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蒋方舟说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里非常边缘化,并且已经出现断层? 第3页

        

user avatar   fanshi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我写过一些对“文学中心论”的一些幼稚愚见,可以再引一下:

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西方赞叹,可他们也没按照俄国长河小说那么写,而是自有一套发展。
反倒是中国,跟风走。俄国兴起学现实主义,欧洲兴起学现代、后现代主义,拉美文学兴起学魔幻现实主义。学了半天,忘了自己是谁,绕着别人转一圈,还谈什么中心?

这就是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角色。逮谁学谁,当然轮不到你去当“中心”。日本已经够西化了,可要是看文艺领域,依然有本国的传承和特色,尤其那个腔调。

文化应该多元,文学也应该如此,西方自己也不是铁板一块,何来文学中心论?如果总模仿别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自身处于边缘位置。

那我们还要不要学西方文学?当然要,但学的同时,别忘了根在哪。拉美文学吸收借鉴了许多西方文学,但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风格强烈的文学,这正是它为世人称道的地方。而我们,似乎在学的过程中迷失了。

既要学习,也要发现自己!


至于说作家出现断代,这不仅是中国的情况,全世界都一样。

从世界文学史的角度看,偶尔断代是常态,伟大的作家们总是一拨一拨地出现,其间总会有空档期。总不能期望如“迷惘的一代”隔三差五就出来一批吧。

西方国家的年轻人,据说有能力的都去当编剧了,写科幻、奇幻、政治之类的故事。

我在加拿大书店逛过,情况跟我们没什么不同。成功学、伪纪实、心灵鸡汤和名人传记占据市场主要份额,文学作品卖得好的,都是通俗作品,而且也不景气,鲜少有新人。


最后,至于题主所说的,中国当今缺少优秀的乡土作家。这不是断层,是社会发展了,一些题材势必会减少。

举个例子,中国现在也鲜少有革命文学、伤痕文学了。

许多年轻人,根本没有乡土经历,对乡土自然不敏感。

(感谢另一个喷我的回答下的评论,让我为了确认,又重新查了乡土文学的定义:以农村生活为主要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并不是写自己出生的地区就算乡土文学的。我原以为这些东西不需要刻意强调,把回答写得冗长,后来发现,不标清楚,还真有人瞎说。)


这一代年轻人,绝大多数生活经历的不是乡村,也不是城市,而是由乡村到城市的城镇化过程。中国的确还有很多所谓乡村人,可那是户口上的界定,绝大多数年轻人,却是生活在城市,或县城小镇。他们有自己的困境和憧憬,何必非让他们回首遥望故乡,并去书写甚至赞美。

诚然,人对故乡都有感情,但是否愿意写,因人而异。作家断代的确存在,但以中国当代缺少优秀的青年乡土作家判断作家出现断代,这种说法,并不合理。


user avatar   ding-wei-feng-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简单上几张图(图片来着大象公会的baijiahao.baidu.com/s?

(语言使用人数)

(作品被翻译数)

(互相翻译作品数量和路径图表,圆点越大表示被翻译的越多,连接表示互相翻译情况)

(上图的继续解释)

(汉英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依赖汉语翻译成英语的其他语言)

(英语为中心的翻译路径图)

综合上面,就语言本身来说

英语作品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法语,汉语远远落后。

所以蒋方舟说中国作品边缘化是对的。

其次是断层的问题。

1979 年以来被翻译最多的前三位中文作家分别是老子、孙子和孔子,都是古人。

这多多少少是存在问题的,但是不是断层,各位自己判断吧。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啥唐家三少、辰东这样的网络作家年入过亿,那些中国文化代言人们不但小说没人看,而且某些团体给点小钱就会被收买,到底哪出问题了。

中西方文学本质就是不同的,也就是道本身不同,写作技巧是术,道与术完全就是两回事。

提西方必须要提柏拉图,柏拉图的核心是啥,就是洞穴理论?柏拉图假设,一群人被绑在洞穴里面,只能面向墙壁,背后点着火,人们看着面前的影子,以为自己看到了真相,其实洞外面的人操纵这一切.

