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儒家思想应该推崇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uwang19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针对题主的题设说两句。

1.儒家是东亚良心。反对这句话的人大部分不理解这句话,就好像不理解横渠四句说的“为天地立心”一样。他们以为,“儒家是东亚良心”就是儒家自吹自擂。张载说为天地立心的意思就是吹自己牛,是天地间唯一有良知的人。不是这样的。儒家(宋明理学)是怎么看待天地的?天地无私覆,日月无私照。天地是没有私心的。而人是天地孕育化生的精灵。人应该怎么做?自正性命,发明本心,修身齐家。我认为不论理学气学心学,进路不同,或尊德性,或道问学,根本依归都是如此。所以,为天地立心,其实就是发明本心,修身养性。张岱年以为是探求自然界规律,私以为不当。“儒家是东亚良心”个人认为也是相近的,儒家是东亚文明流传的致良知、诚意正心的学问,没毛病,不是说只有儒者才有良心。

2.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这句话的。我承认孔子的伟大(而且是非同一般的伟大),但我不认为任何人当得起这种照亮万古的荣誉(都是过誉的)。孔子虽然影响后世深远,但后世绝不是仅仅在孔子的阴影里面踱步。宋明理学的开展实际上已经把儒家,嗯,不能说完全刷新,也更新了五成以上。儒家总体是尊师崇古的,但实际上经常干打着红旗反红旗的事。朱熹比较客气,实际上他解释的四书远超孔孟原意。陆象山就更放肆了,六经皆我注脚,不识一字也可堂堂做人。总之,这句话虽然过誉,但是儒家绝对不是守着孔子这根巨烛原地踏步,还是在不断推陈出新的。

儒家的精华糟粕能不能分得清?这个问题我觉得重要,但未必那么重要。历史的洪流其实已经冲刷了不少污泥。而内化到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东西,小部分不那么好,大部分是精华。

我自认从没有鼓吹过儒家。只是专业是相关领域,多少有点香火情。某些人黑儒太过,实在让人看不下去,偶尔出来说两句。

最后回答问题,当然会了。至于教什么,其他答主说的很好了。讲个笑话,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有个人的父亲三年前因抢劫被处死,如今他也因为抢劫即将被处斩,县官看到卷宗,大呼孝子,亲解其缚。你要是跟这个县官一样,那最好别教孩子儒家的东西(持心不正,教啥都没意义,还是别生孩子祸害未来为好)。

————————

不知道为什么两年前的问题最近似乎有很多人看。

两年过去,我觉得知乎涌进大量用户后,对儒家的风评反而有所上升。这肯定与时局有关,我也想写过点东西分析,然而直接被毙掉了。这并不一定是“好事”,但至少比以前“好”,儒家至少有了更好的被认知的环境。至于会不会被拿来做什么事,几千年里其实都是这样,今天重现历史并不奇怪。

欢迎任何理性的交流。输出情绪乃至阴阳怪气(你搁我这显摆你会用谐音好像很聪明的样子,我只能强忍住笑憋出内伤),直接拉黑折叠,我的评论区我说了算。

至于喜欢快意恩仇不喜欢“儒家”的人就不必到我的评论区撒泼了。我只能说你们太naive,稍微多读点书多经历点事再来我这说话。

还有就是题主补充了一段问题说明,我当时回答问题的时候好像还没有。我觉得这个逻辑就很流氓了,儒家的东西就是“坏”,儒家里比较“好”的东西拿出来了就不是儒家,那随便吧,你们不就想找个靶子批判吗?这跟我评论区那位快意恩仇老哥一模一样。我懒得跟你们多说,本来你们持有这种态度,就不存在交流的可能。

————————

评论区又来一位杠精,看不懂我上面写的东西?非要我加一句“勿谓言之不预”?

问题描述又增加了,然而没什么新鲜话。

还有"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也是儒家名言了,非常正确。然而,我们用它只是因为它语言优美概括性强,实际上,这个世界的强者谁不是这样做的?难道他们都是信奉儒教了吗?显然,这是个荒谬的论点。

这个逻辑简直无敌了。照你这么讲,世界上没有伟大的思想家,因为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之前总有人,那些人只要做了这位思想家提倡的事,这位思想家的价值就为0了。西方人也一样,什么自由民主,都是垃圾玩意,普世的东西还需要他们来总结?

