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蒋方舟说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里非常边缘化,并且已经出现断层? 第2页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叫“边缘化”?看得人少流传不下去,这就是边缘化。反之就是主流化。对吧。

因此金庸,刘慈欣是顶级主流作家,莫言则远比他们边缘化。斯坦李,罗琳(哈利波特作者)是顶级主流作家,近年来的那一堆诺奖得主远远比他们边缘化。

我们甚至可以说写“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卡罗尔是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普鲁斯特博尔赫斯等诸公更主流的作家。不服?比比谁的从头到尾读过一遍代表作的读者多。比比谁的书中典故被大众引用得多。

什么?咱不比读者多引用多?那凭什么决定谁主流谁边缘呢?靠文学评论家?他们哪来的权威呢?他们比他们评论的作品更加非主流,不是吗?在古代,很多文学的确有赖少数文人传承(也有一些不是),但在全面普及教育大家纷纷上网发声的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

想清楚这个道理,再回头看问题,答案就很明显了。在中国普及教育之后,仅仅凭着巨量人口,中国文学基本上就自动成为世界文学的主流了。

你说这国人哪国人不爱看中国文学是没用的,中国人口比美国欧盟俄国加起来还多。你说中国文学翻译得少是不得要领的。不妨设想一下1949后国共划江而治一边简体一边繁体,然后将它们视为两种文字(很多外国人会喜欢这一观点哦),这样一来中国文学就有巨大的“翻译”量了。你说中国文学水平不高也是没用的,那是另一个问题,不是主不主流或边不边缘的问题。如果中国人最喜欢读郭敬明,郭敬明就是世界主流作家。这就好比不管你觉得它们再肤浅再套路,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就是真金白银的世界主流电影。


user avatar   qingzix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把这个问题发到中国作协的网络作家群里给大家看了下。然后大家发现,我们又被代表了。

中国文学=纯文学?

也就是说,通俗文学的水平,这些人是从来不考虑在内的。

我是个网络作家,屁股一定是歪的,但这次我不是来给网络小说正名的。

蒋方舟和阎连科在这个问题上,只谈到了文学的高度,鉴于他们没把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分开来谈,那么默认就是把这两类放在一起来评价了。

我们假定纯文学代表的是文学的高度,那么这个说法没问题,中国的纯文学的确是被世界边缘化的。但文学评论界一向有“高原和高峰”的说法,普遍认为,我们国家的当代文学有高原没高峰。

乡土文学、寻根文学撑起了高原,但高峰没有……至少没欧美那么高。

当代文学的断层甚至没落的原因,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高票回答说的,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太快,社会变革的跨越太大,以至于两代人之间出现了一个文化断层,在文学审美上造成了一种脱节。

这种脱节的结果就是,当今国内流行的纯文学作家的作品,在市场上受众很小,对年青一代的影响非常小。

我们看看市场上最活跃的纯文学作家是谁:莫言、贾平凹、余华、陈忠实等等,这个名单不超过十个。

各省作协的主席副主席,按道理都是著名作家吧,但名字你们听过几个?方方池莉张炜王跃文徐春樵,有几个人看过他们作品?但他们的确就是纯文学的中坚力量。中国有十三亿人啊,能被大众广为人知的纯文学作家,就二十个不到,这足以说明纯文学没落到了什么地步。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一来是这帮人太“老”了,别喷,这其实是一个挺悲伤的故事,前面说到,我们国家的文学高原是什么,是乡土文学、寻根文学,这些著名的作家,基本上最擅长的就是这类题材,提取两个关键词就是:文革、农村。不是文革就是农村。

因为他们经历过那个时代,在80到90年代初,阅读的主力军——当时的年轻人,也都经历过那个时代,所以知青生活、文革旧事、乡村生活这些,特别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而且因为革命思想的延续,他们对土改时期、抗日和解放战争,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所以这帮作家的文字,一下子捅到他们心窝里,写的好的,就成了名家。

90年代中期,社会大变革,尤其等到80后和90后,是在现代科技和都市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哪怕是现代农村,也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于是这些著名作家们所擅长的题材就落伍了,年轻人越来越不爱看了。

有人可能会问,那为啥这些人不改变写作方向、去写当代都市背景下的故事呢?

