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要有注射死刑而非只有枪决?为何要让死刑犯死得没有痛苦? 第1页

     

user avatar   rokey-sto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是不知道血啊脑浆啊混在一起溅得满地满墙,甚至流到一卡车上都是的时候有多难打扫。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不算炮决等非主流死刑的话,最无痛苦的死刑方式是枪决脑干。注射死刑的意义,是降低执行者的痛苦。


user avatar   wuru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二款是关于死刑执行方法的规定。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是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作的补充规定。这样规定的主要理由是:枪决和注射的方法均不违反死刑执行的人道主义原则,枪决是传统的执行死刑的方式,而用注射等方法执行死刑,更为文明、人道,因此刑事诉讼法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明确规定了枪决和注射两种执行死刑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排除今后会使用更加文明、人道的执行方法。本款规定的“注射”是指通过注射致命性药物使被执行人迅速并尽可能少痛苦地死亡的执行方法。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等方法”,是指其他文明、人道的方法,不能随便采用一些不文明或者不人道的死刑执行方法。本款明确规定了“枪决”、“注射”方法,对于还可采用何种方法,法律没有规定,目前执行死刑应按这两种方法进行。如果法律或者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其他文明、人道的死刑执行方法,则可再按其他方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注射不是为了让死刑犯没痛苦,而是活人为了彰显自身法制、人权、文明的形象而这么做。

死刑犯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反正都是死对吧。

枪毙、绞刑,视觉上太残酷,会被外界拿来说事的。

注射好啊!场地很干净,无声无息,无血腥味,没有杀人工具,注射器是救人的器材,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搞起来好像安乐死、临终关怀一样。这就是文明。告诉外界,你看!他没痛苦。

杀人不见血才叫文明。

比如你用B-52杀了一万人,你的封锁制裁饿死十万人,有的人用鬼头刀砍死一百人。毫无疑问,他是野蛮残暴的,你是文明的,哪怕你杀掉的人是他的一百倍、一千倍都没关系。本来都是杀人,手段变了,形象就不同了。

良好的手段和宣传,可以让你得到更多杀戮指标,而不触及舆论底线,值得好好研究应用。


评论区提的发达国家有废除死刑,认为这是“不杀人”的文明。

其实人是一定要杀的,只不过是杀人犯可以杀普通人,而法律保护杀人犯,使他们免于死刑,甚至连终身监禁都不一定有。

所以这不算“不杀人”,算“杀人优惠,惩罚打折”。

即:

付出你的部分生命(徒刑),剥夺另一人剩余全部生命(死亡)。

野蛮国家:杀人者死

文明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剥夺部分自由,守法公民纳税,国家拿这笔钱养着凶手,出狱后生活继续。


user avatar   wang-ruo-feng-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感觉就是幺蛾子。

枪毙也不痛苦啊。哪个犯人脑浆子都打散了一地还在那儿感受痛苦呢?

同意评论区一楼的说法:这个改变考虑的不是犯人的感受而是行刑者的感受。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归根结底,我们人类社会需要法制体系的根本原因是要减少人类社会的痛苦,而不是增加。

死刑已经足够严厉,再让罪犯承受额外的痛苦,其价值在哪里呢?比如一个罪大恶极的人,制造了很多痛苦,虐待、杀人、无恶不作。此人被判处死刑,然后之前先炮烙一下、凌迟一下。这样好吗?这样结果其实使得我们人类社会得到了两份痛苦——犯罪分子做了一次,然后执法者又做了一次。

不要以为他人的感受与我们无关,其实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废除酷刑,是文明的进步,我们不用酷刑对待犯罪分子,不仅仅是对犯罪分子的仁慈一点,也是对我们自己仁慈一点。


user avatar   bi-hai-j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只要是死刑就没有不痛的,进化决定的。如果有觉得死会爽的玩意儿早就在自然选择的浪潮中灭绝了。你看它用的药有一个舒服的玩意儿么。

这玩意儿和犯人关系不大,主要还是执行者的事。

注射死刑只要按照流程来,全程参与的所有人都无法对犯人的死亡承担全部责任。

法警只是把犯人带到现场,使用警械固定犯人。这事他们天天干。

法医只是把医疗器械接入犯人身体。还得消毒。这个过程他是要确保犯人不能死亡的。医生即使不救死扶伤,至少不能杀人。以及完事了之后,过来检查一下,说一句这货已经没救了。

药剂师只是配置了一种高概率致人死亡的药品。这种药品不针对任何人,而且不打到人身体里也不会有害。

执行人只是按了一下电钮,电钮上可能写着行刑,也可能写着启动,甚至可能贴了个条,写着下班。而且还是三个人一块按,哪个管用他们也不知道。

然后所有人的正常操作被这么一通排列组合,犯人就没了。


这时候再仔细分析一下。

一来他们即使想对犯人的死亡负责,也无法负全责。如果想为此开脱,更是轻而易举,毕竟这些事从行刑过程中拆出来就是他们的职业日常。

即使犯人罪大恶极,你也无法声称自己杀了他而成为某个组织的精神偶像。即使这是个天大的冤案,你也不会因此背负全部的心理包袱导致精神崩溃。

二来如果有人想因此报复,就会发现无从下手。因为每个人只是做了自己平时天天在做的事情。而你要全部打击报复,打击面太大根本无从下手。如果能悄无声息的做到这些那犯人也不会被死刑。这又很好的保护了执法者的人身安全。

三来一般来讲只有法律才能剥夺他人的生命。这样一来严格意义上他们都没有剥夺犯人的生命,毕竟这种结构的机器就算是将来出现了智械这玩意儿也不算人。这又很好的维护了法律本身的逻辑。


