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新加坡真的有那么好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illiam-hu-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答一波吧。。。

本人IT男,18年拖家带口去了新加坡。

第二年有了二宝,老婆孩子回老家一个人在新加坡一年。

19年底在新加坡找好了幼儿园房子准备过完年把他们都接来,孩子接受新加坡的教育。

回家过年要锁门的那一刻想不会不回来吧?不会!回来的机票都买了还有啥的。就是一种感觉!于是乎银行卡的密码器等都没拿。。。

没错,新冠开始就回不去了。。。

就这样在家里半年多了,新加坡开放了,而我也思考人生也很久,决定不在回去了!

新加坡好不好,答案肯定是不错!国际化很好城市干净,图书馆也多,儿童设施也多,游泳池细软环境自不必说,如果你看中的是这些那去吧不要犹豫了。。。

但是对于我来说如果我继续留在那里我能看见五年后的我的样子依然无异。。。

也许就是个精致的鸟笼子,而我喜欢不一样的空气吧 。

有点心得就是不要在新加坡讲人情,永远都不要,按规则办事就好了。

----------编辑---------

评论区很多说喜欢按照规则办事的,首先我没有说不同意按照规则办事,而是你被要求按照规则办事,而他们不按照规则。

我经历的事情不多就是租房。

第一次想提前解约,合同上写明,如果提前解约,付中介费用多少多少钱,很合理。但是当我提出要求的时候,中介就是说这个都是要基于房东的意愿,房东说可以才行。那请问写到合同上的规则是做什么用的,我也找了几个同事,看我的合同都是说合同没有说要尊重房东的意愿,可是你说合同上没写啊?人家就说新加坡都这样,要不就法庭上见喽。我其实在外面作为一个中国人,真的想和他们打官司,告诉他们中国人不是听你一个法庭就吓大的,无奈没有那么多精力,必须要回国一趟。

第二次就是新冠这次,我租了2年,2一个月押金5200新币。我租房的时候担心有意外就加上了有特殊情况不是租客的原因导致房子不能续租,租客提供中介费然后帮房东找到新的租客,合情合理不?

真的就是发生了。你租房的时候你就是中介的大爷,当事情发生了,中介根本联系不上我在国内,我明白中介是房东的。但是新冠不是我的责任,也不是房东的责任,平摊下好吗?合理不?

(这里我是说的是根据事实的前提下,讲下人情互相理解下,不知道你是我的话你会不会讲这个人情)

结果我一分钱拿不回来房子没怎么住。

可以不仅不返还给我押金还要我缴纳剩余月份的房租,我说合同没那么写,结果就是新加坡都是这样的。而且因为新加坡马上封城,我说我找朋友我把我的东西拿走,其实就是有点孩子的东西和硬盘,不值钱,舍不得扔而已。然后跟他妈联合国谈判似的,最后我没那么多礼貌了,我就说你要是他妈的不让我把东西拿走我不要了,我尽力回新加坡,我到新加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法庭上见。丢一样东西我都不干,然后直接回复我就是那周末找我个时间。还有我租房的时候他们没找人打扫,我就想差不多没事啊,自己打扫下算了,最终却让我出钱打扫。就我第二次租房的细节我都不想多说。

按照规则30天之内任何问题房东是要负责的,说了几个问题之后原本说好的5个空调我用2个,是房东朋友提供服务我交钱。可是我说了几个问题之后,比如插座松动,马桶漏水等问题房东直接说我挑刺,说空调要我付5个的钱。。。

等等事情吧。

别轻易就说喜欢按规则办事,谁不是呢?问题是真的就有人都按照规则吗?他们对你要求是按照规则,对我们不是。

同理我的一个同事也是中国人,合租在一家中国人的家里,疫情期间,房东说你也没来住不是你的原因,不用给我房租。

请问这个是规则还是人情?这种情况你喜欢规则还是人情?