他们缺乏与年轻人一样的成长体验。这种体验不是说你在网上看一些段子、刻意想弄明白年轻人在流行什么就能立刻抓住的,对,的确有一些老作家在写都市,但他们写的都市,会让年轻人感觉到隔靴搔痒——事情是那么个事情,但总说不到点子上。

一个50岁的人,不管他有多新潮,他一定没办法代表20岁的人。

80、90初期年代,社会上流行的刊物是收获、劳动、小说选刊。

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流行的是少男少女、今古传奇、武侠世界

00年后流行的是最小说……

如今这个社会,读者受众的主力军是90和00后,你让他们去看文革时期的农村生活,他们自然看不下去。

有人说,纯文学的高度在那,就算失去大众读者,也一样代表的是文学的高度。

这个观点对错先不说,退一步,就算是这样,但文学的换血怎么完成?你指望50、60这一帮文坛老前辈一直写下去?年轻人看不了老的纯文学,得不到指导,文学爱好者就越来越少,市场上流行的纯文学作家,就会一直是这一帮老前辈,事实上,现在就是这个样子。

那么将来呢?任何失去了年轻力量的艺术行业,都只会越来越萎缩。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别说中国文学被世界边缘了,在国内都已经边缘了。

那么,多培养年青作家,让更多年青作家来写年青人爱看的纯文学小说不好吗?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

文坛如今被一帮老前辈们掌控,互吹互捧,形成了一个十分闭塞的圈子,文学评论的落后,也只能评论这帮人的书。对于年轻人创作出的新兴题材的作品,他们不看,不评,更不要说提携指点了。

有人问哪有这么严重,现在各地作协不也有那么几个年轻人吗。

有啊。但是请大家去看看这些年轻作家的文字,跟那些老前辈的文字如出一辙,一毛一样,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文坛的认可,你才有机会入行……蒋方舟的书我没看过,但我看过一些年轻人写的出文学小说。新概念出来、在新千年初期非常火的那一批少年,剩下如今还活跃在文坛的,没几个了。不是他们写的越来越差,而是得不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可,写的又不够商业化,于是很多人退圈,逐渐远离了写作。

注意我这么说,针对的不是余华莫言这批大家。这批大家的文字,虽然有点跟不上时代,但他们写的那种作品,在文学上有一种不可替代性,可以被称为经典文学,毕竟还是有一些高追求的年轻人爱看并热衷。

拿我们网络小说来比喻 ,现在也越来越年轻化,二次元动漫风轻小说越来越多,但偏传统的玄幻、历史类网文,一样会有读者,一样需要有人来写。

余华莫言这一批作家,的确能代表中国文学的高度,但他们的存在,在传统文学界本该只是一部分,如今却代表了全部。

就是说,所有搞纯文学的人,都在模仿他们的风格和题材来写作,我相信这一点连余华们本人也是不愿意看到的,毕竟文学界真正有话语权的不是他们啊。

于是所有想获奖的作家,不管新老,都在写文革、土改、农村生活,你写现代都市?抱歉,别说获奖,连申报名额都不给你。

文学界越来越窄,越来越脱离群众,面对质疑,这个圈子没有放开,反而形成了一种蜜汁自信的观念来说服自己:我们不需要市场,我们不需要读者,我们的书没人看,是这一届读者不行。文学不需要讨好读者。

于是,年复一年的,市场上卖得动的,国内拿奖的,国外送去评奖的,永远就是余华莫言们,这怎么能不落后?

之前说萌芽系的那一批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为啥被圈子排斥的同时、市场上也不行呢?这就涉及到关于文学被边缘化的另一个原因:

通俗文学通往纯文学的梯子被抽掉了。

愤怒的香蕉在一个回答里说过这样一段经历:自己有时候看一些严肃小说,会觉得非常好看,很惋惜为什么大众不来看这么好的书,为什么他们宁愿看郭敬明、看日漫,看网文,就是不看这些有深度的作品。

