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阿司匹林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吗?有什么潜在的风险? 第1页

  

user avatar   Klaith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家声称“致力于提供‘值得信赖的医疗健康资讯、产品与服务’”的网站,如此耸人听闻的标题《英国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根本就是毫无专业性、责任感的表现。

从标题字面看,英国不认同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似乎与我们近十几年的临床实践相悖。其实,这个标题歪曲了所引用研究的结论,泛化了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场景,甚至可能对读者的健康认知产生负面影响——题主的疑惑不正是明证吗?

这篇新闻通讯主要涉及了一项结果发表于国际知名临床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 荟萃分析研究:来自英国的研究者将多个临床试验的数据合并在一起,使用严格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试图探究比单个临床试验结果更可靠的结论。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标题是这样的:

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时心血管事件与出血事件的关系:一项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

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轻易发现,这项研究针对的不过是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的情况。在预防医学中,“预防”分成三个层次:其中,

  • 一级预防在疾病发生前实施,目的是通过各种干预降低发病风险;
  •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则开始于疾病发现后,通过早期诊断、治疗防止疾病恶化或进展。

尚未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普通人,积极戒烟、运动、健康饮食,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一旦确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之接受的各种治疗、干预,都是“二级预防”的一部分,目标是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作。

阿司匹林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有效手段,证据确凿,早已成为全球临床医学界的共识。根据 2002 年发表的学术文章,共计 287 项研究、超过 21 万患者数据的荟萃分析证明,阿司匹林二级预防能够显著降低“重要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而遭遇出血的患者数量远远低于获益患者。因此,在医院、诊所为特定患者处方阿司匹林预防进一步的心脑血管事件便顺理成章了。

相比之下,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始终存在争议。一方面,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临床试验相比二级预防需要纳入更多患者,随访更长时间,这意味着更巨大的资源投入;另一方面,既往有限的一级预防试验数据,并未观察到像二级预防那样坚实、一致的临床获益。所以绝大多数学术、医疗、监管机构本来就不推荐健康人群服用阿司匹林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方案。个别组织态度相对激进,如美国预防工作服务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也明确指出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必须在全面评估接受治疗者状态,仔细权衡其获益、风险,充分了解其意愿之后进行。

简而言之,英国研究者共计 13 项研究、超过 16 万患者数据的荟萃分析,根本没有改变临床医学界的主流观点:阿司匹林不推荐用于健康(未发现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也丝毫未影响阿司匹林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药物的重要地位

“健康界”网站的文章转载自《科技日报》,原文标题是《阿司匹林非神药,长期服用有风险;预防心血管疾病却增大内出血发病概率》,虽谈不上理想,摆脱不了负面暗示的嫌疑,好在偏重描述事实,未给出具体、武断的结论(“推荐”或“不推荐”),同时关注了过分夸大阿司匹林作用的错误倾向。但是正文通篇仅少数地方不甚明确地区分了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不同适应症,极易引起进一步误解。篇末更是莫名其妙地冒出一句“英国并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尽管英国国家医疗服务机构(NHS)官方网站赫然提供了 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的信息。

知乎之前有个问题“科普真的有用吗?”,底下不乏消极回答。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尚未普及,固然困难重重。然而,包括本次“标题党”行为的一系列例子提醒我们,站在科普另一头向普通民众传递科学信息的人——哪怕是专门从业者——同样可能缺乏足够的科学素养,犯一些低级错误,甚至自以为是、无中生有地添上吸引眼球、却完全经不起推敲的几笔。幸运的是,科学自萌芽以来,便赋予了我们试验、辩论等武器,延续至今依旧有效。反复地学习、使用它们,不仅仅是我们更准确了解世界的必经之路,更是向更广大民众传播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

扩展阅读




  

相关话题

  动物生物学实验中杀死动物时,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如果爆发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百分之百会发生什么? 
  高一学生想读医科有什么建议? 
  为什么 HPV 疫苗时隔十年才获准在中国上市? 
  脾脏切除的人还会出现“脾虚”,“脾胃不和”引起的疾病吗? 
  如何看待吴尊友解读「奥密克戎导致死亡人数超过德尔塔」,称「我国新冠病死率低是因为采取多项措施」? 
  钟南山院士称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过年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人类曾经用活的人体做过什么样的实验? 
  你为什么反感中国的无偿献血政策?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前一个讨论
教会小孩提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值得买的育儿神器?





© 2025-05-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