提柏拉图又不得不说神权社会,古希腊是个全民信神的部落国家,希腊建了神庙不是去蹦迪,是全民信仰,要去祭祀,要去崇拜,谁敢否定神,谁敢公开否定神的存在,谁就要接受全民的敌视。

柏拉图本意是用这种假设来唤醒民智,让大家思考神是不是被某些人利用,然后拿来愚民的工具,进而否定神的存在,柏拉图良心用苦,就是要对抗那个无处不在的神权社会。

之后哲学没怎么延续,但是欧洲神权社会一直没变,希腊拜宙斯家族,罗马先是改个名继续拜,后期弄来基督教赶走多神。然后西欧崛起,整个社会就是基督教社会。

整个西欧就是牧师们指点吃喝拉撒睡交配,神权社会管理人间一切,直到文艺启蒙开始。

哲学家们都通过思考发现上帝是假的,于是提出各种物质原点思考,其本质来说就是两派,第一派就是否定上帝造人;第二派把上帝造人这事升级到哲学高度。

欧洲哲学家们认为,个体要想不被信神的群体同化,就必须要远离群体,批判群体的错误,这样才能唤醒民智。

欧美一直到今天,哲学、文学界的态度就是个人远离群体,才能保持清醒和独立,这就是欧美的道。

从文艺启蒙运动一战前的欧洲,各种君主制在反复上演,他们的国家制度说实话就是野蛮粗暴,国家反复被一群近亲结婚的人统治,社会始终都是神权结构,这结构组织的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解的。

所以欧美文学核心就是个人与社会群体保持距离,进行批判、审视、逃离等等,几乎所有欧美文学都是这个套路。

在中国,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欧洲哲学家们要写几十页纸论证,这就是神权社会在那个时代,给予哲学家们特有的语言路径,他们必须在逻辑上套牢读者,才能让读者摆脱神权思维。

欧洲这群哲学家就相当于商代的思想家,想让整个王朝的不信神,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周,周直接用天取代神,让后来的中国思想家摆脱了神权社会。春秋战国的思想家,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到社会人群里去,带领人们改变现有社会结构。

道家是直接提倡市场自由竞争

法家是通过法律构架新国家体系,让国家社会强大。

墨家通过自有组织帮助弱国强大。

兵家通过战争

纵横家通过联盟让国家强大

儒家最绝

没有一个思想家被神权困扰,都是有话直说,今天我们也能看懂。

今天的欧美依然是神权社会,依旧有50%的人信上帝的存在,他们还被神权社会困扰,聪明人还是要脱离社会,远离群体,攻击这个万恶的神权社会结构,西方哲学家的反叛精神是西方现代文明的基石。

很不夸张的说,西方哲学的思辨精神让现代科学诞生,哲学于西方就是绝对正确的思想体系。

可是在中国,没有神权社会,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改变了,中国是思想家要进入社会,带领人群去改变,去实现大同社会。

在中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那就是很多官员政治家同时是思想家和文学家,这和欧洲是不同的。欧洲的思想家们大都是不是政治家和文学家。

欧洲越是思想高深的人,越是远离政治,他们恐惧政治,一些学了皮毛的人,反而去实现思想家书里的设想。

从汉到今天,我们中国思想家和政治家可以完美结合,思想家们都可以进入社会,带领一部分人实现自己的哲学思想。

可是欧洲哲学就是没有这部分,他们失去了神权社会,剩下的反叛抗争精神,目标就是现代社会,欧洲哲学本能驱动的攻击下一个社会群体,也就是现代政府。

批判政府和结构是在今天欧美觉得很正常,因为他们习惯了这样哲学体系。

在中国优秀的人,应该去带领人们一起改变社会,毛泽东是思想家带动社会变革,欧美目前没有这样习惯和传统。

学习欧美哲学、文学,漠视神权社会对于哲学的影响,结果就是不加思考的攻击现有社会结构。

回头看看我们中国的道是什么,就是社会出现问题,个人进入群体,带领群体走向未来。

那么真正的中国的道是什么小说,是西方人不感兴趣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个人遇到时代不公或者大潮流的时候,要带领人们向前,或者自己融入整个社会,去为自己获得个人的成长,从而改变周边的人。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组成一个团队,最后融入新的群体。