前面提到,80年代的很多年轻人,是非常爱看纯文学期刊的,所以他们对同样风格类型的纯文学作品,会有很强的接受度。这是一种文学素养。

90年代,我们看少男少女这种,所以我们对郭敬明这一类的青春小说很容易接受。

我都意思是,当初的年轻人,他们在看市面上流行的文学之余,其中很多人会不满足于现状,会被带动去看更深一些的作品,而这些“深一些”的纯文学作品,与市面上流行的文学形式,又有一定的共通性,这样就能无缝对接,对最深、最能彰显文学高度的那一类文学作品,源源不断得输送读者,其中一部分爱好者会受到这种创作思想的影响,参与创作,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子。

而如今,我们看网文,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网上找不到什么好书了”,但这些找不到好书的人宁愿去往下看一些初学者水平的小说,也不愿意去看纯文学小说,原因何在?

因为梯子被抽掉了,因为纯文学太闭塞了,它跟当今流行的通俗小说,有一道巨大的鸿沟,让读者无法迈过去,无法在阅读口味加深的时候,在纯文学里找到自己能够接受的作品。

可怕的是,他们以这道鸿沟的存在而深感自豪,他们撇清自己与商业小说的界限,以自己写的小说不够商业化为荣,以深奥晦涩为趣味。

一句“通俗文学不是文学”,提升了自己的逼格,但也彻底失去了市场。

文学,是服务于人民的,是人民的文学,不同类别的文学,应该组成一个桥梁或阶梯,由浅到深。

浅的就一定差么?安徒生童话,凡尔纳科幻,你可能现在不会去看了,但你不能否定它对一个儿童阅读的重要性。

没有面向大众的通俗文学做基础,你上来就让年轻人去看那种深刻的大部头,人家不看还怪人家没品位、没深度,这是什么逻辑?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现状呢,首先,是纯文学作家放下身段,不要仇视商业,文学评论界愿意去宣传和推广一些优秀的通俗小说,给与他们认可,而不是有意无意得告诉读者,这些是低级的消遣它不是文学。

例如@蒋方舟 ,下次再讨论这种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句“中国文学被世界边缘了……”就把大家都代表了,或许你可以加一句,我们的网络小说不错,已经输出到海外了。

===============================

评论区果然出现了很多“网络文学不是文学”论的论点。我对这种正名和战斗早就没兴趣了。统一回答下,不再回应任何攻击。

白马是马,黑马不是白马,所以,黑马不是马?

严肃文学是文学,网络文学不是严肃文学,所以,网络文学不是文学?

是这个意思吧。

你可以说现在的网络文学不够好,没有特别高度的作品出来,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直接说网络文学不是文学,这里头鄙视链就不说了,而是我伤心的发现,很多人真就是根深蒂固的认为,文学只能是严肃的。

这部分人中,大部分是只看严肃文学没看过网络文学的,可别的国家就不说了,我们国家几千年历史上的文学是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哪一个是严肃文学了?所以你们都不看这些,只看正统的经史子集的吗?

再说一点,我提出蒋方舟以偏概全,以严肃小说来代表文学的全部,这个标准可不光是文学的深刻性,文学的传播力量,它的影响力,算不算文学的成就?

冰与火之歌,哈利波特,魔戒,这些在中国卖的巨好的小说,他们也不严肃,也没有达到严肃小说的思想高度,但至少是文化输出吧。

诚然,网文如今在国外做不到类似的小说在国内的影响力,但是苗头不错啊,被翻译出国的书越来越多,看的老外也越来越多,这难道不能算是一种进步?

按照这个发展趋势,谁知道会不会有一本网文成为国外的爆款。

不管怎么说,网文出海至少是做了这方面的尝试,这个也要喷吗?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恕我直言,蒋方舟女士作为一个露着大腿根的“职业作家”,恐怕并不明白文学是用来干嘛的。


文学,其作用无非就是或者描写这个时代或者描写人性或者兼而有之。至于辞藻,也就是如何把一个事情、一个想法或者一个观念说清楚,说得好听,说得脍炙人口,这只是技巧上面的事情,属于“器用”的范畴,是微末得不能再微末的小事情。


那么中国文学边缘化、有断层,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




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断层的时代,中国是断层最密布的地方,中国人包括中国作家是纵横交错的断层里面最无所适从又胆战心惊的人,中国的80后是所有这一切里面最倒霉的一批。随着改革开放出生的一代人,经历的是整个世界最剧烈的变迁。就像一个孕妇,随着肚子越来越大,肚皮上就会长妊娠纹一样,你面对的就是断层,你就是断层本身。


而当前正是80后作家的创作高峰期,30-40岁的人,正当年的时候。


这要是没有断层,那不是活见鬼了吗?




