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统治阶级一向这么没有骨气,从来就这么无耻。靖康的问题并不是统治阶级没有骨气,而是统治阶级没有脑子。
往前说大唐广德元年吐蕃内犯,唐代宗扔了长安自己跑路,这行为很有骨气吗?
往后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一路跑到陕西,回过头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行为很有骨气吗?
说打包老婆,唐明皇倒是带着杨贵妃一起跑路了,可惜跑到半道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了,这就不无耻了?
唐僖宗不仅跑路,而且还要假惺惺地去责备被黄巢抓去淫辱的女子说你们奈何从贼呢——废话,你一个皇帝都跑路了难道让一帮女眷去跟黄巢互殴?不是被逼无奈难道还是喜欢从贼么!这就不无耻了?
黄巢死,时溥献其姬妾。僖宗宣问曰:“汝曹皆勋贵子女,何为从贼?”其居首者对曰:“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戮之于市。
所以说,统治阶级无耻、没骨气才是正常的。像崇祯那种死心眼的,非要留下来看事不可为自己在树上吊死,才是统治者中的少数。毕竟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赵构——就是后来的宋高宗——在靖康之初表现可圈可点,在敌营怒斥金兵,与敌酋谈笑风生,当时看着比钦徽二宗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会姚平仲劫寨,敌人以用兵责使者。张邦昌恐惧流涕,王止之曰:『为国家,乃忧身耶?』敌人莫不嗟叹,斡离不由是畏惮,不欲王留,更请肃王。及归都,人争迎观之。上喜甚,赐予良渥。————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结果当了皇帝之后怎么样?
臣构言:窃以休兵息民,帝王之大德——宋主赵构上大金皇帝誓
又宿州之战,高宗已逊位。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备担索——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七·本朝一
所以说,你指望统治阶级一个个即勇敢又强壮、即聪明又英俊,在危难之际都能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那是不切实际的。遇到危险时保存自己、然后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才是常态,所以靖康之变时徽宗想着跑路,无耻是无耻了一点,但也算是个比较常见的思路——别忘了,当时宋真宗在澶渊之战前也差点玩了这么一手。
可问题在于你跑路没问题,人家跑路之后要么是组织防御反击,要么是打探消息去议和,结果大宋这两位的操作愣是与众不同——徽宗跑路了之后在东南搞小朝廷,要另立中央
奉道君圣旨:杭、越两将将兵、江东路将兵及逐州不系将兵及土兵、弓手等,未得团结起发,听候指挥使唤,先具兵帐申奏。仍札下镇江府、扬、泗州照会。如已差发过人数,并截留具奏——靖康要录笺注
然后钦宗表示攘外必先安内,咱们还是跟金军谈谈吧——注意,从这个时候开始,钦宗的主要精力就开始转到跟徽宗内斗上去了。而金军攻城不下也开始倾向于跟钦宗搞一波交易,两方一拍即合,恍如嫖客遇见妓女,迅速开始了接触。
上顾宰执,未有对者。李纲请行,上不许,曰:『卿方治兵,不可。』命同知枢密院事李棁奉使,郑望之、高世则副之。既退,棁与望之再对,上云:『若及割地,则多与岁币,增三五百万不妨。』望之次论及犒军金银,可许银三五百万两。——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银三五百万两,这是钦宗的“诚意”,而这诚意,在金军看来还不够,金军想要多少呢?
斡离不约见之,引李邺、沈琯于其坐后,需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牛马万匹、衣缎百万匹,割太原、中山、河间三路地,并欲宰相、亲王为质
开条件当然要跟武力胁迫一起来,金军是明白这个道理的,然而搞笑的是,金军为了多讹点钱发起的攻势并没有取得十分理想的战果——这就很尴尬了。
是日,敌移壁开远门。乙亥,敌攻通天、景阳门一带甚急,又遣游骑四出,抄掠畿县,惟东明、太康、雍邱、鄢陵、扶沟仅存,敌耻小邑不破,再益骑三千,急攻东明。京东将董有邻率众拒之,斩首十余级,最后得金环者,三太子也。——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就在这种一片大好的形势下,钦宗表示……我愿意接受你们开出的条件!投降派一片欢呼,纷纷表示皇上圣明。
大家一下子都懵圈了,以李纲为代表的主战派当然不干,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在钦宗的主持下,和议被迅速的通过了,只有几个细节处被修改了一下下,比如说那个“宰相、亲王为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变成了“遣亲王、郡王各一人,至河即还。宰相候交物了及拨地毕日,可还也。”而被派出去的这位王爷,就是咱们未来的高宗皇帝,赵构。