所以呢,我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和如果你身在SG,和他们办事就是按照规则,不要说人情而已。因为那是没有用的,没有说按照规则好不好。


【更新】

今天稍微闲一点,看了下新加坡最近这两天的疫情应该是每天1500左右。

坦白来说,我希望新加坡的疫情得到控制,在哪里待过一次不知怎么多少有点情节在里面。同时也让我更加觉得当初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初是过年初六吧还是初几记不太清了,我们已经打包好应该是下午1:30的飞机。马上就要出门的时候,我还是犹豫了。我认真的想了下新加坡的 情况,根据国内的情况判断如果真的疫情爆发,新加坡真的没有能力去控制(当时还没有说疫情怕热这种说法)。我实在是太了解了那块的情况了。除了我妈之外家人都劝我不走就走不了了,因为马上封城。我就下定了决心,谁说我也不走了。其实我一个人还好,但是我知道我有两个孩子,我没有理由去冒这个险。有了孩子之后我成了胆小鬼。

话说回来现在新加坡的状况为什么我说我那个时候就说新加坡没有这个能力控制住情况。因为新加坡真的不大,人口太密集了。比如刚开始出现的客工宿舍,离我住的太近了好么。地铁站周围都是人。如果你居家隔离,那么他们去哪里吃饭呢?大多数人是不会在家里做饭的吧?如果隔离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不怀疑他们的财力。看新加坡的基建,门口的小型挖掘机应该和白领的上班时间差不多吧,周六日貌似也是休息的。那边修好一条路我们可能就盖好一栋楼了吧。新加坡的地铁是没有人安检的,是安全我很同意也没有什么怀疑的。但是我在想即使这样会不会有概率真的有人携带危险东西或者做出一些危险的事情呢?即使是0.0001%的概率。没有安检是不是一种人力的节约考量呢?反正我就是想说人力成本在那里很昂贵吧。

我毕竟在SG待的时间不长,可能有些问题我不了解是片面主观的。

目前来说,虽说孩子在上了一个国际幼儿园但是就英语这一条来说肯定是不及那边的。我的朋友孩子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大,原计划一起读幼儿园的,三个月已经英语彻底native了。

这个是短期看到的,可能还有长期的就是上小学的问题吧。最近也打算着手做这样的事情了。买房子这样的事情在深圳考虑和不考虑对我来说应该结果都是一样的。恰巧昨天得知邻居家的房子当初是花50w买的。现在呢?1500万。我的房东花了1380万买的,就是为了孩子可以在旁边的小学读书。

嗯,就是这样吧。不管短期长期哪些好与不好,选择的就是最好的。So far so good.


user avatar   eydee-t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插一脚,小弟我是马来西亚华裔,从爷爷辈就来到马来西亚生活,现在在小新(以下简称新加坡为小新)就职,对于小新的看法,纯属个人意见,但应该和大部分在这里生活的马来西亚籍劳动人员没多大分歧,当然,除了一部份特别向往新加坡这个国家,在符合条件以资格后移籍到新加坡的马来西亚人(或者其他国家的朋友)。

新加坡几乎符合所有先进国家的标准与资格, 这里以严厉执法文明(个人觉得某些“特殊权贵”除外,基本每个国家都差不多,每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都有黑暗面),只要在这里触犯法律,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或两者兼施,在小新,如果你不守法,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小至乱扔垃圾都会让你永远记得不要再犯(首犯罚款$300,再犯上法庭接受审判),更别说一些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了。个人觉得国家要繁荣昌盛,执法严明是必要条件之一。

生活方面,小新的生活水准其实颇高,一般开销都不便宜,很多人说既然来到小新生活,就不要老是去想汇率,赚新币然后消费新币,还是可以接受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知乎迷一样的推荐机制,这个答案突然就火了。此次更新回复一些评论区里的问题。

