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没劝住刘备去打孙权,算是武侯职业生涯的一个遗憾吧。
问题1,劝了吗?劝了,这是一定的。尽管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季汉以隆中对为纲领,这种违背战略纲领的事情,在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看来是要不得的,所以一定会劝。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这句话也从侧面说明,他劝了,但力不从心。
问题2,劝住了吗?没有,事实在那里。
问题3,力劝了吗?没有,这也是一定的。
没有的原因1,孙权不想和刘备大动干戈,派出的外交官是诸葛瑾。直接牵扯到家事,不好劝。劝过了是僭越,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品格清高的人,国事家事必须分的很清。刘备对诸葛瑾的劝说很愤怒,那么你是帮主公说话还是帮哥哥说话?本身就很难办。
没有的原因2,如果真是要死要活的那种力劝,主公不听我的我就死给你看,正史一定有记载,没记载肯定就是没这样。况且武侯这种人,理智当先,肯定不是这样的冲动分子。
没有的原因3,诸葛亮当时的职位是,总政负责人,军事参谋。军事上你可以给意见,但是做决策的是刘备,刘备打孙权,除了给关羽报仇,也有想抢回荆州的意思。当时诸葛亮的位置,即使力劝,也不一定能拦住刘备。诸葛亮觉得打孙权不是时机,违反战略,但是从刘备的发兵意图,道义上劝不住,目的上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此没有足够的理由让他力劝。
没有的原因4,刘备此前打下了荆州3郡,打下了益州,汉中打跑了曹操,信心爆棚,可不是隆中对的时候了。一个武将信心爆棚的时候,一个文官想劝住是很难的,诸葛亮很明白。
没有的原因5,他没想到会输的这么惨。武侯的战略眼光,肯定知道是打不动的,即使能局部获胜,刘备那2把刷子能把东吴灭了?开玩笑。最可能的结果是,打1-2年战略相持,无利益放弃。如果可以开天眼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他一定会死劝。
没有的原因6,个人猜测,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这句话的意思本身就不是说法正在了就能劝住刘备,后面也说了,劝不住也不至于输这么惨。这句话的意思,我个人理解是,法正要在,他和法正可以一起劝。作为刘备集团的2个最高军事参谋,一起劝有可能劝住的,他自己结合上面多种原因,基本劝不住。所以某些网文理解,这句话是刘备重视法正不重视诸葛亮,或者法正地位比诸葛亮高,纯心扯淡。
最后,结论,没有力劝的动机,劝住很难,劝不住正常,没劝住略有遗憾。至于打了败仗,武侯表示,这锅俺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