李纲在这个过程中的话语权被逐渐削弱,对钦宗而言,他的首要任务是打发走金军,然后赶紧解决徽宗的问题。而对投降派的百官而言,掏的又不是自己口袋,何苦不答应呢?李纲争来争去,最后只能勉强扣下割地诏书先不发,准备等勤王军都进场以后再反推过去。
于是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下,勤王军进场了。
正月二十一日,开封周边勤王军多达二十余万,其中包括种师道与姚平仲所帅西军。而金军数量不过六万,于是金军开始收缩兵力进行防守了。
统制马忠以勤王兵至京师,熙河路经略使姚古、秦凤路经略使种师中及折彦质、折可求、刘光国、杨可胜、范琼、李宝诸路勤王兵至京师。诸路勤王兵号二十万到京师,夜间人心稍定。——三朝北盟会编
然而不出意外的,钦宗又一次搞出了幺蛾子。
首先是死活都不肯统一军队指挥权,以种师道任宣抚使,节制开封城外兵马,以李纲节制城内兵马,使得双方指挥权分散,无法互相呼应。
然后再种师道、李纲都主张面对战斗力很强但数量较少的金兵采用稳扎稳打的策略时,非要采取姚平仲急于求成的偷袭方案,孤注一掷,兵行险招。
先是朝廷大臣皆主和议,唯李纲非之。及种师道至,议论与纲同,上意颇和。又姚平仲以士不得速战,有怨言达於天听。上一日遣使伍辈,促种师道战。师道奏请召大臣熟议之。君子谓师道主张不定,其意在乎败则分谤也,乃与李邦彦、李纲、吴敏同对於福甯殿,皆言可击。
上问兵期,师道请过春分节。上以为缓,乃密遗平仲及杨可胜等取二月丁酉出兵,动牟驼冈大寨。
可胜奏曰:“此行决危,又恐失国家遣亲王、宰相和议之信。臣欲作奏检藏怀中,具言臣不候圣旨往击贼。”上许之。
是日也,用术士楚天觉克择劫寨之日,漏语於数日之前,都人户户知之。又植三大旗於开宝寺旁,皆书为御前报捷字,仍於封邱门。上张御幄,以俟车驾,临受俘获。都人填隘於衢路,侍捷音。
平仲、可胜等以兵七千出城,金人空其寨,伏铁鹞子兵以掩官军。平仲等大败,可胜被执,夜漏犹未尽。——三朝北盟会编
嗯,勤王军没到就怂得要马上投降,勤王军一到就“一日遣使伍辈”要求赶紧决战,袭营搞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这没有不输的道理好么?
而一心想速胜的钦宗,见到大败之后是什么反应呢?他马上把责任推给了李纲,声称这次大败都是李纲的锅,直接把李纲给免了!然后让人带着割让三镇的诏书赶紧到金营谢罪!
开封城里的军民对这事反响极其强烈,觉得官家你是不是有病?就这么几个能干事的你竟然整天想着免他的官?所以在大家的请愿下,李纲官复原职——请注意,这次请愿差点打死了钦宗当时的宰相李邦彦,所以开封城中军民的作战意愿也就可见一斑了。
由于姚平仲损失的人马其实并不是很多,所以宋军此时依然占据着战场的主动形势。而金军虽然大胜一场,却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处于劣势了,而既然割让河北三镇的诏书也搞到手了,那何苦在开封城下等着被围歼呢?于是金军开始准备撤了。
丙午,金人退师。初,斡离不长驱犯阙,无与敌者。自四方勤王之师大集城下,我势已振,即有惧心。既得三镇诏书及肃王,至不候金帛数足,遣使告辞,就军中锡宴,遂行。————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此外,咱们还得多句嘴。姚平仲偷家不成被反杀,是不是说明宋军就绝对不是金军的对手呢?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的,如果宋军真的是见到金军的面就走不动道,那么金军早就一鼓作气推平开封城了——就算我攻不下城来,那么我把你开封周围的二十万宋军都怼一遍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吧?大家觉得要是这些勤王部队都被怼了,金军还会撤退不?钦宗会不会开出更高的价码来求降?
实际上,宋军是进攻不足,防守有余的。
李纲会行营左右军将士,质明出景阳门,勒兵于班荆馆、天驷监,分命诸将解范琼、王师古等围。敌骑出没鏖战于幕天坡,斩获甚众,复犯中军。纲亲帅将士,以神臂弓射却之。————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强调钦宗的缺心眼决定在整个北宋灭亡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原因,越是在这种微妙的时刻,统治者的决策就越能影响到战争的胜负。假如钦宗稍稍聪明一些的话,他就应该放手让种师道、李纲这些人施为,然而他却一再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北宋的全面溃败。
前面咱们说了,钦宗此时的工作重心是迎还徽宗,那么你既然要迎还徽宗,势必要先打发金军对吧?这就是为什么钦宗如此迫切的想同金军媾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既然想媾和,那么李纲等人待金军撤退时衔尾追袭的计划自然也被否定了。