  1. 匿名的原因是新加坡真的很小,真的会出现圈里熟人太多的情况。而我不太想让知乎上的人格介入我的生活。
  2. 评论区里有很热烈的在讨论新加坡“亲华/反华”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新加坡的立场请以执政党领导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先生的发言为准。但总的来说新加坡人普遍对国际政治不是很感兴趣,指望新加坡改变国际秩序也不现实。但因为新加坡地缘环境的复杂性,新加坡确实依赖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秩序。执政党,李显龙总理的选择代表新加坡人的利益;他不会也不能代表中国人或美国人的利益。
  3. 关于军队服役的事情。新加坡要求所有男性公民18岁时必须服役,逃避服役是一件很严重的犯罪。对于移民,一代移民(first generation),在拿到工作准证(而不是使用学生签证)之后,可以不用服役,拿到永久居民(PR)或公民时也不需要。二代移民(比如随着父母来读书的学生),如果是PR的话,就需要服役,公民当然也需要。女性不需要服役。当然,如果女性选择成为职业军人(新加坡人称之为“sign-on”),则一样需要训练。
  4. 服役时间为22个月至24个月。军队的训练是非常专业,严肃,辛苦的,不是操场上操练一下,走走正步那么简单。如果有年轻人或者家长的孩子需要去服役的话,我的建议是平时加强锻炼,多跑步/去gym,在体能上进行准备。另外争取在军队中成为军官/士官(需要被选拔进相对应的军官/士官学校),虽然训练内容会更加的辛苦,但好的方面是可以训练一个人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因为commanders需要对他的士兵负责)。
  5. 申请公民是一件严肃的事。中国不支持双国籍(新加坡好像也不),申请到新加坡国籍后则需要退还中国护照。孩子(junior)在父母申请到国籍的时候,需要在21岁时选择自己的国籍(我的时候是这样的)。对于成人来说,申请公民是个人行为,但申请PR则可以覆盖到核心家庭成员(现在不知道改没改)。PR在关键政策上没有政府的照顾(住房,医疗等),但依然需要交CPF(一种强制储蓄的机制)。无论是选择中国国籍还是新加坡国籍,请尊重两方的法律。请尽量不要做出逃兵役,逃bond等行为;事先调查清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以下是原回答:

知乎上绝大多数在新加坡待过的人,或现在留在新加坡的人,了解的新加坡都比较趋于表面。无他,因为这些人大部分是以留学生或工作者的身份了解新加坡的,对新加坡的认识趋于上层,不够下沉。比如 @霍华德 @天涯明月刀 这两个大V,一个留学,一个工作。

我写这篇答案是希望各位能够正确的了解比较真实的新加坡。

首先说明身份,我从中学一年级来新加坡,而且并非以S-M scholar的身份来的,所以上的中学是新加坡的“邻里学校”(neighborhood school),属于新加坡中下阶层人才上的学校。之后考上所谓“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后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念书。比较重要的是,我在新加坡服了两年兵役,士官军衔,现为公民。

因此我有信心说,我看到的新加坡是多维的,比较全面的。我从政治,教育,社会,文化几个角度聊一聊。经济我不太了解,就不说了。

政治

  1. 新加坡虽然原则上是民选政府,但因为人民行动党(PAP)长期执政,从来没换过,事实上执行的是威权主义制度(authoritarianism),为此没少被西方国家批判。

李光耀先生设计的投票制度特别鸡贼,这个投票制度里执政党有极大的优势。新加坡这个小地方被划分成多个集选区和单选区。每个选区由执政党和各个反对党pk。集选区是组团pk,单选区是个人pk。pk赢了的党获得该选区代表的国会席位,获得国会席位多的党成为执政党,组建内阁。

这个制度鸡贼的地方在于,集选区因为可以组团,PAP往往选择“老带新”的套路。比如说宏茂桥一般由李显龙总理带队+四个资历比较浅的人。公民投票的时候,投给李显龙就意味着同时投给其他四个人。

如果你说宏茂桥的在野党赢了,李显龙会怎么样?答:李显龙会下台!所以只要李显龙坐镇,以李显龙声望之高,PAP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输掉宏茂桥的。

