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京沪高铁启动动态票价,南京至北京二等座最低 401 元最高 482 元,对此你怎么看? 第1页

  

user avatar   zhui-yi-na-huang-fei-de-sui-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涨价是肯定要涨的,浮动票价也是应该搞的,京沪高铁作为国铁为数不多运营效益良好的客运专线铁路,“涨价”(实际上是针对特殊列车的涨价)和“浮动票价”(根据列车实际情况有区别的定价)是理所当然的,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据统计,目前京沪高铁各区段开行列车基本都达到了100对以上的水平,徐蚌段甚至达到了160对列车,因容纳了本线/跨线/短途/中长途等多种客流,京沪高铁的客流市场非常充沛,以至于受今年疫情的影响,京沪高铁仍然保持了盈利态势。就这个角度而言,“涨价”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至于“浮动票价”,其实在近几年的国铁运营中已不算新鲜事物,这种策略是针对商品也就是列车的差异性实施的,虽然我们看到京沪高铁目前开行有15对350km/h运行的标杆列车,但是这些列车在总数中仅占了极少部分,我们应该看到,京沪高铁现在真正的主体是大量仍然按照300km/h运行的一般列车,这些列车且不论因车型差异带来的设施体验差异,在同区间的运行时间因为停站率、加入运行图的先后顺序便有天壤之别,如京沪高铁沪宁段,300km/h的列车在南京南-上海(虹桥)间运行时间最短可实现1h7m,最长甚至能突破2h,这种时效性的差异在票价中体现是理所当然,自然应该快车贵一点,慢车便宜一点。

但是对于京沪高铁这次票价改革实施时机的选取和实际方案的实施情况,本人实在无法恭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未考虑客观市场形势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至少我个人认为京沪高铁选在今年实施涨价实在不是时候,如果放在疫情之前,这次涨价或许是一次成功的涨价,理所应当的涨价。但是疫情发生了,并对交通运输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且不论今年2月份紧急事态下的特殊时期给国铁的客运票额收入带来的暴击,就算是进入管制放宽的常态化防控时期,大部分线路客流依然仅恢复到疫情前50-60%的水平,总体市场形势并不乐观。

应对这种因外部因素造成的市场长期性萎缩,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市场上更多商家采用的是通过给予某种优惠鼓励刺激消费的措施,以尽可能提振萎缩的市场。京沪高铁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偏偏选在这么一个市场不乐观的时候实行票价改革,而且是以涨价为主的改革,简直是雪上加霜。(很多民航的票价都跌到了白菜价,很多航线票价普遍只有平行客专动车60-70%水平)

(2)未考虑自身与民航的客观技术和服务水平差距

京沪高铁的最高运营速度是350km/h,而民航客机的飞行速度可达700-1000km/h,因此在长途上纯粹拼旅速,客专动车是无论如何比不过民航客机的,单纯谈论技术运行时间,京沪高铁北京南-上海虹桥按350标尺一站直达起停时分为4小时5分,而京沪航线自首都机场-虹桥T2算上滑行的时间依然能控制在2小时15分,也就是说动车组跑到供电跳闸和电机烧掉依然拼不过航空。更不论服务水平差距了(想相必如果不是出于兴趣,本人在长途也早就成了民航的忠实客户了)。

较下来,客专动车组对民航客机的绝对优势实际上仅剩下票价偏低、不限制使用移动网络和无飞机颠簸的不适感这三点了。

很明显,这次涨价可以说不偏不倚地自断胳膊,把票价低廉的优势给削弱了,偏偏这时候受疫情影响,京沪航线普遍降到300-400的白菜价,而京沪高铁标杆按照改革后票价全部涨到了600左右,就这么有信心年底客流市场能完全恢复?这某种程度上就是压垮自己本来受疫情影响就脆弱不堪的标杆客流,哪怕对标杆涨价也得忍到调图后开行了一站直达车才有这个底气实行吧,随便找了个非调图的时期让乘客作何感想?

