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事可以称得上「『帝国』最后的荣耀」? 第2页

           

user avatar   yang-chang-li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获胜,得票765.87万张,得票率为58.45%;大胜民进党籍候选人谢长廷、苏贞昌200余万张选票。


按现在岛内青年一代的政治倾向发展下去,08年真可能成为中国国民党这个曾经在两岸叱咤一个多世纪的老牌政党最后的荣耀。

—————————分割线————————

打脸了,蔡英文是真不行。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30年后。川普这8年的回光返照。



此风云际会之时,时不我待,为华夏重回世界之巅,诸君努力。


user avatar   guan-wei-cheng-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罗斯帝国,1912年患病职工援助 (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и рабочих на случай болезни)系列法案。

以下简称“职工医保法”




20世纪初的俄国,在工人运动、改革派官僚与杜马议会民主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一系列改善劳工待遇、提高国民福利水平的尝试,1912年的职工医保法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事例。在布尔什维克对议会民主的否定和苏联史观中战前危机论等因素的影响下,这部分历史长期被刻意忽略了。然而抛开政治观念带来的分歧,在俄国百年政治变革的维度上重新审视这一系列尝试,那它们必然是值得肯定的。

这里仅讨论1912年医保法案。这部法律何以称为俄罗斯帝国最后的荣耀呢?


所谓”荣耀“:

这部法律的颁发使帝俄成为了继德国 (1883),奥匈 (1888/1891),卢森堡 (1901),挪威 (1909),塞尔维亚 (1910)和英国 (1911)之后,世界上第七个建立了强制性职工医保体系的国家,也是其中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法律中的医保解决方案是相当激进的:不同于强调劳工互助 (如英国1911国民保险法) 或政府统筹(如中国现行职工医保)或商业保险(如美法)的思路,帝俄1912医保法的思路继承自1903年的工伤赔偿法,几乎无限强调资方责任,直接要求企业主为职工提供医疗援助。医保基金不由政府全国统筹,而是依托于大型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存在,由劳资双方共同管理,且劳方(无论人数)始终拥有大于资方的投票权。该法颁布仅两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帝俄被迅速拖入了经济和秩序的崩溃;但就在这段短暂的时期中,该法覆盖了约250万工矿运输等企业职工。


所谓”最后的荣耀“:

在法条本身的现实意义之外,这部法律的颁布也象征了一种民主制度驱动下的改良主义政治图景:众所周知,前两届杜马是在1905年革命的余波中召开的,绰号”人民怒火 (Дума народного гнева)”,其中激进政治表达的成分盖过了切实的立法工作;而彼时的君权仍然抗拒立宪,政府不愿、也未能与议会形成良好配合。到第三届杜马时,尽管君权/政府与议会、上院与杜马、杜马左中右阵营之间的配合仍不顺畅,但一种新的平衡正在逐渐出现。这届杜马做了相当务实的立法工作,其中一些法案在其时代背景下是很先进的,比如改宗自由(东正教徒改宗其他宗教),义务基础教育,还有我们现在讨论的职工医保等等。


1912年职工医保法的立法流程可以将此种政治图景清晰勾勒出来:人民 (通过街头运动如罢工)表达其诉求,政府 (工商业部)提出解决方案,再交由人民 (由各阶级货真价实的人民代表选举产生杜马) 修改并通过后,经过和国务会议的讨价还价,最终由皇帝颁布法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国家权力象征的皇帝的个人意志应让位于人民意志——在第三届杜马提交的202个法案中,只有2个被皇帝否决;而作为政府权力象征的部长的个人意志应让位于精英官僚集团的整体意志——在自由派的工商业部部长М.М. Фёдоров因保守派大臣会议主席И.Л.Горемыкин而辞职后,由他开始的职工保险法草案也未被放弃,而国务会议通过该法案的速度之快,也同样反映了这一点。


当然,这种政治图景,随着该法所建立的医保制度一起,在一战爆发所带来的经济、金融与社会秩序的总崩溃中一同消失了,随后便是萧瑟秋风,换了人间。1912医保,和它所代表的帝国改良运动,也只能是”最后的荣耀“了。




私货就说这么多,接下来具体介绍一下这部医保法。在1912年之前,除了德奥之外,多数大国的劳工医保还都只是非强制性的商业保险;帝俄则是为部分人群建立了医疗保险,包括国企职工、文武官员 (按照官秩表上的品级)、教师等,当然这些福利也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或执行标准。1897年,俄国为私营企业立法建立了补助金制度 (包括养老和残疾补贴)。


1903年,俄国走出了劳工权益立法上的重要一步:工伤赔偿法 (Правила о вознаграждении потерпевших вследствие несчастных случаев, а равно членов их семей, в предприятиях фабричнозаводской, горной и горнозаводс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这部法律规定企业主承担工伤赔偿的责任,并按工人之前收入的1/2至2/3补偿误工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上文所提到的,这一思路被1912年医保法所继承,另外1912年医保法中关于工伤与残疾部分的条文,也是对1903工伤法的细化。

(1903工伤法条文:hist.msu.ru/ER/Etext/19


接下来的将保障范围由工伤拓展到疾病的尝试,是在1905年革命的余波中、在自由派的工商业部部长М.М. Фёдоров的领导下开始——因此该法案更偏向劳方也并不奇怪。在1906年,可供参照的大国医保方案只有德奥,于是俄国也毫无疑问的选择了德国的方案,即医保基金不由政府统筹管理(如当代中国),而是由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机构管理。