《水浒传》一个个各体,最后汇聚成群体,去实现目标

《三国演义》各种优秀人物汇聚到一起,形成各种群体去改变社会命运。

《红楼梦》更是群体之间生活过往。

中国的小说的道与西方的道截然不同,术是可以借用的,曾经西方小说的术要比中国高很多,现在也是,我们还要继续去学习他们的术,我们弥补我们术的不足。

可是以的西方文学的道来要求中国,就太夸张了,我们是两种文化,我们的道某种程度要高于他们。

西方文学里的反叛精神对象,在中国曾经有过,就是民国和十年的集体主义盛行期间。可是目前,我们的道,是个体融入社会,带领大家前进,并且这类题材永远受欢迎。

看看电视剧《大江大河》里面的主人公面对各种不公,还是带领大家一起走向未来,观众们也非常喜欢,只是这种题材外国人就是不喜欢,不接受。

在中国,个体远离群体,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文学,就是不受大众欢迎的,可是这种文学之道却又是现代文学的主流,按着西方的道,在中国去强行推广,是没有路的。

所有人都说是当代文学萎靡,是社会太浮躁,根本不是这样,根本就是西方的道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适应了,我们要的是中国的道。为什么网络文学这么发达,可以做成上千亿产值的行业,不是读者低俗,而是只要适应中国人自己的道,所有读者都会欢迎。

不是批判群体,就是严肃文学,那是西方的道,他们的境界就是那样,有问题大家一起闹事,然后散开,或者一个人远远的观察,独自保持清醒。

简单说具体表现就是

西方文学=社会出问题我要批判

中国文学=社会有问题我来解决

西方这种思维方式,中国人不接受,也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不是欧美一家独大,中国人更悠久更有责任,我们永远无法融入他们,他们也无法理解我们。

我们必须要自成一体,不能再出现《平凡的世界》刚出来时那样,被主流文学界抵制,但是读者喜欢,《平凡的世界》被主流文学抵制,其实就是中国文学界的丑闻。

主流文学界就是一群文化买办,觉得西方文学高于一切,觉得《白鹿原》土的掉渣,他们的文学不能让全中国的人喜欢,那说明他们先是被我们中国读者边缘化,之后才会被世界文学边缘化。

一个唐家三少年收过亿,所谓主流文学家们年入百万都是难度,为什么,看看他们的小说,打开来都是主角被中国社会摧残,要么独立清醒,都是这一套,这群人的道偏了。

如果他们断了,那是好事,这群买办们该歇歇,该反思了,时间证明西方不是什么都对,包括他们的道。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两天刚去参加了蒋方舟跟阎连科《速求共眠》的首发式。蒋方舟是阎连科的铁粉,现在也是他的研究生,他们俩对当代文学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

他们俩想表达的意思是,中国当代文学在形式上的探索仍未能超脱出20世纪现代文学的框架,而在整体文学成就上也还比不上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中国作家要学习西方文学的一切有益元素,但又必须超越它们。如果你觉得《战争与和平》好,然后模仿着写了一本同样风格的小说,即便艺术水平不低于《战争与和平》,也没有什么价值。

阎连科和蒋方舟的观点不能算错,阎连科本人在小说形式上的探索的确也是非常出色的。但站在当下的文化语境来看,这个结论并不客观。关于中国文学的边缘化问题和人才断层问题,其实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说中国文学的边缘化问题。中国文学的边缘化,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文学在形式上的探索有所倒退,跟世界主流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些断裂;另一方面,中国文学的经验跟世界主流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之间,在气质上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中国文学的主要经验是什么呢?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是乡土经验。作为百年来中国成就最高的题材领域,中国作家对于乡土题材的挖掘已经到了比较深的地步,中国当代的著名作家几乎都有过出色的乡土文学作品。但是,对于早已经跨入了后工业时代的西方国家来说,他们对于这种经验是陌生的。甚至都不用说西方,就拿中国来说,对于一个在北京长大的孩子来说,看《挪威的森林》、《蒂凡尼的早餐》等外国小说,是远比《创业史》、《人生》等更具有亲切感的。

中国在这20年间的变化有多大?不说深圳这种平地而起的城市了,就拿北京来说,先看这张照片。

这是作家余华在93年来北京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从站牌上可以看到,这个地方是团结湖。当时的团结湖,看起来还是一片荒地。而如今的团结湖附近是什么呢?是三里屯。当年的余华,可以在北京写出《活着》,但现在余华能把三里屯里的芸芸众生写好吗?我觉得基本没有可能。

除此之外,由于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对于城市文明、工业化等等态度跟西方主流话语是有差别的。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作协的某位著名作家曾带领作家代表团去美国访问,在作品交流环节,中国作家拿出的都是歌颂改革、歌颂工业、歌颂城市的作品,搞得美国人面面相觑——这玩意儿我们五十年前就不玩了,你们怎么还在搞?