同理,其他集选区,PAP的队伍里往往有1-2个部长级人物坐镇。这就导致了PAP可以往国会里“夹带私货”。当然,今年的大选因为客工宿舍防疫的失误,PAP折了一个部长。但现在新加坡防疫已经控制住了,我认为下次大选PAP的支持率会有所回升。


2. 新加坡政治内务非常务实,并不迷信什么言论自由三民主义,不以意识形态为起点和终点。这点需要感谢李光耀先生的政治遗产和李显龙总理的继承(虽然总被黑成“李家坡”),践行“meritocracy”和“pragmatism”的思想。然而,比较让我担心的是,PAP的高效和高支持度,很大程度上依赖李光耀和李显龙的声望。下一任领导人能不能延续这种高效而不是滑向党争,我不持乐观态度。

外交上,新加坡很重视东盟(ASEAN)的领导人位置,类似于东南亚版的“雁行模式”,新加坡为头雁。所以它有时候会显得有些反华,因为东盟散了/被中国纳入力量投射范围,新加坡的优势地位就没了(所以16年李显龙发表了一波言论,结果装甲车在香港被扣了...)。但因为是华人主体国,在文化和情感上,新加坡并不“本能反华”。新加坡使用简体中文,并且不打压中华文明的符号(儒家,祖先祭祀等),事实上新加坡华人以及大马华人可能比某港某湾的人更亲中。对中国人的歧视,主要是因为中国穷,中华特色势利眼。

新加坡的武装部队不是针对中国的,而是针对周围的穆斯林国家。北方被马来西亚掐着水源,南面印尼有大规模排华史(印尼的华人甚至不能用中文的姓),国土太小,没有任何纵深。国家安全十分脆弱,地区稳定还真的就靠着美帝航母耀武扬威。所以不能赖新加坡反华,它是真的没得选。现在新加坡不站中国,是因为中国能给的实在是太少了...

新加坡的军队建设,组织和装备很美系,受到以色列,美国多方影响。曾经美国曾拍过记录片叫“surviving the cut”,训练方式和新加坡很像。

如果当年merger and separation的时候李光耀先生能当上马来西亚的总理,一切就不会这么尴尬。李光耀先生镜头前猛男落泪,现在想想是唏嘘不已。错过的历史机遇,就不会再有了。


教育

新加坡教育全面精英化,但考取本土大学则使用类似高考的分数直接录取。

小学6年制,但没上过具体不多说。有小六会考。曾经一度在小学搞过streaming(分班制),后来迫于压力取消了。据一些家长们说,小学也分好坏,入学貌似看居住地的距离和父母做社工的时长,有一点学区房的意思,但没有那么极端。

初中开始,教育资源就开始向“好学校”集中。好学校多为私立学校,以莱福士(RI)和华侨中学为代表。当然,好公立学校也不是特别的差,新民中学其实就很不错。然而邻里中学就很蛋疼了,要啥啥没有,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

初中分4年制和5年制。4年制是所谓的“快班”(express),5年制是所谓的普通班。初中毕业时的统考使用了英国的GCE O-Level(比较高端)和GCE N-Level(比较低端)两套选拔系统。4年制快班考的是O-Level。5年制的普通班,在第四年的时候可以考 N-Level,在第五年才能考O-Level。

考试之后,初中生们的出路有三个:技校(ITE),中/大专(polytechnic,poly),和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JC,相当于中国的高中)。

技校需要N-Level就可以了,poly和JC需要O-Level。好的JC需要的O-Level要求挺变态的,全A1不说,还必须在课外活动和特殊学科上考取好成绩,因此十分精英化(当然曾经“高级华文”有加成,好多S-M中国留学生其实可以cheat)。

更加精英化的是,一些私立中学直接搞直通车计划(integrated programme),该学校的中学生无需考O-Level,可以直接通过内部考试上对应的高中。也就是说,好的高中里,有些名额是他们附属中学学生的自留地。因为无需准备国家统考,这些私立高中的学生往往在中学里就开始学高中内容了,一步先步步先。