两年后 (工商业部部长已经换了三位),在经历了前两届杜马的失败后,1908年6月工商业部向第三届杜马提交了法律草案,而杜马对此法案的质疑主要在于企业医疗(下文将会提到,企业直接为职工提供医疗援助是该法案重要的一部分)的管理者:工商业部的草案中由企业主管理,杜马则要求交予医保基金机构管理。杜马成为了这一环节的胜利者,然而劳方/资方的出资比例由工商业部草案中的2:3改为了3:2——尽管杜马中的左派甚至要求全部保费由资方缴纳,但为了法案的尽快通过,杜马还是在这一问题上做出了妥协,以换取更为重要的议题:由医保基金这一独立法人机构管理企业医疗。

(与俄国1912年的3:2相对比,英国为4:3,德国为5:5,在缴费比例的问题上只能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与其他事关重大社会问题的法案一样,医保法案在杜马经历了漫长的立法程序:1910年11月该法案被提交至杜马大会 (Общее собрание)审议,至1912年1月通过,送交上院,即国务会议。国务会议倒是比往常爽快得多,5个月后便通过了该法案,1912年6月23日,该法律正式由皇帝颁布。


该法律的进步之处主要在以下几点,一些法条在彼时的俄国属于开创之举,一些法条即使在今天看来......也相当先进:

  1. 覆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尽管未能惠及全民(请注意这一医保制度是企业统筹的,企业主需要为工人医疗买单,因此需要需要一定经济实力),但需按规定参保的企业范围包括了轻重工业、采矿冶金、交通运输这几项最重要的产业门类。为避免误伤小作坊主,参保门槛设置为了30人以上的企业。对于有能力装备蒸汽机的企业,则为20人以上。另外地方自治局和城市的”国资“企业,也需参保。国有企业则因早已建立起了类似的医保制度,不受1912年法的影响。


2. 没有女工、童工等等区分,不分性别年龄全体参保。另外不分工种,坐办公室的”职员“与干体力活的”工人“同等参保,也就是我国常用的职工一词。另外,没有长期临时工一说!不参保的仅是一周以下的临时工。


3. 企业主负担员工的医疗援助费用,所谓医疗援助,包括了突发疾病的初步治疗、门诊治疗、住院费用和生孩子。 不难理解为什么该法在草案阶段及立法过程中受到过来自工商业界的极大抵制,毕竟不是每一位企业家都能像不会不管兄弟的东哥一样具有社会责任感。


4. 以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代替国家统筹。法案规定200人以上企业可以单独建立医保基金,也允许多个企业为分散风险将其医保基金合并。然而如上文所说,医保基金虽依托企业存在,但却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不仅不受企业主的管理,还有权管理法律要求企业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杜马议会斗争的成果)。

5. 由劳资双方共同参与医保基金管理的民主机制。医保基金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由参保人(即劳方)与资方派出代表共同管理,且资方投票权始终低于劳方,为劳方的2/3,与双方人数无关。


6. 1912年医保除了为职工提供医疗救助外,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为职工在患病期间提供经济援助。另外,职工家属虽不直接参保,但也可以享受盈余的医保基金。如同上文所说,该法的基础为1903年工伤补偿法,因此工伤期间得到1/2-2/3原工资的制度也被拓展到了疾病方面,即职工患病期间由医保基金补偿一定比例的工资。这些是今天的中国职工基本医保所不包括的。此外,职工生育或死亡同样可获得一定数额的补偿。


7. 另外,上述的医保基金的管理机构除了基金运营外,还应确保参保者得到所需的医疗服务,因此应独立或与其他保险机构共同运营药房、医务室、妇产院等,或与医院达成协议。企业主也有类似责任。


法条中可挖掘的时代特色还有很多,当然该法的问题也很多,比如仅覆盖了有大企业/企业联合体的工/矿/交通业、用企业主责任代替国家财政责任,导致小作坊式企业未能参保、资方缴费比例低于劳方等等。


然而,总体来看,1912职工医保法是东欧历史上前无古人的福利制度,其汇总了19世纪后半叶以来俄国各种零敲碎打的医疗保障制度,解决了俄国两百余万产业工人的医疗问题,使俄国成为最大的拥有强制医保的国家。另外,不同于之前的几项俄国劳工保障法案,此法的立法是在货真价实的人民代表制度:民选杜马的主导下完成的——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适合称为“帝国的荣耀”呢。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历百年苦战,仍能灭回纥、破吐蕃、败南诏,将三大劲敌尽数淘汰出局,收复河西、陇右大片疆土,最终版图竟仍然能超过宋朝最鼎盛时期。虽然不及唐朝前期所向无敌的赫赫武功,依旧是无可争议的亚洲第一强国。这正是【大唐帝国最后的荣耀!

公元866年,唐朝版图,维持到黄巢起义为止:

安史之乱令唐朝盛世终结,国力大损,短短数年时间,人口户数从890万户、5300万人,锐减到190万户,1700万人,此前几代明君良将百年扩张所得疆土,也在胡族侵攻下丢失大半。

吐蕃夺取兵力空虚的河西、陇右地区,将西域唐军和中原隔绝数十年,并最终侵吞之,更常年寇掠关中和巴蜀,兵锋还一度杀入长安,又占据居高临下地利,俯瞰中原大地,也成了唐朝生死攸关的头号大敌。

唐朝名臣李泌则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则吐蕃自困】的“平蕃策”,为此后百年历代唐朝皇帝所坚持,并最终在回鹘汗国、南诏王国的合计绞杀下,打垮了这个雪域高原数千年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大政权。

唐朝、吐蕃、回纥、南诏的鼎立局势:

公元777年,吐蕃和南诏组成联军十万,兵分三路进犯西川,唐朝名将李晟率四千禁军千里驰援,一路进兵所向无当,追击至大渡河畔,斩首七千级,俘获和杀伤敌军不可胜计,吐蕃、南诏联军光是被困山谷,饥寒交迫,甚至坠崖而死者,就有八九万人。

公元786年,吐蕃国相尚结赞率军攻唐,在汧城之战又被李晟大败。

公元788年,吐蕃南诏联军10万,再攻成都。唐朝名将韦皋以书信离间,令南诏退兵。韦皋趁机进兵,大破吐蕃军于州台登谷,斩首二千级,擒其大将乞藏遮遮,吐蕃军投崖及溺死者不可胜数。

公元792年, 韦皋出兵攻维州, 擒吐蕃大将论赞热,次年遣兵出西山,攻拔吐蕃堡栅五十座。剑南周边的诸羌首领十余人,纷纷弃绝吐蕃, 归附唐朝。唐朝趁机收复盐州、夏州。

同年,在唐朝强大的军事、政治、外交多重压力下,南诏王异牟寻遣使归唐,愿为臣属。

公元794年,异牟寻以助吐蕃共抗回纥为名,以五千士卒为先导,三万大军紧随其后,诈取吐蕃的神川铁桥要塞,夺其城池十六座,俘虏十余万部众,斩杀溺毙吐蕃军万余人。 韦皋率唐军策应出兵,斩杀俘获吐蕃军三万人。

神川之战后,吐蕃从百年前的赞普赤德祖赞时代,就开始的“扶植南诏、侧攻唐朝”的云南攻略,也彻底宣告破灭。

公元801年, 韦皋大破吐蕃军于雅州,兵困维州及昆明。次年,吐蕃国相论莽热率军十万,意图解围, 韦皋于维州城外据险设伏,吐蕃军大败,被斩杀六万余人,论莽热也被生擒。

吐蕃在西南战场屡战屡败,大量丧失有生力量, 其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此后, 唐朝更动辄会同南诏、回纥、以及唐蕃边境的各大边镇,对吐蕃发动遍布半个中国境内的全面进攻,所谓【回鹘、太原、邠宁、泾原军猎其北,剑南东川、山南兵震其东, 振武、灵武、凤翔军当其西, 剑南西川、南诏深入其腹心。】

在唐朝联合其周边强敌的战略剿杀下,在唐朝军队的持续打击下,在占领区汉人百姓的不断反抗下,吐蕃帝国终于因为夺取关中与巴蜀、进占中原的野心,历经百年犹自不得实现,因此内部矛盾滋生,逐渐衰亡。
在唐朝联合回鹘,共抗吐蕃的百年光阴里,回鹘可汗名义接受唐朝皇帝册封,其实亦常有倨傲无礼之举。回鹘人以摩尼教国教,便强求唐朝在中原各州府都建立摩尼寺,允许摩尼教法师自由传教。两国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回鹘人也常以劣马充当良驹,换取上好的唐绢。

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其北方黠戛斯人击败,十万精锐军队战死,回鹘乌介可汗请求南下内附中原,取阴山南麓的河套天德军为其部众栖省之所,被唐朝果断回绝。乌介可汗遂率三十万部众分路南侵,而唐朝面对威风不再的回鹘人,正是新仇旧恨一并清算!

公元842年,大唐名相李德裕调集北方的幽州、振武、河东各藩镇兵马,以及趁机叛离了回鹘的契丹、奚人等部族,组成联军迎战回鹘。

渔阳之战,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派其弟张仲至率精兵三万,全歼回鹘将领勒那颉啜部,斩杀、俘虏回鹘军九万人,受降三万人,俘虏回鹘王侯贵族一千余人,缴获的牛马、骆驼不计其数;

杀胡山之战,河东镇麟州刺史石雄引兵夜出,攻破乌介可汗牙帐,击溃其可汗亲军二十万,斩首万级,迫降其部落二万余人。

两战之后,回鹘部众尽皆丧胆,其公主密羯可敦等七支回鹘部族三万余人,向幽州镇投降,另有回鹘宰相、尚书等五支回鹘部族,向振武镇投降。

此时乌介可汗所剩十万残兵,已成惊弓之鸟,闻唐军马蹄而胆落,当河东节度使刘沔派军奔袭时,他们竟不敢应战,向东北方奔逃,飘零饿冻了整整一年多,部众不断离散,最后乌介可汗穷途末路,因内讧被杀,传首长安, 其余众向幽州镇乞降时,仅剩下三千余人。 统治漠北草原百年的回鹘汗国,至此灭亡。

大唐王朝报了回鹘人多年的侵掠欺压之仇后,接下来便轮到了吐蕃人。

公元848年,传奇英雄张义潮率领河西汉人大起义,推翻吐蕃人在当地的统治, 并遣使长安,献其版籍,受封归义军节度使。

公元851年,唐宣宗出兵收复河湟三关七州(秦、原、安乐三州和石门七关)。

此后,大唐归义军经年鏖战,陆续收复沙、瓜、甘、肃、河、渭、凉诸州, 累积歼灭吐蕃军十余万。 归义军部将, 归降回鹘人仆固俊, 奉命率部西征,收复吐蕃占领的轮台、西州、庭州等西域地区。

公元866年,吐蕃帝国最后一任国相论恐热,被归附唐朝的蕃将拓跋怀光斩杀,其首级传首长安,宣告了这个雪域高原空前绝后强大帝国的彻底终结。

南诏同样是个穷兵黩武,无岁不战的强大奴隶制国家,连缅甸的骠国也被他们击败并收为臣属。当回鹘、吐蕃相继衰亡后, 南诏野心滋生,再次起兵叛唐,多次出兵侵扰四川、广西地区,一度杀入成都,更大量掠夺汉人为奴,两次攻陷交趾地区,杀伤当地军民甚重。