为什么中国作家要歌颂改革、歌颂工业?在已经全面完成了工业化的欧美眼里,工业化带来的弊端他们是清楚的,但中国当时是真穷,我们迫切需要工业化来创造财富。时至今日,也是如此。中国还有大量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中国城市的建设仍然在路上,对于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固然要注意,但如果因此而停下工业化,那是不会有多少人获益的。在这种背景下,主流话语对于工业与城市的正面评价仍然会成为主基调,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接下来再说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作家的断层问题。蒋方舟说的这个问题的确是存在的,但在我看来,这不算是一个问题。很多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中国用四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二百年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经济成就的背后,带来的是传统经验的失效。说人话就是,城市人不知道农村人在想什么,你跟老家的爸妈之间的共同话语越来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很简单,转型的速度太快了,一代人还未老去,另一代人已经成熟。

从西方文学的发展进程来看,从大规模城市化的出现到现代文学的诞生,中间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而在中国,这一进程被压缩到了二十年左右(从90年代中期开始算起)。因此,中国的年轻人对于都市经验的体验普遍是不足的,再加上中国特殊的体制原因,社会的流动性还没有那么高,中国作家——尤其是年轻作家想从都市生活中获取经验,并转化为文学语言,难度是比较高的。这绝非靠一代人的努力能完成的。

所以,中国文学人才的断层问题还要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但这个人才的接档要靠创作者自发的努力来完成,而不是靠大跃进式的行政命令。

不过,中国文学的问题,也可以换一个视角来看。如果仅从人口的角度来说,当下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是确定无疑的现实,而中国、非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非洲、印度等国如果顺利的话,在未来几十年要经历跟中国同样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文学在转型期的一系列经验,反而有可能获得这些国家的认可。

如果从人口规模来看,仅中国一国的人口就超过了G7之和,而未来几十年非洲的人口可能会占全球的一半。如果非洲的经济也能获得提升,那么我想整个世界经济和文化圈的话语结构就有可能获得改变,所谓的边缘文学也可能会成为主流文学,现代西方文学的价值可能更多的体现在形式的探索和审美标准上。

总之,对于中国文学的未来既不必过于悲观,但也不必通过否认现代文学价值的方式来告诉自己“我们很牛”。如果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认定为“西方话语霸权”,那中国就什么都不需要发展,原地踏步就挺好的。


PS:

1、关于经验失效和边缘化的问题,我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在乡镇中学上读书的,之后高中去了县城读了三年封闭式高中,再之后高考考上了北大。那么,这个孩子有实力吗?当然有,不然怎么可能单靠考分就上北大。

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他到了北大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会被边缘化。因为现在北大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大中城市。当别的同学日常聊天都是“今晚去哪个酒吧坐一坐”、“暑假去美国还是法国旅游”、“你的雅思考了多少分”的时候,这个学生能说什么呢?他可能连护照是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说,中国文学的“边缘化”不是因为中国文学质量不好,而是因为我们在经验上跟当代发达国家是完全不同的。你硬要聊,那就只能是尬聊。

构成中国当代作家群体主体的,就是类似这个学生这样的作家。他们的经历决定了他们更适合写乡土,写农村与城市的碰撞,而不是写都市。或者说,即便他们写都市,这种体验跟从小在都市中成长起来的人,也是不一样的。

2、在评论里好多人还在说,只要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中国强大了,中国必然会产生伟大的艺术作品?

敢问这位少侠是没有学过历史唯物主义?麻烦先去翻翻什么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要说经济发展水平,一百个古希腊加在一起都比不上现在的欧洲,但现在欧洲有谁敢说自己的艺术作品是能吊打三大悲剧、三大喜剧的?

3、文学作品应当记录现实、反映现实。只有把这个时代记录下来,才有可能产生伟大的文学作品。

如果以记录和反映现实为唯一标准,那么对民国的社会现实反映的最深入的难道不是《寻乌调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持久战》等等吗?可是,同样是反映民国历史的作品,任何一个有点良心和品位的评论者,会认为《毛泽东选集》跟《白鹿原》具有同等的文学价值吗?