这是一个剧烈变化的世界,中国是这个世界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用官方的表述是:“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自十九大报告)”。什么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百年来,自殖民时代以来,世界的中心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不管一战二战冷战,实质上的主角无非是新兴国家与老牌发达国家,地缘中心与地缘边缘,新大陆与旧大陆。而当前中国的崛起是完全不同与此的,是整个世界从来没有面对过的场景,没有任何人对此有经验。中国搅动了已经存在数百年的世界格局,一个殖民地、一个农业国、一个边缘文化区,突然就有了问鼎世界中心的实力,中国包括这片土地和上面生活的人,当然是异类啊。


你是一个异类,你不边缘化谁边缘化。


这要是不边缘化,那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




而中国所谓的“职业作家”们居然对此毫无知觉


他们总想要在一条奔腾不息的河里找一小片安静的水面,待在里面不出来。拜托,这是一条从未有过的喧嚣的河流,你指望什么?岁月静好、波澜不惊?即使我们不考虑切身利益,不谈收入与名气,不谈个人前程,仅仅是谈论对于“文学”两个字的神圣崇敬,对于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这都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


前面已经说了,文学无非就两个方面:术与道。术就是辞藻与写作手法、文笔,是雕虫小技,是器用。道是对于人性和时代的掌控,或者说是在时代面前人性的变迁。


很遗憾的是,中国当代作家确实存在着沉迷于“术”不可自拔的倾向。或者换句话说,只有追求“术”的天分与能力,没有追求“道”的那个本事,躲进象牙塔自以为是,自以为有别于芸芸众生。


然而,“术”这个事情,普罗大众已经替他们干了


从2000年左右以后,各种节庆晚会包括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段子就基本上被网络段子包揽了。就那么几个老面孔,把这一年的网络段子收拾收拾,就敢上舞台去糊弄观众。所以自那以后的春晚就越来越难看,越来越边缘化,对此的分析莫衷一是。要我说无非就是普罗大众的创造力已经全面碾压了象牙塔里面的那几个孤家寡人,碾压到了他们的存在已经没有必要,这就是“术”的互联网时代。


狗年元宵晚会就直接抄了知乎一个问题“玉皇大帝住在平流层还是对流层?”本人不小心贡献了一个最高票回答。拜托,大家看晚会就是图个乐,你拿个百八十年前就到处乱传的破段子出来,是逼着大家大过节的吃隔夜饭么?


文学界同样是这个局面。各种各样的“权威人士”总是对网络段子持批评态度,说法无非就是“这玩意儿长不了”、“艺术含量很低”之类。麻烦你倒是贡献一个出来啊,你弄个长得了的、含量高的出来也行啊,至不济你也编几个脍炙人口的段子出来也算是水平居于中等吧。人民群众不是对语言艺术没有需求,而是网络已经满足了他们。你自己不能在里面抢下一块属于你自己的,那么请你不要站在旁边酸,老百姓不会买你的帐的,以后也不会有的。


互联网时代的写作,不能再满足于“术”。




更加遗憾的是,中国当代作家对于“道”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闭目塞听。从蒋方舟把“断层”、“边缘化”当做一件事情郑重其事的说出来,就能看出这个人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到底在发生着什么、经历着什么,完全一无所知。


你在中国找到一个不存在断层、不被边缘化的地方才值得郑重其事好不好?