不过这不是最缺心眼的。
最缺心眼的,是这边金军刚撤,那边钦宗就准备把和约给吃回去了。
壬午,诏曰:“朕承道君皇帝付托之重,十有四日,金人之师已及都城。大臣建言捐金帛,割土地,可以纾祸。赖宗社之灵,守备弗缺,久乃退师。而金人要盟,终弗可保。今肃王渡河北去未还,宗翰深入南破隆德,未至三镇,先败元约,及所过残破州县,杀掠士女。朕夙夜追咎,何痛如之!已诏元主和议李邦彦,奉使许地李棁、李邺、郑望之,悉行罢黜,又诏种师道、姚古、种师中往援三镇。朕唯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且保塞陵寝所在,誓当固守,不忍陷三镇二十州之民,以偷顷刻之安。与民同心,永保疆土,播告中外,使知朕意,仍札与三镇帅臣。”——续资治通鉴
如果不把钦宗的行为跟徽宗放到一起看,我们就会觉得这个时候的钦宗脑子简直是进水了——这边要撕毁和约,那边打压主战派,甚至在西路金军表现出南下的势头时还以三镇为条件要去议和!然而假如看看此时徽宗的举动,这些事情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时用事者言道君将复辟于镇江,人情危骇。——续资治通鉴
这还不算,最要命的是徽宗作为一个在野党,忽然开始唱高调了!李纲去请徽宗还朝时,徽宗说了这么一番话:
道君曰:“敌退,师方在河,何不邀击?”纲曰:“以肃邸在敌营故。”道君曰:“为宗社计,岂复论此!”——三朝北盟会编
对于钦宗来说,这个时候假如自己不摆出一副跟金军战斗到底的姿态,那么他迎还徽宗的时候就会面临执政合法性不足的问题,所以割让三镇的诏书他必须要吞回去——然而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他依然是那个不知兵事,恐金症严重的皇帝,所以他理所当然的也不会支持主战派提出的种种合理建议。不过在表面上,他依然要做出一副收复失地的样子来给天下人看,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政治筹码。
钦宗为了把徽宗哄回来可谓手段用尽,软硬兼施。这个过程十分精彩,简直可以拍一部古代版的纸牌屋,不过由于过程实在是过于冗长,所以咱们先略过不表。反正经过了小一个月的扯皮之后,徽宗终于还朝了。
我打算详细说说的,还是钦宗在对金战略上的一系列缺心眼举措。
首先是东路金军撤退之后不到一周,种师道就靠边站了。
癸丑,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中丞许翰言师道名将,沈毅有谋,不可使解兵柄。帝谓其老,难用。——续资治通鉴
然后精彩的来了——咱们说过,金军分的是两路对吧?东路军冒进打进来了,西路军可还在太原城下围城呢,结果东路军这一撤,西路军听说他们在开封城下抢了个盘满钵满,坐不住了,分兵也南下了。
这就尴尬了!你觉得天下太平让人家靠边站了,现在金军又来了,你怎么办?
没办法,再把人家请回来吧……
粘罕(改作尼堪)兵据大行山瞰河津朝廷大骇乃命种师中姚古出河东河北。——三朝北盟会编
金人次高平,举朝震惧。命统制官郝怀将兵一万屯河阳,扼太行、琅车之险,以种师道为河北宣抚使,驻滑州,以姚古为制置使,总兵援太原,以种师中为制置副使,援中山、河间诸郡。——续资治通鉴
由于西路军的威胁,所以种师道这些人勉强被钦宗拿来堵了一阵子枪口——不过堵枪口归堵枪口,兵可还是没额外派给你的,不过考虑到当时勤王的诸路兵马质量堪忧,种师道本身的带来的部队可能是大宋最能打的队伍之一,这个其实也还不算是特别大的问题。然而到了二月底,西路军终于也被所谓的割地议和给忽悠走了,而三月末开始,姚古这些人开始连续收复失地了。
宗望攻中山、河间,两镇皆固守不下。师中因进兵以逼之,宗望遂北还。——续资治通鉴
二十四日庚寅姚古收复隆德府。
二十六日壬辰姚古收复威胜军。——三朝北盟会编
姚古收复失地,是因为西路军退去之后又开始专心围困太原了。所以这种收复失地本身就是象征性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的。这种事姚古明白,种师道明白,但是钦宗……不知道他明不明白,反正到了四月中旬,竟然有人开始跳出来谴责姚古等人延误军机、要求军法从事了!
右谏议大夫杨时论姚古不救太原:……姚古节制诸将拥重兵躬自逗遛不进宜诸将皆无肯用命也。臣尝论姚古逗遛请以军法从事——三朝北盟会编
很显然,前几天还怕金兵怕得要死的满朝文武忽然之间就意识到我大宋NO.1,金军不过一群跳梁小丑,不堪一击。所以在催促姚古等人进军的同时,朝廷竟然还否定了种师道提出来的防御计划。
师道请合关、河卒屯沧、卫、孟、滑,备金兵再至。朝论以大敌甫退,不宜劳师以示弱,格不用。——宋史
当时的战场形势下,战略相持对宋军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天气已经开始渐渐炎热了,历来夏季作战就是辽金等国的弱项,西路金军本来就久攻太原不下,士气已经没那么高涨了,而主帅甚至已经开始避暑了,所以再等两天,大家准备好了之后再决战是个很合理的选择。然而这时候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朝中仅有的一点主战力量竟然等不及了!他们觉得现在就是大家一起上去一波带走金军的这么个形势,等?再等金军跑了怎么办?