Poly为3年制,poly的学生毕业了可以选择工作,或者想办法考大学(很难,需要你至少是你cohort的前5%)。JC为两年制,JC的学生毕业时需要考英国制的A-Level。因为是英国制,从好的高中考英国名校相对容易太多。有些高中甚至有剑桥牛津等大学的人专门派人来物色学生,我就有同学还没高中毕业就拿到剑桥的offer了。想考美国的话,尖子学生也有人帮你包装,套瓷,写推荐信。换句话说,新加坡政府利用自己的影响,在教育上为本国精英铺好的各种道路。还是那句话,一步先步步先。

如果你说有人才流失的现象怎么办?首先,高中生不能算是啥人才。其次,新加坡政府已经知道吃亏了,所以使用了各种奖学金忽悠小年轻们签合约(卖身契)。新加坡的奖学金特别多,政府的有,公司的有,研究所的有。你想想啊,如果一个小年轻,在大学的时候非但不需要付学费,还每个月有各种补贴,各种零花钱,让你过一把年轻人的瘾,是不是有一种“天选之人”的感觉?

那我这种半吊子泥腿子呢?重点来了,新加坡的教育平等,在于新加坡的大学

国大本科,一切皆有可能!

新加坡政府对大学的投入之多,以至于平摊到每个学生身上都特别的“富有”。你想考MIT的博士?好好学习,国大有无数个在本科的时候送你去实验室实习的机会。你想体验美式的liberal art education?有Yale-NUS college和University Scholars Programme。你想出国交换到欧美潇洒一把?好好学习,机会有的是,成绩好的大学还会补贴你2000新元(10000块rmb)。更不要说隔三差五就有各种大牛的讲座,包括诺贝尔奖级的人物。

总之,国大不问出身,你只要肯学习,肯努力,敢于尝试,国大会尽可能的给你所有的机会。这甚至包括了拿学生准证的非公民学生。国大在一些精英里可能看起来很low,但对于各种泥腿子来说,不亚于当年的“美国梦”。QS上好几年亚洲第一的大学不是白给的。

而且考上国大根本不难。A-Level BBBB都有学院愿意收你。且不说AAAA的了。

当然,泼一下冷水。新加坡因为疫情影响都开始动国库了。以后国大还能不能这么壕,我没办法打包票。


社会

新加坡强调“国族构建”,强调“Singaporean”的概念。在种族上(ethnic)国家承认四个种族:华人,马来人,泰米尔人(Tamil)和欧亚人(Eurasian)。新加坡没有国教,为世俗社会(secular society)。官方语言为英语,并承认Chinese,Malay和Tamil三种母语(mother tongue)。实际使用中,民间私下说话往往是Singlish,在军队中尤其如此。Singlish听起来很low,实际上。。也很low,没有语法,属于本土使用的corrupted language。曾经新加坡一度推行“讲好英语活动”(Speak Good English Campaign),但后来估计发现Singlish有助于国族构建,反而开始鼓励在民间里说Singlish (You hungry ah, go da pao some prata gosong la. Today we not gonna makan at foodcourt cos covid ah)。也因为新加坡居民的复杂性,种族歧视在新加坡是高压话题,一碰就死,千万不要作死。

经济活动上,因为政府的福利(住房,生育,工作,医疗等),新加坡公民中基本不存在真正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底层工作,比如土木,女佣,家政等,都外包给了各种第三世界的客工,包括中国人。第三世界的客工属于在新加坡被折叠的阶层,一般求学和工作的人至多碰到打扫厕所的马来阿姨(还很可能是新加坡人)。这其实就是一种剥削,有些大学里的左派教授会组织起来为这些底层人争取一些利益。这次疫情的爆发正是在客工宿舍,导致PAP丢了一个大集选区,多少有些karma的味道。我因为来新加坡的时候并不是公民,也不是奖学金得主,曾长时间接触过这些底层的人,和他们租住在一套房子。厕所肮脏,人员流动混杂,破旧的床垫和咬人的臭虫。这不是来新加坡上学和做白领的人能看到的。