我父亲自己创造并且留给我的财富是两块梯田,位于四川西部的大山里面。现在上面栽了不少柿子树,野草长得比人还高,每年柿子成熟以后就掉在地上给野猪吃,我跑回去看看,野猪还冲着我呲牙,好像那是它的地盘,我才是外乡人。这就叫断层。


三星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确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品牌。中国手机在国内把三星杀得人仰马翻片甲不留,却依然无法打进好多西方市场,孟晚舟现在还被加拿大关着。这就叫边缘化。


而我留给我儿子的财富只有良好的教育和优秀的素养,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这是断层的另一头


中国的高端制造业正在走向势不可挡,开始争夺包括各种各样“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内的一切领域,真正的文化输出正在开始,中式“高端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中式价值观至少已经取得了与传统西方中心价值观平起平坐的地位,这是边缘化的明天


这就是“道”。




光看到断层与边缘化,看不到断层的另一头、边缘化的明天,是一种严重的写作能力缺失,“道”的缺失,正是中国作家的通病。这导致他们无法掌握这个时代,更无法准确描写人在这个时代的一切心理活动,从而无法引起生活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共鸣。只能从所谓的“传统”、从西方中心价值观、从满足西方人猎奇视角去写作,通过展露自己的丑陋来博取别人的喝彩,说得不好听一点,自己家老婆都没哄好,跑去给别人家老婆献殷勤


你还真以为别人不知道你是个小丑吗?


少抱怨、多做事。这已经不是一张桌子、一支笔、一沓纸或者一块键盘就能写作的年代了。去当工程师、当程序员、当工人、当农民、当军人、当公务员、当厨师、当出租车司机,跳进这条奔腾的大河里去,然后再回头来写,先入世再出世,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断层也不断层了,边缘也不边缘了。


你看那个在发电厂当工程师的家伙不是写得挺好的嘛,既不断层,也不边缘。


user avatar   dutyhe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现在(20190306)排名第一的拿大象公会的文章做论据,我就笑了。其中提到的中国翻译外国图书的数量根本就不可信。

原文是这样的

“如果以书籍翻译量作为评判标,中文再也不是世界前二了。根据 2012 年截取的数据(此数据自 1979 年起记录,后文未加特别注明的“翻译量”“翻译排名”等均指这一部分数据),人类社会一共出版大约两百万种翻译书籍(不考虑印数,同一本书的不同译本分别计算)。

其中由中文翻译成外文的书籍一万三千余种,由外文翻译成中文的六万三千余种,合计七万六千种左右,这一数字位于全部语言的第十四位。不仅远远不及英、德、法等语言,也不及许多小语言如丹麦语、捷克语等。”

1979年到2012年33年间中国由外文翻译成中文仅仅6.3万种,即平均每年1909种,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平均每年每家出版社才引进4本外文书,这可能吗?2012年仅新书中国就出版了24万种,也就是引进的图书只占0.8%,大家去书店和图书馆真的感觉翻译过来的书的比例只有这么多吗?

我查阅了权威数字和相关论文,2012年仅引进图书种数就有1.6万种,比上面算的平均数多了7倍,仅2009到2017年数量就有近14万种,超过了所谓的33年的量。(数据来源:全国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基础数据错了,结论就没法看了。


user avatar   hui-sheng-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断层这话说的很对,但这不是中国人的问题,这是中国作家的问题。因为现在这批本来应该写出伟大作品,正值当打之年的作家们,他们受到的训练,不足以让他们理解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

所以他们无法对当前的时代风貌有切中要害的描摹,自然无法引起大众的共鸣。甚至我可以说,这些人对时代的把握,还不如写YY小说的天蚕土豆,起码土豆在把控当代人郁结的那股愤恨和郁闷的情绪上,比这帮自以为是作家的人强得不知道哪里去了。

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中国当下这个时代,超出了以往所有的文学积累形成的经验。以往的那一套手法,再也无法套入当下人的生活感官了。

自白话文改革以来,中国的文学史,其实就是一部拿来主义的历史。作家们拿着世界上已经形成的创作思路,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添加搞本土化的历史。

几乎每一个中国作家,都有一个影响他非常深远的外国作家,无论是源于苏联文学滥觞的路遥,还是源于魔幻现实主义的莫言。这也几乎是中国作家群体的通病,如若找不出一个外国文学思路的加持,似乎在文学史教科书上都显得薄弱。

甚至到了极端情况下,就像十三邀的主持许知远一样,作为一个公认的作家,他言必称加尔布雷斯、希勒,自己承认从来不读古文,学习古代中国居然要靠国外汉学家的书,直到三十一岁才开始读鲁迅。