粘罕至太原,悉破诸县,为锁城法困之,内外不相通。姚古虽复隆德、威胜,扼南北关,而不能解围。于是诏师中由井陉道出师,与古掎角,进次平定军,乘胜复寿阳、榆次,留屯真定。
时粘罕避暑云中,留兵分就畜牧,觇者以为将遁,告诸朝。知枢密院许翰信之,数遣使督师中出战,且责以逗挠。——宋史
河北制置使种师中军于真定枢密许翰怒其不进檄书一日六七至有逗遛玩敌之语。——三朝北盟会编
为什么许翰这么急着让种师中他们进军?因为朝中已经快要没有主战派立足的余地了!除了李纲和许翰这些人意外,其他人的工作重心完全没有放在军事上,而是一心一意的在搞政治斗争。而李纲在徽宗还朝之后,其最后一点利用价值终于也被榨干了,开始被迅速的边缘化,所以主战派唯一的希望,就是赶紧收复太原,用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
时北兵已去,太上还宫,上下恬然,置边事于不问。纲独以为忧,与同知枢密院事许翰议调防秋之兵。吴敏乞置详议司检详法制,以革弊政,诏以纲为提举官,南仲沮止之。——宋史
在等死与找死之间,最终主战派选择了孤注一掷。而这次冒进的结局就是种师中兵败身死,姚古军一溃千里。而失败的过程也是相当的戏剧化:
约姚古及张灏俱进,而辎重赏犒之物皆不暇从行。师中抵寿阳之石坑,为金将完颜和尼所袭,五战三胜,回趋榆次,至杀熊岭,去太原百里。姚古将兵至威胜,统制焦安节妄传宗翰将至,故古与灏皆失期不会。师中兵饥甚,敌知之,悉众攻右军,右军溃,而前军亦奔。师中独以麾下死战,自卯至巳,士卒发神臂弓射退金人,而赏赉不及,皆愤怨散去,所留才百人。师中身被四创,力疾斗死。……金乘胜进兵迎古,遇于盘陀,古兵溃,退保隆德。事闻,赠师中少师。
首先是“辎重赏犒之物皆不暇从行”,导致最后粮草补给供应不上,连给军士的卖命钱都拿不出来,以至于最后种师中的直属部队都“愤怨散去”;然后是姚古的部下因为畏战而导致姚古军未能按时进入既定攻击位置,最终被金军乘胜大破,这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的一件大悲剧。
最终干掉种师中的是完颜活女,可以说是当时金国将领中的超新星,这哥们是完颜娄室之子,17岁就被金太祖赞为“他日必为名将。”,后来历京兆尹,封广平郡王,以正隆例,改封代国公,进封隋国公的一代猛人。不过当时活女过于年轻,像“其攻济州,败敌八千”、“以兵三百,败敌二千”这样的战功都是在对辽战场上取得的,而种师中,则是他在北宋打出名声的第一个祭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很难说姚古军的徘徊不前其中没有姚氏与种氏斗气的成分在里面。之前姚仲平在开封保卫战中提出的奇袭冒进方案,就有与种氏兄弟别苗头的动机在里面。
种氏、姚氏皆为山西巨室,平仲父古方以熙河兵入援。平仲虑功名独归种氏。乃以士不得速战为言达于上。——宋史
不过无论如何,这次大败都意味着宋军暂时在太原方向失去了进攻能力,那么北宋朝廷又是个什么反应呢?
朝廷的反应是……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把李纲给我扔到河北主持战事去!
由于徽宗已经还朝,所以钦宗一方面把自己曾经许诺过的“厚待”全都吃了回去,直接把徽宗变相软禁了起来;另一方面全力发动文化大革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批斗高潮,朝中乌烟瘴气,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由于徽宗亲信的大臣像童贯、蔡京这些人早就在开封保卫战期间因为群众反响太过强烈而被贬得贬,杀得杀,基本都已经没了实权。所以徽宗还朝之后钦宗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对徽宗的人身控制上。他先是把徽宗身边的内侍来了个大换血,使徽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耿南仲建议尽屏其左右,于是内侍陈思恭、萧道、李琮、张见道十人并行贬黜,不许入门。敢留者斩。——三朝北盟会编
然后变相把徽宗监控了起来,不仅亲自为徽宗安排了政治觉悟高、革命意识强的服务人员,还要求他们早请示晚汇报,实时向自己汇报徽宗动向。到后来为了断绝徽宗收买人心的可能,甚至连徽宗赐给内侍的财物都要上报组织,统一回收。至于接见大臣?那更是要在严密监控之下进行了!
全忠孝大节者……分日请见上皇,以备顾问,开谕圣意,庶几究性命之至理,以适其悠游无事之乐——宋朝诸臣奏议
令提举官日具太上皇帝起居平安以闻——宋史
而另一方面,就是在朝廷上全面清除徽宗的影响力。钦宗用的是最方便也最简单的一招——党争啊!炮轰王安石啊!给司马光翻案啊!
由于蔡京主政时,朝中多为变法派发声,因此通过对改革的全面批判,钦宗很快就确立了新的话语权——不过这个也不是咱们这篇文章的重点,大家只要知道,此时的朝廷内部一直在忙着扯淡,这就够了。咱们还是转过来说说被踢到河北的李纲在干嘛。
时太原围未解,种师中战没,师道病归,南仲曰:“欲援太原,非纲不可。”上以纲为河东、北宣抚使。纲言:“臣书生,实不知兵。在围城中,不得已为陛下料理兵事,今使为大帅,恐误国事。”因拜辞,不许。退而移疾,乞致仕,章十余上,不允。——宋史
李纲在夹缝中艰难的求生存。到了河北把种师道替下来以后李纲先是砍了导致种师中兵败的罪魁祸首之一焦安节,然后收拾了姚古,开始整顿防务。这时候李纲表示自己发现了一个盲点。
那就是为什么自己作为一个制置使,手底下却没人可管呢?
宣抚司兵仅万二千人,庶事未集,纲乞展行期。御批以为迁延拒命——宋史
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然而李纲在这种环境下还是爆发出了惊人的能力——我自己练兵,成不?
很遗憾,中央已经决定了,不成!
李纲留河阳十馀日,练士卒,修整器甲之属,进次怀州,造战车,期兵集大举;而朝廷降诏罢减所起兵。纲上疏……疏奏,不报,趋赴太原。——续资治通鉴
这还不是最绝的,最绝的是不仅不给你兵,不让你练兵,而且还不给你其他部队的节制权!不爽?不爽不要玩!