学它的核心思想才是学儒,学四书五经,学理教朱程才是学儒。

抛开以上逻辑扯淡,我也可以正面回答你的问题。首先你搞错了,儒学不等于程朱理学,还包括陆王心学,还包括宋明儒学之外的先秦儒学、两汉经学,以及清代朴学、近代以来的新儒学等等。这些东西大多在学术界研究,普通人一般没有机会,也不一定有必要去了解,当然了解一些并没有坏处。

至于四书五经,难道教孩子四书五经有什么问题?五经是什么,诗书礼易春秋,里面有什么毒?不都是传统文化吗?你们不要传统文化了,今年是哪一年了,还搞河殇?

四书,是宋代儒者把礼记里的两篇拿出来,和论孟并列,体现了宋代以后儒学的重心。我认为学一学也没有毛病,里面有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智慧。当然你把中庸理解成乡愿,我建议你还是别学了,还是我两年前回答里的话,三年无改理解成贼祖宗的后代还是贼,有意思?


user avatar   qi-qi-85-89-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一听到存天理灭人欲就头大,听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发疯 。脑子里装的都是女人的事。一群古代的精英皓首穷经,学的就是禁锢女人的玩意儿,你信吗?

儒家讲的无非是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私心,往天下为公去靠。为啥要忠君,因为某种意义上忠君就是为公。为何有时候又背弃君主,因为这个君主不配当君主。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者。这就为合理的造反提供了理论基础。

反正照儒黑看来,儒家的优点是所有文明共有,缺点通通给儒家,那这问题不辩论也罢。


user avatar   yu-gu-87-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90403,关于“把儒家看做东亚良心”段落略有新增内容。

然后新增了对鹄望的回复。

长文预警,本文6500余字。

******************************分割线******************************

虽然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但是题主的用词,将你对儒家和儒学的嘲笑、挑衅展现得一览无余。

所以不请自来。

这个链接是我在另一个问题下的回答。先贴上,有部分相关内容,不妨结合着阅读。

《论语》《战国策》之类的国学经典到底有没有实际价值?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文明文化发展的奠基时期。相对更早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初次留下了足够多可流传的文字资料。考察这些文字资料的组织、结构、形式,不难得到一种感觉:可能在这个时代才首次系统性地较大范围地,将人们的生活实践、对历史的总结、对世界的认知,用文字记录并保存下来。其他更早期的,除了我们现在确实较少看到,可能更多是因为那时候是散乱的、未经过整理总结的,虽然它们是更原始的资料,但于人类活动来说,意义不大。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文化成果,可以看作是那时候的人对过去的总结,以期对当时和后世有指导意义。难能可贵的是,并非三五几个人在总结,而是百花齐放。可以说他们将农业时代的事情说完了,准确说是都已经打好了基础,后来者只有根据新条件新环境对某个方面补充完善的机会,极少能开拓创新。

这些思想文化成果,在农业时代无疑多次发挥出照耀整个世界的光芒。很遗憾的是,因为发挥过光芒,就被人当杀手锏、秘密武器了,并以为自己掌握救世的终极法宝。当新时代来临,比如我们的历史分界点,1840年开始算近代,很多人仍然抱着终极法宝,生怕磕着碰着。殊不知法宝之成为法宝,那必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过去的火炉和铁锤锻炼了法宝,让法宝有用,新时代就要用新时代的火炉和铁锤去锻炼法宝,才能继续有用。

我们在近代的落后,根本原因不在法宝,而是人。握着这些法宝的人,不知道法宝也需要维护。我们现在当然知道了,就像我们的电器产品有使用寿命,轴承要上润滑油,设备要备用部件,定期检修。农业时代的生产和生活工具,比如最常见的锄头、镰刀、锤子、凿子等,极少有专门的维护方法,可能导致形成一种法宝不需要维护的惯性思维。统治阶级的问题不说,因为和本文无关。

这时候,我们应该能认识到,过去的思想成果,如果不经过新环境新条件锤炼,是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环境的。