你是不是感到很荒谬,这位兄弟完完全全在中国成长受的教育呀。可对他们那代知识精英来讲,这种情况不仅司空见惯,甚至还非常的前卫。他们虽然身体居住在国内,但精神和文化上,却是地地道道的外国人。所以中国社会对他们而言,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就导致了,这一代知识精英形成的作家群体,既没办法从中国社会汲取创作力量,也不可能从外国社会获得创作源泉。经济问题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无论古今中外,搞严肃文学的作家们,从来都是穷逼,大都是用爱发电。写《棋王》的阿城就曾经说过,你告诉别人你是作家,就是在告诉别人你是讨饭的。

许知远76年人,今年44岁,绝大多数作家都是在差不多的年纪上写出自己一生的代表作。因为这个年纪正是写作技巧,生活阅历,写作经历,各方面都达到平衡和巅峰的时代。

但可悲的是,我现在几乎可以给他定论,他这辈子再也写不出什么可以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东西了。这场悲剧在几十年前就定下了,当他决定完全拥抱英美经验的时候,就注定在今天成为一个无法理解当下社会的人。

我们现在说的断层,他只是一个结果。因为有能力有资格为当下写作的伟大作家们,早已萌发在二三十年前的某个仰望星空的夏夜。他们在那个时代受到的训练和影响,决定了今天的文学是否断层。恰巧恰巧,那个时代给他们的影响,和现在完全错位了,所以他们就成了一个不合时宜的悲剧。

自玉兔的降落以“人类首次”来命名的时候,任何一个敏锐的创作者都应该立即意识到,我们已经站在一个微妙的关口上了。任何拿来主义的创作想法,都注定沦为一场悲剧。因为拿来的所有东西,都不太可能描摹“人类首次”出现的各类型问题。

有创作自觉的创作者们必须明白,如果想要在将来的文学史上留下姓名,必定要抱着创作出“人类首次”的态度进行创作,才有可能在这个时代成功。以往的经验,都只能是经验而已,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描摹当下这个奇形怪状的中国。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也绝对是有志者最好的时代。旧神已死,新神未立,诸位当自勉啊。

PS.至于边缘化,那当然了,写不出“人类首次”的创作经验来,被边缘化不是很正常嘛。你写得出“人类首次”的创作经验,即便你出身于哥伦比亚的某个不知名小镇,甚至连大学都辍学,也没人敢边缘你。


user avatar   tuisi19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过天蚕土豆的作品(含翻译版本)的主流欧美国家外国人,比看过蒋方舟的作品(含翻译版本)的主流欧美国家外国人,至少多五百倍。 是否代表蒋方舟在中国文学里非常边缘化,以至于没资格算作中国作家发言?


实际上蒋方舟作为一个好多年前就去著名南方公知媒体所属的八卦杂志当头目的媒体人,搞点暴论,吸引眼球并不稀奇。

这个话题涉及中国文学史学、国际比较文学、国际出版学、文化传播学等等学术领域,她学过这个话题中学术领域的哪一点严肃的专业知识,进行过哪一点严肃的研究、学术上规范可靠的调查吗?

开局一张图,故事全靠编。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虽然难听,但其实更难听话的是,依据逻辑和理性,可推导得出的结论是 就算真有她说的这些情况,那她自己不就是罪魁祸首之一吗?


user avatar   le-zhou-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认为,说这话的蒋方舟有些少见多怪,她也可能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从纵向(历史维度)来看,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里就很边缘化,只有中国武侠文学异军突起,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

从横向(国别、产业维度)来看,目前(2021年),不仅是中国文学,中国的其他文艺形式,如中国电影、中国剧集、中国漫画等,在世界上的边缘化程度,和中国文学半斤八两。

目前,世界上的文化强国,如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等,无一不是发达国家。

这些国家均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备、贯穿产学研的文化产业体系,高度工业化的文化产业和高消费的文化产品消费者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这些国家的文化的强势地位。

我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很多产业与发达国家的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就是目前的国情。

我国的文化产业就是比较落后的产业之一,产业体系不完备,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文化产品消费者消费水平不高,均是我国的文化产业需要一步一步赶上的“短板”。