纲乃遣解潜屯威胜军,刘韐屯辽州,幕官王以宁与都统制折可求、张思正等屯汾州,范琼屯南北关,皆去太原五驿,约三道并进。时诸将皆承受御画,事皆专达,进退自如,宣抚司徒有节度之名,多不遵命。纲尝具论之,虽降约束,而承受专达自若。——续资治通鉴
御批日促解太原之围,而诸将承受御画,事皆专达,宣抚司徒有节制之名。纲上疏,极谏节制不专之弊。——宋史
所以现在我们就能清楚的认识到当时的北宋朝廷究竟有多不想打仗了。虽然李纲作为主战派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军民的意愿,但以钦宗为首的主和派几乎可以从各种地方来对李纲掣肘,如果这样李纲还能打赢,那也就没什么天理可言了。
于是在朝廷愉快的掣肘下,太原城终于坚持不下去了。钦宗也终于找到借口把李纲彻底踢开了。
以宣抚使屯于怀州也,诸将皆败,太原失守,纲将士多叛去,金人乘之,遂大败而还,上怒遂罢纲,使知扬州。——三朝北盟会编
有意思的是,李纲最后被弹劾的“十大罪”里,兵败只是理由之一。这“十大罪”中的大部分罪名都是李纲在两宫间生事、声称自己对太上皇禅位有功、跟蔡京等人私下勾结以及最搞笑的“善归于己,过归于君”——李纲妄称宋钦宗之所以死守开封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死谏所致。不过最主要的罪名,还是所谓的“专主战议,丧师费财”。
钦宗彻底毁掉了翻盘的最后一丝机会,接下来他要表演的,就不止是愚蠢了。
李纲走了,北宋朝中的主战派基本消失殆尽。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金人又南下了。
金军南下的根本原因是你割让了三镇又反悔,而直接原因则是钦宗这些人又蠢又坏的缺心眼举动,比如好死不死的非要去勾搭辽国余孽,共同商议夹击大金之类的。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三镇。
萧仲恭使宋还,以所持宋帝与耶律余睹蜡书自陈。——金史
金人既得萧仲恭所上蜡书,会麟府帅折可求又言西辽在西夏之北,欲结宋以复怨于金,吴敏劝帝致书西辽,由河东之麟府,亦为宗翰所得,复以闻,于是决计南伐。丁未,以宗翰为左副元帅,宗望为右副元帅,仍分两道,宗翰发云中,宗望发保州。——续资治通鉴
李纲走了以后种师道接了他的班,两人在靖康元年犹如走马灯一样你上我下,这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钦宗他们手里的牌真的不多了。
钦宗对金军又一次南下这事很快做出了回应,其实这回应相当简单,那就是认怂——三镇对吧?我给你不就得了么!要钱是吧?我给你啊!
先是遣刘岑、李若水分使金军以求缓师。岑等还,言宗望索归朝官及所欠金银,宗翰则不言金银,专论三镇。庚申,乃遣王云往,许以三镇赋入之数。——续资治通鉴
钦宗觉得自己的做法没毛病,宋军“屡战屡败”,种师道刚刚又丢了真定府,不议和,这仗怕是没法打下去了。不过这里有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
从始至终,你就没做过战斗准备好么?
及边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金人佯许而攻略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好问言:“彼名和而实攻,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何也?请亟集沧、滑、邢、相之戍,以遏奔冲,而列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疏上不省。金人陷真定,攻中山,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宋史、
而跟北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军此时完全吸取了第一次开封保卫战中的教训,不仅稳扎稳打把自己攻占的地盘连成了一片,还十分聪明的准备分兵去拦截西军。从始至终,金军的战略意图都十分明显,那就是直接打到开封去。所谓的“议和”,此时只是一个障眼法。
如果刨除钦宗君臣宛若智障一样的表演,单单就河东与河北诸地的军民表现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些人的抵抗意志还是十分强烈的。也就是说,此时北宋在这些地方依然有市场。而金军也并远没能够控制住整个河东与河北地区,仅仅是将占领区连成一片,避免了之前孤军冒进的形势出现。
邈始视事,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民恃邈为固,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而新集之兵皆无斗志,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刘韐,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宋史
金人攻汾州,知州张克戩毕力扞御,城破,犹巷战,不克,乃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门死者八人。兵马都监贾亶亦死之。——续资治通鉴
在这种情况下,北宋朝廷里的这些人就像脑抽了一样,不断的削减防务,甚至要求前来救援的兵马返回原地,整个过程之匪夷所思让人瞠目结舌。在这个过程中,钦宗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所谓的议和上,根本就没有丝毫与金军作战的准备。
金师日逼,南道总管张叔夜、陕西制置使钱盖,各统兵赴阙。唐恪、耿南仲专主和议,亟檄止诸军勿前。辛卯,遣给事中黄锷由海道使金议和。
时既遣使讲和,金人阳许,而攻略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续资治通鉴
而种师道在干嘛?种师道被钦宗召回了。这位老将没过多久就病逝了,北宋能用的将领又少了一位。这个时候钦宗跟徽宗之间的勾心斗角竟然还在神奇的继续着!两个人之间的猜忌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就在十月份,这对奇葩父子之间的隔阂已经到了要提防对方下毒的程度了。
至是天甯节诣龙德宫上寿上皇满饮乃复斟一杯以劝上而大臣有蹑上之足者上坚辞不敢饮而退上皇号哭入宫翌日置黄榜於龙德宫前捕间谍两宫语言者赏钱三千贯白身补承信郎自是两宫之情不通矣。——三朝北盟会编
所以为什么最后金军打到开封之后就把二帝给一锅端了?根本原因是这俩奇葩之间根本就一丝信任都没有,所以钦宗在形势危急,徽宗主动提出自己可以出去搞一个融在备份的时候果断否定了个这个决议——开玩笑,你再出去另立个小朝廷怎么办!
