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连至哈尔滨高速动车组发车时只拉走前8个车厢,客人都上车了,机务段是临时解编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miao-ze-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新闻媒体的报道,还以为发生了"列车断了"这种恐怖的事情。另外,铁路部门的服务、宣传与公关水平亟待提升,及时公开列车信息,否则就只能坐以待毙。

这趟车由两列动车组重联运行,各8节车厢,每列车的前后各有一个司机室,共四个司机室。所以,两列车都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连在一起运行。连接处是类似于下图这样的(虽然型号不对,原谅我只拍过CRH5A 重联的照片,没有CRH3C或者380B的)。

前面一列车没问题,后面一列出现状况(空调故障),所以断开两列车,让前面一列准点先走,后面一列车再想办法。这样做降低了列车出故障带来的影响,使前面一列车的乘客免受影响。

可惜媒体就知道起哄,要搞出个大新闻,就是不告诉大家8、9节车厢的真实情况,不告诉大家是因为后组车底出了故障才解开两列车的连接。

还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在感慨如果在8、9节车厢连接处抽烟会怎样怎样,这就是媒体只向公众透露部分信息的结果。


user avatar   fu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只有快要说烂的七个字。

这七个字是:有些媒体人该死。


死这种字眼看起来充满不友善和暴戾,然而这种事情和殴打成都女司机事件一样,当决定骂出口时,我自当担负后果。

这个事件可笑在什么地方?

媒体人可以公然将旅客的微博转载,甚至以此为依据生成新闻稿,呵呵,你们的职业操守都喂狗了么?

1.动车段的谁接受的采访,你们敢公布么?如果你觉得随车机械师和旅客聊天内容,也能当作正式说法,被冠以官方之名,那请问您的操守呢?

2.什么叫做“没来得及提前通知”?列车突发故障何以提前通知?汶川大地震时列车全面停运,铁路部门需要5月11日就通知旅客,明日起部分车次停运?

3.铁路部门到底有没有“没来得及通知乘客”?这句话里没有提前俩字。问题是,没来得及通知,旅客自发组织乘坐地另一趟车,并以晚点18分钟开出?

4.还有报导说后续车站莫名其妙没收到通知接了两列G719的,记者朋友你告诉我,你的消息是哪位工作人员说的,你告诉我,我保证不开除他。

有些媒体人可以恶心到什么地步呢?就这样。春秋笔法什么的都算高级的,无端捏造也不是个别事件。

连事件的来龙去脉都不了解,连事实的是非对多都不搞清就敢报导,呵呵……

关于重联

重联列车一般是指两列同型号短编通过联挂一起运行。动车组列车是自带动力的整体,因而重联车是当前运输形式下扩充运力最灵活、最高效的方式。简而言之,日常人少我这趟车就跑8节,高峰人多我这趟车就跑16节。

重联不是固定编组,所以摘挂不能称为解编。

关于归属

既有线的红皮、绿皮、蓝皮等客车的摘挂,属于调车作业,由车务部门负责。车站值班员是调车领导人,调车长是调车指挥人,机务负责操作本务机车或调车机车提供动力(有的单位调车机车乘务员也归车务部门管理)。

动车组的调车作业依然由车务部门(某些情况下是调度台,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车务部门)负责。因为动车组列车不能拆解摘挂,所以除了车辆部门(动车段或动车所)内部检修外,站内并不会有摘挂作业,所以车务部门没有调车组。

关于客运

动车组列车发生故障时,原则上应当立即启动热备车底。启动热备车底后,车务部门会立即将席位对照情况告知旅客,并组织(原则上)同站台换乘。

关于铁路内部管理

但凡应急状况,作业程序上永远会有不少于两道的双保险。即便个别作业人员没有按时、按章、按程序进行汇报或通报,也绝不会发生未通知旅客的事情,请大家放心。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沪杭甬超级磁浮又被提出? 
  高铁建设是大跃进吗?应该从公益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看高铁投资的必要性? 
  为什么普速火车软卧比高铁和飞机都贵,还那么多人都选择软卧? 
  高速铁路运营赚钱吗? 
  为什么火车站/高铁站总有人提前很多个小时就在候车室坐着,时间很多吗? 
  如何评价中华之星、先锋、蓝箭等早期国产动车组? 
  淮安最快什么时候能通高铁? 
  广汕350高铁何时建成? 
  如何看待「6 年耗资 6 亿卢比,印度承认国产高铁列车宣告失败」? 
  为什么高速铁路供电接触网的电流那么高,线缆却不粗?不怕过热烧毁吗? 

前一个讨论
在兩岸四地、美国、和欧洲国家月薪十万以上的人一般工作以外时间都是怎样度过的??
下一个讨论
微软选择在2014年这个时候公开MS-DOS 2.0和Word for Windows 1.1A的源代码,有什么意义?





© 2025-02-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