晚唐名将高骈,先为静海军节度使,克复交趾,俘斩南诏军4万余人;又移镇西川,连连大胜,俘斩南诏军6万余人。

南诏夺取交趾,获得出海口的梦想破灭,更因多次战争中,被唐朝覆军杀将,军力和物力折损惨重,其国力空虚,最后窘迫到了15岁以下的幼童被迫从军,国内完全依靠妇女耕种的地步,不得不向唐朝屈词请和,再难为患。

这也导致南诏贵族严重不满,王室大权旁落,终于由汉人大臣郑买嗣夺取其政权,并将南诏王族八百余人,尽数斩杀,毁其王陵,剖棺戳尸,是为天道好还!

——————————————————————————

如果对比大唐前期一战破国直若等闲的赫赫武功,

卫国公李靖,三千骑破东突厥十万人

英国公李勣,六千骑下马步战,破薛延陀十万骑兵,斩俘五万余人;

刑国公苏定方,一万骑破西突厥军十万人,一千骑破吐蕃军八万人;

甚至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十万唐军大破二十五万敌军,俘斩十四万人,只因为没有一战灭国,居然成了所谓“失败”;

按这样的高标准,必须承认安史之乱后,中唐晚唐的对外战绩确实不能与前人相比,但在国力大损过半之后,还能基本保证中原汉地的基本盘,并最终收复河西陇右,对后世华夏正可谓功绩卓著,无愧于光耀万邦、流芳千载的煌煌大唐!


user avatar   ye-si-tai-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蒙金战争的最后几年,金朝在关河防线的一系列胜仗,包括大昌原、倒回谷、卫州、小关等战役。


在金宣宗执政中后期,蒙军已经可以多次突破进入河南,在贞祐南征失败之后,金军开始转变策略,在河北地区进行封建,以封建九公(九名宣布效忠金朝北方的当地豪强,大部分实力鱼腩)抵御蒙古的兵锋,而金朝中央政府则全力经营黄河-潼关防线,也就是关河防线。


关河防线的核心区域指的是黄河以南,潼关以东的南京路地区,与此同时,金朝占据河北河东的部分城池,比如河中府、卫州,在陕西地区与蒙军战斗,1218年之后,潼关再也没有失守过,这条防线经营了长达十年之久。


蒙古军逐渐达成了绕道进攻金朝的共识,在进攻西夏的时候,一只蒙古偏师试图绕道吐蕃,但不成功。1226年,铁木真去世,之后两年为拖雷监国,蒙古内部政局还不够稳定,几次小规模进攻潼关蓝田,想要突破防线进攻金朝腹地,但均不成功。


1229年,窝阔台正式成为蒙古的新大汗,但是很有意思的事,窝阔台没有采取绕道的策略,而是从正面猛攻关河防线,这种战术招致了金朝政府的激烈反应,导致了蒙军不常见的一连串失败。


夏季,8000名蒙军骑兵向陕西战场移动,忠孝军提控完颜彝主动请战,以劣势兵力大破蒙军,是所谓第一次大昌原之战;


九月,蒙军进攻黄河北岸的旧卫州,这是金军在黄河北岸为数不多的据点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军事意义,守将武仙坚守待援,主帅完颜瞻亲自领兵来救,忠孝军提控完颜彝气冠三军,击败了蒙古军汉臣第一史天泽,蒙军气势受挫,不得不退兵,是所谓第一次卫州之战;


与此同时,郭德海率领另一路蒙军在陕西发动进攻,但也被金军驱逐。


十二月,蒙古军包围庆阳,派出使者与金军议和,和谈破裂后,金军主力向庆阳移动,准备救援,移剌蒲阿为帅,纥石烈志、完颜讹可部发动进攻,两军再次在大昌原交战,蒙军战败后撤除对庆阳的包围,是所谓第二次大昌原之战;


次年(1230年)春天,蒙军对京兆府(西安)发动进攻,但是久攻不克;


1230年七月,窝阔台亲自率领大军南征,但是蒙军前锋作战失利,在凤翔城下吃了败仗,没能攻克凤翔;


窝阔台通过苦战,终于拔掉了金朝在河北的一枚坚硬的钉子——河中府,蒙古军主力向金朝在河北的最后据点卫州挺进,金军则调集完颜瞻、移剌蒲阿的主力部队救援,这次战役的规模远大于上一次卫州之战,最后的结果是蒙军“诸将北逃”,金军大获全胜,是所谓第二次卫州之战;


十一月,窝阔台征调主力军队,转入陕西进攻潼关,同时分兵4万余人进攻蓝关,金军坚守两关,并且在野战中击败了进攻蓝关的4万人,金军齐出,蒙军败退,这次战役,蒙军损失人马万余,是23年蒙金战争之中,蒙军损失最大的一仗,是所谓小关大捷。


但是在蒙军败退之后,金军却并未进行追击,而是转手加强潼关、蓝关、小关、小关子等地的防御,无论是金军还是蒙军的战后总结,都认为金军没有进行追击是一大失误,崩溃的蒙军在陕西地区重新集结,加入到了围攻京兆、凤翔的战斗中。