同时应该认识到,不能完全适用,不是完全无用。即便普遍适用,我们也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这样的指导思想。全部接受和全部反对,其实和那些抱着法宝怕磕着碰着的人没有差别。甚至更不如,别人是抱着法宝的,你是看别人抱的。

知乎上关于孔子或者儒家思想的问题里面,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反对儒家的,普遍抓着一个问题不放,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偏概全,因为有不好的所以是不好的。类似的,支持儒家的,则都说出一些儒家的好的东西,这也是以偏概全,因为有好的所以是好的。中立的则相对前两类为少,认为儒家有好的有不好的。客观的则更少,能就事论事说出好和不好的。就我四书五经也没读完的水平,大概只能说出就现在来说,过去的儒家有好的有不好的,多数是好的,少数是不好的。这几类人中,支持者可能是比反对者更好的,能找到好的东西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自然是好事。

我们认识儒家(思想)这个事物,哪里是支持、反对这么简单的事情呢?自从独尊儒家后,儒家就在吸收百家之长,从各个方面发展自身,又反过来指导社会实践。经过近2000年的发展,最早的儒家思想的一些内容,其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民族血液,生活中的耳染目濡,都蕴含着儒家思想。因为儒家思想产生得足够早,又恰好因为其指导意义被独尊。这虽然限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同时其他思想也能冠以儒家之名,或者是包含进儒家中。从种子到根到干到枝都是儒家,你说叶子不是儒家,这不是自欺欺人?此时的儒家,已经不是孔子时候的儒家,而是中华文明在过去所有思想成果发展的结合体。当然也有其他思想,但儒家是主体,其他的是细枝末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这颗大树出现坏枝的时候,我们是直接砍了?那些没坏的咋办?这个问题从近代开始就成了文化人士的研究专题。我们现在在其他方面的成果提供了方法,坏了的枝剪掉,有新的好的品种嫁接到老树上去,优化授粉杂交出新果实等等。这颗大树或许终有一天会死,要么是被人砍掉了,要么是叶子全掉了长到了其他树上。被人砍掉就是中华民族也不在了,叶子长到其他树上去,那就要有另一棵大树,更不是三五几百年就能长成。

这是认识儒家这个词语需要的基本知识:她不仅是一种思想,而是思想的集合体,也是一个文化体,文明体。孔子及弟子初次用文字的形式展现了这个文明体的面貌,后世2000多年的中华人用实际行动在建造这个文明体。有不好的就改掉,有好的就延续,其他有好的就吸收进来,从古至今都如此,中外概莫能外,未来大约也会如此。我们在软件开发中,极其讨厌的一件事情就是“重构”,推倒重来。除了本身的工作量大以外,重构总是丢三落四也是原因,而两三年后又再次面临重构。一个软件尚且如此,对一个14亿人口的集合体重构又如何呢?

融入民族血液的儒家,是儒家在下层民众的指导意义的体现。上层的儒家,是安邦治国那部分。儒家至少包含了这两个部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二字对应下层,治平二字对应上层。一棵树长出了两条枝丫,虽同根,却不可等同混淆,甚至近似也难。简单看的话,儒家的修齐部分造就了儒家文明圈,并彻底融合,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文明圈的发展息息相关互相促进;治平部分则在过去的每个时代都有发展变化,当脱离农业时代后,这部分的适用范围急剧减小。若想再次适用,必须经过较彻底地改造。儒家思想在这个时候缺失的主要是方法论方面的东西,其政治理想方面则多有保留,也即是对现在和将来可能都还有指导意义。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方法,有新时代的理想,但任何时候,于国于民来说,安居乐业国泰民安都是最根本的目标。这一类的政治思想在新环境下也不会有大的改变,只是换了达成目标的方法而已。这是时代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理应如此,儒家思想也不避讳这一点。

以上大概是如何认识儒家必需的一些基础知识。现在回到问题中来。

问题的嘲点太多,不值一吐。此时却不得不为之。

(一)鼓吹孔子,鼓吹儒家

我在知乎确实少有看到。反倒是诋毁孔子诋毁儒家的人,总是给其他人戴一个帽子。他们因为儒家有不好的,所以断定儒家是不好的,所以儒家就该被打倒,所以信奉儒家的就该去死,所以任何说儒家好处的人也该去死,所以说儒家有好处的更该去死,所以只要不是正在干儒家的人都该去死。