请大家记住这个时间节点:靖康元年十月。从这个时候开始,北宋在这场战争中的颓势已经彻底不可避免了,朝中的主战派基本上是死得死,贬得贬;北宋方面除了求和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的战争准备;而金军在口头上表示同意和谈,却一天都没有放缓南下的步伐。这个过程中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许多战斗中,试图抵抗的宋军将领都要众筹粮草兵马,宋军在自己的领土上抵御外敌,竟然会面临补给不够的问题。而朝廷则一次又一次的掏出大笔金银来向金军示好。
就在同时,金军渡过黄河,兵锋直指开封。十一月二十二日,金军表示要“以河为界”,重新划分国界,十一月二十四日,金军抵达开封城下——不仅如此,金军还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分兵调头奔西边截断宋朝西北军的支援去了。
那么现在开封城下的金军有多少人呢?
根据《三朝北盟会编》的记载,开封城下的金军“约十万众”,而根据《靖康要录笺注》的记载,则是“约二十万众”另外,还有一支五万人的队伍占领了潼关,截断了西军的救援通道。不过开封城下的这些金军,并不全都是由女真人组成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路劫掠百姓来充数的。
开封城中的守军此时有七万人左右,而钦宗终于想起来应该叫人来救自己了,下诏天下勤王。钦宗一直以来的作死行为终于开始体现出它的作用了——金军惊喜的发现,自己上次攻城时候留下的抛石机炮座竟然都没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北宋方面竟然连一丁点的预防措施都没做!
当时的一首民谣很形象的说明了当时的朝廷都在干些什么:
不管太原,却管太学; 不管防秋,却管《春秋》; 不管炮石,却管安石; 不管肃王,却管舒王; 不管燕山,却管聂山; 不管东京,却管蔡京; 不管河北地界,却管举人解免; 不管河东,却管陈东; 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
不过即使是这样,金军还是没法打下开封城!即使是后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金军主帅放言这场雪犹如“平添十万精兵”的时候,金军依然没法打下开封城!作为北宋经营多年的都城,开封城表示自己撑得住!
那么开封城最后是怎么破的呢?
答案很简单,我在其他回答中曾多次提到过这个事:钦宗在城中病急乱投医,竟然信了江湖骗子的话,让一位名叫郭京的“大仙人”组织了一支六丁六甲神兵上阵杀敌,为了确保大仙人施法成功,竟然还撤下城防,让仙人临敌。结局可想而知,所以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在钦宗不懈的作死下,开封城终于破了。
我第一次知道这事的时候都没敢信。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读丘浚《感事诗》,有“郭京杨适刘无忌”之语,于市人中访得无忌,龙卫兵中得京。好事者言京能施六甲法,可以生擒二将而扫荡无余,其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朝廷深信不疑,命以官,赐金帛数万,使自募兵,无问技艺能否,但择其年命合六甲者。所得皆市井游惰,旬日而足。有武臣欲为偏裨,京不许,曰:“君虽材勇,然明年正月当死,恐为吾累。”其诞妄类此。敌攻益急,京谈笑自如,云:“择日出兵三百,可致太平,直袭击至阴山乃止。”傅与何栗尤尊信,倾心待之。或上书见傅曰:“自古未闻以此成功者。正或听之,姑少信以兵,俟有尺寸功,乃稍进任。今委之太过,惧必为国家羞。”傅怒曰:“京殆为时而生,敌中琐微无不知者。幸君与傅言,若告他人,将坐沮师之罪。”揖使出。又有称“六丁力士”、“天关大将”、“北斗神兵”者,大率皆效京所为,识者危之。京曰:“非至危急,吾师不出。”栗数趣之,徙期再三,乃启宣化门出,戒守陴者悉下城,无得窃觇。京与张叔夜坐城楼上。金兵分四翼噪而前,京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京遽白叔夜曰:“须自下作法。”因下城,引余众南遁。是日,金人遂登城。——宋史
然!而!就算到了这个时候,北宋依然有可能避免靖康之难的命运!金军登了城之后尴尬的发现自己仅仅能够登城而已,开封城里的军民群情激愤,要跟金军决一死战,为了避免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金军竟然得在开封城头上修防御工事,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反推回去。
金人尽得四壁乃伐城上材木并斫取柜板作障反蔽城内驳驾貔篱巴皆回之内向城外尽作慢道城丙则系为吊桥不三四日皆备初破城贼(改作敌)下令纵火屠城何率百姓欲巷战其来如云:由是金兵不敢下乃唱为和议人心稍安京城十六门皆为番兵占守吾兵无一人在城上者当日早班直及诸处军夺万胜门奔走者四万许人。——三朝北盟会编
那么钦宗在干嘛?钦宗在一如既往的……防备着徽宗,他把徽宗从宫外接到了大内,严密的看守了起来。而整个靖康之难中最令人无法置信的一幕,马上就要发生了。
遣带御器械王球领殿内带甲亲从官一百人,迎奉太上皇帝入居延福宫——靖康要录笺注
攻城不下反而在城墙上变成了防守方的金人重新提出了和议,金军表示为了展现诚意,你们让太上皇出来跟我们唠唠吧。钦宗表示那哪成啊!万一你们另立中央了多尴尬,不就是唠唠么?我跟你们唠!