甚至,新加坡公民的底层,学生和白领们也是看不见的,因为这些人是平时接触不到的,只有当兵服役的时候才能看到。底层男性,靠越南姑娘解决家庭和生理问题。初中辍学,在剧院打零工,在餐厅当厨子。新加坡男性参军的时候,军官-士官阶层很多都是准大学生(我的medic就是被MIT录取的学生),普通列兵里,这些“底层”就很多了。通过共同参军的记忆和参军时的战友情怀,新加坡做到了让这些大学生和打零工的人至少暂时成为了一个阶层的人,有同一个目标的人。所以在新加坡从政基本必须有参军的经历也正是如此,否则社会精英阶层对新加坡的认识就会扭曲。强制服役在新加坡的国族构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如此,如果有人问我如何取得新加坡公民的身份,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生个儿子。


文化

新加坡,说实话,是个文化沙漠。因为种族问题的敏感性,新加坡不能也不敢以国家名义提倡任何历史文明(中华,伊斯兰,印度,欧洲等)。本土文化的话,新加坡建国时间短,而且政治影响力小,没办法学美国学搞一个“美国梦”,“应许之地”,“we are number one”之类的建构。这一点中国人可能感觉不到,因为中国敢明目张胆的搞中华民族,推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的老本之厚,不是新加坡这种“现代化国族”能享受到的。新加坡文化只能彻彻底底走全盘现代化之路。

因为是文化沙漠,各种教会,庙宇,祭祀等习俗文化(culture and custom)都很流行,但都不能以文明(civilization)的形式存在。

所以很多来新加坡留学工作的人都感觉新加坡没有“灵魂”,很“无聊”。这是客观因素造成的。Singlish这么low的本土语言都会被拿来当作文化,可以看出有多饥不择食了。

世界上只有中印欧俄可以玩civilization state,新加坡只能选nation-state。

另外,比起日漫二次元在中国的大流行,二次元在新加坡只能说是影响力泛泛。我接触过的新加坡人中哈日的不算多(基本没有)。漫展的时候人倒是挺多,但好多参展者其实是专门飞来新加坡的,而不是新加坡本地人。二次元不流行,很可能是新加坡的教育里,是把日本作为“邪恶他者”来叙述的。每年一度的total defense day (total defense类似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就是在纪念和警惕日本侵略。这一天全国会拉响防空警报,学校会举办历史教育活动。和中国的918非常相似。(跟新加坡人比,vvvv真的。。。不过也可以理解为啥日本这么在乎vvvv,整个东亚绝大多数国家都拿日本做坏蛋来团结国内,就你vvvv省特殊)

虽然是文化沙漠,但新加坡人心安理得。当然,后疫情时代是否还能这么心安理得,就无从得知了。


总结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你不能拿中国的经验和角度去套;同样的,新加坡的经验也不能强行给中国套。

当然,有一个可以说是新加坡冠绝全球的成就,就是HDB。关于HDB的回答很多了,我就不重复了。




  

相关话题

  新加坡一年挣10万新币和美国一年挣10万美金,哪个生活质量高? 
  如何看待李显龙接受WSJ访谈中对中国的看法? 
  中国与新加坡关系如何? 
  新加坡华人对中国的崛起有什么感想? 
  2016 年新加坡经济状况多差,是什么原因? 
  申请新加坡留学该如何规划?如何留学新加坡? 
  在新加坡定居还是日本定居好? 
  新加坡和东京,哪个城市更干净? 
  李光耀对中国有何看法? 
  新加坡 SM2 奖学金获得者违约前往美国会怎样? 

前一个讨论
非常硬核的数学题,大家能否解出?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人高考结束后进入大学就堕落了?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