(3)取消跨线车递远递减

即使京沪高铁的单纯北京-上海间直达客流在整个京沪高铁客流中人次占比确实很低,涨价触动了这部分人的神经对总体营收不产生影响,取消跨线车的递远递减可以说是对自身长途客流的全面打击,平时京沪高铁受制于技术水平和票价计算方法,1500km以上跨线长途的性价比通常不如航空,现在受疫情影响平行航线普遍白菜价,京沪高铁的中长途客流受涨价影响难免萎缩,就算不萎缩,也很难说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经过这么一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京沪高铁这波票价改革完全没有鼓励刺激长途旅客需求和客流量的意思,看上去更像是准备专心服务短途城际客流赚钱了,将有限的长途旅客尽可能贡献给民航,国铁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和经济平衡发展也是煞费苦心啊。


user avatar   ling-si-yu-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如果涨价能够缓解国铁的经营状况的话,我支持适度的涨价。

票价上涨导致民意反感这是必然的事情,这也是铁路系统在现阶段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诚然,在我们多数人的意识当中,铁路等公共交通属于社会福利,应当以低廉的票价甚至免费来服务大众。当今国内的铁路票价正在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国铁的基准票价已经20多年没有上涨。本着国民福利的性质,已经严重的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但这样一来国铁错过了借通货膨胀温水煮青蛙的大好时机,如今突然要涨价必然引起众怒,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羊毛终究出在羊身上,铁路运营成本如果不能从车票(以及铁路关联物业开发)获得,便必然会把手伸向财政(税收),它不会凭空消失。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尽管基准票价被发改委牢牢控制,过去的几十年国铁依然在绞尽脑汁想偏门方法提高票价,结果导致了一系列滑稽可笑的事情发生:

  • 纯数字车次大规模升级K,T等级大规模升级Z(导致出现停站非常多的伪Z列车);
  • 翻新25T车底包装成动车组,把Z车升级为D(说的就是你垃圾桶);
  • 以上情形导致国铁的种别和其原本的含义几乎脱钩;
  • 几乎放弃普铁的建设和更新,新修线路几乎全是高铁;
  • 服务中距离的城际/市域铁路本应以普速铁路的形式出现,但是均按照160/200以上的标准建设(刘时代甚至是250/300),并采用昂贵的高铁平台研制通勤列车(刘时代直接用高铁跑通勤)并发明了C和S等级。
  • 高铁偷里程(京广高铁按照里程更长的京广普速线的距离收费)

我对国铁了解没有那么深,或许真车迷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但是总而言之,字里行间充分诠释了什么叫“被迫营业”。

在包括知乎在内的各大社交媒体当中,大多数反对国铁涨价的理由都是国铁“没有照顾穷人”。我粗略猜测这些人当中,至少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当中,很多并不属于他们所担心的群体,相反更多的都是把高铁(飞机)作为长途旅行首选的中产(如有例外请立即评论/私信骂我)。我能够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如果大家可以把眼光再放高一些就更好了。

如果要真正改善你们所说的这个群体(我不喜欢说“底层人民”,有更好的表达请告诉我)的生活质量,请想办法改善他们自身的经济状况,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如果一定要减少他们生活开支的负担的话,请从日常的物价、住房、医疗、教育下手。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每天要坐火车出远门,但是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要有房子住,要健康,要生活下去。

如果他们一定要坐火车,请让他们富裕起来,能够坐得起方便舒适、服务优秀的列车(无论高铁普铁还是地铁),而不是以低廉的价格给他们提供设施破旧不堪、乘务态度恶劣,还要靠推销蓝莓李果维持生计的普铁服务。这些美其名曰“福利”,不过是在维持中产阶级的自我感动罢了。

返回到国铁上,如果说过去的几十年里财政一直在不断的巨额补贴铁路的运营,当京沪高铁等干线能够通过精细化运营获取更大的效益,来缓解国铁的经营困难,从而减轻财政压力,最终能够从其他方面整体的改善人民的生活,这未尝不是一种社会贡献。相比JR东海等抢钱之流,我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这一目标抱有更多信心。


不过既然铁路选择参与市场竞争,未来的道路必然是困难重重。京沪公司和国铁要做好精细化经营的觉悟。为了保证高铁的竞争优势,希望能够在服务上有更大的进步以对得起这个涨价。以下讲到的这些,大家一定会脱口而出“不可能”。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已经有过非常深的讨论,所以我深知实现的困难性。但是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在借助市场化的“钞能力”下能得到一点重视都是极好的。

首先,高铁真的要去市中心了。日本把高铁和航空的竞争力分水岭定在高铁旅程4小时。京沪高铁标杆全程正好在这个界限上。但是“4小时之壁”不适用于目前的中国高铁,因为中国高铁的全指定席集中检票制度和远离市区的车站大大削弱了高铁的优势。京沪高铁上海一端在不远将来可能必须排除万难(别和我讲有多难,我知道有多难/滑稽)把多数(至少标杆)列车接入上海站。也可以借用浮动票价的灵活优势,让虹桥始发的非标杆列车票价更低,实现差异化服务(激进一点就是ouigo那种LCC)。如果一些路过站修太远市区接驳差,也应该和地方联手改善车站与核心区的联系,例如修建速达的城轨,甚至借用既有国铁线实现接驳。