何栗、郓王楷诣军前请和,二帅谓栗、楷曰:『自古有南即有北,不可相无也。金人所期,在割地而已。』又欲邀上皇出郊。栗回,道金人意。上曰:『上皇惊忧已病,不可出。必欲坚要,朕当亲往。』……诏曰:『大金坚欲上皇出郊,朕以宗庙生灵之故,义当亲往。咨尔众庶,无致惊疑。』辛酉,车驾诣青城——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咱们姑且先说到这——因为这一出城,事情就算是彻底完蛋了。钦宗的想法是你们要是帮着徽宗复辟了怎么办?所以还是我亲自去跟你们谈吧,结果羊入虎口(最缺心眼的是他竟然还去了两次),人家提什么条件你就得答应什么条件,别说让你打包老婆姑娘了,就算是把老娘卖了也不由得你不答应(讽刺的是,确实卖了……)。
然而从始至终,这是无耻的事么?这明明就是蠢的问题好么!两次开封保卫战的过程中但凡这爷俩有一点智商在线,老老实实地组织一下防御这事情也不至于要到大家打包老婆孩子的地步啊!
所以在批评钦徽二宗的时候,请务必抓住问题的重点,他们的主要问题是蠢!是蠢!是蠢啊!
你就记住一句话:
靖康之变为我们雄辩地证明了:国家并非对事情没有办法,但统治阶级阻碍了办法的实施。
前面 @丧心病狂刘老湿 已经说的很好了,统治阶级一向就是这么没骨气,从来就是这么无耻。
就算是在靖康之变中灭亡北宋的金朝,难道你以为他们执政后就会吸取教训,越做越好吗?不,人家十三世纪纪念季经典再放送,原汁原味的1211年靖康之耻活动复刻。
新旧活动内容对比如下:
北宋 | 金朝 |
---|---|
违背百年宋辽友好,为了燕云背刺辽朝 | 臣服百年属国西夏被蒙古攻击,国君居然打算隔岸观火 |
得了燕云你也没守住啊,金军轻易拿下 | 居庸雄关一夕而破 |
张觉投宋,结果被送了人头 | 草原离我们近的部落,不管是否忠于我,先打一顿再说 |
宋:我怕是修了个假溏泺 | 金:我怕是弄了个假界壕 |
得辽朝降将郭药师不能安抚,其人率军再叛 | 糺军不能利用,使其全部投靠铁木真,契丹人投蒙成群结队的 |
第一次开封被围期间,金军不费力气拿到了开封郊外天龙苑万匹良马 | 野狐岭之战前放弃口外三州,损失群牧所良马四十万匹 |
徽宗与钦宗暗地里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最后一起冰城单程票 | 咱大金比较耿直,勾什么心啊,完颜永济、纥石烈执中、术虎高琪、完颜珣请开始大逃杀表演 |
第一次靖康之围,满脑子只有和谈,尽快把女真人送走 | 三路抄略后,满脑子只有和谈,尽快把蒙古人送走 |
女真人撤围后你倒是赶紧救一下京师的西北屏障太原啊,啥也不干,忙着内斗去了 | 蒙古人撤围后你倒是赶紧救一下京师的西北屏障大同啊,啥也不干,忙着内斗去了 |
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牛马万匹、衣缎百万匹,割太原、中山、河间三路地 | 童男童女五百人、采绣之衣三千套,战马三千匹,金银珠宝、玉帛什物一百车外加一个公主 |
李纲你不是主战吗,不给你钱不给你兵,你去太原吧 | 完颜承晖你不是主战吗,不给你钱不给你兵,你留在中都吧 |
第一次靖康之围,勤王军来了二十万,就姚平仲搞了一次偷袭,然后就丧胆了 | 勤王军连一次偷袭都没打…… |
“仲师中,这招叫围城打援” | “奥屯襄,这招叫围城打援” |
女真人太猛,咱们去镇江避难吧,把太子留下 | 蒙古人太猛,咱们去开封避难吧,把太子留下——你也一块走吧 |
女真人来了,全城百姓都上城防守全城戒严啊——哦,戒严容易人心不稳,你们先回家吧 | 河东咽喉要地,全体百姓都来修筑河中府城防备蒙古人啊——这城池被蒙古人抢过去不就资敌了?算了咱们拆了吧 |
全靠郭京大仙的六丁六甲神兵了 | 全靠王守信大仙的古今相对神兵了 |
九妹逃跑的时候可苦了,每天就吃一只羊 | “转运啊,今天的羊肉怎么瘦了?!” |
“康王啊,委屈你去当个人质吧。” | “曹王啊,委屈你去当个人质吧。” |
半个辽朝我还打不过吗?上! | 区区南宋我还打不过吗?上! |
钟相杨幺:本来我们是自行组织的义军要去救开封,结果官家半道把我们遣散了,所以我们搞了洞庭湖起义 | 杨安儿:本来我们是被招安的土豪,要去参加野狐岭之战,结果亲眼看到女真人吃瘪,所以立刻回去搞了红袄军起义 |
东华门外唱名方是好男儿 | (武举)欲尽置军中,非奖进人材之道 |