次年(1231年)正月,蒙军速不台部突破蓝关,但随即遭遇完颜彝的忠孝军、樊泽、高英的多路围追堵截,在倒回谷战败,是所谓倒回谷之战。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蒙军多次遭遇挫折,损失兵马数万,使得蒙金战局似乎出现了巨大转机,金朝朝野也认为中兴有望,陕西、河南各路金军摩拳擦掌,准备再战,同年,南宋爆发“辛卯之变”,蒙宋关系陷入冰点,宋朝“存金障蒙”的意见占据上风,陕西的金军、宋军还一度互相配合,局面看似在好转。


不过这也是金朝最后的回光返照而已,在之前的一系列战役中,金军虽然取胜,但也失去了河北陕西的大部分据点,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之后,金军只能坚守黄河潼关防线不能进取,所以在1231年,蒙军从容的先后攻克了凤翔,庆阳,京兆等地,彻底占据了陕西。


在这一时期,窝阔台也重新调整了思路,重新树立了假道于宋伐金的策略。1232年,蒙军再度南下,窝阔台部强攻卫州,而托雷部“借”道南宋(事实上是强行闯入)进入金朝的河南腹地,并且在三峰山大败金军,之前一度纵横疆场的完颜瞻、移剌蒲阿、完颜彝、樊泽、高英等人全部成仁,金朝的覆灭进入倒计时。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的美国就是。

贸易和财政双赤字,美联储居然率先下车跑路,抛售国债。

劳动力和资本双重过剩……

百万大军,巨舰成群。强大的美利坚、勇者的故乡。打败了一切敌人,却拿国内一小撮食利阶层的自杀式政策没办法。汤因比不幸言中。

以美利坚的资源基础、财政能力、科技实力。本来是有充分的资源和时间进行不伤筋动骨的改革的。

应该说美国还远不到应该衰落的时候。

但是他的体制却没有解决这些疥癣之疾的能力。

再来一次罗斯福新政都不行了。

我看美国是真正适用休克疗法的。安全上没人能威胁美国本土,资源上关起门来度过几年调整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恐怕美利坚将以强亡。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帝国最后的荣耀,当属归义军光复河西了!

公元848年,一行风尘仆仆的使臣马不停蹄冲进长安城,面对汉家父老,满城衣冠,使者团的一位和尚洒泪痛哭,高呼:“河西光复了!”。整整一百年了,自安史之乱后内外隔绝,陷身虏尘的河煌六郡十一州,终于重回大唐的版图之内。而那个当年每每重挫唐军的吐蕃帝国,也四分五裂,在归义军的打击下,在内乱的折腾下,就快烟消云散了。

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如此盖世功绩,却不是唐军做到的,而是河西老百姓在一个英雄的带领下自发完成的,这个英雄,在历史上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叫做张议潮。

有诗赞道:

“河西沦落百余年,

路阻萧关雁信稀。

赖得将军开旧路,

一振雄名天下知”

大唐这个王朝很有意思,它在封建时代的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即便在晚唐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也依旧战斗力强悍,能够收复河西走廊、北灭回鹘、南攻南诏。当年那些强大的对手们,都在唐朝灭亡之前一一毁灭。

众所周知,大唐自安史之乱之后,就不复当年的盛世景象,不但文采风流散尽,就连“天可汗”的盖世武功也成了明日黄花,大唐王朝饱受内忧外患,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异族侵略,盛唐的强大武力丧失殆尽,北庭都护府被吐蕃、回鹘联手灭亡,安西都护府则孤悬西域,与中央音信隔绝,最后一任大都护郭昕死战四十八年,长安也不曾发一兵一卒去救援。

当年侯君集、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等大唐数代名将打下来了广袤国土,都拱手送给了吐蕃人,文教礼法传播的丰功伟绩,都成了昙花一现的泡影,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从此就开始走了下坡路。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点。

趁着安史之乱坐大的吐蕃人乘机攻略河西各地,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相继陷落,吐蕃人占据了从西域到陇右的大片土地,隔绝了中原和西部的一切联系,刚刚自强自立了一百多年的汉家子民,再次被异族统治。

大唐尚武,剽悍勇武的民风还在,当吐蕃军最后攻取沙州(现敦煌)时,虽然沙州与唐朝的联系中断,但城中军民却顽强抗击。沙洲抗战十一年,孤城苦战,内外断绝,全无救援,沙州军民同吐蕃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陷落后的河西人民惨遭吐蕃的蹂躏,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羸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手段令人发指。

虽然久在异族奴役之下,但河西陇右的人民依然寸心不改,日夜思归大唐。开成年间,唐朝使者赴西域,途中“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蕃之人见唐使者旌节,夹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其人皆天宝中陷吐蕃者子孙,其语言小讹,而衣服未改”。他们痛哭高呼:“皇帝还记得身陷吐蕃的汉人吗”,虽然已历数代,当地汉人仍然心念故国,自认为是大唐帝国的子民,如此民心可用,也为后来归义军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张议潮生于公元799年的沙洲,他只是当地一个汉人豪强家的孩子,张家世代为州将,他的父亲张谦逸官至吐蕃的工部尚书。他出生的时候,河西沦陷12年,早已不是汉家土地了。他生活在这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看着自己的同胞百姓在吐蕃和回鹘人的武力下挣扎。张议潮自幼对吐蕃的残暴统治耳濡目染,对大唐故国心驰神往,立志要驱逐侵略者,回归祖国。为实现志向,他自幼就刻苦学习兵法和武艺。以自己的家产为军资,秘密招募、训练义军,同时不断收纳反抗吐蕃起义被镇压后的流亡者。蓄积力量,伺机而动。

张义潮对安史之乱中横遭陷害的名将封常清十分崇拜,立志以封常清为榜样,曾一笔一画地抄写《封常清谢死表闻》。他对吐蕃奴隶主残酷压榨汉族百姓的现状极为不满,曾手抄《无名歌》,对河西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天下沸腾积年岁,米到千钱人失计。附郭种得二顷田,磨折不充十一税”。我们如今难以得知张议潮为何会起兵举义,但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爱民者。