从另一方面来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商隐的《无题》、苏轼的《水调歌头》等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问题?难道这些作品称不上伟大?

文学作品可以反映现实,但不是必须反映现实。作家阿来曾经说过:“如果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历史深度和思想深度,那么写历史深度你写的过专业的历史学家?写思想,你比得过哲学家?既然这些你都写不出来,那文学到底为什么而存在?”

对这个问题,阿来是有自己的答案的。但在这里我就不贴出来了。这个问题,可以留给所有看到这个问题的人来思考。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文学本身就边缘化,对当代年轻人来说,电影,电视,直播,游戏,动画,漫画才是中心,阅读的文字是知乎,微博,QQ群,微信群,facebook,twitter,网络小说。将来还会有VR. 单媒体怎么跟多媒体竞争,不可能竞争的。

作为读者,我面临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阅读一部严肃文学家写的长篇小说,它能给我带来什么?

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居然是无法回答的,如果蒋方舟知道答案,可以告诉我。如果严肃文学或曰纯文学只是作家和评论家互相阅读,然后开个会,性侵个女人,自娱自乐地发个诺奖,那就停止这个无聊的游戏吧,才没人关心中国文学是否在世界文学里边缘化呢。

当然我没有把蒋方舟的作品包括在内。我计划投资出品《骑彩虹者》电影版,这个计划就放在我依靠炒币发财之后吧……到时候联系你 @蒋方舟


user avatar   tan-xiang-shan-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chen-le-shan-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user avatar   yu-hua-xia-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


user avatar   Ree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最喜欢的英雄是西瓜皮,没错,就是那个潮汐猎人,英文名Tide Hunter,外国人喜欢叫他TH。

西瓜皮这个英雄的特点就是,特别有辨识度。首先模型大,看起来就是不太聪明的亚子,配音像个铁憨憨,整个人绿油油的,对于男同胞来说那是相当亲切。

其次,西瓜皮的饰品号称Dota 2最良心,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创意十足,从海景房到潜水头盔,个个辨识度爆棚。

台词那是真他娘的多,光是“我还可以吃下一条_____”,就有无数种说法,还喜欢和昆卡拌嘴。

最最重要的是,嘲讽动作居然是仰泳!居然是仰泳!居然是仰泳!

我敢说,潮汐猎人的嘲讽动作绝对是Dota 2里面最具有辨识度、使用率最高的嘲讽动作。俗话说得好,没有装备嘲讽的潮汐,对线能力至少下降一半!一个没有仰泳的潮汐是没有灵魂的!就算你全身上下的钱只够买一包辣条,我也建议你用这一包辣条的钱,买一个潮汐的嘲讽!因为这实在是太重要了!

对线的时候,反补完对面的兵,后退的时候一定要仰泳!对面来人干你,没干死你,被你跑回塔下了,一定要仰泳回去!等级高就可以骑在对面大哥脸上拉屎了,拉完就去断兵,断完一定要仰泳!把劣势路打通关,20分钟就去上高了,上高的时候一定要仰泳!跳大对面五个,大完马上接一个锚击,接完记得一定要仰泳!塔都拆完了,指挥兄弟们入泉,一定要仰泳进去!

而且,潮汐的仰泳最骚的用途就是拿来躲技能,比如躲伐木机的飞盘,躲力丸的背刺,真的是tql!

总之,潮汐猎人这个英雄的精髓在于,无论你是干人,还是被干,有空的时候,都一定要记得仰泳!如果嘲讽没有CD,我在野区走路也会放仰泳!因为仰泳可以给对方造成极大的精神损失,从而严重影响对面的竞技水平。虽然你因此可能遭到对面五个人的毒打,但是请记住,潮汐的宗旨就是仰最爽的泳,挨最毒的打。如果对面都打你,那就意味着你的大哥不会被打了。如果对面都不打你,那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潮汐这个英雄玩起来非常简单,操作相当亲民,打团声音无限大,非常适合新手使用。

一技能吐口水,图标是一个水人。这个技能顾名思义,就是恶心人用的,既减速又减甲,技能伤害很可观,线上配合一个队友很容易造成击杀。出了A杖之后升级为潮吹,范围大,喷得远,而且CD降低,对清兵效率还有打团的输出都有大大的提高,可惜潮汐本身缺蓝,因此很少考虑A杖。