九妹:宫前备上几百个脚夫,随时准备泛舟海上 | 完颜珣:四月十八讨论迁都,五月十一宣布跑路 |
十七金军勇士暴打两千宋军 | 蒙古三千斯巴达黄泥岗狂战金军十万 |
江南为本,淮南视为羁縻,归正人都不可靠 | 只准女真人去河南!一粒粮食也不能去河北! |
九妹:跑路太着急,资治通鉴的印版都留给金军了 | 完颜珣:跑路太着急,太史局的浑天仪都扔给蒙军;了 |
刘光世虽然长腿将军,但是他有拥立之功啊 | 蒲鲜万奴虽然能送,但是他是女真旧臣啊 |
鹅鸭参议 | 雀儿参政 |
范琼:“我把皇上的嫔妃都送进金营,但我手里有兵,赵构好长时间不敢杀我。“ | 抹捻尽忠:”我把皇上的嫔妃都扔在中都也一样氵 |
虽然只有半个江山,但是凤凰山夏天还是要供冰! | 虽然只剩下一个蔡州城了,但是皇宫还是要修的 |
当千大钱 | 贞祐宝券 |
“当一太乙宫主足矣!” | “圣主欲召臣何往?” |
徽钦三帝:我无耻! | 宣哀父子:我没脑子。 |
虽然女真人还在河北打仗,但是咱们得先清算六贼倒台后的反攻清算问题 | 虽然蒙古人还在河北打仗,但是咱们得先讨论今年的状元选李献能还是程嘉善 |
朝廷只能有一个相国,那就是我秦相国! | 高琪:谁不听话,派他到河北 |
知府刘豫:不让我去江南,投了 | 监军蒲察七斤:不让我去河南,投了 |
完颜宗翰:“虽然是客场作战,但是女真军队不畏艰难,包围开封的这场大雪,足添二十万兵!” | 拖雷:“虽然是客场作战,但是蒙古军队不畏艰难,三峰山这场大雪,足添……没这场雪我也输不了。” |
徽钦三帝:我无耻! | 宣哀父子:我没脑子 |
只能说,独裁君主制真不是个好东西。
最后,我还要补充一句:鸿茅药酒必须被惩戒。
先秦的统治阶级还送儿子去当人质……
就算多看点儿不靠谱的电视剧也好啊……
我当然不是说大怂怎么有骨气,但是你动辄先秦的,也不先看看电视剧么?
统治阶级没骨气再正常不过了,就好比给你十块钱让你干没骨气的事情你肯定不干,给你十个亿说不定就干了……
我们把问题稍微换一下,假设你现在全部家当就十块钱,有人说你不叫他爷爷就把你十块钱都抢走,换我我也不干。但是你现在身价十个亿,我说不定就干了……
从赵匡胤得位不正,重文轻武,这一切都注定了。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你可以在一片石之前尝试劝劝农民军领袖们放弃推翻大明,并“坚定支持”明朝政权看看会有什么后果
轻则被骂撒子、赶出大营
重则惑乱军心、乱棍打出屎、剁了喂狗
大家都知道,其实在被八旗突脸之前,大萌官员们还在做着联虏平寇的美梦,就那群被明粉们吹得天花乱坠的爱国主义官僚们,也一样打着借满人手除明人乱的算盘,心想着李贼满寇拼个两败俱伤,自己就可以一个反手将李贼摁在地上再反身一个飞踢将满清踢出国门,听说那满洲鞑子来得势大?那又如何?大不了来个划江而治,他老赵家划得我老朱家就划不得?
哪知算盘打得响,事情发展却往往事与愿违,一年前还牛皮哄哄、华夏战力天花板、战无不胜指哪儿打哪儿的老李,直接被那群古代东北精神小伙(指发型品味)像条死狗一样吊着锤了一年,来年时就被人发现横尸街头,而且显然比起收个两百斤的儿皇帝,精神小伙们还是更乐意观大萌君臣携手表演历史大剧《肥猪跳大海》
直到这时候,大人和泥腿子们才意识到要抱团取暖了(虽然这时候也没啥用了)
而要打个什么旗号呢?
毕竟昨天还打生打死,今天就生死与共,转折太大,怕是要闪了全天下的老腰
泥腿子们赶紧把缴获的破破烂烂的大明旗给刨了出来……开启了伟大的(被逼的),可歌可泣的、抵抗侵略(抱团求存)战争
说白了就是打不赢
入关的满清做为一个正式进入中原角力的军事政治力量太过于强势,强势到逼迫原本对立的明朝封建政权与农民军势力不得不暂时放下冲突,合力应对更强大的敌人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在诸多明粉和mzzy者各种yy下就成了,百姓不无怀恋我大明,宁愿乖乖做饿殍,也要力保我老朱家江山的铁证
什么,你说李定国啥心态?
历史没有如果,但我等的yy中可以有如果
如果满洲的涩会人被大伙齐心协力给砍屎了,你认为接下来的剧情是泥腿子把肥猪点天灯,还是老猪一把梭哈反手土鳖变饿殍??当然反正不可能是肥猪饿殍携手共赢大明盛世就是了
而且显然,人家李定国是奔着前者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