其次,乘车的流程需要简化。集中候车检票和多重验证流程在时间和社会资源上的浪费是有目共睹的。尽管我对导入新干线的自由席制度保持谨慎的态度,但是至少过去十几年我们一直在效仿的机场模式是绝对无法应对大运量高密度的高速铁路的,在未来这件事需要有妥善的改进。

然后在铁路(不仅限高铁)新线路的规划建设上,希望在社会主义市场化的作用下能够有更多的理性。古今中外铁路的规划从来就是地方博弈的过程。但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一些地方的支线以不可思议的高的标准规划建设。如果在未来规划建设能够更多的考虑经济性的因素,既不是大跃进,也不是停等民,这样把钱用在刀刃上,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一些。在这一点上可以考虑高铁和普铁(地铁)的接续关系。我们注意到日本和欧洲等地离高铁干线较远的地方会通过开行普铁列车与高铁接续。相比多拉一条高铁支线,不仅节省了建设成本,由于不受制于干线的资源,事实上还能获得更高的班次密度。

再者就是重新审视除了高铁和航空以外服务少数人的长距离移动方式。众所周知日本把长距离过夜列车砍得一干二净(图定只剩三癞子和银河),但是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长途移动非新干线飞机不可。日本铁路系统对长距离移动的最低保障是由无数个短交路普通列车连在一起的。预算少的乘客可以通过不断的换乘换乘实现长途旅行(青春18党应该知道)。这样做是为了把更多的普铁资源聚焦在中短距离的都市圈通勤和区域交通上。因为日本的出行市场决定了多数人会乘普铁通勤,乘新干线/飞机远行。此外不要忘记日本拥有庞大的长途汽车网络,尤其是夜巴。夜巴算得上是卧铺火车的精神续作,相比不断地倒火车更省心甚至更省钱(如果不用青春18)。

对中国而言,由于国土巨大,卧铺列车依然存在很大的市场,而高速公路不允许超长距离巴士以及夜巴运营。此时国铁应该认真审视普铁的服务(甚至就算是日本,一些过夜列车砍掉也很可惜)。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更加高效的分层运营,把速达列车(Z车T车)安排在晚上,聚焦在中大城市之间点对点连接,而缩短K车/普客交路,负责日间的区域交通和高铁补盲。区域小站的乘客能够乘车去大站换乘夜行直特或高铁。尽管这对于小站乘客来说看似增加了倒车的麻烦,但实际上绝对比现在乘坐K车大半夜下车要方便得多。并且小交路有利于实现小编组高密度,增加小站停靠的班次。这样做相比单纯的充钱经停/加开始发,才是真正的服务人民。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部分回答,果然是“票价再便宜也有人嚷嚷贵”,懒得多说,扔个图跟以前的回答就跑。

铁路国营好还是私营好?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市场化行业,什么时候给个明确界限吧

(小声bb)



user avatar   dong-ming-fe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一提到铁路调价,我就想到当年因为火车票涨价多付了9元车票的乔占祥,曾经告过铁道部,这个案例日后作为行政法经典案例被反复提及。

当时的计委批准对铁路部分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允许部分客运繁忙线路价格适当上浮,部分客流较少线路价格常年下浮。

铁道部依据上述批复作出了2001年春运期间部分线路票价上浮的通知,导致乔占祥两次购买车票一共多付了9元,乔占祥因此向铁道部提起复议。

在铁道部作出维持决定后,又向北京一中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驳回之后又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诉,二审仍然判决维持。

这起诉讼在行政法上的意义,目前普遍的观点是区分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原告的诉讼资格问题。


不过在今天来看,铁路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改革,政企分开,乔案的思路可能在如今又要有所转变。

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要不要市场化,应当如何调价,是否必须要经过听证等程序,这些问题可能是如今判断调价合理性的几个角度。




  

相关话题

  为什么乘坐火车卧铺时,乘务员会把票换成卡片? 
  南京是否真的可以与西安、北京、洛阳并称四大古都? 
  为什么德铁与中国高速铁路有许多不同,却常被拿来做对比? 
  如何详细地评价CR400AF、CR400BF和CRH380A、CRH380B这四款动车组? 
  CRH 和谐号之前(及同期的和谐长城号)的中国铁路动车组系列,最近情况如何? 
  是不是一定要修川藏铁路?为什么? 
  南京怎么样?适不适合年轻人发展? 
  在高铁站看到的橙色高速动车组是做什么的? 
  有哪些车迷才懂的梗? 
  中国大陆上每一寸营运的铁路都是连在一起的吗? 

前一个讨论
大马力手动挡的车不适合新手吗?
下一个讨论
电气化铁路较非电气化铁路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