长久以来,张议潮就在河西暗中结交豪俊,密谋归唐,公元848年。经过长期准备,已经49岁的张议潮在沙洲率部起义,城中的唐人大量响应。,“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张议潮等率众驱逐了吐蕃守将,光复了沙州。

为了向大唐传送光复故土的消息,取得中央政府的军事支持,张义潮派出了十队使者,带着相同的文书,在大漠之中开始了悲壮的旅行,其中九队在途中全军覆没,只有一位高僧带领的队伍历尽艰辛,到达了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所在地,在天德军防御使李丕的护送下,沙州信使在大中四年(西元850年)正月到达长安,见到了当时在位的唐宣宗。整个长安都轰动了,朝廷简直不能相信,汉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驱逐吐蕃,唐宣宗万分感慨,“关西出将,岂虚也哉”,这时,距张义潮沙州起义已经整整两年时间。

使者从长安城带回了皇帝的嘉奖,这极大地鼓舞了义军的斗志,张议潮又“缮甲兵,耕且战”,又先后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公元849年8月,复派其兄张议潭和州人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告捷,并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至此,除凉州而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唐宣宗有感于义军的忠勇,下诏大力表彰,“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十一月,朝廷在沙州设置归义军,统领瓜、沙十一州,任命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张义潭作为人质留在长安,担任金吾卫大将军。

史书记载:“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这是个极为鼓舞人心的大事件,晚唐国力凋敝,哪有会想到汉家健儿依旧有如此弥天之勇,不靠外力和朝廷帮助,自行击败强敌,光复河山,使得四千里河西沃土,重为华夏王土,百万户热血子民,重为汉家儿郎。

然而,胜利也不是轻易得来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吐蕃作为一个强悍的帝国,依旧在疯狂反扑,张议潮必须继续奋斗,他组织了七千人的东征军,要彻底打通河西走廊,让中原与西域连为一体,恢复盛唐帝国的荣光。凉州原是唐朝河西节度使的驻所,辐射整个河陇地区,不拔除这个吐蕃据点,归义军的成果就可能毁于一旦。从公元858年开始,张义潮的部队东征凉州,由于人数不占优势,与吐蕃军队整整经历了三年的拉锯战。凉州集结了大批的吐蕃军队,而东征军总共才七千名士兵,凭着对大唐帝国的满腔忠诚,归义军人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张义潮变文》中记载:“汉家持刃如霜雪,虏骑天宽无处逃,头中锋矢陪垅土,血溅戎尸透战袄。”战士英勇如斯,战局也可以想象:“我军遂列乌云之阵,四面急攻,蕃贼糜狂,星分南北;汉军得势,押背便追。不过五十里之间,杀戮横尸遍野。”虽然只有七千之众,但其赫赫兵威,已震动寰宇。

公元866年,北庭、轮台等地相继被归义军攻克,断绝多时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无阻。但当时的河西并不安全,南有吐蕃骚扰,北有回鹘窥视,归义军一刻也不能松懈,他们“朝朝秣马,曰曰练兵”,与强虏抗衡。根据《张义潮变文》的记载,吐谷浑进犯沙州,张义潮带兵抵抗,大获全胜,张义潮的部队追击一千多里,活捉了吐谷浑宰相,并将之斩首示众,凯旋之时,全军高唱《大阵乐》,举军大呼:大唐威武,皇帝万岁!声震山河,一如盛唐时的军威。

张议潮坐镇河西,屡败吐蕃、回鹘诸军,归义军兵锋所向,摧枯拉朽。史书记载张议潮:“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四方犷犴,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北方猃狁,款少骏之駃蹄;南土蕃浑,献昆岗之白璧。”

同时,剽悍一时的吐蕃帝国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归义军的打击下,吐蕃内乱不休,自相残杀,拓跋怀光率领五百骑兵进入廓州,生擒吐蕃权臣论恐热,将之斩首示众,首级传送长安,“吐蕃自是衰绝”,不复与大唐争雄。在基本没有中央政府支援的情况下,归义军光复了整个河西,“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

张议潮是一个真正没有私心的人,光明磊落,他和唐末那些割据地方的军阀不同,他向唐帝国献出了自己苦战得来的整个河西土地。公元867年,他不顾自己已是69岁高龄,前往长安充当人质。入朝以后,皇帝给予了他很高的礼遇,册封为司徒,拥有丰厚的田产宅第。公元元872年,74岁的张议潮在长安安然去世,走完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如今我们到敦煌,看天地苍茫,听鸣沙万里,耳边似乎也会响起归义军当年所唱的《大阵乐》:

先取山西十二州,

别分子将打衙头。

回看秦塞低如马,

渐见黄河直北流。

天威卷地过黄河,

万里征人尽汉歌。

莫堪横山倒流水,

从教西去作恩波。

马尾胡琴随汉车,

曲声犹自怨单于。

弯弓莫射云中雁,

归雁如今不记书。

旗队浑如锦绣堆,

银装背嵬打回回。

先教净扫安西路,

待向河源饮马来。

灵武、西凉不用围,

蕃家总待纳王师。

城中半是关西种,

犹有当时轧吃儿。


user avatar   pilgrim-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唐安西节度使郭昕,外号铁血郡王,孤悬西域,与长安音信全无,没有一兵一卒的支援,面对全盛时期的土蕃,孤军奋战42余年,替大唐守护帝国最后一片领土,唐代宗听闻安西都护府还在,不禁泪如雨下,朝堂上哭声一片,最后郭昕率领一群白发兵,与土蕃死战,全军覆没。


user avatar   sapo.com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红军进攻第三帝国心脏——帝国大厦