二技能海妖外婆,可能是最强的防守型被动,玩过丛林肉搏的都知道海妖外婆有多厉害。潮汐赖线的资本,劣单必备,点两级就可以无伤打野了,再点多两级,对面酱油点你都点到手酸。海妖外婆最最最厉害的效果在于,受的伤害到达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就可以解除大部分负面状态。每一年,类似“我跟队友讲我把潮汐沉默/弄晕了但下一秒潮汐就用皮解了沉默然后放大导致我方团灭”这样的事故,少说都有几万起。所以为什么潮汐这么难控,还经常丝血逃生,只能说海妖外婆太厉害。

三技能喵击,效果跟对自己周围一圈的人释放无影拳差不多。现在潮汐的转呼啦圈计算普攻伤害,并且可以触发攻击特效,因此电锤啊晕锤啊大炮这些都有用。但是绝大部分的玩家还是把潮汐当三号位玩,因此这个技能一般就是用来线上干扰敌方补刀,顺便自己补刀,打团降低敌方输出,也是潮汐打野的核心技能。这个技能配合二技能海妖外婆,减攻配合格挡,可以让自己变得很硬很硬,所以如果对面近战英雄多,潮汐完全可以一打N。我就曾经在线上打对面大哥加两个短手酱油,残血一打三,还反杀两个。

大招毁灭,名字听上去就相当霸气。效果就是rua的一声,然后地上冒出很多条触手捅对面屁眼。一个很强的团控,跟谜团的大招比,不需要持续施法,跟虚空的大招比,不会把队友也控住。当然缺点就是不能无视BKB,而且很容易被拉比克偷。这是潮汐打团最有存在感的一个技能,也可以说是潮汐的核心技能(说实话只有吐口水和喵击的潮汐打团的时候真的没什么用)。你可以走大,可以跳大,可以被打的时候放大,总之在对面都没有BKB的时候,潮汐的大招绝对是震慑力最强的技能之一,堪称核武器,无论先手还是反手都很好用。这个技能,你用好了就是毁天灭地,空大了顶多就是致敬ROTK。跳刀被打断导致大跳了怎么办,没关系, 作为一个潮汐,脸皮也要厚一点。大不了出个刷新,牢记大秘刷秘大的口诀,口期就是你的舞台。

总的来说,玩的好的潮汐的标准就是,骚浪贱——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这样一个长相呆萌,打法猥琐,操作简单,不容易死,声音巨大的英雄,谁不喜欢呢?

另外,潮汐猎人的周边也是非常非常的多,关于潮汐的卡通形象,那也是相当地可爱足以看出大家对这个英雄的喜欢。有一天我在学校看到一个男生背着一个西瓜皮的书包,旁边是一个可爱妹子,你们知道我有多酸吗?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这张:

我觉得船胖本人也很喜欢潮汐猎人!

Rua!


user avatar   yi-ding-yi-ding-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你缺乏生活经验。

在遭遇危险的时候,被害者是从来不喊救命的,他们喊的通常是“卧槽”“啊啊啊啊啊”“呜呜呜呜呜呜”。

真正用救命求助的通常是被害者的朋友向其他人求助,一个健康的人喊出救命是完全没问题的。

另外在中国喊help也是完全没关系的,我帮助过一个衣服被栏杆挂住的小盆友,当时他喊的就是help。

我始终觉得help在求助的时候缺乏紧急性,无法让人表达出“再不救我我人没了”的紧迫感。




        

相关话题

  有没有可代替动物、生命、生物、生灵的单字名词?(限中文)? 
  把中国所有的历代皇帝凑到一起会怎样? 
  你认为《聊斋》中最精彩的是哪篇?为什么? 
  如何评价李敖的狂? 
  如果要从四大名著剔除一本,你会选择哪一本?哪部作品可以补上?为什么? 
  如何评价我同学写的这个?有人帮忙解释一下吗(隐喻之类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電影中有哪些暗示和隐含的內容? 
  王小波在知乎上被过誉了吗? 
  如何虚构一个饱满逼真的文学人物? 
  如何评价巴金? 

前一个讨论
我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被告单位的人一直质问我凭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果法定婚龄降低为男 20 女 18,会对人口增长带来哪些影响?





© 2024-06-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