥协。

除了白江之外,前面提到过的田中不二男也喜欢“幽浮”的下法。

上图为田中不二男执白对长谷川章,白棋连续占据边上的“五十”,构成了奇妙的构图。

当时棋界对白棋的如此下法的评价是:难度很大,而且难以获得安定。

上图为两个人的另一对局中,同样是田中不二男执黑,黑1、3占据两个“五十”之后,转而占角。此时白8直接投到黑3下方,是勇敢且惊人的一手。

白江和田中等人固然有一定名气,但其名气主要由奇特的布局而来,他们并没有取得和名气相当的成绩。

最近一年来,日本的一流棋手苏耀国和张栩(均为华裔),联合研究出了“风车流”的下法并在重要的职业比赛中大量使用,和中国的“星星流”隔海相望,引领着棋界新鲜的风浪。

上图为2014年十段战本赛第一轮,苏耀国执黑对赵善津,连续占据四个“五七”,像一个大风车一样,故而名为“风车流”

最近一年来,苏耀国和张栩在重要比赛中经常使出这种下法,成绩还不错(同前,主要是因为他们实力不错,而不是这种下法的功劳)。

限于篇幅,不再过多举例。

————————————————

以上所举的种种新奇的开局方法,看起来都颇为有趣,但在职业围棋的历史上,这些对进步的尝试是非常严肃的,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残酷的。

将本答的外延更加扩大化一些的话,其实所有现有的布局套路,乃至所有的围棋定式,甚至所有的围棋理论,都是历代顶尖高手们这样一步一步推动着进化而来的。

围棋之所以如此难,是因为我们站在几千年来无数天才的肩膀上。

围棋之所以如此难学,是因为初学围棋的入门阶段,学习者所学的内容,就要穿越古代围棋几千年的进化历程。

现代围棋如此高度“发达”,但还是如此难,是因为我们懂的越多,就越知道自己懂的不够多。

而职业棋手水平越高,就越知道天有多高,越知道自己的水平还不够高。

他们不断的追求,形成了围棋的理论体系、价值体系、所有的定式体系、所有的成型布局体系。

原有的非常规可以变成崭新的非常规;过去的新奇可以变成未来的陈旧。

尤其是中国流、迷你中国流等现在的流行布局套路,本身就是奇特布局成功转为常规布局的代表案例!



职业围棋作为人类围棋的最高水平,不断推动着围棋研究的最前沿一线向前进步。

而创新是有代价的,走得越远,风险也就越高。而停止前行,固守成规,只龟缩在自己熟悉的套路上固然可以提高胜率,但却非常乏味,更意味着无法进步。

总要有人站出来,以付出降低一部分胜率的代价,来换取对新下法的尝试的。

正是做出了这种尝试的这一部分职业棋手,推动着围棋技术的向前进步。

他们也许不都是取得过辉煌战绩的王者,但无论成绩如何,他们都值得被围棋史铭记。

从初代废座子的本因坊算砂、后来开创手割法的本因坊道策、手创天元布局的安井算哲二世、开创“秀策流”的本因坊秀策、掀起“新布局革命”的吴清源和木谷实、以及后来做过各种各样尝试的桥本宇太郎、岩本熏、关山利一、久保松胜喜代、铃木越雄、三王峪孝、小衫丁、桑原宗久、小野田千代太郎、白江治彦等,到当代的睦镇硕、甘思阳、王晨星、苏耀国、张栩,甚至还有梶原武雄、陈祖德、李昌镐、李世石、刘星、李喆等数不清的做过细小贡献的棋手,他们都曾做出过数不清的对新变化、新布局、新定式的研究和实战尝试。

虽然他们所做的这些尝试,降低了自己赢棋的一点点可能,但这些尝试,最终还是为了围棋技术的进步,为了更好的追求“求胜之道”而存在的。

也许说的过于升华一点,他们也算是为了整体的利益,付出了个人的利益。

作为职业棋手,他们值得我们敬佩和铭记;而作为业余棋手和业余爱好者,我们应该享受更加自由的天地。

藤泽秀行曾这样评价武宫正树:百年以后,我们都会被遗忘,只有坚持“宇宙流”的武宫会被后人铭记吧!

但你要知道,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位职业棋手,都是武宫正树。

————————————————

参考资料:

《围棋布局辞典》 林海峰

《围棋布局大全》 丁开明

《吴清源围棋对局全集》 程晓流

《吴清源围棋全集——星定式与对局精解》 吴清源

《围棋官子基础》 石田芳夫

《布局小百科》 日本棋院

Tom网棋圣道场频道棋谱库

新浪网围棋棋谱库

特别鸣谢:

几位职业及业余棋手,在答主撰写答案期间进行的友情支援。因故不在此一一点名。




  

相关话题

  一盘围棋输半目算输,输十几目也算输,输得少比输得多水平高,为什么现在都一视同仁,不分水平? 
  为什么学围棋的小朋友大多数没有坚持到最后? 
  如何看待在弈城围棋和腾讯野狐围棋上出现的神秘 AI 高手 Magister/Master(P)? 
  围棋榧木棋盘一个5000元,蛤碁棋子一副2000元,是不是阻碍了围棋的发展? 
  围棋双活的假眼算目么? 
  围棋中什么叫最善的下法? 
  如何看待柯洁对 CGTN 记者英语提问的现场回应? 
  为什么围棋不算精神鸦片,但游戏就算? 
  围棋棋谱的版权有什么(法律等方面)依据? 
  如何评价农心杯,芈昱廷超时负(已经反反转)?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天龙八部》里的围棋元素?
下一个讨论
零基础如何学习证券交易?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