守卫这座“最后碉堡”的部队,不是我们固有印象中那些金发碧眼“纯正日耳曼血统”的德国党卫军,也不是一只艰苦奋战了多年的国防军。

他们是:军乐团、勤务兵、外籍志愿兵……


守卫部队逐层逐屋的布防,和苏军进行一层层的角逐

苏军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争夺

甚至连刺刀匕首的使用频率都比手枪高

燃烧瓶,手榴弹就在狭窄的走道上爆燃,双方抱在一起誓死同归


即便苏联政委不停地向守卫部队喊话:“战争已经结束了”、“该死的希特勒已经自杀了”……

即便德军指挥部对他们的求救爱答不理……


守卫部队也没有投降的念头,

德军守卫部队用生命和鲜血证明了他们的忠诚誓言——“吾之荣耀即忠诚”。


最终守卫部队1500人几乎全军覆没,

而这场战斗,大约进行了2天时间……


user avatar   ling-yun-40-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加里波利战役肯定算,面对西方打了两百年的败仗的奥斯曼帝国,在行将灭亡之时,面对西方一流强国庞大陆海军部队出乎意料地赢得了一场空前的巨大胜利。

自1683年在维也纳城下溃败以后,奥斯曼帝国很快就从上帝之鞭堕落为“sick man of Europe”:一而再,再而三地败于俄国,北部疆土被俄国人啃噬殆尽;又被英法占领了阿尔及利亚和埃及;1911年意大利人夺走了利比亚;1912-1913年,土耳其竟然沦落到了被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几个巴尔干小国大败和瓜分欧洲领土的地步。在欧洲各大列强的总参谋部眼里,土耳其军队纯粹就是土鸡瓦犬之辈,。以至于奥斯曼帝国想要跟德国结盟时,德军参谋部甚至很有些不情愿:在他们眼里,这样一个盟友简直就是一笔负债。

土军的表现似乎也没有让列强“失望”。1914年,土军越过西奈沙漠偷袭苏伊士运河,被埃及守军轻松击退;印度军队登陆巴士拉,当地甚至没能组织起什么像样的抵抗;第三集团军在恩维尔帕夏的命令下“奇袭”高加索俄军,却在高山峻岭的冬季严寒中一败涂地。这一切似乎都暗示协约国一方,土耳其是轴心国“最薄弱的一环”。但实际上,土耳其人虽然在攻势作战中表现不佳,但他们的防御能力,尤其是。不久之前的1877-1878年的普列文之战中,土军据守要塞抵抗俄军5个月之久,部队的韧性和士气是世所罕见的。此时的土军则是在德军总参谋部军官戈尔茨元帅和利曼.冯.桑德斯元帅的领导之下,绝非易与之辈。

1915年1月,英国战争委员会(战时英国的最高统帅机构,由首相和关键部门大臣等组成)收到了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的求援电报——当时土军兵临Sarikamis城下,俄军一度面临危机。英国人这边眼见西线已经陷入僵局,正好也在考虑迂回战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东线派”——试图在东方宽阔的战线上打开缺口。于是在海军大臣丘吉尔和陆军大臣基钦纳等人的支持下,英国开始谋划攻略达达尼尔海峡并占领君士坦丁堡,以粉碎奥斯曼帝国,打通到俄国的通道,同时籍此争取巴尔干诸国投入协约国一边,法国人也参与进来,提供了兵力的帮助。

战争委员会对如何拿下海峡举棋不定,一开始出于兵力紧张的考虑,外加对土军的蔑视,英法试图仅仅依靠海军单独拿下达达尼尔海峡(!)。庞大的英法舰队随后开始在靠近土耳其海峡的利姆诺斯岛(这是希腊的)集结,1915年3月18日,由18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的庞大的英法联合舰队,集结于达达尼尔海峡的峡口,准备以巨大的兵力一举攻克这座永恒之城。

然而由于战前侦查的疏忽,英法实际上并不知道海峡的防御强大到了何等地步——整整11道水雷封锁线让海峡成为了一道死亡天堑,两岸的313门大炮,包括240、355mm这样的巨炮在坚固而密集地炮台中指向标定的位置。而部署于此的奥斯曼帝国第五集团军自战争爆发以来就一直枕戈待旦地在德国人的指挥下训练,整个军队可以说是完全以逸待劳、兵强马壮地姿态迎接英法军队。

英法的战舰和土军炮台的交火其实只是验证了一个简单的定律——军舰不要试图和炮台掰手腕,英军战列舰在因为炮火和水雷损失惨重。实际上,关于这一天的炮战,有一个传奇般的故事:一名叫做Corporal Seyit的炮手,在他所使用的240mm巨炮的自动装弹机被打坏的情况下,毅然举起了炮弹装填进去,一发射向敌军——要知道,240mm炮的炮弹的重量高达250kg!在土耳其人的传说中,这枚炮弹直接命中了伊丽莎白号,当然英国方面对此并无记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土军的士气非常高涨。