总结来说,因为自己以偏概全,所以别人必然以偏概全,只要不说儒家坏话的都是在鼓吹儒家。

实际情况则是很多人在儒家的典籍中发现了好的东西,自己受到了启发,然后拿来说说,无可厚非,更谈不上鼓吹。稍有理智的人都不会混淆。

我并没有见过知乎上有完全照搬儒家经典行事说话全部实践的,如果有,请把链接给我,评论也好,a一下也行。我要去喷他。

(二)崇拜孔子

这是个人行为。鼓吹也是个人行为。但鼓吹有可喷之处,鼓吹必然有鼓吹的对象,并期望对象在被鼓吹后也跟着鼓吹。这是对人有影响的。单纯的崇拜的个人行为,则不会对他人有影响。如果耳染目濡后有所思,有所识,有所行,那表示确实有值得你付诸行动的价值。你再去喷别人,实在不够客观。

儒家思想里面,我确实觉得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有部分人跟我有相同看法也不奇怪。如果他们觉得儒家思想中有益的内容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较多影响,然后他们崇拜孔子,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因为我们没有发现那些有价值的内容,而去批评别人发现了的。这类人想来比当今偶像明星的脑残粉要理智得多。

借问一句:阅读本答案的,可有孔子的脑残粉?

(三)把儒家看做东亚良心

不好意思,那个“做”字,你可能用错了。

这种说法是不妥的。诚然,儒家思想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对东亚有决定性影响。儒家文明圈也主要集中在东亚。所谓良心不良心,则实在牵扯不上关系。倘若是某个乌七八糟的民族,在接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后,才变得文明起来,从乌七八糟变成了乌五六糟,甚至乌三四糟,都是一种进步,你不能说这不是儒家的功劳。

如果他们一直都在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想来要么他们自己发展不出其他的,要么儒家思想又提供了更好的。类比于我们国家的芯片技术、操作系统技术的发展,总在奋力直追。我们能说诸君不努力吗?实在是对手太强。强必然有能强的原因。儒家思想能一直影响东亚,自然也有能一直影响的原因。我不会接受“良心”这样的比喻的说法。

我没发现儒家是东亚良心的说法在什么地方,想来在某个我没看到过的回答中。那么可能说明这是极少数甚至某一个人的说法。自然就无法用这句话来代表某个群体的意见。甚至即使喜欢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的人,可能普遍反对这个说法。

本条目的以下内容为20190403新增。

经过评论区 @鹄望 提醒,我发现我浅薄了。对不起大家!然后在bing用“儒家 东亚良心”简单查询了一下,发现知乎有两篇专栏,一个问题,百度贴吧(中国吧,哲学吧)两篇帖子。后翻很多页,都没有其他了。考察这5篇内容,贴吧的帖子有知乎问题的链接;知乎专栏的其中一篇估计是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看不见,所以摘出来发了专栏;剩下一篇专栏和问题,出自同一人AlphaGo。查看问题日志,其内容和专栏内容有较多关联,甚至相仿佛,专栏只有最后编辑日期,不知道初次发布日期,姑且认为是一个内容,并用知乎的问题来代表。可以简单得到一个结论,确实“把儒家看做东亚良心”的人极少,知乎的那个问题是第一次将“儒家思想”和“东亚的良心”用“是”字连接起来,大概时间是2018年3月4日。问题的回答者,有认同这个观点的,但是少数。反对这个观点的,是多数。有部分我鉴别不了是反对还是认同。

然后我在bing搜索“东亚良心”,贴吧的一篇帖子被藏起来了。大概是因为那两个帖子确实主要内容极其相似。剩下4篇内容也包含在以前5篇内容中。翻了10来页,并未发现“东亚良心”还出现在其他地方。然后用“东亚的良心”查,显示了5篇内容,大概还是和前者一样。可以初步确认“东亚良心”“东亚的良心”这样的说法,是在知乎的这个问题中首次出现的。在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次“美帝良心”的用法,大概东亚良心是参考了这个用法。