所以发明这玩意儿的人真的是个人才。和枪决什么的真的差太远了。

以上。



这答案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突然火了。

补充几句。评论里有个哥们提到的,我以为大家都知道我就没说。法理上执行枪决,法警的行为并不是犯罪。

但是从程序上讲,只能说行刑人在行刑那一刻并不是一个“人”,或者说在某种特定的状态下,人可以剥夺其他人的生命。这种特殊情况会降低“人不能剥夺其他人生命”这个逻辑的严谨性。

而稀释每个参与者的参与度,则可以降低这种逻辑被滥用的情况。在我的理解里复杂化死刑过程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个。


user avatar   chuang-shi-shen-6-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得不说,徐峥是中国最没创意的导演。

首先依旧沿用囧这个字,继续拍电影,国内徐峥属于首例,而谁又能记得,人在囧途的导演并不是徐峥,而是香港导演叶伟民,而这位香港导演也没想到,自己当初拍脑子一热的电影,竟然在后来被一直沿用下去,在徐峥的导演下,获得了12.67亿票房。让演员徐峥蜕化成导演徐峥,并且一跃步入了亿元票房俱乐部。

但,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不管是人在囧途还是如今的囧妈,剧情与人设是否雷同。

同样的商业精英,同样的中年危机,同样的要孩子核心,同样有个把男主折腾到崩溃的男二或者女二。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看到冯巩,就知道对方会说我想死你了,看到蔡明就会联想到恶毒老太太。

一个系列电影拍的没有任何新意,甚至让人摸不到头脑,为什么一定要坐六天六夜的火车到俄罗斯,为什么当妈的控制欲那么强,为什么儿媳妇会毅然决然的要离婚。全部没交代。

很多情节极其牵强,这种问题从泰囧就已经出现了,而且一直沿用至今,而且老梗不停的玩,手机一定掉水里,绝对没信号,走错房间被打,男主一定是科技研发者,但绝不说明研发什么。

2020年了,徐峥的电影如同那个囧字一样过时。且很多创意,还都是人在囧途玩剩下的。

徐峥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年版的郭敬明,他把自己的精明隐藏了起来,用自己的一招鲜经验加以包装,最后再加点烂鸡汤,炖巴炖巴端到大家面前。

你喝第一口会觉得是那个味道,出门还在想第一次喝它时候的感觉,时间一久,你会幡然悔悟,“呀,这老小子怕不是骗我钱吧!”

没错,他应该也明白,囧这个系列,到囧妈也就到头了,再也不会有什么新意了。

如果放在春节档,肯定能收割一波压岁钱,但谁曾想到今年肺炎闹得人心惶惶,所有贺岁档均已下架,公共区域全部关闭。

但徐峥就是运气好,这一点从泰囧开始就凸显出来,当初泰囧为啥高票房,真是得益于同行的衬托,同期上映的不是苦大仇深就是发人深省,唯有一部泰囧脱颖而出,在大家报复性观影中,它夺得了当年票房冠军。

这次也是,在春节档全面撤退的情况下,竟然版权卖给了今日头条,既不用被大家吐槽江郎才尽,也不用担心票房,估计这片真上映,连6亿都达不到,大门不出,就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说徐峥是当代锦鲤,实在找不出别的形容词。

至于为什么选择网络平台,实话实说,这一点倒是不怨,看过电影的均知道,这基本上是个网大,甚至还到不了我和我的祖国中的质感。

但谁让人家免费,要饭还嫌饭馊可要不得,毕竟我国人民薅羊毛还薅不过来。

大过年的,看个乐得了,谁让我们不能出门呢?


user avatar   bai-yun-long-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知道,我要是知道了,我应该能成当代耶稣吧。。

人类最大的渴望就是弄清生死问题,而生死问题的关键就是意识是什么?意识是不是独立与肉体的?到底是肉体产生了意识,还是意识附加与肉体?

目前的人类只是从经验推理方面感觉到,意识不等同于记忆,因为有失忆的人在,人失去了记忆,他的意识还是他的意识。而医学上知道大脑如何储存记忆,但却弄不清意识和大脑彼此之间是如何结合的。

主动的思想,叫意识,因为人可能因为意识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人的行动不全是条件反射。那么动物有意识吗,猫狗,大约是有意识的,因为他们有很多类人类的动作。那么鱼有意识么?咱们又不知道了。昆虫有意识吗?咱们也不知道。

是不是低级动物的大脑无法有意识,只能做出对环境的反射性行为,还是说低级动物也有意识,只不过智商太低,这种意识做出的主动行为选择过于有限?

别的回答,我可以用陈述句,但这个问题,我只能这样不断罗列问句。。。

因为人类真的搞不清这些问题,如果搞清了,人也许就可以参透生死。




     

相关话题

  怎么看待微博头条#严惩恶魔女童李某某#? 
  为什么说美国死刑成本更高?而终身监禁成本更低?是怎么算的? 
  各位(无论男女)对强奸案件司法中“不等于不”规则的看法是什么? 
  曲婉婷之母张明杰一审获无期徒刑,你有什么想说的?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能否将死刑犯植物人化,从而代替死刑? 
  河南「玛莎拉蒂撞宝马案」宣判,主犯被判无期徒刑,如何看待这一判决结果? 
  如何看待村支书雇凶撞死举报者获死刑后上诉:「希望网开一面,少杀慎杀」? 
  怎么看待近来300起杀妻案只有6起判了死刑? 
  为什么近代欧洲人会去死刑现场观赏,甚至带着小孩? 
  西方国家为什么反对死刑,反对死刑的理由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同济大学的交通学院和湖南中南的土木西南交大的土木哪个更值得考呢?
下一个讨论
脂20减脂原理?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