这些“短板”不是只靠文化产业从业者的努力奋斗就能解决的,更要靠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支持、消费市场扩大等更高层面的进步来解决。

而从近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363亿元,比上年增长7.8%(未扣除价格因素),占GDP的比重为4.5%,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按行业分,2019年,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28121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3.4%,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11899亿元,占比为26.8%,比上年降低2.3个百分点;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4342亿元,占比为9.8%,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
按活动性质分,文化核心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30757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传播渠道比重提高最多,占比为11.9%,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文化相关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13605亿元,占比为30.7%,比上年降低2.5个百分点。

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诚然我国目前在GDP(国内生产总值)上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更何况目前评判文艺作品的相关标准,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艺,在别人设置的条条框框下边缘化,是“正常”现象,如20世纪中国武侠文学在国际上大受欢迎的现象,反而是“异常”现象。

要解决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里边缘化的问题,需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基础,需建立中国主导的文艺作品评判标准并予以推广。

换而言之,当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央之国”时,中国文学自然也会成为世界文学里的“中央文学”。

好物推荐:

本人 @乐舟川 的其他几个知乎回答:


user avatar   qian-fan-guo-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到今天还广为人知经典文学作品,基本没有疯狂鼓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

在阶级矛盾更激烈的发展中国家,则更没有这种作品的位置。

最具传播力,最深刻的,从来是具有人民情怀,同情底层大众的著作。

近现代文学浪漫主义很重要,但是其也绝不是靠给资本主义唱赞歌,抒发正能量名留青史。

而中国文学作家离开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还能写出什么?

左派在全世界都是文坛主流,只有中国文坛是例外。

自我孤立,逆潮流而动,能不被边缘化吗?

至于蒋方舟写的那点公知言论,都是西方“正能量”赞歌,靠这些捧臭脚的东西,也想当伟大作家?

想屁吃。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宋代周敦颐说过一句话: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简单说,文章是要有思想讲道理的,就像车是要载人的一样,你一辆车不载人就算装饰再漂亮也没意义。


那么蒋方舟开的车是希望怎么载人?是告诉大家我的车牛逼,你们基本都理解不了我这辆车的优秀之处,尤其是这辆车还得到了abcde一堆洋车的精华,一些洋大人都爱坐,你们居然不爱坐我的车,真是这届乘客不行!


但问题是,我知道你的车装饰的很美,但是我没法乘坐啊。它的走法、舒适度、性能都不是我习惯爱好的,甚至它要走的道路都不是我要去的地方,你让我怎么去坐你这辆车?


文学这种东西,本质上就是描述了时代特征,引发人文思考。如果是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的文学,那它不断代,谁断代呢?文学创造应该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反应人民群众的爱好需求,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副封建士大夫的视角,对人民的生活状态和需求不愿深入观察了解却颐指气使,总看着洋大人的脸色,沉迷在百年甚至千年的古董堆里走不出来,只会把古的洋的当文化,不懂得当今时代的发展,更不能把这些发展写成文字,那么这样的文学,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我们过去近二百年已经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今又将面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么激烈这么紧凑的变局面前,如果作家的思想还停留在古代文人时期,那么大断代才是正常的。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蒋这人,我不知道怎么评价他了。

她这个结论下,中国文学只包含她喜欢的、阳春白雪的部分。

网络文学被开除了。

科幻文学被开除了。

武侠文学被开除了。

都不算蒋方舟认可的“中国文学”。

跟这种人有什么好说的?

蒋方舟,你行你上吧。




        

相关话题

  怎么评价柯山梦的小说《晚明》? 
  如何给“一何”补写无情对? 
  有哪些可以编成《世说新语》的现代故事? 
  如果古代人有手机的话,世界历史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楚辞》中的那一句最让你动容? 
  诗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什么是审美陌生化? 
  有哪些你第一眼看到就爱上的句子? 
  你曾被哪本经典文学的情节恶心过? 
  仅从文学角度看,刘邦的《大风歌》水平怎样? 

前一个讨论
我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被告单位的人一直质问我凭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果法定婚龄降低为男 20 女 18,会对人口增长带来哪些影响?





© 2024-06-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