“良心”一词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本指人天生的善良的心地,后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的:有~ㄧ说~话ㄧ~发现。

汉语大词典:1、本谓天然的善良心性。2、好心。

重編國語辭典:1. 人類天生本然的善心。2. 能辨別是非善惡的認知作用。

辞海: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是社会的、具体的历史范畴,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规定。其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和评价上。

良心多是用在具体个人行为上的,并且指代在具体的历史范畴中所普遍认同的规则。显然不存在东亚的良心这么个实物或者虚拟物。

综上,我认为东亚良心这样的用法是不妥的。儒家思想是东亚的良心,这样的用法更是不妥的。

再考察这个问题的评论和问题日志,所谓传教,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吧?又或者大黑似粉?

(四)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我比较认同这句话。

大部分理由前文已经说过,包括我贴的链接。

一棵小苗,要长成什么,最主要的当然是看种子是什么。在我们的民族、文明、文化发展过程中,孔子就是那颗种子。这是我们在21世纪的视角。在春秋战国时代,谁会认为自己就是或者不是那颗种子呢。诸子百家百花齐放,是大家把自己对世界的探索发现展示出来,历史选择了儒家,至于是骨是皮是相,已经不重要了,中华民族和儒家在某些方面画上了等号。不管什么原因,我们没有平行世界,我们就是在儒家这颗种子上长出来的。

历史选择儒家,儒家必然有被选上的道理。从后世2000年的兴衰来看,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其他某个思想必然更好。如此,我认为孔子这个人确实担得起这句话。

(五)反儒者说,儒家有太多糟粕无法分清

有糟粕是必然的。无法分清则不是儒家的问题。

科学的东西就好了吧,你又能分清几个呢?因为无法分清所以就不分清?这句话连狡辩都算不上。对儒家没有丝毫攻击力。“儒家有太多糟粕无法分清”,虽然没有表达后续如何做,但隐含着有太多糟粕,我们就抛弃儒家的意思。如果是“难以分清”,则只是说有难度,具体如何应对是另外的事情。“无法分清”则是妥协了,在无法的情况下妥协了。

实际情况是很多人能分清,至少能找到好的东西出来为己所用。那么“无法分清”就只是一个托词,战五渣水平的托词。

(六)鼓吹儒家的又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前文已经批评过鼓吹这个词语的用法。

我曾写过一篇《传承与文化》的东西,其中有一段关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论述,较长,也不完全切合本问题,不贴。大概意思是这种说法和实践之间存在让人误解的地方。舍弃糟粕只能在理解糟粕为什么是糟粕的基础上才能舍弃。对普通人来说,认识事物很难有批判其糟粕的过程,自然就难以认识到事物的糟粕面,并逐渐过渡到不知道事物还有糟粕的状态。最后是只知有好的,不知有坏的。在好的方面或许能延续,在坏的方面则难免重蹈覆辙。

这种说法可能指导意义大于实践意义。

(七)在网上儒家鼓吹者看起来十分坚定

他们坚定的是自己认为的好的部分。而不是坚定地鼓吹儒家。另,坚定这个词这样使用实在别扭。

反对儒家者,不愿意看到别人对好的东西有坚定支持的立场,并用自己全盘否定的态度批评别人,这是什么神经病?

一个事物的发展,难免有很多人出力,部分人走了对的路,部分人没走对,在结果出来之前,想必都会坚持自己的看法做法。更何况我们已经知道是对的那部分内容呢?成功者证明了他的那条路是对的,失败者证明了他的那条路是不对的,后来者则不会再选择错误的路。唯有喷子啥也没证明,还总像苍蝇一样。

(八)在现实中的实践上,他们会用儒家那一套教育自己的孩子吗?

我着笔写这个答案的时候,前面已有14个答案(写完就17个了)。部分答案说出了要用什么来教育自家孩子。我就不在这方面多费口舌了。

“儒家那一套”是哪一套?反对儒家的人,难道吃香蕉不剥皮吗?还是说你们以为从儒家经典中找到好东西的人都是傻子?