3月18日的登陆战毫无疑问是盟军的灾难性失败——18艘战列舰3艘沉没,3艘重创,虽然都是老式的前无畏舰,但在海军军官们看来仍然是令人痛心的损失,海军死亡人数亦高达1000人。而土耳其人付出的代价不过是区区97人死伤。而到了此时,甚至是战后的回忆录中,丘吉尔还在不停渲染“土耳其人弹药即将耗尽”、“再打一天就有望胜利”。但详细分析土军的档案我们可以发现,在3月18日这一天的战斗,仅仅消耗了土军在达达尼尔海峡沿岸军械库中储存的3万发炮弹中2250发(各品类弹药消耗比例都不超过15%),324枚水雷组成的11道水雷网也仅仅只消耗了36枚水雷。土军的伤亡更是微乎其微——还不到150人。整个海峡防线简直可以说是完好无损,再打下去只能意味着英法联合舰队的全军覆没。

对英国人而言,海军行动的失败当然是一大挫折。不过此时由于基钦纳“新军”的建立,英国有了相当富裕的陆军部队,再动用陆军拿下海峡也是情理之中。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加里波利战役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4月25日,澳新军团在加里波利半岛北部的ANZAC海滩大举登陆。这个地点是整个加里波利半岛的“根部”,也是土军部署较为薄弱的位置,2.4万名澳新军团的士兵面前,只有土军19步兵师的10000名官兵,而他们还有强大的海军火力的支援。然而登陆当天,土军19步兵师师长,穆斯塔法.凯末尔上校在失去与上级第三军司令部的联系,无法得到命令的情况下,毅然冒险率领部队离开驻扎地奔赴海滩。进攻之前,凯末尔对部队进行了一场著名地演说:“我不是命令你们去战斗,我是命令你们去死!如果我们倒下,其他的部队将代替我们继续战斗!”19步兵师迅猛地投入,乘着登陆部队立足未稳、部署不当的时机,勇猛地将澳新军团压制在海滩附近,第三军司令部在得到消息后,也没有纠结于凯末尔的擅自行动,而是果断让凯末尔指挥起了包围圈北翼的进攻行动。相比之下,澳新军团的指挥官Birdwood不但行动迟缓,竟然在土军的冲击下吓得请求撤退。土耳其人组织的灵活性和军官的主动性,跟他们的师傅德国军队的作风可以说是极为类似。英军在南部海滩的行动,也同样因为行动迟缓陷入僵局。

两处登陆陷入僵持以后,英法也在ANZAC和南部海滩不断增加兵力投入,但土军一侧同样也有利好消息——随着欧洲东线战场马肯森攻势的开始,原定与英法协同在君士坦丁堡登陆的俄军陷入了大麻烦,所有可用的部队都被拿去阻挡“马肯森方阵”那势不可挡的洪流,恩维尔帕夏也得以源源不断地把原来部署在君士坦丁堡城的,预防俄军可能的登陆的第1集团军下辖的部队交给第5集团军。加里波利半岛的战斗也陷入了一个固定模式:两军一得到新生力量,就投入进攻——这样的进攻要么失败,要么就是在夺取对方阵地少数堑壕以后被敌军组织的反击击退。如此,加里波利就变成了一台与西线类似的,不断添油的“绞肉机”:两军将一个师接一个师投入进去,又迅速消耗光。土军的新锐师往往在投入交战的数日内,几次进攻之间就会遭受30%-40%的伤亡率而丧失进攻能力。

8月6日,英军最后的一击在苏拉湾开始了,基钦纳新军的又一支部队试图在土耳其人的后方打开突破。这里其实无需赘述,因为战役的过程和之前基本大同小异,土耳其人迅速而有效地投入了新的兵力,把英军牢牢地限制在海滩上,却也因为对方的海军火力的支援而无法把英国人赶下海。

1915年10月份,土耳其人的坚持终于看到了曙光:保加利亚加入德奥阵营,德军十一集团军则在马肯森的指挥下在两周内占领了塞尔维亚,德国和奥匈帝国到君士坦丁堡的通路终于被打通了——克虏伯和斯柯达兵工厂的重炮弹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加里波利前线,窝在狭窄海滩里的英法军队再不跑路就会变成活靶子,英法军队在年底便以一场漂亮的欺诈行动顺利地从加里波利前线撤走。

整个战役到此以英法的悲惨失败而告终,累计投入的48.5万名官兵遭到18.6万人的伤亡(包括死亡5.6万)人。土军一侧投入的兵力亦高达近50万人,并遭受了16.4万人的战斗伤亡(死亡5.6万),双方投入了大致相当的兵力,也付出了不相上下的代价,可以说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对决。一个被称为sick man of Europe的垂死的帝国竟然能和世界顶级强国的庞大陆海军正面抗衡并战而胜之,应该说完全是一个奇迹。

回顾一下,土耳其人能赢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其实主要还是英法完全犯了低估土耳其人的错误。土军在帝国边疆表现糟糕,但在首都门前,兵源、物资储备、军事设施都近在咫尺而且非常充足,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战斗力。更不用说半岛地势崎岖,利于防守一方的发挥。




           

相关话题

  如果有三条线,每一条线分别是曹孙刘在巅峰时期一统全国,让你自编剧本和各自阵营的排位,你会怎么写? 
  为什么清朝戏这么多,曾左李却拍不得? 
  雍正为什么会被严重抹黑? 
  如何评价蒲山公李密? 
  古代审案行刑为什么要往地上扔令箭? 
  如何看待太原将复建明代太原县城(非太原城)? 
  为什么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叫“魏”或“北魏”,难道他继承的是曹魏的正统吗? 
  为什么近代史中法国的革命如此频繁? 
  都有非常相似的历史,为什么乌克兰人反俄,而白俄罗斯人却亲俄? 
  《说岳》中的岳云在风波亭拥有李元霸的实力与性情能救得了岳帅么? 

前一个讨论
为何 App Store 上的游戏应用不需通过文化部的审核就能在中国市场上架?
下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和看待中央2017年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





© 2025-01-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