就和我前文说过的一样,儒家有好的有不好的,用好的东西教育自家孩子没丝毫问题。这也想来有理智的人都能懂。那么用一套来教育孩子是什么意思呢?既然能问出问题,想来是自己对“儒家那一套”有理解的。先秦的吗?还是汉唐的?又或者宋元的?明清的可能就深奥了,教小孩可能不合适。总不会你们心中理解的那一套是我们普遍批判的“三从四德”“裹小脚”吧?

如此看来,到底谁才是儒家旧思想的坚守者呢?辜鸿铭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诚不我欺。

以下是对@鹄望 的回复:

谢谢你对我的答案的评论!(超字了,改了好久也还是超字,没耐心了,所以把改到最后的附在原答案下。)

我对答案做了补充,没有改变原来的文字,并且暂时没有更正我的看法。

关于东亚良心的内容,新增七八百字。

关于“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我觉得原答案无需变更,所以来你的答案下回复,如下。

语出《唐子西文录》: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朱子语类》卷九十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唐子西尝於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季通云: “天先生伏羲尧舜文王,後不生孔子,亦不得;後又不生孟子,亦不得;二千年 後又不生二程,亦不得。”虽然不是朱熹首创,约莫他也认同。我认同这个说法的原因,在我的回答中有述,但未和具体条目一起,可能让读者忽略了。

就拿朱熹的话接着说吧。伏羲尧舜文王,可以看作儒家源头,但少有文字传世,使得孔子的位置很特殊。其一、现在能看到的较成体系的专门的初次创作,孔子后的儒士们所研究践行的儒家经典,自孔子始。其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吸入百家之长,百家并未消失,而是儒家将百家好的东西冠以儒名。可以粗犷地认为是百家共用儒名。儒家和百家共同发展。其三、儒家2000多年的独尊式发展,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已经和下层民众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民族得以如现在,不管功和过,抛开人的方面,儒家占绝大头。我们很难说如果没有儒家会如何,也不能说没有孔子的话儒家会如何,因为都是假设。但我们可以说因为儒家,我们怎么样了;因为孔子,儒家怎么样了。这是利用已经发生的事情去分析什么东西发挥了重大作用,谁是历史变化点的关键人物。同样是关键人物重大作用,从事后来分析,都不难得出某些事更大,某些人更关键。

在我的看法中,孔子是因为既定的事实历史中,他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将孔子从我们的历史中抽离,我无法想象会是什么情况,从上到下的政治、文化、外交等都必然是另一番景象。甚至将某些我们很看得起的帝王将相从历史中抽离,影响都不如孔子大。这不是祖师崇拜,朱熹的话也能看出,他不认为孔子是儒的第一祖师。比如我们说篮球运动,普遍认为乔丹是篮球第一人,他不是运动的创始人,也不是早期运动员,反而离我们很近,他有多项数据无人可比,也有多项数据不如某人。又看足球这项运动,就没有普遍认同的第一人。这只是一个类比。孔子对儒家的贡献和作用,显然超过乔丹对篮球的贡献和作用。


user avatar   da-li-mao-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鬼子有点自作多情了,人家泽连斯基讲话是给你们听的吗?在泽连斯基眼里,鬼子和黄皮猴子不见得有啥区别,怎么可能听得懂人话呢?就算听懂了,有什么资格感到不满吗?

所以总结起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你泽giegie和你拜爹爹在唠很重要的事情,你跟那裹什么乱呢?




  

相关话题

  孔子知道那么多道理,为什么有人觉得他没过好一生? 
  假如孔子周游列国时去了欧洲会发生什么? 
  我想问儒家思想的拥护者你们理解透儒家思想了吗,动不动就拉黑真·玻璃心? 
  儒家的罪状都是程朱理学的锅么? 
  孔子主张仁,他到底有没有诛少正卯? 
  简述儒家“诗言志”的形成及内涵? 
  评价克己复礼的价值? 
  请儒粉们说说,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太监制度,是否符合儒家倡导的仁义? 
  为什么很多人都把中国近代的更多落后原因归咎于儒家身上呢? 
  如何反驳中国存在儒教这种观点? 

前一个讨论
程朱理学真的有那么不堪吗?是它本身的错还是被后人曲解了?
下一个讨论
魂穿高一你还能考上大学么?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